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天才需要的不僅僅是智商,更需要的是理解!

2020-12-15 毒電影

文/毒電影

理解萬歲,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在實踐的過程中,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思考思維也大相逕庭,更客觀的原因是,每個人生存的環境也不一樣。情緒,情商,智商各個方向的發展出現偏差,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理解萬歲也就成了相互信任的「口頭禪」。

最開始這這句話有所感悟的是在看《心靈捕手》這部電影,一個天才引發一系列爭議話題的劇情。

這部由馬特·達蒙主演的溫情電影,一開始並沒啥看頭,無非就是天才與笨蛋,智商差距的碾壓,美系電影的一向老套路。但細細品味,卻發現馬特·達蒙在這部電影當中加入的其他元素卻引人深思。

威爾的天賦在他的朋友圈盡人皆知,這個天才少年擁有著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百萬獎券」。但令人頭疼的是家庭暴力給他心理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於是他牴觸任何人,小心翼翼不讓人看見。所以當他的女朋友一個接一個換的時候,其實都在證實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害怕被拋棄,就像他小時候一樣。

與其這樣,倒不如自己在拋棄之前,選擇逃離。

然而威爾內心深處也明白,自己到底的能量有多大。後來的心理導師在做心理輔導的時候問了他一句,任何職業都可以選擇,為什麼偏偏他選了一個離世界頂尖學院麻省理工做清潔工,為什麼偏偏做著全世界可能就只有幾個人會做的高等數學領域,這刺痛了威爾,因為有人看穿了他。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天才,一個比哈佛大學裡很多尖子生都要智商爆表的能人。當他在走廊解開數學界難題,頂尖人物藍勃教授都要吃力去解的題目時,那一刻,他是眾人的眼中的耀眼光芒。

可天才又如何呢,他孤單,寂寞,甚至有時十分的無助。

天才需要的不僅僅是智商,更需要的是理解!

這一點,藍勃教授一開始並不明白,但心理學家西恩卻深刻明白這一點。所以,當西恩總是問到一些關鍵性問題時,威爾雖然反抗,但他也有猶豫。

心理治療過程中,通常需要的不是老師和學生,不是病人和醫生的關係,真正厲害的心理學者是通過建立親密關係取得對方信任後,一切治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這也是為什麼西恩在等威爾開口,他寧願兩人在房間一言不發,也不會主動去跟威爾談。

原因很簡單,威爾這種特質的人都很「自我」,長期封閉的心靈需要從新打開需要一個信任的過程,也就是依賴。

但這需要一個相互坦誠的過程,之前給威爾找的幾個心理治療師都無法坦誠面對,加上他的天賦,想要使用什麼手段,那更無法完成。西恩不同,他同樣被威爾所傷,甚至傷得厲害,但他坦誠相見,讓威爾第一次發現,其實真誠的面對自己和別人,有時候並沒有因為表達出來而結束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他的招數在西恩的真誠下也變得開始沒有作用,他開始質疑了,但他選擇繼續。在接下來的幾次接觸,威爾和西恩談天說地,從說愛情,再到後面的棒球,威爾在西恩這個社會閱歷豐富的人感受頗深。

直到最後,西恩一句「這不是你的錯」,確定擊垮了威爾最後的一道心理防線,他像孩子一樣不知所措,尋求一個能理解他,安慰他,鼓勵他的人,兩人深深地抱在一起,那一刻,理解萬歲。

不過,顯然電影雖然經典,但還是有些戲劇色彩。真實的生活當中,像電影主角那樣既聰明,又講義氣,愛情不斷到最後的執著,也算是完美結局了。問題是人家是天才,我們普通人想要在相同的境遇下獲得新生,其實需要的需要不僅僅是智慧,還有勇氣。

