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個暑期檔,當周一圍飾演的蕭規死在大吉酒肆前,走到尾聲的《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圖窮匕見,為所有觀眾呈上了一抹悲劇底色。
龍波,蕭規,第八團旗手,在《長安十二時辰》38集前一直是觀眾眼前的最大反派。心思縝密,城府極深,計劃周密,性格暴戾極端殺人如麻。小編難以想像,這樣的蕭規,居然在最近的劇情裡「洗白」了。
現在看來,從蕭規強攻聖人樓宇,擄走聖人前,親自與聖人對話聽聖人對第八團人員職務如數家珍的時刻,蕭規似乎就已經動搖了,在聖人面前蕭規淚流滿面,言語中滿是矛盾與糾結:「你怎麼會知道我們這些在邊關為你賣命的人?」
也許當時蕭規可能就意識到:自己認為的「壞皇帝」有可能是錯的。但在聖人隨後自比堯舜,自稱為神的話語中蕭規的內心不再動搖,擄走了聖人。
《小十二》中應以蕭規、聖人、張小敬三人的形象最為立體和豐富。張小敬且不提,聖人在如今劇情中,是不折不扣的c位「戲眼」。在馮嘉怡飾演下,聖人是一位由種種原因從賢君變成「昏君」的複雜帝王。
聖人的想法是一改歷朝弊病要將「天下分給天下人」。用一道「江山」宴請群臣。在被蕭規擄走期間,聖人也表現了不俗智力:在被盤查時為自保,精湛應對官兵,掩飾三人身上的異樣。即使一聲令下就可以讓蕭規無所遁形
眾人藏身大吉酒肆,為讓酒肆老闆女兒寬心,聖人親自起舞哄娃。雖然一身狼狽,跳的《小破陣舞》仍然有模有樣。
蕭規打倒酒肆老闆年邁老父,聖人要求蕭規讓自己看看老人情況,並親自施救,對老幼子民都有擔有當。
在酒肆老闆被蕭規引來的官兵射死時,聖人不惜危險出門下令救人:「誰傷了孩子,誅九族!」沒想到官兵中心懷鬼胎的人,直接射擊聖人。也正是蕭規在千鈞一髮之際拉回聖人,並身中兩箭。聖人詢其施救原因,蕭規卻說了一句話:「你說你要做個好皇帝,那他們就不配殺你」
在與聖人短短「幾個時辰」的相處中,蕭規從最初的質疑,到最終的選擇相信,驚掉了無數觀眾的眼球,蕭規洗白了?
在劫持聖人的時間裡,蕭規明明有無數機會痛下殺手,可一如其對張小敬一樣,始終沒有下手。最大的伏筆終於拉開,蕭規卻成了「長安救世主」。就連最終蕭規決定出門赴死的時候,不顧張小敬的阻攔,還一把推開張小敬,無疑是選擇用自己的死,去換張小敬和聖人的活。
就連蕭規掛上舊軍旗,親自暴露自己和聖人行蹤的舉動都這麼耐人尋味:既然單獨將聖人交給任何一方勢力都不穩妥,為何不讓所有勢力到場接走聖人呢?蕭規聽不懂聖人李四郎說的「將天下分給天下人」,但一介武夫蕭規卻最終選擇了相信。
說到底,蕭規只是一個太過於重兄弟感情的人。在與張小敬一起出門救孩子時,蕭規用刀在自己肩上拍出了第八團「九死無悔」的口號。蕭規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選擇以第八團旗手的身份去死,選擇了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時代,鼓起了當年的一腔熱血,認同了聖人的他,重新找回了守住這面唐旗的理由。
抽出雙刀,蕭規在兵士的砍殺下並無抵抗。一如他心中所想,將罪名一力承擔,這一刻,高光的蕭規讓觀眾心情太複雜。
他為殺皇帝而來,卻因救所有人而死。堪稱「長安救世主」的他,卻是這場「長安動亂」的重要推手。但觀眾們都知道,蕭規已經當不起「全劇最大反派」這一姓名。
小編更願意去揣測小十二編劇們要通過蕭規之死來為大家傳遞的信號:炸樓行刺,蕭規雖然是執行者但絕不是始作俑者,蕭規胸中有恨,卻成為了幕後黑手的棋子。蕭規這一生因兄弟而活,最終也為兄弟而死。
他是貫穿這個複雜陰謀的引線,卻偏偏是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漢子。也許,這樣的反差才會更顯得權鬥鬼魅的長安別樣可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