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秦嶺深處的女人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未來很遠,也很近。」

——「未來可以被改變。」

——「未來可以被期待。」

3年前,她們是被困在秦嶺深處的普通母親;

3年後,她們侃侃而談的,都跟「未來」有關。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受邀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表獲獎感言,他講起了葬在故鄉高密村子裡的母親。

莫言是母親最小的孩子。小時候,因為「相貌奇醜」,時常遭到村裡人嘲諷,同窗中也不乏以欺侮他為樂的人。

他曾回家痛哭,母親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

母親的話使得莫言寬下心來。後來,莫言進城,一些城裡人依然當面嘲弄他的樣貌,但他不以為意,反而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比歧視更令他孤獨的,是貧困和暴力。他曾在大年三十到別人家討餃子吃,也曾做童工,回憶起食不果腹的歲月,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

少年時,莫言以為,愁容滿面的母親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地頭卻傳來了她哼曲兒的聲音。

母親的堅強,讓莫言得以向前。1976年,他應徵入伍,簡陋的行囊中有4本《中國通史簡編》,那是母親賣掉嫁妝換來的。

36年後,他站在異國的土地上,面對不同膚色的人說:

我的母親生於1922年,卒於1994年……雖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

莫言(中)在故鄉高密

如果沒有莫言,這個去世多年的女人或許只是化作一抔土,漸漸為人忘卻,但沒有這個女人,或許管謨業(莫言的本名)將湮沒在貧瘠的時光中,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便不會有「莫言」。

大多數母親,一生平平淡淡,再普通不過,但是,當大辮子裡生出根根白髮,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她們便成了孩子一生難忘的影子,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覺遙遠。

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寧陝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寧陝縣地處秦嶺深處,長期貧困,卻一直保有濃厚的重教傳統。

11年前,全縣上下擠出400多萬元經費,用於免除高中生學費,高中入學率由44.6%一舉躍升至84.6%。

9年前,寧陝縣開始實行「15年免費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寧陝的娃娃只要肯學,我們都盡全力保證」。

2年多以前,阿里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推動的「養育未來」項目首個養育中心在寧陝落地。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家長——母親好,孩子才好,農村才有未來。

寧陝縣筒車灣鎮許家城村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

彼時,範垚23歲,高中畢業以後,談了幾年戀愛,便結婚生女,從一個村子搬到另一個村子,過著與大多數農村女人相差無幾的人生。

孩子6個多月時,她聽人說離家三四公裡外的養育中心在招募「養育師」,便抱著找份工作的心態,把孩子交給婆婆,去參加面試。

範垚坦言,這是為數不多自己做出的選擇。在上一代母親的意識裡,「呵斥」似乎是最簡單的教育手段,母親的嚴厲,讓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習慣了隨波逐流。

面試的地方不算大,烏泱泱地擠滿了90多個女人。熟人社會,大家多少都沾親帶故,見了面不免寒暄。

張舉歡向隔壁村的姐妹說起,自己是村上通知來的,符合條件的人都收到了消息,說是讓能幹的都來。她從小就是在村子裡野大的,自己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得了信兒便風風火火地趕來,看看能不能學以致用。

一道門隔絕了外面的熟絡,在面試官的印象裡,獨自走進面試間的女人「特別緊張、特別膽怯、也很自卑。」好在,問題大多是關於帶孩子的,是她們再熟悉不過的領域。

作為2個孩子的母親,張義召也是寧陝縣的第一批養育師之一。結婚之前,她在上海、西安的旅遊公司和酒店做過前臺。生了孩子,便圍著孩子轉,當西安的朋友得知她的新工作,紛紛說:「這個好,這個有前途。」

「因為他們身在城市,都是知道這個事情的,不像我們農村,都不太懂。」張義召說。

張義召(左一)與張舉歡(右一)

2000年的諾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教授是全球兒童早期發展領域的權威。他認為,「對0-3歲嬰幼兒階段的投入,決定了一個人未來85%的認知和智力水平。」

現如今,城市裡的早教班蔚然成風,但農村裡的很多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家帶娃。育兒觀念還停留在「帶娃就是煮飯多加一瓢水的事」。即使是長在母親身邊,也免不了從手機短視頻裡看世界的命運。

