軌道交通是一種利用軌道列車進行人員運輸的方式。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電力牽引的大運量的客運交通工具,近年來在我國得到迅猛發展,成為減少城市汽車尾氣汙染的有效手段。由於城市軌道交通是個耗能大戶,如果能在系統設計、設備選型方面進一步採取節能減排措施,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並使軌道交通發展為節能環保的綠色交通。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規模和經濟建設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劇增加,大量流動人口湧進城市,人員出行和物資交流頻繁,使城市交通面臨著嚴峻的局勢。為了緩和與改善城市交通緊張的局面,不是僅僅靠拓寬馬路就能解決問題的。現代城市需要有一個與其現代化生活相適應的現代化交通體系,要形成一個與城市發展布局高度協調的綜合交通格局。
近年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猛,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出行需求,在優化城市結構布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截止2019年年底,中國內地已有40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6882.13公裡。2019年中國內地新增城軌運營線路長度共計968.77公裡,創歷史新高。從城市軌道交通布局結構看,城軌建設發展極為不均。但隨著其他二三線城市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北上廣深地鐵裡程佔到全國通車裡程的比重降至36%,北京和上海城市地鐵裡程就佔到全國已通車裡程的23.08%。城軌發展從實際需求和客觀條件上看,未來發展的空間巨大。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家城市群規劃建設的推進,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會得到改善,會有更多的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加入城軌建設行列,地域布局漸趨合理將帶動城軌建設的全面加快。
到2022年,中國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並要求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而打造都市圈,交通是基礎,軌道交通更是重中之重。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統籌考慮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通勤圈。在有條件地區編制都市圈軌道交通規劃,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適當向周邊城市(鎮)延伸。
地鐵也是一種電氣化鐵路系統,運能與輕軌相比較大。它必須有單獨的道路;車輛由多節車廂組成,速度及加速都較快;有複雜的信號系統;並需有較高的站臺上下客。行駛的道路一般在地面、地下和高架線上。
東莞軌道交通是指服務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包括東莞地鐵系統、單軌系統等。其第一條線路於2016年5月27日正式開通運營,使東莞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27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東莞地鐵5號線
東莞地鐵5號線是東莞軌道交通遠期規劃的線路(遠期規劃線路還有東莞地鐵6號線、東莞地鐵7號線)根據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2017年12月25日發布的《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7-2020年)公示》5號線線路起點位於東莞地鐵1號線松山湖北站,終點為莞深邊界,線路全長16.3km,設站5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2座,擬與深圳地鐵13號線銜接。
東莞地鐵5號線線路設置
2017年12月25日發布的《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7-2020年)公示》5號線是一條位於東莞市域中部的加密線,全長16.3km,設站5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2座。
東莞地鐵5號線線路走向
線路途經松山湖、大朗2個鎮區,線路起於1號線松山湖北站,途經新城路、工業南路、松佛路、富通路、福進西路、美景中路、美景西路,至莞深邊界,與深圳地鐵13號線銜接。
東莞地鐵5號線對接線路
東莞地鐵5號線與莞惠城軌在松山湖北站形成銜接。東莞地鐵5號線南端與深圳市軌道交通13號線銜接,暫定東莞市軌道交通5號線延伸至深圳市軌道交通13號線公明北站。
深圳地鐵13號線(石巖線),一期全長22.5km,全為地下線,設車站16座,其中可換乘車站12座。從深圳灣口岸至上屋,串聯南山深圳灣總部基地、科技園、西麗高鐵樞紐、留仙洞總部基地、白芒科研機構以及寶安石巖片區。將會成為西部偏東的重要交通線路。
站點:深圳灣口岸站、登良東站、後海站、科苑站、深大東站、深大站、科興站、松坪站、西麗火車站、石鼓站、留仙洞站、白芒站、應人石站、羅租站、寶石路站、上屋北站。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經濟特徵:
1.城市軌道交通是準公共產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地鐵項目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特性,即地鐵運輸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徵,屬於準公共產品。理論上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純私人產品應由民間部門通過市場提供。準公共產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給予補助的條件下,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即政府和民間合夥的方式。
2.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正外部效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誘發沿線土地升值,促進沿線房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加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能增加城市的社會經濟福利,帶來巨大的正效應。
3.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
城市軌道交通發揮作用以網絡規模為前提,覆蓋面越大,城市軌道交通效率越高。由於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正外部性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項目盈利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帶來的總收益不可能全部量化為項目投資者的帳面收益,如城市軌道交通到達地區房地產升值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暢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時間成本的節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成對城市交通及環保的貢獻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
