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丨蟬聲漸咽,殘暑漸消

2020-12-11 廣東省國學會

北京時間8月22日23時45分,

迎來處暑節氣,

這是隸屬秋季的第二個節氣。

處者,止也。

溽熱的暑氣至此才漸漸消退,

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

在我國北方地區,此時節「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末伏即將結束,難熬的「暑伏」行將消退;南方地區則是「立秋處暑正當暑」,仍然處在暑熱當中,「秋老虎」繼續發威。

人們說此時的天氣,「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

節 氣 物 候

古人將處暑節氣分為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節 氣 養 生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在處暑節氣,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此時,要當心「秋燥」傷人,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特別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另外,食鴨肉可滋陰清熱,生津健脾,是秋涼之始的不錯選擇。

節 氣 民 俗

處暑過,暑氣漸退,雲彩疏散自如,不像盛夏天的濃雲成塊,民間因此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即「出遊迎秋」。

處暑之際,有中國農曆的「乞巧節」,這是中國的情人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乞巧節,人們會在這天穿針乞巧、守夜祈福。到了唐朝,人們除了在庭院中設瓜果酒桌,還會捉來蜘蛛放到盒子裡,通過觀察蜘蛛織網「乞巧」。

此外,還有「中元節」即「鬼節」,民間為此有祭祖、布施等重大活動,如「放河燈」的習俗。

處暑,

是一個帶著「過渡」意味的節氣。

萬物停止野蠻生長,日漸飽滿;

此際的生命與情懷,亦感殷實而豐厚。

夏未央,天漸涼,

願君從容不迫,等待豐收。

相關焦點

  • 涼意初濃尋秋意,漸杳蟬蛙葉懸黃;今日處暑,一切美好都在路上
    涼意初濃尋秋意,漸杳蟬蛙葉懸黃。但期玉露留千韻,一任騷人頌雅章。今天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處暑的意思就是「出暑」,即暑熱至此而止,氣溫開始下降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也正式進入了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秋風有信,秋雨有音。
  • 古風處暑文案,見字如畫,一個字:美!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處暑將至,不少古風文案也值得一賞,見字如畫,怎一個美字了得。直接將處暑落於文案中:處暑見新花,荷塘秋已來。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處暑至,天漸涼,沽酒一杯話涼秋。落腳於處暑為夏秋交接節氣:城際暑漸止,河畔秋未至。清風遮暑意,秋風共長天。
  • 夜讀丨處暑:夏未央,天漸涼
    朗讀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  配樂丨巫娜 - 秋水悠悠暑氣至此而止,作者丨宋英傑出自《
  • 處暑: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後自然退位,陰氣開始瀰漫,才秋風漸肅,這就是中秋了。 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丨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
  • 十首處暑詩詞,露荷散香,風竹含韻: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著秋意漸濃,暑氣終止。十首處暑詩詞,一起感受秋風吹過,涼意陣陣。《處暑》: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身處南方而思念故鄉。
  • 處暑,出暑!
    張大千 荷花2020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初四,處暑。處暑,即出暑,預示炎熱之天即將過去;清涼之天馬上到來!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讀處暑之詩,品清涼之畫,感受習習「清涼」之意!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 處暑:安得清風掃殘暑
    原創 平兒 大家健康處 暑 南 北 異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詩云:「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處暑」的原義,即暑熱已經消退了。
  • ...丨今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暑去秋來,法治嘉祥願你安康!
    「秋老虎」隨時會反撲此時早晚溫差變大記得及時增減衣物「處暑」之後,新秋之時炎熱漸退,秋涼緩緩而來北雁南飛,蟬鳴漸漸消散樹葉漸黃,但綠色尚未褪盡濃雲漸淡,藍天卻越發純淨暑氣漸消,人們也將迎來一段一年中最舒適的日子。在宜人的秋色裡,或出遊,或閒坐;或聚會;或品茶,都將美不可言。處暑三候早在《詩經》之《周南》中云:「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故一歲有二十四氣。」
  • 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含義吃什麼養生常識
    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含義吃什麼養生常識  今天我們將進入處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出暑」時間並不相同,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哪些地方暑熱將退場,哪些地方酷暑猶存?
  • 處暑詩詞|涼風有信,暑氣已止,最美人間處暑秋
    處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暑,暑止也」,「處」是「終止」之意,處暑即表示將要出暑,炎熱的暑天即將過去。詩人蘇泂在《長江二首》中寫道:「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在處暑的清晨,打開窗牖,一陣涼風拂面。
  • 昨天進入「白露」節氣 常州暑熱漸消夜漸涼
    白露,暑熱漸消夜漸涼    昨天我們進入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清晨的露水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白露因此得名。至此,我們就進入了一年中最舒適的時節,此時,夏季向秋季過度,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
  • 處暑是什麼意思?明夜迎處暑節氣 北方涼風起 南方正當暑
    22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24日是今年三伏天的最後一天,25日七夕。「處暑」節氣,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太陽輻射減弱。按照字面的意思,「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意味著暑熱即將終止,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
  • 處暑 |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
    處暑至,老鷹感知秋氣,開始狩獵,並將獵物陳列,如同祭祀,古人稱之「義舉」。天地萬物開始凋零,肅殺之氣漸起,古人常在這一時節處決犯人,謂之「秋決」。《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功法:每日醜寅時,正坐,轉頭左右舉引,就反兩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即,每天一~五時之間,正坐,轉頭向左右上方舉引,再緩緩轉向右後上方舉引;同時用兩手半握拳,反向後捶腰背。每轉頭一次,捶背六次。頭向左右各轉三十五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 念物是人非,傷離別之感,想起歐陽修一句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這種人生的感慨與傷感,歐陽修有句宋詞說得最為貼切:「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程,你在旅途當中會遇到很多人,也會與他們結伴而行一段時間。但是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餘下的你們都會慢慢面臨「漸行漸遠漸無書」,到最終「水闊魚沉何處問」。
  • 「詩詞鑑賞」殘暑未退,去品味初秋的詩!
    殘暑未退,品味初秋的詩!初秋唐-孟浩然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初秋蓮塘歸唐-顧況秋光淨無跡,蓮消錦雲紅。只有溪上山,還識揚舲翁。如何白蘋花,幽渚笑涼風。初秋宋-方嶽殘暑何時退,秋風日夜生。已嫌湘簟冷,稍覺楚天清。山路晴猶溼,星河夜自明。時聞梧葉落,一似打門聲。
  • 漸遠的叫賣聲,是幾代閔行人的回憶……
    漸遠的叫賣聲,是幾代閔行人的回憶…… 2020-10-2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若你錯過了夏天,一切都來得及,請在殘暑中讀詩吧!
    如若你錯過了夏天,一切都來得及,請在殘暑中讀詩吧!殘暑招客唐-白居易雲截山腰斷,風驅雨腳回。早陰江上散,殘熱日中來。殘暑得小雨頗涼宋-陸遊午暑不可觸,忽驚如許涼!軒窗雲作暝,草木雨生香。蒲葉先秋霣,蟬聲入夜長。
  • 還未「出暑」的處暑:未覺夏已盡 時至已新秋
    處暑的到來,多少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以上說的都是北方童鞋的快樂,而身處南方的鮑叔還得經歷一段「秋老虎」的考驗。「秋老虎」常見於8至9月之間,屬短期回熱天氣,就像一隻老虎一樣蠻橫霸道,一把掐住脖子,氣都喘不順。讓才剛剛感受到一絲秋涼的人們,在處暑尾聲再次重溫高溫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