張義召就是在「散養」模式下長大的孩子,犯了錯大多是體罰。

小時候,父親讓她和妹妹各舉著一盆水,跪在門口反省。彼時,夏天的日頭很毒,但張義召覺得自己還算幸運,因為父母從沒有對姐妹倆動過手。在她的記憶裡,村子裡的嬸子總是抄著笤帚,追著不聽話的兒子到處跑。

30多年後,村裡父母出於本能的教育方式,成了哭笑不得的童年回憶,也給成為母親的張義召心裡打上了問號。

當從前的嬸子變成了奶奶,挨打的變成了小孫子,她一遍又一遍地敲開她的門……

養育中心剛開辦時門可羅雀,養育師的工作也舉步維艱。

「學習咋帶娃,家長不買帳。有的考慮費用,以為免費只是騙人的噱頭。參與度低,是最大難題。」張舉歡有些無奈。

「孩子們的未來很遠,也很近,出生後的1000天每一天都很寶貴。」張義召說。

為了儘快向村裡人普及先進的育兒觀念,養育師選擇了入戶走訪,在村幹部的協助下,夠6個月孩子的家長,她們基本都打聽了個遍。

入戶走訪的張義召

有時走在街上,看到有人抱著孩子,範垚便會紅著臉上去問,也因此經常被當作「人販子」。

農家小院通常是不落鎖的,孩子在一旁玩,母親就在臺階上擇菜,嘴上說著家長裡短,誰來了都能接上話茬,可偏偏養育師一上門,院中人就冷了臉。

臉熟一些的家長會變著法兒搪塞過去,更多的是直接回懟「我們不買保險」,遇上年歲大的長輩,還會聽到諸如「我帶了半輩子了,還用你們教」一類的訓斥。

張舉歡已經記不清自己吃過多少次閉門羹了,「心裡有負擔,但也理解」。

張義召表示,培訓之前她也不清楚養育中心到底是做什麼的,於是便拿著自己培訓時的資料、宣傳片、照片去各家碰運氣。人家不理睬她,她便湊到跟前,舉著手機播放宣傳片。

道理講不通,她們也試過搞關係,點讚朋友圈、陪跳廣場舞、幫忙做飯……漸漸的,養育中心的人越來越多,但困難也因時而異。

養育中心的授課對象是家長,「很多家長會不好意思」,便總能找到各種理由推辭。

「要麼說沒時間,要麼說每天要按時按點給老公做飯,甚至小到進中心需要穿尿不溼、帶鞋套都會成為障礙 。」張舉歡說。

諸如此類的困難,養育師們都能通過不厭其煩的勸導,以及孩子身上可觀的改變化解,唯獨秦嶺的山路成了難以逾越的存在。

「天氣不好的時候,一怕孩子不來,來了又怕孩子生病。」張義召說。

因此,養育中心置辦了2輛車,對於5公裡以上的家庭以及一些出行不方便的孩子,養育師們聯繫好家長,盤算著不同孩子睡覺的時間,送教上門。

「每周一次,跟在中心上課的頻率一樣。」

儘管山高路遠,但像每個養育師一樣,張義召每次家訪完還是會鼓勵家長,天氣好的時候帶孩子到中心。「多參加集體活動,對孩子社會情感認知發展都更好。」

「有個叫東東(化名)的孩子,特別讓我感動。」

東東的母親有精神障礙,便養在姑姑身邊。東東家屬於5公裡以上的家訪範圍,但聽說到養育中心效果更好,無論雨雪,姑父都會騎著摩託車帶他來上課。

大雪封路的日子,張義召每每都要提前打電話叮囑可以不用來。

寧陝縣養育中心作為第一個試點,範垚、張舉歡、張義召等作為第一批養育師,很多事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過河,但如今她們都成了如數家珍的「專家」。

張舉歡曾經遇到一個名為小山(化名)的孩子,帶他來上課的是奶奶。

大多數孩子8-12個月開始喊「媽媽」,但小山到養育中心註冊時已經27個月,還沒有開口說話。

上課時,奶奶表現得異常焦慮,幾乎一刻不停地斥責:「你怎麼不說話?!別的小孩都會,你是不是啞巴?!」

奶奶的擔憂起源於兒媳懷孕時一波三折的保胎經歷,「孩子會不會有問題」成為套在一家人頭上的緊箍咒。

張舉歡了解情況後便上前引導:「如果生理檢查沒有問題,那可能是詞彙量不夠,家長可以多讀書,孩子玩耍、吃飯,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用語言溝通。但如果一直給孩子壓力,他可能更加不願意說了。」

