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草原旅遊景區疫情防控情況及措施進行通報。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內蒙古已發現3個鼠疫疫點,15名密切接觸者已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至今尚未發現因草原旅遊而感染或傳播鼠疫、新冠肺炎的情況。
據內蒙古衛健委副主任伏瑞鋒介紹,目前檢出鼠疫菌的3個疫點中,1個為確診患者所在地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溫更鎮。該疫點在6月18日發現4隻自斃鼠,後判定為疫鼠。從目前的流行病學資料看,患者日常生活以草場放牧為主,一直在該疫點附近生產生活。患者自述發病前10天未接觸鼠疫患者或發熱患者,未剝食過野生動物,未接觸過死動物和死鼠。
此前,內蒙古衛生健康委於7月5日凌晨接到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報告,烏拉特中旗收治的一位患者被判定為腺鼠疫疑似病例,典型症狀為發熱,右側大腿腹股溝可觸及腫大淋巴結且有壓痛;7月5日下午,經內蒙古綜合疾控中心實驗室覆核,並結合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史,確診為腺鼠疫。截至7月6日,確診患者體溫、脈搏、血壓、呼吸、心率均正常,飲食、精神、睡眠較前好轉,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目前,已對確診患者的15名密切接觸者全部實施了居家醫學隔離觀察措施,同時對疫點進行消殺。截至目前,疫區處理面積達3.6平方公裡,累計踏查671.8平方公裡,防治面積約3.7萬畝,密切接觸人員中均未出現異常症狀。
疫情發生後,烏拉特中旗緊急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V級應急響應和Ⅲ級防控預警,自7月5日發布起持續至2020年底。相關部門在此提醒計劃赴草原旅遊的遊客:
一、做好旅遊規劃,對劃定為鼠疫疫點、疫區的草原區域不列為旅遊目的地。
二、要嚴格做到「三不三報」,即:不私自捕獵鼠、獺、兔等可能的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以及產品出疫區。同時,看到病死的老鼠、旱獺、野兔等動物,見到疑似鼠疫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時,要立即向當地疾控機構或衛生健康部門報告。
三、當自己或隨行人員在草原遊玩期間,或在接觸草原、接觸疫源動物、被昆蟲叮咬後,或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腫大等疑似症狀時,一定要立即報告所在地疾控中心,或立即前往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資料顯示,鼠疫是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位列中國法定甲類傳染病之首。
關於「鼠疫」,省疾控中心來解答你關心的疑問
↓↓↓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重,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特點。
最主要的類型有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症鼠疫。
腺型是全球最常見的鼠疫類型,由被感染的跳蚤叮咬引發。鼠疫桿菌從叮咬處進入機體,通過淋巴系統侵入局部淋巴結,並在淋巴結裡進行繁殖,引起淋巴結髮炎、腫脹和疼痛,稱為「炎性淋巴腺腫」。在感染後期,淋巴結炎可能會出現化膿性病變,發展為開放性潰瘍。
鼠疫染疫動物,包括齧齒動物(鼠類、旱獺等)、野生食肉類動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類動物(黃羊、巖羊、馬鹿等)、家畜(犬、貓、藏系綿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其中嚙齒類動物最常見。
▲旱獺
▲猞猁
▲鼬
鼠疫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經鼠蚤媒介傳播
蚤叮咬的傳播方式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
2、經呼吸道飛沫傳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呼吸、咳嗽時便將鼠疫菌排入周圍空氣中,形成細菌微粒及氣溶膠,這種細菌懸浮物極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間肺鼠疫暴發。
3、皮膚接觸傳播
人類通過獵捕、宰殺、剝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觸染疫動物時, 細菌可以通過手部傷口進入人體,經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這種直接接觸感染甚至可以通過非常細小的傷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鼠疫的潛伏期一般為1~6天,多為2~3天,各型鼠疫患者共同的臨床症狀為:突然發病、高熱(體溫突然上升至39-41℃),並呈稽留熱、劇烈頭疼、噁心、嘔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腺鼠疫:可在腹股溝和腋下、頸部等部位出現淋巴結腫大、疼痛。
肺鼠疫:出現咳嗽、胸痛、血痰、粉紅色泡沫痰。
敗血症型鼠疫:最為兇險,病人出現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可有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
在鼠疫流行地區不要接觸和剝食野生動物。對進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蟲防蚤,防止節肢動物叮咬;遠離旱獺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獺的洞口周圍坐臥停留。在居住地周圍和衣物上可以噴灑蚊蟲驅避劑。外出野營、打獵、伐木個人作業時要注意束緊褲管,減少暴露,必要時使用驅避劑。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獺等病死動物)、疑似鼠疫患者(發熱及淋巴結腫大,發熱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熱和急死患者要儘快報告。
審核 | 陳 凱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網快看、河南疾控。(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