但是,城市軌道交通權益具有放大性,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強。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增大、路網增加,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而且城市軌道交通的洞體使用年限長達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升值潛力巨大。因此從長期看,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權益可以不斷放大,資產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東莞地鐵5號線功能定位
東莞地鐵5號線對外通過與深圳13號線對接,支持東莞與深圳、香港的區域合作。對內改善松山湖、大朗鎮的交通可達性,提升松山湖的整體地位。
這次調整的主要目標是為加快實現東莞與廣州、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使東莞更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更好地與其他周邊城市經濟,物流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及共同發展。
東莞地鐵5號線站點設置
原線路規劃站點:東莞地鐵5號線北起於東莞東站(常平),經新樟木頭站(塘廈邊界)、清溪汽車站、清溪南站(換乘東莞地鐵4號線)、止於鳳崗南站,對接深圳10號線。
新線路規劃:線路起點位於東莞地鐵1號線松山湖北站,終點為莞深邊界。遠期規劃,暫未有詳細站點說明。
軌道交通系統的有機銜接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交通需求日益高漲,交通供給增長速度落後於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狀況日漸惡化。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成為城市交通界的共識,特別是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大多超級城市的首選。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銜接成為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熱點,其間的銜接對整個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發展及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此主要優勢為:
1、有利於發揮軌道交通大運量優勢
軌道交通吸引範圍包括一次吸引範圍和二次吸引範圍口胡口引,一次吸引範圍又稱直接吸引範圍,它是指軌道交通吸引的直接客流區域範圍,是步行到軌道交通的客流分布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合理步行區域範圍。二次吸引範圍又稱間接吸引範圍,是指通過非步行出行方式與軌道交通銜接的客流區域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影響區域範圍。對軌道交通的一次吸引範圍,不必藉助其它交通方式進行;然而,由於軌道交通一次吸引範圍內的客流出行量遠遠不能滿足其正常運量,為了提高軌道交通的運輸效益、提高軌道交通實載率,必須充分吸引軌道交通二次吸引範圍的客流。協調銜接為軌道交通集聚和疏散客流起到保障功能,沒有軌道交通與常規銜接,無法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運能最大效益,不利於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合理的銜接既有利於軌道交通的良性發展,也推動著常規公交的復興。
2、有利於構建高效的公共運輸系統
軌道交通建成後,城市交通會逐步呈現出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互協調的城市綜合交通局面。常規公交是構成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與軌道交通一起構成了不同功能和服務水平,多元化的城市公交客運系統。由於常規公交相對於計程車等城市交通有其自身優勢,為軌道交通做好聚集、疏散客流的重任就落到其肩上。在軌道交通不能覆蓋的區域,它是城市骨幹公共運輸客運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覆蓋的區域,它是集散軌道交通客流的重要接駁方式。一個軌道交通系統效率的發揮,需要藉助於作為集散客流的常規公交。
3、有利於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
協調高效的銜接系統可以為公交線網的調整、優化提供必要條件,增加常規公交運營線路的應變能力,提高其運營效率,為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分階段、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合理方便的銜接可以充分適應城市出行者的選擇要求,縮短交通出行時間,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
東莞鳳崗鎮被正式納入深圳地鐵網
深圳修地鐵,東莞享便利——深圳剛完成的一份軌道規劃環評書顯示,東莞鳳崗鎮被正式納入深圳地鐵網——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會在鳳崗設4個站。
未來,你從東莞鳳崗坐地鐵,往西可去深圳平湖,往東能去深圳龍崗,太方便了。
這份軌道規劃環評書名為《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2017-2022)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在東莞發改局官網可查,你有什麼意見也可書面提交,就不贅言了。
根據規劃可知將來東莞鳳崗鎮將被接入深圳地鐵網,即通過深圳地鐵10號線的東延線實現。
這條深圳地鐵10號線的東延線全長9.8公裡,從深圳地鐵10號線的雙擁街站東進,下穿鳳凰山國家礦山公園後進入東莞鳳崗鎮轄區,與龍平路幾乎平齊,穿過東莞鳳崗鎮的油甘埔村、官井頭村,一路向東,最後接入深圳地鐵16號線的黃閣站。列車設計時速為80公裡。
如果以東莞鳳崗鎮作為中心視角來看,這條地鐵線則是西接深圳平湖(深圳地鐵10號線),東接深圳龍崗(深圳地鐵16號線)。
它的定位是聯繫深圳平湖、東莞鳳崗及大運新城的普速線路,主要功能為加強龍崗中心城區與平湖、坂雪崗的聯繫,促進深莞一體化。
根據規劃,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在東莞鳳崗鎮設有4個站,分別 是「龍平路」「油甘埔」「官井頭」和「大運城邦」。
從鳳崗坐地鐵可達深圳腹地
既然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連接深圳地鐵10號線和深圳地鐵16號線(均在建設中),就有必要看看這兩條線的走向了——這也是將來你從鳳崗坐地鐵不必轉車就可直達的地方。
根據現有的公開資料,深圳地鐵10號線起自福田口岸,途經平湖、坂田坂雪崗、華為新城、梅林關,串起深圳整個中部片區。
深圳地鐵16號線走深圳東部地區,串起龍崗中心城、廣深城軌坪山站、坪山新區。也就是說,將來從東莞鳳崗坐地鐵,可直達深圳腹地。