後來,奶奶不識字,便學著給小山講繪本上的圖案,5個月過後,孩子終於開口了。「現在說話特別流暢。」

類似的案例,張義召也遇到過。

2019年初,她接待了一個愁眉緊鎖的女人。女人名叫李介梅,曾經是一名護士,為了2個孩子,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李介梅與兒子

李介梅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獨自一人撫養著兩個兒子。

大兒子吉吉4歲,2歲多時出現自閉傾向,轉眼,小兒子昊昊也到了相似的年紀,一點小事就撒潑打滾,對媽媽拳打腳踢。

「為什麼我的孩子和別人的不一樣?」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無時無刻都深陷在「害怕小的會跟大的一樣」的恐懼中。

但是,除了2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暗無天日的世界裡,只有她一個人。丈夫每次回來,片刻的愉快後,兒子哭喊著「我要爸爸,我不要媽媽」的聲音撕扯著她,陷入新的崩潰。

小兒子剛剛到養育中心時,時常對著養育師吐口水,對各種教導油鹽不進。最煩躁的時刻,李介梅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打了孩子,事後很快後悔,她也想不明白,曾經讓人充滿期待的孩子,是什麼時候讓自己變得面目可憎。

養育師與家長是一對一授課,對於李介梅這樣的情況,往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他們一起閱讀繪本,一起做親子遊戲,幫助發展孩子的語言、認知、運動和社會情感各項能力。

李介梅與兒子

將近一年時間過去,大兒子吉吉第一次開口唱起了歌,小兒子昊昊也變得很有禮貌,李介梅的人生也終於看到了曙光。

一年裡,成長的不只是兩個孩子,還有李介梅。孩子們雖然還會鬧,可她已經不再覺得那麼煩了。用她的話是,「能去控制和排解了」。

今年開春,昊昊從養育中心畢業,開始進入幼兒園學習。好消息時常會傳到張義召的耳中,「聽說昊昊手工做得很好,也有規則意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改變卻無時無刻都在發生。

養育中心裡的女人們,是養育師,也是農村母親。

範垚的女兒作為養育未來項目在寧陝的第一批受益兒童,現在成長得非常好。因為有知識、懂養育,而且有工作、有收入,老公和婆婆都很尊重她的意見。

範垚給家長與孩子進行一對一輔導

張舉歡在進入養育中心工作後不久,便第一次學著向孩子道歉。「以為會尷尬,實際很自然。」

張義召的大女兒有時看到母親陪妹妹讀書,會埋怨為什麼自己小的時候母親 總是忙於工作。養育中心建成時,大女兒將滿10歲,錯過了最佳年齡,遺憾不可避免,但如今張義召也在向培訓老師諮詢,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過去幾年,阿里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推動「養育未來」項目從秦嶺的一個小縣城,向全國輻射,在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指導與支持下,已落地陝西省寧陝縣、清澗縣,江西省尋烏縣,新建30個養育中心、3個服務點。「養育未來」項目自2012年啟動至今,已有逾2.8萬人從項目中受益,其中包括9565名兒童和18452名父母。

據村裡人說,有的養育中心此前是村裡的麻將活動室,每到農閒時,許多年輕媽媽和奶奶們就會帶上孩子來,大人打麻將,孩子在一旁看著。

如今,麻將桌變成了種類繁多的繪本、多彩的滑梯海洋球、細心鋪貼的軟墊防撞條,譁啦譁啦的麻將聲被孩子們、家長們、養育師們的笑聲取代。

秦嶺大雪

今年11月21日,寧陝下了第一場大雪。

一入冬,養育師們的家訪任務就會多起來,大山深處的未來,一個都不能少。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相關焦點

