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教養的缺失,讓黛玉在唯我獨尊中,眾叛親離

2020-12-17 騰訊網

說黛玉教養缺失,一定會招致潮水般的口誅筆伐。沒錯,以林家的書香世家,還有探花出身的父親對待賈雨村的謙恭態度,林家怎麼會缺失教養呢?看看黛玉進賈府的表現,真是沒有一絲一毫失禮之處,進退有度、應對有節,簡直是儒家「詩禮」的化身,完全有資格做以「詩禮傳家」為家風的賈府的典範。

然而,如果願意細讀原文,就會發現,黛玉這種極具教養的表現,並沒有維持多久。等到寶釵進府,作者對黛玉的描寫就已經用上了「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同時用寶釵「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體現出黛玉在賈府早已失了人心。

前面說了,林如海所體現的教養之一,就是對身份地位都不如他的賈雨村謙恭有禮。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教養高低的,就是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地位低的人,林黛玉在下人中失了人心,正是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具體表現

有人說,黛玉只是失下人之心而已,下人們沒見識,不能當成衡量黛玉缺少教養的標準。其實,活在底層的下人們,在情感的表達上都很直接,所以能明顯看出他們不喜歡黛玉。而那些閨秀們,會表現得比較隱瞞,需要細讀才能發現。

同為孤女,湘雲受不了黛玉的刻薄而遠離她。

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的史湘雲怎麼也沒想到,她這個先到的賈母寵兒,會被後來的黛玉刻薄到不得不遠離她。

湘雲從小寄養在賈府,和寶玉青梅竹馬,再加上二人都是愛說愛笑愛熱鬧的性格,因此而親密無間。

然而,當她像往常一樣喊寶玉為「二哥哥」時,卻被黛玉取笑在了。

「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出來,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圍棋兒,又該你鬧『ㄠ愛三四五』了。」

俗話說,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揭短和打臉,都是很傷自尊的事。湘雲「咬舌」的毛病,屬於生理缺陷,拿人家的生理缺陷取笑,是很缺德的。

所以,即便湘雲「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也受不了這種取笑,於是她馬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她再不放人一點兒,專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著見一個打趣一個。」

這話說得在理,即使是十全十美的人,也不應該總尋別人的不好來取笑,何況黛玉本身也有諸多毛病。

黛玉的這種不顧別人感受的取笑,嚴重傷害了湘雲。於是,她也和那些下人們一樣,發現寶釵更好相處,她便漸漸遠離了黛玉,主動親近寶釵。

李紈和探春與黛玉三觀不合,都與黛玉針鋒相對過。

如果不是探春發起成立了詩社,她和李紈一樣,私下與黛玉打交道的機會不多,主要原因是三觀不合,沒有共同語言。

李紈與黛玉三觀不合,主要在詩書教養方面。如果黛玉保持了剛進府時的教養,那麼她和李紈的三觀就是最合的,都出自書香之族,都受到過儒家禮儀的嚴格教育,都知道該如何恪守規矩禮節。

但是,自從黛玉丟掉了這一切,變得「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凡事都想爭先且牙尖嘴利,李紈就離她的三觀越來越遠了。

探春與黛玉的三觀不合,則主要體現在生活態度上。探春務實,黛玉務虛,探春重實幹,黛玉重虛度,探春在務實中為家族憂患,黛玉在務虛中只求個人的安樂。二人正處在對立的兩面,就像水火無法相融。

如果賈府能一直處於極盛中,不相融就不相融吧,各自安好就行,但偏偏賈府在走下坡路,黛玉享受的歲月靜好,需要探春這樣的實幹家負重前行,矛盾就自然產生了。

矛盾產生的時刻和李紈一樣,那就是我在說正事,你卻總在插科打諢。這其實挺煩人的,可見黛玉心中無正事,因此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正事,反而用她的閒心來打攪這些大忙人

所以,探春和李紈,都在一個恰當的時刻,對黛玉發洩過不滿,不過是以半認真半開玩笑的形式,具體是認真還是玩笑,以黛玉的聰慧和敏感,當然一清二楚

兩面三刀的王熙鳳,當面把黛玉誇成花,卻經常在不經意間給她挖坑。

在很多讀者心裡,王熙鳳是最喜歡黛玉的人,對她多有關愛。然而,書中卻通過賈瑞的經歷告訴我們,王熙鳳這個人,最是兩面三刀,越是笑著,就越是在玩心眼。所以,賈瑞兩番兩次掉進王熙鳳的甜蜜陷阱,最後一命嗚呼。

