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2021屆大學畢業生很多還在為求職奔波著。因為疫情,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艱難。
現在很多學校或者企業招人,不是要求985、211,就是要求研究生以上學歷,搞得一些普通本科大學的大四畢業生應聘時不斷受挫,對前途一片茫然。
根據教育部預測,2021屆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900萬人,高達909萬人,而且預估還會有80萬左右的留學生要回國就業。
也就是說,2021年國內就業市場要消化近1000萬的就業量。就業量的增長,必然會使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本來因為疫情導致一些本來春招的應聘者,加入到了秋招,又由於國外疫情的加重,很多國外的留學生也加入到了國內求職的「戰場」中,和應屆畢業生展開競爭……
難怪很多畢業生感嘆道:眼看要過年了,還沒有籤約三方。唉,工作沒有搞定,回家過年的心情都沒了。
01.「先就業,再擇業」這個辦法可行嗎?
面對就業市場如此殘酷的形勢,很多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陷入了兩難:既想選擇一個好一點的職業,和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又害怕因為自己眼光太高,錯過了難得的就業機會。
可是,再等下去,如果畢業一年還沒找到工作,就不再是應屆生了。要知道應屆生找工作,是要比往屆生有一定優勢的。
選擇從來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們。
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四生或研究生在開始準備找工作的時候,幾乎都會有老師告誡他們說:「先就業,再擇業」。
「先就業,再擇業」,聽起來似乎是特別穩妥的一種就業方式。有點類似於「騎驢找馬」,就是先找個能兜底的工作,免得失業,然後再去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但是卻有不少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實情況是:學校建議畢業生先把工作籤了,只是為了讓自己學校的就業率數據好看一點,並不是為了畢業生的未來和發展著想。
有的學校甚至會為了自己的就業率指標,強迫或半強迫地讓畢業生先把工作籤了,哪怕你籤的是個飯店的服務員,他們也不會關心。
據說,有的學校,如果你不跟企業籤約,就扣發你的畢業證和學生證。當然這種學校是極少數,只是希望畢業生在籤約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所以,大學畢業生們,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千萬不要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謂的「先就業,再擇業」的說法給忽悠了。
但是事無絕對,有時候,如果先找到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再通過學習和積累不斷強大自己,終會遇上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關鍵是在選擇的時候要保持認真和冷靜,有自己的主見,不人云亦云。
02.與理想的工作相比,經濟獨立更重要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經濟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
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畢業後的經歷。他說,畢業的時候才發現,學校再也不能給你住了,如果不找個單位上班賺錢,就只能睡大街了。
當你畢業半年多了還沒有找到工作,還要伸手向父母要錢吃飯的時候,那種難堪和焦慮的心情,會讓你覺得,哪怕找一個飯店去打工,也要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其實,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幸運,可以一畢業就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有的時候,由於各種殘酷的現實問題,你根本沒有辦法再繼續等下去。
因為與找到理想的工作相比,你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溫飽問題,經濟上的獨立才更加重要!一輩子很長,好機會還會有的,只要好好打磨自己,將來才會有更大的舞臺。
我有個鄰居,他家女兒大學畢業已經在家呆了三年了,高不成,低不就。每年新的畢業生一茬一茬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她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這個女孩當初就是本著先擇業,再就業的想法,不找到好工作,寧可不去上班。結果不但耽誤了找工作,連找對象也給耽誤了。眼看過年快30了,還沒有對象呢,把她父母愁壞了。
所以,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的現實情況,找到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經濟獨立後,再去不斷提升自己,強大自己。
有的學生本來家庭經濟條件就不太好,父母拼盡全力才把他供到大學畢業,可是大學畢業後,卻因為眼高手低,一直找不到工作。那以後靠什麼養活自己呢?還要靠啃老嗎?
現在就業環境這麼嚴峻,如果不早點找一份工作,總是挑三撿四的,也非常容易錯失很多機會。
第一份工作的確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經歷,你的閱歷,你積極進取的精神,你踏實學習的能力,以及優秀的專業能力。
03.給大學畢業生的幾條建議
很多大學生大學畢業走向社會找工作時會感到焦慮,雖然國家政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大學生就業的政策,但每年仍會有大概十分之一左右的大學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
今年秋招的時候,陪孩子去南方面試,期間也經歷過一些挫折和坎坷,看到過很多不同學校畢業生的艱難選擇,內心感慨很多。
下面,給即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提出幾點小小的建議吧:
1、個人簡歷很重要。
現在很多企事業單位招聘,都採用線上報名的形式。線上報名主要看簡歷,如果排除畢業學校等條件要求,同等條件下就要看誰的簡歷更優秀了。
如果簡歷做的不好,可能連初審都過不了。所以簡歷一定要做得簡潔而不簡陋。要在簡歷中認真總結和展示自己在各方面的長處和優勢。
比如自己在學校參加過什麼大型比賽,獲得過多少獎學金和榮譽稱號等等,這些榮譽就像軍功章一樣,可以極大的提高你在綜合素質能力一項上的分值,也會增加進入面試概率。
2、通過實習,積累工作經驗,做好工作規劃。
一定要在畢業前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爭取找一個好的單位或企業實習,這樣,不但可以學到更多優秀的職場經驗,如果在實習時期表現優秀的話,還有可能就留在實習單位工作。
所以,在大學期間一定要找個實習單位去實習,先積累經驗。因為實際接觸企業或學校會比憑空想像更加具有指導意義。如果等到畢業的時候去臨時抱佛腳,那就太倉促了,也會錯過機會。
另外,要沉澱自己,理性思考一下,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給自己以後的五年做一個規劃。
3、先找到一份工作,學會自立。
也就是「先就業,再擇業」,也許這第一份工作不是你理想的工作,但至少它可以保證你有地方住,有飯吃,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不用依賴父母去做啃老族。
不要總想著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更應該選擇一個可以鍛鍊自己的平臺,而不是太早選擇安逸。
如果不是挑肥揀瘦的話,根據經濟學原理,這個世界上的工作可以說是遍地存在的。只不過是工資高低的區別,適合不適合的區別。
不下水的人,永遠學不會遊泳。你不先去試試,怎麼知道這一份工作是不是適合你?只有開始去做了,才可能在工作中發現和尋找到新的機會。
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要先放低自己的身段,踏實做事。等做出成績以後,就可以去挑選工作了。要知道,工作能力有時候比學歷還要重要。
4、找工作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找工作的時候,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焦慮。既不好高騖遠,也不過於自卑,要做到不卑不亢,充分的展示自己。
現在的用人單位不像以前那樣,只要職工聽話肯幹就可以了,選拔的方向更偏重於職工的創新和學習能力,所以,畢業生要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和創新能力。
不但要充分認識自己的長處,還要明白自己的短板,不斷學習,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第一份工作的到來。
結語:
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當你面臨選擇的時候,一方面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現實,先找一份工作,解決生存問題;一方面也要理性甄別,不要被人忽悠了,選錯了從事的職業。
希望大學畢業生們既要有放下身段的勇氣,又要有高瞻遠矚的魄力;既要有長遠的目標規劃,又要拿得起,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