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裡,太子李璵(李亨)在聖人面前,表現的戰戰兢兢、唯唯諾諾。
當然了,歷史上的李亨就不是啥硬實人。但把一朝太子憋屈成這樣,主要是因為李隆基有殺兒子的黑帳單,而且還是一天殺了仨。
所以,劇中何監(賀知章)、李必(李泌)都曾用過這個典故,來暗示太子地位的兇險。
今天我們來說說,李隆基的「一日殺三王」和楊玉環的丈母娘武惠妃。
十二時辰劇中的何監與李必
1、楊玉環之前的「網紅」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的《長恨歌》將楊玉環徹底捧成了「網紅」,讓大家都知道,李隆基最寵幸的女人是誰。
但在楊玉環之前,李隆基眼裡還有另一個網紅。要不是她死的早了點,有沒有楊玉環什麼事兒,還真沒準兒!
這個霸佔了唐玄宗前半生的女人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699年-737年)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其父為恆安王武攸止,母為鄭國夫人楊氏。她因父親早逝,得到武則天庇蔭,自幼長於宮中。
713年(唐睿宗先天二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弄死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成功登上皇帝寶座。
這時的武氏(尚未受封惠妃)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少女時代的武氏,性情乖巧伶俐、善於逢迎,很快就博得唐玄宗的歡心。
李隆基將她納入後宮,封為「婕妤」,倍加寵愛。
武婕妤的肚子也真爭氣,咣咣一頓生,連生四子三女。分別是李一(皇九子,夏悼王)、李敏(皇十五子,懷哀王)、李瑁(皇十八子,壽王)、李琦(皇二十一子,盛王)、上仙公主、鹹宜公主、太華公主。
2、武惠妃與太子李瑛的上半場
開元十年(722年),武婕妤正式升職為惠妃,據其母楊氏神道碑記載「榮寵比後」。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隆基的結髮妻子王皇后,因擔心武惠妃恩寵太甚,且自己又無子嗣,便求助於巫蠱之術。
她請哥哥王守一刻玄宗名諱於木牌上,隨身佩帶以求得子。
不想,此事被人告發,李隆基查獲後將王皇后廢為庶人,這便是「符厭之禍」事件。
搬掉了頭上的大石頭,武惠妃一心惦記著再進一步。
可惜,她沒趕上好時候。
武則天代唐立周的陰影太大了,朝中大臣一聽武氏倆字就迷糊。武惠妃做為武三思的侄女,自然有人擔心她成了第二個武后。
當玄宗稍稍露出提拔武惠妃的意思,群臣激烈反對。
御史潘好禮上疏稱,「武惠妃的叔叔武三思和武延秀,都不是啥好鳥!」
而且,當時的太子李瑛,也不是武惠妃所生。如果將武惠妃立為皇后,難免儲位不安,於國不利。
李隆基在群臣反對下,沒提拔惠妃為皇后,武惠妃與太子李瑛的第一次隔空交手結束。
(《新唐書》將遂立皇后,御史潘好禮上疏曰:"妃再從叔三思也,從父延秀也,皆幹紀亂常,天下共疾。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有子,若一儷宸極,則儲位將不安。"遂不果立。)
3、武惠妃與太子李瑛的下半場
雖然玄宗沒把武惠妃弄成皇后,但對她的寵幸一點沒減少。
皇帝再猛也是個活人,恩寵資源就這麼點。武惠妃冠蓋群芳,別人自然就少了。
時任太子的生母趙麗妃,是李隆基在潛邸時的寵妃。
據說她雖然出身低賤,本是潞州的歌伎,但容貌豔麗、能歌善舞。李隆基出任潞州別駕時,對她一見傾心,納為側室,極為寵愛。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瑛母趙麗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
但問題是玄宗和她的「保鮮期」已過,現在李隆基眼裡只有武惠妃一人。
趙麗妃能歌善舞,可惜過了「保鮮期」
心情失落的趙麗妃和皇甫德儀、劉才人(分別是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生母),沒事兒就聚在一起發牢騷。
武惠妃的女婿楊洄(鹹宜公主的駙馬)是個善於鑽營之人,急丈母娘之所急,想急丈母娘之所想。
挖門盜洞的收集太子李瑛的黑材料,結果沒找到李瑛的短處,把李瑛他媽挖了出來。
武惠妃以此向李隆基哭訴,太子李瑛因目前沒有冊封皇后心懷不滿,結黨營私要謀害她們母子。
唐玄宗震怒,當時便想廢掉太子李瑛。
好在當時他身邊還有明白人,時任宰相張九齡力勸盛怒之中的玄宗,「陛下踐祚垂三十年,太子諸王不離深宮,日受聖訓,天下之人皆慶陛下享國久長,子孫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聞大過,陛下奈何一旦以無根之語,喜怒之際,盡廢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輕搖。……陛下必欲為此,臣不敢奉詔。」
