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大熊貓因為其臉部更圓、顏值更高,樣貌憨態可掬,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上世紀80年代,秦嶺地區的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為109隻。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這一數字已增加至345隻。
據了解,秦嶺大熊貓的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其棲息地面積也明顯擴大,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37平方公裡擴大到3600平方公裡。在這些成績的背後,是許許多多基層動物保護人員的艱辛與汗水。
薛彥星,是陝西省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秦嶺保護站站長,今年49歲。2005年,當地開始建設秦嶺大熊貓走廊帶,通過栽種竹林、恢復植被,使不同種群的大熊貓「走訪交流」。作為基層巡護員,薛彥星和同伴們開始承擔起秦嶺大熊貓走廊帶的樣線監測工作。
受益於保護人員多年來的辛勤付出,秦嶺大熊貓的種群數量連年擴增,棲息地「島嶼化」現象也逐漸消解。野外遇見率、數量增幅和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
向定乾,今年50歲,是大熊貓國家公園華陽管護站的巡護員。1989年,向定乾剛剛參加工作時,他和同伴通過監聽發現,大熊貓下到了秦嶺低海拔地區。
發現,記錄,更新。巡山護林工作日復一日,艱辛而單調,但向定乾卻依舊熱情滿滿。在他和同伴三十多年的努力下,長青保護區的獸類和鳥類的數量也不斷增加。
趙鵬鵬,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高級獸醫師,長期致力於大熊貓繁育技術攻關。與研究中心的其他動物保護人員一樣,趙鵬鵬在2002年剛剛參加工作時,也是從最苦最累的飼養員開始幹起。
通過保護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等多個方向的長期研究,趙鵬鵬帶領的技術團隊,逐漸在秦嶺大熊貓繁育技術上取得突破,在大熊貓發情期的行為觀察、人工育幼等技術層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製片人:李傑
編導:劉瀟 李宗胤
記者:孫正好
配音:任健(實習)
統籌:王健
監製: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