相關焦點

  • 拾影‖被遺忘的天才「心靈捕手」
    影評許可證 公眾號[2020]第13期 本欄目由愛育幼童【拾影】獨家呈獻 本周為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是「心靈捕手
  •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彈幕這樣描述。其實男主威爾這種敏感孤獨的性格,和許多社畜人一樣,高壓、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環境下,似乎每個人都變成了這樣那樣孤獨的個體。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社交,慢慢變成了獨自一人生活,敏感自卑的社畜。只是大多數人沒有威爾的高智商,更沒有他那樣直接、熱烈的真性情,怯懦、悲觀、墮落才是社畜們的標籤。
  • 「天才不該墮落」|《心靈捕手》
    蘭博看中了威爾過人的數學天賦,將威爾保釋了出來,卻提了兩個要求:一個是威爾要每周和自己學習數學,另一個則是威爾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威爾喜歡數學,所以第一條件自然也就欣然接受了,但是他卻很排斥心理治療。最後,迫於保釋的原因還是接受了。
  • 愛真的需要勇氣—《心靈捕手》
    古往今來關於愛與成長的電影有很多,但《心靈捕手》永遠在我的top榜單上。這部電影說俗氣點,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問題少年被感化的故事,但遠不僅如此。電影由一道數學題展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解開了麻省理工數學教授蘭博在公告板的數學難題,而後又輕鬆解開了蘭博團隊整整兩年才解開的難題。
  • 《心靈捕手》:孩子情緒需要出口,家長要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心靈捕手》這部經典電影幾乎是我每年都會推薦的電影,影片在1997年12月2日首映,曾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作為一部成功的心理學題材電影,《心靈捕手》確實帶給無數人震撼。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名叫威爾的天才清潔工的故事,他在數學方面天賦異稟,卻是個十足的問題青年,在教授藍勃、心理學家尚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他最終接納了自我,完成了自我救贖,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在這部影片中幫助威爾走出來的一個最大的因素,就是給他一個尚恩給了他一個情緒的出口。
  • 《心靈捕手》:每個人都需要一場心靈的救贖
    《心靈捕手》是一部勵志電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影片是一場觸及心靈的旅程,在幽暗冰冷的海底捕捉似有似無的光亮,只是在遠處的召喚和無力抵抗的漂浮中一點點靠近,最後劃出水面,踏著淺海柔軟的泥,沐浴久違的陽光。
  • 《心靈捕手》:愛真的需要勇氣
    心靈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1997)導演: 格斯·范·桑特 主演:馬特·達蒙/ 羅賓·威廉士 / 本·阿弗萊我們的心靈在孕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曾受過傷,被動的,主動的,有意識的,無意識的,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無人可以倖免。
  • 問題青年和天才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心靈捕手》的教育啟示
    《心靈捕手》由美國導演格斯範桑特執導,在美國首映,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影。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心靈捕手》在故事中融入了情感追求、過去記憶和對主流價值觀的牴觸,無疑在多個層面上給觀眾以啟迪。你到底想要什麼?
  • 多諾萬:保羅的智商比《心靈捕手》裡的羅賓-威廉斯還高
    他非常聰明,他的智商比《心靈捕手》裡救了馬特-達蒙的羅賓-威廉斯還高。」本場比賽,保羅得到26分6板3助3斷。(花海)
  • 《心靈捕手》:跟隨內心的感受,通往幸福的大門
    《心靈捕手》1977年美國上映的《心靈捕手》或許就是人生的窺視鏡,怎樣選擇完全取決於自己。影片中的男主威爾是一名高智商天才,他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並有著極高的數學天分,他可以輕易解開麻省理工學院藍勃教授的數學難題,並在酒吧靠著旁聽來的知識碾壓別人。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在旁人眼裡,應該是有無可限量的成就,但他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心靈的創傷將他變成壞孩子,他的那些能力不過是在學校做清潔工時學習的。