另外,以黛玉的聰明,也看出了王熙鳳這個人,最是喜歡「打個花胡哨」,就連看望被打傷的寶玉,都要做表面文章,「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兒才是」。

所以,她對黛玉的那些好,也是為了討老太太的歡心,只為做給老太太看

暗地裡,她卻在給黛玉挖坑,最明顯的事例有兩件,一是在寶釵生日時故意說:「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即使湘雲不說出來,大家也心照不宣,知道她是在內涵林妹妹,達到讓黛玉心裡不痛快的目的。

第二件就是到處宣揚寶玉與黛玉的親密關係,在沒有官宣之前散布這些傳言,其實對黛玉很不利,有損黛玉的名聲。

那麼,王熙鳳為什麼對黛玉不滿,其原因就在於黛玉的不勞而獲,所得到的待遇,比她這個拼死拼活的正經孫媳婦還要好。憑什麼?就憑黛玉的名字裡有個「玉」字嗎?所以,她無意中發了一句牢騷:「討人嫌得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迎春惜春不問世事,卻與同樣不問世事的黛玉長期不合。

迎春和惜春像是兩個活在賈府的透明人,不問世事,象徵性地參加集體活動,其餘時間都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她們與黛玉的不合,主要是性格不合。黛玉高調,她們低調;黛玉好強,她們隨意;黛玉愛詩詞,她們對詩詞沒興趣。

正是因為性格沒有相合之處,她們和黛玉沒有共同語言,書中明說她們「素日不大甚合」。

當然,也因為性格不合,交集很少,自然也沒什麼矛盾,就像現代社會的點頭之交,見了面則彼此打個招呼,僅此而已。

同輩之中,還有一個寶釵,一直被黛玉視為敵人,自然也沒辦法像朋友般相處。

當然,這一切,都指的是寶釵和黛玉結為「金蘭契」之前。

就在「金蘭契」之夜,黛玉意識到了自己處於眾叛親離的境地,連治病的燕窩都不敢問賈母要,而是極為低調地接受了寶釵的幫助。而她也醒悟了,之所以落到這種境地,是因為教養的缺失,「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得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從六歲母親去世,到現在十五歲,近十年的時間,處於無人教導的階段,在賈母無原則的疼愛中,唯我獨尊,讓身邊的人一個個遠離她,一個能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

