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安:從貧困村「變成」美麗新村旺家田村

2021-01-08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訊 如黛的遠山、乾淨整潔的水泥通村路、整齊劃一的路燈、彎彎曲曲便民小道……這是近日,筆者走進紅安縣八裡灣鎮旺家田村看到的景象。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旺家田村在扶貧 工作隊的帶領下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並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壯大產業發展規模、拓展村民增收渠道,使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村之基」

旺家田村距縣城40公裡,產業單一。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共430戶,貧困戶就達到了72戶164人。

要得富,先修路。今年以來,村裡多方爭取資金,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治本之策穩步推進。先後修通下劉茂壪至盧家田通組公路0.8公裡 ,旺家田壪出口公路0.4公裡,馬家田壪出口公路0.2公裡,上劉茂出口公路0.2公路 。

「路通了,土特產能出山了,農家樂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村口開辦農家樂的村民餘維書對筆者說。採訪中,該村貧困戶劉大伯指著200多隻土雞對記者說,這些土雞已經有了買主了,交通便利了老顧客都上門購買、預訂,再也不用愁銷路啦!

抓環境整治,是該村建設美麗鄉村的又一抓手。該村三年來共拆除危舊房2015間,實現增減掛鈎120餘畝。投資120餘萬元整治當家塘17口。在田埔壪和旺家田壪實施雨汙分流,共鋪設管網1500餘米,新建便民小道11000多米,實現15個小組全覆蓋,安裝路燈115盞,新建文化廣場6個,面積均在1000平方以上。

把群眾增收作為「富民之策」

「扶貧工作隊來了,上門講解扶貧政策、鼓勵我堅強生活、幫助我搞起了微商,現在能通過網絡將山裡的花生、油菜、葡萄、土雞銷售出去了。」該村30歲的殘疾貧困戶小劉對筆者說,通過網絡銷售不僅賺錢了,也讓他找到生活的信念,脫貧更有信心了。

村支部書記劉勝得介紹,村裡堅持把發展產業、拓展農民增收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頭等大事來抓,除了鼓勵貧困戶發展中藥材、養殖之外,還充分挖掘利用本村的土地資源、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土地流轉形式,發展村民種朝天椒共100餘畝,種紅苕60餘畝,種優質水稻150餘畝,同時發展打工經濟,動員村民到就近的八裡工業園區打工,據悉,該村在本鎮區的工業園區內打工的有700餘人以上,村裡通過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能力明顯提升,全村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抓民風建設強化「治本之策」

該村駐村幹部、袁崗總支書記王緒紅說,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村兩委始終把增強內生動力和民風建設作為治本之策。

近三年來,通過考察、規劃,撰寫40多頁的《旺家田村美麗鄉村建設方案》,按照「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的定位,在全村20餘處醒目位置設立公益廣告、脫貧攻堅宣傳語、道德建設內容等。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制度,設置善行義舉榜,先後選樹培育出20餘戶道德模範;組織開展文化扶貧進村入戶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同時,紮實開展「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通過「道德評議會」「道德講堂」載體,大力弘揚「勤、孝、善、誠、儉、禮」美德,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村風。(廖亮 毛紅平)

