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復工兩周的半導體供應鏈:封裝負重前行,設計業麻煩不斷

2020-12-16 愛集微APP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讓中國晶片面臨巨大考驗。如何應對化解危機,成為當下業界最為關注和焦慮的問題。為此,集微網推出「中國芯疫情危機與應對」系列報導,深入調查採訪半導體產業鏈,了解企業在恢復生產中面臨哪些困難,以及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扶持政策,並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集微網消息(文/Jimmy) 自2月10日全國多地進入復工狀態已過去一個星期,綜合來看,首個復工周復工率低,返崗率也低。而IC重大項目成為各地領導調研復工復產情況的重點目標,不少IC企業順利復工。

半導體行業整體復工率超6成,IC封測復工進度緩慢

IC產業鏈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了保證能夠穩定持續生產,各家半導體廠商都在爭取早日復工,甚至春節假期期間不休。據上證報多方獲悉,半導體產業目前復工情況良好,整體復工率超過了60%。一份賣方統計數據顯示,不管是消費電子領域,還是面板、集成電路領域,大部分電子類上市公司均已於2月10日復工。

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大陸已復工的主要IC設計企業有:兆易創新、景嘉微、北京君正、中穎電子、紫光展銳、西安紫光國芯、全志科技、華大半導體、匯頂科技、順絡電子、士蘭微。

IC製造企業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粵芯半導體、長江存儲、積塔半導體、武漢新芯、臺積電、三安光電,中圖半導體、華潤微、中科渝芯。

IC封測企業有:長電科技、華進半導體、利揚晶片、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

臺企有:鴻海(深圳、鄭州)、臺積電(南京、上海)、科嘉(蘇州)、光環、康控(崑山)、英業達、虹揚、今展科、光耀科技、欣厚科技、弘凱光電、久正光電、振維電子、健鼎科技(無錫)、瑞儀光電、紘康、國巨、群創光電(寧波、上海、佛山)、統懋半導體、雲光科技、研華(崑山、北京、上海、廣州)、立隆電子、京鼎精密(上海)、百容電子(蘇州)、世禾科技。

外資企業在內地已復工的有:三星(蘇州LCD廠、東莞模塊廠、西安晶片廠)、特斯拉上海廠、LGD(煙臺、南京顯示模塊廠)、LG化學南京廠、SK創新常州、SK海力士無錫廠、SK海力士重慶、索尼、蘇州松下電子材料、晶端顯示精密電子(蘇州)。

從復工情況來看,IC設計優於其他供應鏈企業,而IC封測受影響較大。IC設計企業大多無製造廠,因此並不是勞動密集型,且對物流要求不高。不過,IC設計企業主要集中於北上廣深等一線人流量密集城市,是節後返工潮需重點防控的區域,復工率低、返崗率低或是採取在家辦公等分散式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發效率,但綜合其他類型企業的情況來看,IC設計企業受到疫情影響有限,倒是受到製造廠和封測廠的復工效率影響比較大。

製造企業雖普遍都有大型製造廠區,但本身自動化生產程度極高,勞動密集型程度尚小。雖然製造企業也普遍處於國內一線二線城市,但受惠於政府對IC重點項目的關注,以及其本身一年365天持續生產的運營模式,這兩點理由相加之下,只要企業獲得政府開工許可,疫情對已經成熟的產能釋放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新增的產線建設將有一定程度受到人員、物流等影響。

封測企業對人工及原材料等需求較高,相對屬於勞動密集型。而國內封測企業集中於長三角地區,復工進度緩慢,面臨原材料供應及返工率低的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封測企業產能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疫情導致的開工難問題,將影響至上遊IC設計企業。

「封裝廠肯定得全面開工,否則,作為國家『工業糧食』的晶片將無法進入最後一環,整個社會工業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就會停止生產。」 國內某封裝廠高管向集微網表示。

斷料危機、效率低下,復工之後困難重重

疫情除了直接導致半導體廠商員工復工返崗受阻之外,還面臨原材料供應不足的斷供危機,以及原本有望新擴的產能投產也因疫情停擺,這在當前勞動力需求較大和產能緊缺的封裝一環中尤為顯現。

在國內三大封裝廠中,保守估計目前至少共有1.3萬名生產工人沒有返廠復產,給復工產能的提升帶來很大影響。雖然有封裝廠會考慮增加員工倒班次數和工時,逐漸提升產能,但原輔材料緊缺,使得封裝廠正面臨不確定的斷料風險。