  • 秦嶺深處守望者
    秦嶺深處佛坪縣大坪峪,攝影師將鏡頭對準金絲猴,猴兒將手搭在了相機上。  趙建強攝再往深處走,數不清的珍禽奇鳥不斷出現在眼前。碧嶂插遙天的大別山,是一座罕見的鳥類基因庫,無數瀕臨滅絕的鳥類將這裡視為庇護地。這個鳥類樂園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慷慨賜予,更是許多人前僕後繼,精心呵護的結果。羅青松便是其中一員。作為陝西省羅山縣鷺鷥保護公益協會的會長,羅青松在保護大別山鳥類的路上已走過了十幾年。
  • 雲霧山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
    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航拍雲霧山雪景,白雪皚皚,銀帶環繞,醉在秦嶺深處(攝影:汪龍濤
  • 秦嶺深處自由行,天然氧吧的青岔火車站
    周未去西康線青岔火車站,在長安區南五臺街道辦秦嶺深處的一個村子裡,從西安城到青岔約50多公裡。今天放棄自駕,來一次更自然的自由行。按百度導航推薦路線,乘坐2號地鐵到韋曲南終點站下車,然後倒乘729路公交到太乙宮鎮西安翻譯學院,再找個汽車進山。汽車走到南五臺鎮西堯村,也就到了秦嶺山腳下了。
  • 《秦嶺神樹》中青銅樹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它沒有神力,也不在秦嶺
    秦嶺神樹是《盜墓筆記》的第三部,小說中在秦嶺神樹部分是沒有胖子和小哥以及阿寧等人的存在的,不過在劇中他們出現了,還跟著吳邪一起去了秦嶺。
  • 文化不苦旅—秦嶺深處藏六寶,一次讀懂三國
    一次最好的歷史學習之旅 秦嶺為中國歷史帶來了什麼? 生活在秦嶺裡的生物有多幸運? 秦嶺裡的動物們 秦嶺茂密的叢林中,給了動物們最好的生活環境,除了珍稀的秦嶺四寶,超過500種野生動物在這裡生存
  • 滄桑歲月:秦嶺深處的楊家壩鐵礦
    一時間來自天南海北,來自城市和鄉村的青年們,滿懷崇高的理想和抱負,從四面八方像一股洪流,朝著秦嶺深處這個叫楊家壩的地方匯聚而來。這是七十年代初期一個夏日的午後,一輛敞篷汽車一路逶迤向西,從勉縣水磨灣拐進了蒼茫的大山之中,車上坐著一群來自北京上海的知識青年,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一路順風,滿目青翠,沒有了都市的繁華和喧囂,寧靜而清幽。
  • 三名學生被困秦嶺白道峪多小時獲救 陝西公安:冬季不要進山
    12月12日下午5時許,陝西秦嶺應急救援中心接到長安消防119報警電話,三名學生登山白道峪嘉五臺,在名為龍脊處迷失方向被困需要救援。救援中心緊急發布救援貼,招集隊員展開搜救。半小時後,從消防部門傳來好消息,三名學生已找到正路,正在下山 。任務取消,等待通知。
  • 秦嶺深處的江山峽谷,我國南北方的交匯處,美得如同一片仙境
    說起秦嶺這座雄奇偉岸的山脈,千百年來發生著無數故事,令人神往。山水秦嶺,如畫江山。在壯美的秦嶺深處,藏著一片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一處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這裡是長江與黃河文明的交匯點,也是我國南北交匯點,秀麗多姿多彩,令人神往,這裡就是秦嶺江山風景區。
  • 秦嶺,睜開了「眼」!
    保護秦嶺,最重要的就是管住「人」。為了保護秦嶺,陝西省市區縣,立過不少規章制度,公安機關也下過不少功夫。但制度之盾,法治之矛,雖然日益精密,卻也難掩百密一疏的偶發情況。2019年初冬,新修訂的秦嶺保護條例啟動之前,陝西建立了全身鑲滿了硬科技的秦嶺保護站,刷臉進山、實時監控、遠程處理……一系列數位化、智能化手段,連接起來公法檢、行政等多部門的協同作戰。
  • 秦嶺,睜開了「眼」
    說到這些「秦嶺之眼」,工作人員還給坊叔講述了一個故事。今年5月4日,兩名遊客上山遊玩,卻不慎被困。危急時刻,子午派出所接到報警後,就是先通過保護站的智慧之眼所捕捉到的兩人經過的地方,判斷兩人可能處於的當前位置,立即展開救援。不到3個小時,兩人便成功得救。「這個智能手段,不僅管人,而且救人,服務人。」工作人員自豪地說。
  • 新華視點|秦嶺深處的「國寶」衛士