相關焦點

  • 湖北孝感東橋村:貧困村變美麗鄉村
    9月8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三汊鎮東橋村村民對孝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王亮說。三汊鎮東橋村王灣古典的門樓,平整的道路,美麗的廣場,寬闊的群眾服務中心,仿古式的建築和文化長廊……走進孝南區三汊鎮東橋村,仿佛置身於江南水鄉,到處是一片綠意盎然,處處散發著勃勃生機。
  • 陸豐這些村,於2020年退出貧困村序列...
    汕尾市相對貧困村退出公告    根據《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廣東省相對貧困人口相對貧困村退出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農扶組〔2019〕27號)文件要求,經村申請、鎮核查,縣審核,市審定,全市137條相對貧困村均符合退出標準,於2020年退出貧困村序列,現予以公告。
  • 湖北下營村:電商為貧困村「摘帽」
    6年前,這個鄂西北的小村莊是重點貧困村,339戶村民中有179戶是貧困戶。搭上電商快車,短短幾年裡,上百戶人家開起網絡商店,2017年整村脫貧「摘帽」。2019年,該村電商銷售收入達1.8億元,接待遊客10萬人次,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兩萬元。舊貌換新顏。如今,「淘寶第一村」是下營村的「暱稱」。
  • 四川這88個美麗新村接力曬!快來給你家鄉點讚!紮起!
    一排排白牆灰瓦水墨風的建築錯落有致,遊人如織,產業興旺;一片榿木河溼地,五星福居、五星逸居、五星閒居三個幸福美麗新村,三個現代農業產業主體布局託起了「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五星村。除了以上被「點名」的村,我們還盤點過這些新村↓↓↓(點擊標題回顧)更多精彩的曬新村視頻和圖文,點擊以下圖片連結快來點讚吧!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找對路子,貧困村變成「樣板村」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找對路子,貧困村變成「樣板村」 2020-12-18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安苕
    紅安紅苕種植歷史悠久,所產紅苕以其品質好而著稱湖北。紅苕澱粉含量適中,纖維素及糖份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綿軟芳香,是共認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受到廣泛讚譽。過去憎恨的,時代一變,變成懷念了。我哥是懷念的,我姐和我的弟弟妹妹們都是懷念的。只有我,長年在外漂泊,把這種懷念變成了鄉愁。我常常吃。就像喜歡吃黃安的花生一樣。因為老家的苕,皮薄,肉富;酥軟,香甜;味醇,爽口。作為食物,既能生食,也能熟食。生食,既可充飢,也可解渴。熟食,則可煮,可蒸,可烤。
  • 恆大為何看好紅安?再建一座40萬人口新城,紅安有望撤縣設市!
    就拿城市建設來說,湖北縣域第一家沃爾瑪選中的就是紅安,沃爾瑪何種級別?世界五百強之首!走進美麗的紅安,看那碧波蕩漾的倒水河兩岸,一座座現代化的高樓鱗次櫛比。寬敞整潔的街道、宏偉氣派的樓宇、威武雄壯的大橋、熱情友善的市民……依稀記得,去年紅安二橋改造成功,採用的是6車道,建得無比寬敞氣派,特別是晚上的濱河夜景,網上有紅安網友拍出的視頻,效果宛如北上廣深一樣的國際大都市感覺。紅安的城市建設,不說湖北一流,絕對是黃岡領先。
  • 「我的扶貧故事」三角田村就是我的第二個家|雷山縣三角田村第一...
    今天的三角田村已經形成茶葉為主導產業,折耳根種植範圍已經走出縣內到外縣,蔬菜種植形成自己的品牌廣泛受市場歡迎,餵養生豬出售到鄰近縣市……村裡在不斷變好讓我倍感欣慰。  2016年3月,雷山縣委組織部下發了一份派遣幹部到農村去駐村的文件後,我迫不及待向單位提出我要去駐村的願望。
  • 他帶領貧困村變成「億元村」
    此次共有208名身邊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其中,30餘載執著創業,帶領貧困村變成富裕村的寧波鄞州下應街道灣底村「老吳書記」吳祖楣光榮上榜!快來看~經過多年的發展,昔日的小作坊已經發展到擁有5家公司的天工實業總公司,產品不斷升級,業務不斷擴大,其主打產品手工工具和果酒飲料95%以上出口到歐美國家,獲得了更大的效益。 在他的帶領下,灣底村相繼又辦起了雨具廠、銼刀廠,工業經濟開始起步。上世紀90年代初,村辦企業產值達千萬元。
  • 臺東村:一個省定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葉玉燕 黃琬婷)深秋時節,記者走進海豐縣臺東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水清見底的池塘倒映著村子的倩影,寬闊平整的道路延伸到村口,白牆青瓦的房屋錯落有致……
  • 安徽亳州:「特色文化牆」扮靚美麗鄉村 文明鄉風吹進村民心頭
    打造鄉村文化牆 「秀」出美麗新農村  走進譙城區華佗鎮祝集新村,一處處生動靚麗的文化牆繪讓人眼前一亮。  黨建引領「文化牆」 脫貧攻堅信心旺  金秋十月,行走在譙城區十河鎮佟營新村,「知黨情、知民意、解民憂、促和諧」「一片一組一鄰,精準服務為民」「家庭和睦」「打造生態宜居新農村」等精美牆畫映照在藍天白雲下,煥發出新農村絢麗景氣,鋪展開鄉村振興新畫卷。