  • 《心靈捕手》數學天才少年和心理學教授之間的交鋒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曾經,這是最讓我感動的一個點。記不清是第幾次看《心靈捕手》,但認識馬特·達蒙確乎是通過這部電影。影片中,尚還青澀的馬特飾演的主角威爾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數學天才,但是因為諸多緣故而成為了一個問題少年,打架鬥毆,尋釁滋事,並數次被拘捕。
  • 《心靈捕手》:如果沒有西恩·馬奎爾,天才威爾將會怎樣?
    一、馬特·達蒙與《心靈捕手》1970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達蒙家,一個嬰兒出生了,取名馬特,他是家裡的第二個兒子。或許是因為父親工作變動的關係,一家人搬到康乃狄克州的紐頓鎮,馬特在這裡長到八歲,父親母親離婚,馬特就跟著哥哥、母親,搬回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生活。
  • 心靈捕手: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有什麼區別?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學理論,甚至能反過來分析諮詢師的心理,激怒諮詢師,卻處理不了自己的心理問題。你排斥心理諮詢嗎?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會主動向諮詢師尋求幫助嗎?  今天我們來重溫一部心理學電影佳作《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 《心靈捕手》擊碎人際隔閡壁壘,縱觀一名「數學天才」的自我救贖
    《心靈捕手》的故事原型來源於作者馬特·達蒙1992年在哈佛大學完成的一部50頁的短篇小說《年輕天才威爾亨汀的成長故事》。隨後,達蒙找到好友本·阿弗萊克一同創作了這部由任務推動情節發展的劇情電影《心靈捕手》,並一舉獲得多項電影大獎。
  • 電影《心靈捕手》:當心靈被愛觸摸的那一刻
    一、作品簡介電影《心靈捕手》採用好萊塢古典敘事手法,流暢且煽情得宜。作品主要講述了放蕩不羈的天才威爾通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威爾逐漸袒露其對於外界的排斥和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並慢慢地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身邊的任何事物。
  • 《心靈捕手》: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打敗「家暴陰影」,但愛可以
    我們要講一部經典電影《心靈捕手》,來談談家庭暴力造成的傷害,以及如何安慰和拯救一個遭受暴力折磨的靈魂。1: 《心靈捕手》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他們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魅力,相反,他們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啟迪,因為時間的祝福。
  • 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個人成長題材向來為電影市場青睞,佳作頻出同時也深陷套路既定化的泥沼,可在這種情況下,《心靈捕手》依舊能脫穎而出,備受喜愛,自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繼續重回經典,將視角聚焦於《心靈捕手》淺嘗輒止的暗線——原生家庭暴力,一同分析當面對家庭暴力時,作為孩子該如何自救。
  • 電影《心靈捕手》:人生是一趟旅程, 目的地不是成功.
    你現在絕對不會有心靈伴侶,因為你總是看到負面的事,但實際上差得很遠。---電影《心靈捕手》     今天,推薦一部心理學電影《心靈捕手》,到目前為止,我看了4遍,每一次都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或許,那種心靈伴侶般的觸動,只有你深入其中,才可以感受不同。
  • 《心靈捕手》——推薦1997年馬特·達蒙主演勵志劇情影片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勵志劇情電影。影片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天才捕手》一點也不「天才」
    恢弘文學史,被改得殘缺不全評分:☆☆☆李嚴首先,《天才捕手》是又一部可以歸入到中文片名翻譯不準確的電影行列,其原文只是一個Genius(天才)。再看香港、臺灣分別將片名翻譯「筆羈天才」「天才柏金斯」,你就會發現,翻譯「天才」還真是各有理解。好吧,大概內地的引進片商選擇這個帶著奇幻電影色彩的片名,也有吸引更多的路人觀眾的用意吧。一來,這部電影引進太晚,比北美晚了大半年;二來,電影是偏小眾的傳記片,傳主不為普通觀眾熟悉,講述的又是相對冷門的文學史上著名作家與著名編劇交往的一段故事,營銷格外不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