在地理位置上,東莞鳳崗鎮本就被深圳三面環繞,深圳地鐵的接入可謂享盡地利。
那麼,東莞腹地能享受到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的便利嗎?當然可以——通過東莞地鐵1號線和規劃中的東莞軌道交通16號線(尚未知是否地鐵線)就行。
規劃接入鳳崗鎮的東莞軌道交通16號線從東莞塘廈鎮的東莞南站出發,由北往南貫通整個鳳崗鎮,而東莞南站是接入東莞地鐵1號線的。
換乘思路:從東莞城區坐地鐵1號線出發,到塘廈的東莞南站轉乘東莞軌道交通16號線去往鳳崗。到了鳳崗,再就近從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的4個站點上車,去往深圳你想去的地方。
發展軌道交通系統必要性分析
軌道交通建設是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點,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住宅區、交通運輸中心和工作地點之間提供了一個快捷便利的連接。由於軌道交通造價高昂,籌集建設資金成為制約軌道交通發展的首要障礙。為了拓展資金來源,提高建設、運營效率,一些國家或城市在傳統的「國有國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融資渠道、建設和運營環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種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會投資,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達到對地鐵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目的。
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是一個公共客運系統,而且是一個經濟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因而它不僅具有交通特性,而且表現出相應的經濟特性和社會特性:
1、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高效體現在速度快、容量大;優質體現在方便、舒適等。
(2) 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間資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耗低,二是佔地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的是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且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因此單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種城市交通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佔用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也是最少的。
(3) 輕度汙染——體現在噪聲、震動、空氣汙染程度小等。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一般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微乎其微,通常被稱為「綠色交通」。
2 經濟特性
(1) 屬巨額資金密集型系統。首先,初期建設投資需要巨額資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設備的技術標準也高,常常成為一個城市中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因此,一個城市若沒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基礎是無法進行大規模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
其次,運營成本也相當高。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源消耗絕對量相當大,包括列車牽引、環境控制、車站機電設備及通信信號設備等日常運轉的能耗。另一方面高標準的防災系統的投資成本與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同時,大量運營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開支、設備的運行費用也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 企業財務收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差懸殊。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較強的公用性,強調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運營企業無法按運營成本制定票價,因此運營企業極易虧損,即便是運營成本的回收都幾無可能,常常需要依賴國家、政府、社會提供大量的補貼。
3、社會特性
(1)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
(2)具有基礎設施的功能。
這些特性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進行觀察與分析得到的,對於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管理體制很有裨益。
東莞(廣東省地級市之一)
東莞是廣東省地級市之一、也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截至2020年8月,東莞全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總面積24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9.22萬人,城鎮人口763.86萬人,城鎮化率91.02%,常住外來人口達415.86萬人,是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東莞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推進與廣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 ,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 ,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 、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2019年東莞市全年GDP達9482.5億元,屬於新一線城市。
東莞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東莞有港澳同胞約12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粵劇之鄉 ,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籃球城市 等稱號。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布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東莞排名第3。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