國內三大封裝廠之一的高管表示,由於一些小包裝材料在復工方面存在問題,被當地政府認為是不重要的工廠,復工難度比較大,且在員工復工方面,還會存在問題。而這就會影響封裝廠的產能供應,如果沒有包裝材料,也就沒有辦法發貨。另外,物流能不能儘快恢復,也給封裝廠原材料供應帶來不確定性。

另外一邊,看似復工條件及狀態不那麼艱難的IC設計企業復工後也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無法集中辦公延緩工作進展;二是晶片供應亦受下遊終端廠商開工進度的影響;三是防護物資緊缺,防控措施難以持續堅守。

作為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遠程辦公成為復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真正能夠實現遠程辦公的,主要是IC設計類企業。實際上,從集微網此前調研的結果來看,更多IC設計企業對遠程辦公並不那麼看好,甚至敬謝不敏。

通過採訪多家設計企業,遠程辦公的弊端見於以下幾點:

1、IC設計都是硬體廠商,研發與測試跟著一起走,作為團隊整體以遠程辦公模式運作溝通不便,且實驗設備與器材無法滿足;

2、網速限制、溝通協調效率低、計劃外的交流不便這三點導致辦公效率低下,工作目標難以完成;

3、研發數據、設計數據圖紙、代碼等核心業務數據的安全性是個難題,遠程辦公環境下加劇數據洩露與被攻擊的風險。

站在企業運營角度而言,選擇遠程辦公實乃迫不得已,縱觀整個IC相關企業,僅有小部分選擇在家辦公或再度推遲復工時間,而大部分去公司辦公的企業也未必一帆風順。

首先,業務開展同樣有問題。雖然沒有了遠程辦公帶來的效率低下、溝通難問題,但是下遊終端廠商開工進度不一,客戶層面有些開不了工,一直出不了貨造成庫存積壓,新品研發進度也遭延緩。

其次,員工全體到公司辦公,防控措施進一步升級,從個人擴展至全公司,但防護物資跟不上節奏,沒有口罩、消毒水難以滿足當地園區或政府的防控要求,這一問題儼然成為了IC設計公司傷口上的那一把鹽。

疫情停工、復工問題波及全球企業

全球商業研究公司鄧白氏(Dun&Bradstreet)針對疫情嚴重的中國省份進行分析發現,截至2月5日確診病例超100例的地區覆蓋了中國九成以上的企業,其中約有4.9萬家企業是外資設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報告顯示,在中國疫區設有子公司的外資企業中,近一半(49%)總部位於中國香港,而美國佔19%、日本佔12%、德國佔5%。

美國商會於2月11至14日對109家上海製造商進行調查顯示,雖然截至上周末為止,已有2/3的企業復工,但有78%廠商找不到足夠工人,無法全面恢復生產。將近半數抱怨指出,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全球業務的運作。

上海美國商會總裁Ker Gibbs表示,缺工是最嚴重的問題,交通遭封鎖、政府實施檢疫這兩大議題最棘手。

隨著疫情發展,這兩大問題逐漸顯現出更廣泛的影響。

包括三星、LG Display、LG Chem和SK Innovation的部分工廠都已在10日恢復生產,但有媒體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部分韓國工程師無法返回中國,韓國電子企業在中國復工緩慢。LG Display曾表示,中國工廠將在開年第一季投入量產,而現在也只能將時間推遲至第二季。

鴻海兩大主力代工廠深圳、鄭州廠雖然先後獲得當地政府的復工許可,但報導指出,其返工率只有10%。此外,為了應對中國工廠無法及時復工的情況,鴻海有計劃暫時將產能轉移到了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工廠,嘗試填補產能問題。

韓華集團旗下韓華思路信11日召開理事會,決定暫時停止位於忠清北道的鎮川郡和陰城郡兩座工廠的運作。韓華就停工問題解釋稱,由於中國目前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的包括限制運輸交通、封城、封閉式管理、分批覆工、延長春節假期等措施,致使零部件供應商出現暫時性供給問題。

在此之前,現代汽車集團出現了零部件供貨中斷的情況。現代表示,公司將暫停韓國工廠的車輛生產工作。據悉,現代汽車在韓國設有七家工廠,韓國是現代汽車最大的生產基地。

疫情期間停工、復工問題是懸在所有企業頭上的兩把刀,對於大型企業而言尚不帶來致命問題,但對於不少小甚至微型企業而言或遭滅頂之災。企業內部的團結一心,與客戶之間周密的協調屬疫情當下最要夯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地區政府、園區的幫扶措施作為企業的一顆定心丸也應當持續跟進,才能渡過這段最艱難的時期。

