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六歲開始無人教導,黛玉在詩詞方面的才華是誰教的?

2020-12-26 漫讀經典

林黛玉在詩詞方面的才華極高,這是讀者普遍達成共識的,作者曹雪芹先生也用「詠絮才」為她蓋了章。可是,追溯她的受教育歷程,我們會發現,黛玉並沒有在詩詞方面接受過正式的教育。這就讓讀者產生了一個疑問:不但自己會寫詩,還精通詩詞理論,帶出了香菱這個優秀的學生,那麼,她在詩詞方面的才藝是誰教的?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化簡為繁一下,先用排除法,排除掉可能教她詩詞的人,然後自然就能得出結論。

01第一人選:黛玉的母親賈敏

最有可能教黛玉作詩的,當然是母親賈敏。這個「文」字輩的國公府嫡女,自然也是個讀過書的人。

但是,要說她深諳詩詞創作,卻很難讓人信服。

賈府雖以武起家,但迅速轉武為文,且定下了「詩禮傳家」的家風,明確了儒家風格。

明清的儒家體制,崇尚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讓女孩讀書,其目的「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即便到了「玉」字輩,女孩們讀書,依然只是為了實用,不會注重詩詞唱和。所以,哪怕是以「賢孝才德」選入宮當女史的元春,也「素乏捷才,且不長於吟詠」。姐妹們那些詩詞功底,多是平時娛樂時的酒令培養出來的。因此,哪怕是不讀書的王熙鳳,也能說出「一夜北風緊」這樣的句子來。

由此可知,賈敏不會刻意教黛玉詩詞,而林家人丁單薄的環境,也不會像賈府一樣經常開趴娛樂。所以,黛玉不大可能從母親處學習詩詞創作。

02第二人選:黛玉的父親林如海

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己又是探花郎,按照常理,應該是個出口成章的才子,詩詞歌賦張口就來。這也是普遍對才子的認知。

但事實並非如此。林如海是程朱理學背景下的讀書人,對於讀書,他更追求的是實用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賈政身上看出來。

書中關於林如海的描述很少,但作者通過林如海對賈政的推崇可知,他們二人是知己,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第九回,寶玉約了秦鍾一起去上學,臨行前去見賈政,賈政是這樣交代的:「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裡師老爺安,就說我說的: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在賈政看來,《詩經》、古文這些趣味性的書籍,都是「虛應故事」,讀書只該讀《四書》,因為這是科舉要考的。

這就好比現代有些家長,只準孩子看教科書,嚴禁孩子讀課外書,因為教科書關係著升學。

同樣,林如海把黛玉當兒子,請賈雨村當家庭教師,教的也是《四書》。

所以,以林如海的風格,絕不會在百忙之中還去教女兒作詩。

03第三人選:黛玉的老師賈雨村

作為黛玉的家庭教師,教了黛玉一年之久,賈雨村是最有可能教黛玉作詩的人。而且,賈雨村本身就是個喜歡用詩詞表達情感的人,在詩詞上的造詣也很高。

第一回,賈雨村一出場,就用詩打動了甄士隱,獲得了支持,從而順利通過科舉進入官場。那時,他從不隱瞞自己在作詩上的才華,也從不隱瞞自己對飛黃騰達的嚮往。

那麼,他會不會在林家也經常作詩,並刻意教學生黛玉作詩呢?

從文本來看,這種可能性也非常小。

原文中說,賈雨村去林家當家教,是有目的的:「因聞得鹺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託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

此時的賈雨村,正處在人生的逆境,被罷了官。他打聽到林如海在官場正當紅,於是想去親近。一個「」字,體現了此時的他已不是和甄士隱在一起時的愣頭青。所以,他教黛玉讀書,不會以黛玉的喜好為標準,只會以林如海的喜好為標準。應林如海的要求教《四書》,他自然不會私自作主教《詩經》。

還有,後來讓黛玉產生無限纏綿之想的《牡丹亭》,其主人公杜麗娘,就是因為聽老師講解《詩經》,才生出了男歡女愛之想。《牡丹亭》是當時的禁書,就是借賈雨村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背著林如海教這些林如海不支持的內容。

04第四人選:賈珠的遺孀李紈

林黛玉進賈府之後,書中交代,青春守寡的李紈,「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今黛玉雖客寄於斯,日有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餘者也都無庸慮及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進入賈府後的黛玉,有機會跟著珠大嫂子李紈「針黹誦讀」。那麼,李紈會不會帶著小姑子們誦讀詩詞呢?