表明態度後,張九齡還給李隆基上了一堂歷史課,把「驪姬、江充、賈南風與獨孤皇后」的故事,又給皇帝講了一遍。
3、武惠妃的點球決勝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因受周子諒案件的牽連,被降職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新上來的貨名叫李林甫,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覺得備受寵幸的武惠妃是個結盟的好選擇,便不斷向壽王李瑁(武惠妃第三子)示好。
737年四月,武惠妃的女婿楊洄再次構陷三位親王,說他們與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鏽共謀異事。
這次,武惠妃沒直接去找李隆基哭訴,而是準備給太子來個「鐵證如山」。
她派人召三王入宮,聲稱宮中有賊,想請他們幫忙。
等到三王回去,準備帶人「抓賊」時,武惠妃跑到李隆基面前誣告:「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
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這下「鐵證如山」。
等玄宗找宰相李林甫商議時,李林甫悠悠說道:「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幹預的。」
(帝使中人視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議,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
玄宗立刻下令將三王逮捕,上午下詔廢為庶人,下午便各賜一條白綾。
(瑛、瑤、琚尋遇害,天下冤之,號「三庶人」。)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林九郎
弄死三王子後,武惠妃也沒得好。
她晚上一閉眼,就見三位王子來跟她嘮嗑。
為了消解,武惠妃各種招數都用上了,「請法師做法」、「給他們改葬」、「用死人陪葬」,可惜全都沒用,王子還是每夜按點來談人生。
沒過多久,武惠妃就把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
你說你,沒有武則天那倆下子,搞什麼飛機?不折騰,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
(「歲中,惠妃數見庶人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請改葬,且射行刑者瘞之,訖不解。妃死,崇亡。」)
武惠妃香消玉殞,李隆基就閒下來了,他第一次感到了「六宮粉黛無顏色」。
這時有人跟他說,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能歌善舞、通曉音律,是個質地優良的老娘們。
(《新唐書》卷七十六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李隆基招來一看,確實很對心思。
但直接搶兒子的媳婦,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這時候,又有人幫皇帝著急了,給他出了個「曲線娶兒子媳婦」的招。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李隆基以給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下敕書命楊玉華做了女道士,道號「太真」。
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嚴太真」稱呼的來歷。
然後,天寶四載(745年),李隆基又給兒子壽王李瑁,另立了韋昭訓的女兒為壽王妃。
既然已經給兒子另找了媳婦,自己娶兒子曾經的媳婦就沒那麼「不好意思」了。
是年,唐玄宗正式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武惠妃點球決勝,弄死了太子,結果被親兒媳婦撿走了桃子。
其實,要不是武惠妃這麼折騰,以她專寵後宮的態勢,未必有兒媳婦的機會。
別忘了,楊玉環最猛的時候,李隆基還瞞著她,跟梅妃聊「人生理想」。
不過,就算是沒有楊玉環,最多也就是不會有楊國忠,安史之亂一樣會爆發。
天寶年間的根子已經爛了,就是不掉下來安祿山這個爛蘋果,也會是張祿山、李祿山、王祿山。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歡迎關注「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