  • [脫貧攻堅·走進省級『四好村』] 平昌縣元山鎮中嶺村產村相融展新顏
    2011年前,中嶺村還是省級貧困村,經過幾年時間打造,先後榮獲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村、鄉村旅遊示範村,被市委命名為「文明村」。  中嶺村是如何做到的?從貧困村到「四好村」,中嶺村走上了怎樣的蛻變之路?  築巢 建成一片新天地  3月5日,記者來到中嶺村。一棟棟二層新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綠水間。
  • 光伏扶貧之光 照亮湖北3700個貧困村
    第02版:特別報導·湖北能源 大 | 中 | 小
  •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開建紅安新校區!
    12月30日上午,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紅安新校區開工奠基儀式在紅安縣舉行。當天,黃岡市、紅安縣相關領導,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校領導,百餘名教職工代表出席奠基儀式。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紅安新校區建設項目位於湖北紅安經濟開發區,新校區建設將分兩期進行,計劃於2022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區將建成華中地區最大數字影棚,現代化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學生食堂、宿舍等各類教學設施。校園總體規劃借鑑中國傳統建築的院落式布局,並融入現代建築風格,將打造成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濃厚文化氛圍的現代化美麗校園。
  • 四川2300個水美新村集體「出圈」——水安於民、水興於業、水富於...
    本站訊 近年來,四川圍繞「水資源有保證、水安全有保障、水環境有質量、水生態有保護、水文化有底蘊、水景觀有特色」的目標,打造一批水安於民、水興於業、水富於民、水美於民的宜居美麗新村。   今年底全四川省2300多個水美新村建成後,將形成顯著的品牌效益和強大合力,通過集體「出圈」,帶富一方百姓,也讓更多人了解水美新村建設。
  • 上帝視角下俯瞰紅安美景!
    生活在紅安,你有沒有仔細欣賞過紅安的美呢?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那是以前【VR全景】就打破了「身在此山」的禁錮全景紅安——由縣旅遊局主導,湖北大黃蜂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製作的原創欄目【全景紅安】隆重上線! 此次大黃蜂傳媒選取了紅安縣部分標誌性全景,讓大家從上帝視覺體驗大美紅安!720°的紅安,讓你以一種更宏大、更全面的視角,俯瞰這片朝夕相處的大地,看看這座紅色小城究竟有多美!
  • 四川德陽中江縣:「貧困村」變「省級四好村」
    在他的帶領下,長安村的面貌一天天在改變,村裡的扶貧產業越來越多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兩委班子的幹勁更足了……曾經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省級四好村」。 2017年,黃鹿鎮紀委副書記王剛分派到了長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二十來歲又是城裡人的王剛,被當地村民們質疑。
  • 東西部協作築「金窩」 建始92個重點貧困村抱團發展享紅利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見習記者劉磊 通訊員彭彰彩 )12月2日,在建始縣茅田鄉雪巖頂村3組,44歲貧困戶劉永在雞舍忙著給鬧得歡的土雞餵食。去年底,村裡給他發放了500元村集體經濟分紅資金,「今年又新添了50羽土雞苗,養殖規模擴大到300羽,收入3萬元不是問題。」劉永笑著說。
  • ...美麗蝶變」——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哈達彥俄羅斯族村脫貧記
    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哈達彥俄羅斯族村就坐落在美麗的黑龍江畔。8月30日,記者走進了哈達彥村,水泥馬路平坦整潔,特色民居別具風情,農家小院窗戶乾淨,房前屋後鮮花盛開,淳樸村民熱情好客……一幅幅鄉村美景如畫卷般在這裡徐徐展開。「我們哈達彥村曾經是省級貧困村,2014年,全村認定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60人。」
  • 幫扶村戶全部脫貧,萬餘人群燃起希望,湖北中煙全力踐行社會責任
    □楚天都市報記者 簡俊暉 通訊員 鄂煙工在脫貧收官的關鍵時刻,恰逢疫情影響,作為國有骨幹企業,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湖北中煙」)勇擔社會責任,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所幫扶的貧困村、戶全部脫貧出列;「三見」公益活動扶助的萬餘貧困大學生、殘障人士等,重拾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