這就更不可能了。書中說,「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

李紈讀書,只讀如何修成賢良淑德之書,其父親是更為保守的衛道士,李紈受此教育,不會有絲毫逾矩的言行。

所以,李紈也不會教黛玉作詩。

除了上述諸人,再也找不出可教黛玉作詩之人了。

所以,黛玉詩詞上的才華,到底是怎麼來的?

05結論:天資聰穎、自學成才

不得不承認,世間存在天賦這種事。林黛玉是全書唯一一個被作者形容為「心較比幹多一竅」的人。傳說比幹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比普通人要聰明得多。林黛玉比比幹的七竅心還多一竅,意思是比比幹更聰明,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六歲之前的黛玉,被父親禁約,不但「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而且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天性完全被壓抑。

她不喜歡枯燥無趣的《四書》,她喜歡的是活潑靈動的詩歌。進入賈府之後,那些加諸於她的束縛都已解除,她終於可以由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生活了。

此時的她,已經讀過一年的《四書》,識字自然不在話下,再加上她「心較比幹多一竅」的聰明勁,還有強烈的興趣,自學成才還算事嗎?

正因為黛玉是自學成才,沒有按照框架去學,所以,她在教香菱時說:「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所謂淺近的詩,就是重格律輕意境的詩,只顧著格律的工整,像填空一樣往裡填字,結果失去了詩本身的意境。

詩言志,詩歌的作用是表達情感,不是為了工整漂亮,「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

如果黛玉當初是有老師啟蒙入門學詩,必定也從「格調規矩」開始,然後「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由此也可證明,黛玉寫詩是無師自通,因為愛好,因為天賦,所以學有所成、才華極高

相關閱讀:

《紅樓夢》| 香菱學詩,是她命運的轉折點,從此走向毀滅

《紅樓夢》| 香菱想學詩,寶釵為何說她得隴望蜀?

《紅樓夢》| 傷春悲秋的黛玉,為何偏愛山水詩人王維?