    秦嶺大熊貓因為其臉部更圓、顏值更高,樣貌憨態可掬,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上世紀80年代,秦嶺地區的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為109隻。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這一數字已增加至345隻。據了解,秦嶺大熊貓的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其棲息地面積也明顯擴大,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37平方公裡擴大到3600平方公裡。在這些成績的背後,是許許多多基層動物保護人員的艱辛與汗水。薛彥星,是陝西省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秦嶺保護站站長,今年49歲。
  • 行走在秦嶺深處+荒野探險系列初寒體驗
    「不如去秦嶺深處吧,那裡有黃腳漁鴞可以拍,山頂零下1度到零下5度之間。雖然對於荒野探險的終極保暖大衣有些大材小用。但跋山涉水對於整個裝備都是不錯的歷練。」凌老師提議道。
  • 秦嶺地下1840米深處的火熱
    本文轉自【中新網】; 中鐵隧道局的工人坐著大巴進入長度為5820.21米的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4號斜井(11月18日攝)。初冬時節,秦嶺腹地雪花飄揚,連綿起伏的山脈被白雪覆蓋,陝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4號斜井口,熱汽不斷地噴湧而出。
  • 隱匿在秦嶺深處的高顏值小城,自帶撩人風光,美食、秋色一網打盡!
    大秦嶺,宛如綿延一千六百公裡的巨龍橫亙在西起甘肅、東達河南的大地上。源源不斷的高峰峻岭,遼闊雄渾的溝谷隱川,隱秘了無數迥異的風光。
  • 秦嶺深處,艾草葉沾富民情
    杏坪社區所處的柞水縣位於秦嶺腹地,1935年紅二十五軍曾駐紮於此。這裡地理環境惡劣,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縣,紅二十五軍曾在這裡取得蔡玉窯戰鬥的勝利。多年來,柞水縣人武部不忘革命傳統,關心老區人民生活,譜寫了軍民魚水情深的新篇章。2016年,柞水縣扶貧工作隊入駐杏坪社區,進行定點幫扶。
  • XSO走進秦嶺深處,用音樂風光大片盡覽秦嶺之美
    華山之巔的《我的祖國》還如臨耳畔盡顯音樂與自然的融洽之美這一次的音樂風光大片將帶你開啟一場全新的音樂冒險之旅中華民族的祖脈——秦嶺猶如萬流之源,綿延不竭不僅古老悠久的華夏文明誕生於此這裡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記憶XSO西安交響樂團將帶著音樂深入秦嶺腹地
  • 秦嶺深處藏了一個瀑布,山川旖旎,遊客稱是「西安人的後花園」
    秦嶺深處風景無限。每當我去西安的時候,我都羨慕住在這個千年古都的人。不僅有濃鬱古老的歷史遺產和燦爛的文明,還有神奇美麗的山川。西安的秦嶺就像西安人的後花園。這座天然雕刻的美麗花園收藏著無數的古蹟和風景,到了深秋,自己駕駛秦嶺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其中,距西安市中心30公裡的高官瀑布是在深山中尋找幽幽的好地方。高冠瀑布是西安市邑區東南高官河下遊、秦嶺北麓長安區交界路、「秦嶺72餘」(實際上是秦嶺千九萬谷,古人有72別的意思)中「高冠」的大乘之境。
  • 女子越野跑被困秦嶺 150餘名救援人員歷時六天五夜成功將其營救
    女子參加越野跑後失聯被困山中近期,常某某(女,32歲)在翠華山景區參加越野跑訓練賽時不慎被困,接報警後民警迅速組織展開救援,出動救援力量近一百五十餘人,歷時六天五夜,終於成功將常某茹安全救出。9月20日晚上20時30分許,太乙宮派出所接報警稱有人在翠華山走失。
  • 秦嶺深處,養林麝的女子
    —END—【專欄作家】陳永明,在報刊及網絡發表散文作品,出版有散文集《秦嶺有情》等兩部,現居陝西佛坪縣。點讀作者陳永明其它作品↓·煙雨古興州·秦嶺深處的揚州女子·人生的儀式尊重才華和勞動,按讚賞碼為陳永明讚賞:
  • 陳永明:秦嶺深處的鄠邑女子
    秦嶺深處的鄠邑女子作者|陳永明一我家門前是村委會,天天要從村委會門前經過,常常遇見一位年輕女子出進村委會,時間一長,見面打招呼。前年村上黨支部到上沙窩紅軍遺址開展活動,請我去講紅二十五軍轉戰佛坪的歷史,建了個群拉我進群,我在《讀書村》平臺上發的文字,常轉發到這個群裡,每篇都見她點讚留言轉發,很有文學情懷,這才了解到她是村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