相關焦點

  • 黛玉和湘云為何能重拾友誼?除了湘雲大度,主要還是因為寶釵
    可以說,黛玉和湘雲的重歸於好,是機緣巧合,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湊到了一起,才讓她們有機會單獨相處,從而情動於中,真情流露。天時:中秋團圓夜,兩個同樣有著思親情的孤女吸引到了一起。第七十六回,賈府衰敗之象處處體現了出來。
  • 《紅樓夢》之林黛玉
    這些年來,讀紅樓的人不見多,說黛玉的卻不見少。常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情:看著一個個哭的梨花 帶雨的姑娘,總有人要嘲諷上一句:「這人怎麼和林黛玉一 樣。」我思來想去沒法理解,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林黛玉成 了個貶義詞?
  • 紅樓夢:為啥偏偏將藕官分給了黛玉?
    賈母自留下文官,正旦芳官給了寶玉,小生藕官給了黛玉,小旦蕊官給了寶釵,大花面葵官送了湘雲,小花面荳官送了寶琴,老外艾官歸了探春,老旦茄官被尤氏討了去。各得其所,從此不再以唱戲為主業,而是成為各房中的丫環了。
  • 紅樓夢:黛玉會嫁給北靜王嗎?曹雪芹:有這種可能
    紅樓夢:黛玉會嫁給北靜王嗎?曹雪芹:有這種可能之前讀紅樓夢的時候,覺得黛玉與北靜王不會有直接的交集,最多是通過寶玉轉手的兩次交集,黛玉也不會嫁給北靜王。但最近讀紅樓夢的時候,特別是讀到賈政罵寶玉的那句話「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就想到了黛玉。只有黛玉,才會讓寶玉奮不顧身地往前衝,不顧生死,不懼怕對方的身份。
  • 寶玉對黛玉的深情,《紅樓夢》只用了兩個字就表露無遺
    寶玉對黛玉的深情,作者只用了兩個字就表露無遺讀《紅樓夢》,最令人感喟的無疑是寶黛愛情。情到深處似無情,沒有驚天動地的海誓山盟,沒有你死我活的酷虐情節,寶玉與黛玉之間的深情,更如同細雨,潤物無聲;更像是微風,了無痕跡。
  • 林黛玉的教養有多好?去寶玉房間前,先洗個澡的行為就說明了一切
    從古到今,一直有許多關於教養的名言名句。其中有句老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還有一些現代教育概念,例如「男孩窮養,女孩富養」。教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首先看一下《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教養,看看受過良好教育人的行為是怎樣的。黛玉在教養方面可謂典範。
  • 《紅樓夢》中寶玉、黛玉、妙玉中都有玉,唯有林紅玉才是「真玉」
    細讀《紅樓夢》中的「玉」字人物,方知林紅玉也是一塊不平凡的石頭玉簫吹斷幾黃昏……一片冰心在玉壺……玉人花下按涼州……玉不琢不成器……金玉良緣……多少與玉有關的佳句,和玉有關的傳說,都在演繹著不平凡的滄桑,《紅樓夢》又名《石頭記》,玉何嘗不是石頭,賈寶玉、林黛玉、妙玉、林紅玉,個個都有玉,玉是石頭,且是石頭中的精粹,那這幾個帶玉的人也非比尋常。
  • 《紅樓夢》中的如泰方言—黛玉罵起人來也不含糊?
    有些紅學家懷疑紅樓夢作者不止一人,而是多人群體創作。這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這本書涉及面太廣,可以說是一部社會大百科全書。瓷器,戲曲,美食,服飾,建築,茶文化,民俗,儒釋道,琴棋書畫。。。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皇室貴胄,作者是全知全曉。
  • 《紅樓夢》中林黛玉從來沒管家,為什麼一眼就看出賈府入不敷出
    《紅樓夢》書中其實也沒寫過林黛玉學刺繡,但是她的針線活卻是一流的,只是很少動手而已。古代名門閨秀,都要學習針黹女紅,儀態舉止和管家理事。尤其是對於黛玉這樣出身士族的千金小姐來說,她將來嫁為人婦,是註定要肩負起主持中饋,維持家族內部秩序的重任的。
  • 曹雪芹為何給《紅樓夢》女主角取名為黛玉?原因沒那麼簡單
    作為一部匠心獨運的曠世奇作,《紅樓夢》中的每一處情節、每一個人名都大有深意。那麼,曹雪芹為何給《紅樓夢》女主角取名為「林黛玉」?這個名字有什麼深意呢?首先,從寫作背景來看。相傳曹雪芹家族被抄以後,他同家人一起從南京回到北京老宅,後又遷居到西郊。
  • 《紅樓夢》中的妙玉,其實就是遁入空門的黛玉
    她在金陵十二釵中排名第六,卻是唯一一個與賈家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她寄身於大觀園櫳翠庵,與寶釵、黛玉做知音,引寶玉為知己,又與出身寒素的邢岫煙成為朋友。凹晶館為湘雲、黛玉續詩,盪氣迴腸。她就是《紅樓夢》中的妙玉。
  • 紅樓夢×宋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黛玉葬花」的美麗與哀愁