相關焦點

  • 曹雪芹:把一半「才華」給了林黛玉!這些「詩作」,最是絕唱!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4大名著之一,也是作者最喜歡的作品之一。紅樓夢,無論從藝術價值,研究價值,還是詩詞價值,文學價值等方面來說,都是堪稱絕唱。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清朝大才子曹雪芹的嘔心瀝血之作。雖後40回為高鶚所作,但是也有人說,其實紅樓夢的120回曹雪芹已經寫完了,只是後40回失傳了。
  • 紅樓夢裡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這三個方面很不錯
    《紅樓夢》是一本白話小說,但是很多初讀的人都會認為它是文言文,是不好讀懂的小說,可是真實情況並不是如此。書中有很多的詩詞不假,可是它們並非不能理解,相反地為了讓大家都能夠讀懂,其中的詩詞都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現,正因為這樣書中的詩詞有了不同的意義。那麼在《紅樓夢》中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呢?
  •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才華體現在哪些方面?
    薛寶釵也是一個才女,與黛玉一樣從小聰明過人。「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競高過十倍」。也像黛玉一樣,深受父親的喜愛。與黛玉不同的是,寶釵的才華,除了詩文之才,還有管理才能。薛寶釵高出一般的傳統佳人,是一位才幹出眾的女子。
  • 紅樓夢:面對接近完美的薛寶琴,黛玉為何沒有吃醋
    才華橫溢對於薛寶琴的才華,曹雪芹只用了一句話: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敏。但是在蘆雪庵聯句時,卻能與寶釵、黛玉、湘雲對搶,才華絲毫不輸三人。為紅梅賦詩時,薛寶琴的《詠紅梅花得「花」字》又被推為最佳。林黛玉熱烈追求愛情自由,但封建禮教的束縛使她不斷受到內心的煎熬,使她的愛情特別的深沉扭曲。
  • 《紅樓夢》|教養的缺失,讓黛玉在唯我獨尊中,眾叛親離
    李紈和探春與黛玉三觀不合,都與黛玉針鋒相對過。 如果不是探春發起成立了詩社,她和李紈一樣,私下與黛玉打交道的機會不多,主要原因是三觀不合,沒有共同語言。 李紈與黛玉三觀不合,主要在詩書教養方面。
  • 《紅樓夢》中林黛玉從來沒管家,為什麼一眼就看出賈府入不敷出
    所以管家理事這門基礎功課,她從小就開始跟著母親賈敏學習了。林黛玉與一般閨秀不同的是,林如海還把她當做男孩一般,重金聘請進士出身的賈雨村來教她讀書。是為了提升她的文化修養,開闊眼界格局,提升自立意識,培養人生追求,好方便以後更好的相夫教子,讓丈夫和兒子的仕途可以走的更加平順。
  • 林黛玉PK薛寶釵:誰才是「金陵十二釵正冊」的榜首?
    古典名著《紅樓夢》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有關薛寶釵和林黛玉誰才是「一姐」的這個話題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俗話說: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有的讀者喜歡林黛玉,而有的讀者喜歡薛寶釵。那這兩位才貌雙全的女子誰才是「金陵十二釵正冊」的榜首呢?
  • 《紅樓夢》: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暗示了她們怎樣的命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讀過紅樓夢小說的朋友們,可否還記得紅樓夢裡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這一章回嗎?作者借賈寶玉所見的金陵十二釵判詞暗示了其中各個主要人物的命運。
  • 林黛玉的樣貌與才華,是不是《紅樓夢》中所有其他人都比不過她?
    不是,在紅樓夢裡有的女子是比林黛玉還要美,還有的和她不相上下,各有特色,她們都賺足了寶玉的眼球,甚至達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黛玉的才華在紅樓夢裡應該算是在第一集團,和她不分伯仲的也有兩三位。從她們詩社作詩就可以看得出來。
  • 紅樓夢:黛玉會嫁給北靜王嗎?曹雪芹:有這種可能
    紅樓夢:黛玉會嫁給北靜王嗎?曹雪芹:有這種可能之前讀紅樓夢的時候,覺得黛玉與北靜王不會有直接的交集,最多是通過寶玉轉手的兩次交集,黛玉也不會嫁給北靜王。但最近讀紅樓夢的時候,特別是讀到賈政罵寶玉的那句話「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就想到了黛玉。只有黛玉,才會讓寶玉奮不顧身地往前衝,不顧生死,不懼怕對方的身份。
  • 十首詩詞,盡顯林黛玉絕世才情