(校對/範蓉)

【注】2月6日,集微網成立由十幾名資深記者組成的中國芯疫情危機與應對報導小組,願意反映行業問題的半導體產業上下遊企業,可根據對應領域與以下記者聯繫。

相關焦點

  • 一文網羅集微網「芯調查」熱門文章
    同時,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全球半導體產業也遭遇了諸多問題。針對近期產業鏈的熱點事件與當下業界最關注和焦慮的問題,集微網推出了一系列報導。本文根據產業鏈對熱門文章和事件進行了分類,以饗讀者。IC設計業1、【芯調查】對抗IC業的「黑天鵝」?2、【芯調查】疫情大考對中國「芯」影響幾何?3、【芯調查】10號復工?
  • 為重慶發展注入「芯」動力 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渝舉行
    重慶晶片設計業今年增速全國第一 當前,集成電路產業以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逐漸成為國際競爭的主戰場、全球關注的核心焦點。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主旨報告《抓住機遇,實現跨越》中,介紹了「十三五」中國晶片設計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國晶片設計產業發展迅猛。
  • 「芯版圖」從士蘭集成到中芯寧波、中芯紹興,這些半導體重大項目被...
    為此,《杭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以集成電路設計業為突破口和主要抓手,製造業重點發展特色工藝技術,兼顧封裝、材料與設備。作為浙江集成電路產及產業核心,杭州目前已聚集了全省85%以上的設計企業和95%以上的設計業務收入。
  • 「ICspec半導體芯聞」高端晶片製造的兩大難點被突破!
    「ICspec半導體芯鮮事」最近幾天,國內半導體公司頻頻收到利好消息,進一步提振了全體國人的信心。就在前幾天,寧波南大光電發布了一個重要公告,大意是公司生產的高端ArF光刻膠通過了各種測試,成品率達標。但是現在,有好消息來自中國的歐飛光集團,該集團已經成功開發了用於半導體封裝的高端引線框架。終於有了突破。
  • 南京江北新區:遇見「芯」未來!世界半導體大會閉幕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在演講中說。信息產業全球化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集成電路發展要在開放式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安全的供應鏈,抓住第五代移動通信帶來的發展契機,為設計業再上一個新臺階而奮鬥。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提出了綠色工藝的理念。
  • 國產EDA領軍企業,芯和半導體參展ICCAD 2020
    集微網消息,2020年12月10日-11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暨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ICCAD 2020)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芯和半導體作為國內EDA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參展此次ICCAD 2020,展示其在EDA軟體、射頻前端濾波器晶片與模組設計方面的最新研發成果,展位號為033-034。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天狼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晶片的Fabless(無產線晶片設計商)創業公司。針對於SiC領域,「天狼芯」目前可提供應用於大功率密度場景,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MOS以及二極體產品,已完成650V/1200V的SiC二極體和1200V的SiC平面式MOS管的研發。未來,將繼續研發1700V-3300V的SiC二極體、650V-1600V的SiC深溝槽式MOS管、和SiC電源模塊產品。目前,「天狼芯」的SiC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
  • 「ICspec半導體分析」2020年半導體產業疫悲疫喜,危機亦是中轉!
    「ICspec半導體芯鮮事」2020年全球飽受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半導體產業自然無法倖免。疫情迫使人與人拉開社會距離,「非接觸」經濟快速竄紅,存儲器市場因此起起伏伏,宛如搭上雲宵飛車一般。系統半導體則是有悲有喜,整體而言2020全年僅晶圓代工業者接單接到手軟。
  • 長芯半導體SIP晶片年封裝能力突破1億片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傅智治     8月11日,記者從長壽高新區獲悉,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長芯半導體SIP晶片封裝項目(一期)取得重大突破,項目全面投產後,將實現5億元的年銷售收入,晶片封裝能力將突破
  • 芯和半導體:不做「Me too」的事 下一個十年做大國內EDA「拼圖」
    芯和半導體聯合創始人兼工程副總裁代文亮博士談起公司十年的發展歷程,感慨決定創業做公司「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如今,芯和已經成為國內EDA行業的領導者,集首創革命性的電磁場仿真器、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等一系列前沿技術於一身,提供覆蓋晶片、封裝到系統的全產業鏈仿真EDA解決方案。
  • 半導體設備之封裝設備行業專題報告
    1、中國大陸封測市場正茁壯成長1.1.晶片性能要求不斷提高,先進封裝前景廣闊 現代半導體產業分工愈發清晰,大致可分為設計、代工、封測三大環節,其 中封測即封裝測試,位於半導體產業鏈的末端中下遊:1)封裝是將晶片在基板上布局