    你看那,微風細雨中,燕子雙雙飛翔;落花紛揚中,人卻幽幽獨立。記得當時初相見,兩重心字,金黃淺淺;琵琶四弦,相思淡淡。如今,早已是殘春時節,夢醒之後,簾幕低垂,這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增添了無窮哀愁。每每讀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句,總是想起「黛玉葬花」,想起林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的場景。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紅樓夢》中為兒女深謀遠慮的好母親
    世界上讚頌母愛的文章有不少,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母親形象的詞句也有很多,孟母三遷、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都是流傳已久關於母愛的名句。筆者最近在研究《紅樓夢》,雖然這是一本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線索的小說,但其中也湧現了不少慈母的形象,她們為兒女籌劃好一切、給予子女無盡的關愛和疼惜,她們的身上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光環!
  • 《紅樓夢》與易經之六 林黛玉伶牙俐齒皆是因為這個
    甚至現在網絡上有人稱呼林黛玉是紅樓夢第一懟。別看王熙鳳喜歡捉弄人,可是比起林黛玉來,可是差了一大截。因為林黛玉飽讀詩書,所用皆有文採,如春秋筆法,直至要害。這一點,王熙鳳遠遠不如了。紅樓夢中,林黛玉諷刺劉姥姥為母蝗蟲。
  • 黛玉老媽怎麼死的?大愚品讀《《紅樓夢》》試解賈敏死亡之謎
    本文由作者 大愚原創 首發百家號 歡迎關注閱讀《紅樓夢》的黛玉的老媽賈敏是第一個死去的人。她究竟因何而死?成為一個巨大的謎團,大愚在細讀深思後,捋出三種推測,供大家閒看:一是仙逝說。先兜個圈子,熟讀《紅樓夢》的人都清楚地記得第二十五回中,趙姨娘請馬道婆作法,把寶玉和王熙鳳的年庚八字寫在兩個紙人上,一併五個鬼都掖在他們各人的床上,她在家裡作法,寶玉尋死覓活,王熙鳳剛手持剛刀,見雞殺雞,見狗殺狗,眼見不行了才遇到用和尚施法搭救。想說這些想對照《紅樓夢》裡第二回。此回目明確說: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初讀時原以為是文採使然,細讀才知其中另有韻味。
  • 《紅樓夢》深度解讀: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到底可貴在何處?
    筆者看到這個問題,沉思良久,大腦中迅速搜尋《紅樓夢》文本中能證明寶玉、黛玉的愛情不同凡響之處,最終啞然失笑——寶黛愛情,並沒有所謂的清新脫俗之處,他們的愛情就是最正常的愛情,可諷刺的是,「正常」二字恰恰是這份感情的可貴之處。可能是因為「愛情」這個詞,被汙染地太嚴重了,導致大家忘記了愛情本來的面目。
  • 紅樓夢:黛玉和賈寶玉兩小無猜的親密關係,因這件事宣告結束
    》系列:完整解讀紅樓夢第12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鑑」第68講:寶玉對黛玉要回家一事的態度《紅樓夢》這本書之所以幾百年來家喻戶曉擁有很多紅迷,就在於它是一本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謳歌女性的人情世故小說,要特別強調的是,這話不是小編說的,是中國非常有權威的文壇巨匠魯迅先生說的。
  • 《紅樓夢》裡關於黛玉之死的種種猜測,都是眾生相,其實另有玄機
    如何看待黛玉之死?《紅樓夢》裡黛玉可以說是一號人物,有些人覺得林黛玉是真性情,可在有些人眼裡就是小心眼、矯情。林黛玉到底是怎麼死的,同樣也成為一大懸案,讓《紅樓夢》愛好者由不住去猜測,它的種種可能性。其實,黛玉之死,不管她是怎麼死的,不過就是一種方式,與其糾結怎麼死的,不如來看看,黛玉這個人物在小說裡的作用。林黛玉,她是解讀《紅樓夢》裡的一把鑰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黛玉是橫穿紅樓夢這個故事的一根引線,貫穿始終。
  • 《紅樓夢》第八回:寶玉、寶釵和黛玉小時候有多可愛?
    讀《紅樓夢》到了第七回時,每回所包含的細節越來越多,我們每篇文章就只能細讀半回內容,本文照例,是《紅樓夢》第八回的上半回內容細讀。注意,在這一回裡,寶玉、黛玉、寶釵還都是孩子,只是,他們是靈慧聰穎的孩子。我們不能在現在就以成人世俗而現實的眼光看待他們,儘管從這一回開始,「金玉良緣」已初露端倪。
  • 《紅樓夢》:同樣父母雙亡,與黛玉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史湘雲
    《紅樓夢》裡四大家族之一史家的千金——史湘雲,她是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物。史湘雲的父母在她幼小的時候便都去世了,一直是她的叔叔嬸嬸在照顧她,家境也遠不如賈家。可以說史湘雲在出身上,比黛玉還要可憐,但她卻與黛玉的性格截然不同,是一個性格開朗、豪爽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