    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曹雪芹費盡筆墨描寫了一位容貌絕世,才華絕世的女子,她是林黛玉。林黛玉的才華在《紅樓夢》中一騎絕塵,今天詩詞君分享林黛玉的詩詞,看她用絕世才華譜寫人世悲歡。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大觀園眾人共赴螃蟹宴,宴後,湘雲寶釵等人共做菊花詩。林黛玉的《詠菊》、《問菊》、《菊夢》奪得前三名。林黛玉憑藉出眾才華,在菊花詩上奪魁。《詠菊》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 紅樓夢之賈寶玉給林黛玉講的耗子精偷香玉的故事有什麼含義
    紅樓夢十九回原文:因又拔令箭問:『誰去偷香芋?』只見一個極小極弱的小耗應道:『我願去偷香玉。』老耗並眾耗見他這樣,恐不諳練,且怯懦無力,都不準他去。小耗道:『我雖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此去包管比他們偷的還巧呢。』眾耗忙問:『如何比他們巧呢?』小耗道:『我不學他們直偷。
  • 《紅樓夢》裡關於黛玉之死的種種猜測,都是眾生相,其實另有玄機
    黛玉進了賈府,由此開始了大觀園的故事,以她的視角來展開寧榮二府以及其它錯綜複雜的關係。她死了,意味著《紅樓夢》這個故事也到了該結尾的時候了。作者是用一種奇幻寫法,寫黛玉還淚,報神瑛使者對絳珠仙草的灌溉之恩,更是賦予了黛玉仙子的特質,讓這個人物格外的與眾不同。至於林黛玉是怎麼死的?
  • 《紅樓夢》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才是人生
    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看繁華落盡,終是過往雲煙。♬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簡寧朗讀音頻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海幻情身。——清·得輿《京都竹枝詞》一部《紅樓夢》,半部滄桑史。手執墨筆,曹公十年如一日,寫盡繾綣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璣。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覽《紅樓夢》中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它們,也就讀懂了人生。
  • 愛黛玉的五個理由:不自汙、不汙人,潔淨而美好,活得高級
    「詠絮之才」,被後人用來形容詩文方面卓有才華的女子,而對於黛玉而言,詩詞就是她的生命。《葬花詞》悽美決絕,《題帕三絕》纏綿悱惻,在書中,黛玉仿佛一個文化符號,是生活在俗世裡的隱士。比起禮教下的等級尊卑,黛玉仿佛東晉名士那般,不屑世俗規矩,反而尊重人身上最本質的東西。
  • 《紅樓夢》|李紈討厭妙玉嗎?不,她真正討厭的是黛玉
    那麼,李紈有什麼理由和立場討厭黛玉呢?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同樣來自書香之族,黛玉的作派與李紈正好相反。放眼整個賈府,沒有人比王熙鳳更適合管家,也沒有人比李紈更適合教導姑娘們。 在林黛玉到來之前,李紈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一邊教導兒子,一邊教導小姑子,賈蘭和三春都是懂事之人,不會做出淘氣難管的事。而且,三個小姑子對李紈這個大嫂也尊敬有加。
  • 《紅樓夢》之林黛玉
    那些動輒說人姑娘像黛玉的,真的看懂紅樓了 嗎,真的看懂林黛玉了嗎? 每年教授《紅樓夢》節選篇目,或者和他人聊起《紅樓 夢》時,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對書中人物的喜 歡或討厭都會隨著情節有些變化。
  • 賈母不死,黛玉必嫁!秘密藏在林黛玉貼身丫環的一句話裡!
    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給林黛玉當了家庭老師一年光景,賈敏一疾而終,賈雨村打算辭別離開另尋他路時,林如海挽留了他,讓林黛玉一邊跟他讀書一邊守孝。 林如海的做法中規中矩,符合當時的禮法。但是沒想到,賈母沒與他商議,直接派了人接林黛玉去京都,理由也很簡單,就是賈敏死了,林黛玉在家無人依傍教育。
  • 《紅樓夢》送宮花時,黛玉玩九連環的細節是閒筆嗎?
    那麼賈府還要感謝周姐姐是吧,而惜春後來的道路並沒有因為周姐姐的打斷她和道姑之間的遊戲而改變對吧,那麼周姐姐打斷黛玉和寶玉之間的九連環遊戲就是打斷他們的未來,是不是就是子虛烏有的設想,你可以聯繫到卓文君的詩詞九連環從中折斷這一句看到寶玉和黛玉也在玩九連環,因此可能也有未來將會折斷來預示寶玉和黛玉將來的愛情會夭折的聯想,但不是周姐姐突然到來打斷了他們的遊戲就預示了將來黛玉和寶玉會有不幸的遭遇在等待著他們
  • 細品紅樓夢裡的經典情節「黛玉葬花」前因後果
    話說紅樓夢裡的經典情節非常值得我們去品味一下,今天我們就進入黛玉葬花這一名場景,去感受兩主人公之間複雜又糾葛的矛盾心理,以及其中蘊含的感情吧。這還得從第二十六回瀟湘館春困發情說起,話說寶玉自發病將養了33日後身子見好了,賈芸來看過他且被他打發離去,正朦朧似有困意。這會襲人來推他起來,教他出去走走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