  • 全球半導體封裝載板市場格局研究,基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分析
    現在網上鋪天蓋地的「芯」聞、「芯」事、「芯」篇,讓我等從業人士看了深為之動容(不管怎樣,專家、大眾對行業關注,總體上是好事),覺得作為行業人士,應該為行業也做點什麼,因此寫此文聊表寸心,希望中國內地的半導體產業能夠快速、健康發展。這是寫此文的初衷,下文將從「我們的客戶在哪」,「我們的同行是誰」兩方面展開論述全球半導體封裝載板市場格局現狀。 1我們的客戶在哪?
  • 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渝舉行
    重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增幅全國第一12月10日-11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暨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頂尖集成電路企業,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產品與技術。
  • 臺媒:透視「紅色供應鏈」的來龍去脈
    紅色供應鏈還有一個重要的「去脈」,就是大陸積極推動中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一帶一路(海陸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計劃。(圖為「一帶一路」規畫示意圖,本報系製) 紅色供應鏈還有一個重要的「去脈」,就是大陸積極推動中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一帶一路(海陸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計劃。(圖為「一帶一路」規畫示意圖,本報系製) 紅色供應鏈,是當前兩岸經貿領域的熱門詞彙,也是讓臺灣產業界心驚膽顫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是,大陸(紅色中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建起的「自我供應」生產體系。
  • 2020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突破3兆元,意義何在?
    然而,從2兆元推進到3兆元的高峰,只花了6年,可見半導體產業衝刺速度不斷加快。甚至,已有調研機構樂觀預期,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要衝破5兆元大關,只要再花10年。 「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成就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世界地位。」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陳澤嘉指出。 而這條半導體產業鏈如今能如此縝密分工合作,中國臺灣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認為,這必須回溯到張忠謀當年為中國臺灣半導體帶來的一個新觀點: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
  • 華為負重前行:海外損失百億 手機業務面臨考驗|三問小米:手機還OK...
    一、宏觀信息調查顯示:疫情或致今年全球企業技術支出下降4.1%據外媒報導,根據美國企業技術研究公司(ETR)的最新調查,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收入,全球範圍內的企業今年計劃將技術支出削減最多4.1%。這個降幅小於最初的擔憂。
  • 浙江海寧:「芯動力」起潮泛半導體藍海
    當前,入駐泛半導體產業園的浙江芯暉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正加緊研發研磨、拋光機和晶圓檢測設備樣機,企業年產250臺半導體專用設備建設項目已列入全省新興產業示範項目。「等到樣機生產成功,我們就會逐步開始量產,一鼓作氣為海寧泛半導體產業作出新貢獻。」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 三星和臺積電(TSM.US)向先進封裝邁進,中國大陸晶圓廠面臨新挑戰
    另一方面,三星電子為擴大半導體封裝技術陣容,不僅開發FOPLP,也開發FOWLP技術。還在2019年上半年收購子公司三星電機的半導體封裝PLP事業,不斷加強封裝的實力。2019年10月,三星宣布,已開發出業界首個12層3D-TSV(矽穿孔)技術。
  • 寧波芯速聯半導體項目最新進展:下周試生產,8月二期設備進場
    今日半導體新聞摘要:據悉,寧波芯速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已於 7 月 1 日通電,7 月 20 日計劃試生產,7 月 30 日前實現批量生產,8 月二期設備進場。 在鄞州,隨著「芯速聯光電」等一批項目扎堆落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加速崛起。數據顯示,近年來,鄞州已累計引進70餘個集成電路項目,並逐漸形成了集成電路後道封裝裝備產業、5G光通訊產業、CPU國產化產業的生態體系。
  • 36氪首發|推出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模塊+」應用解決方案,「忱芯科技...
    忱芯科技主要為終端客戶提供包括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模塊、驅動電路和碳化矽電力電子系統應用服務在內完整的「模塊+」定製化應用解決方案。矽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基礎材料,其性能的挖掘已經逼近極限,因此性能更好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開始受到半導體產業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