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新書《兩京十五日》開始發售,試讀有《長安十二時辰》的...

2020-12-15 上遊新聞

就連「馬親王」自己都大呼「闊別三年,終於出新書」了,可見書迷們已經有多期待了!7月4日中午12點過,知名歷史小說作家馬伯庸透過自己的實名認證微博宣布,自己的最新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開始發售。

《兩京十五日》書名就讓人覺得頗有《長安十二時辰》的味道

讓書迷們格外覺得有意思的是,這次的《兩京十五日》和三年前《長安十二時辰》竟有頗多「味道熟悉」的地方。眾所周知,當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創作靈感最初源自「馬親王」自己在「知乎」上的一條回答,大家由此提前看到了故事緣起、主線;而本次的《兩京十五日》也因為馬伯庸大方地放出了全書前十章試讀,書迷們已經提前過了一把小癮。至於情節到底是不是熟悉的味道,大家可以買來全本一探究竟了。

從《兩京十五日》的書名看,老粉絲第一反應想到《長安十二時辰》絲毫不奇怪。從馬伯庸6月30日就開始在微博上陸續放出的前十章內容看,這部新作也的確走的是在既定時間內必須幹成一件大事,這樣的「生死時速」路線。「我放了開頭十章作為試讀。因為我一直覺得,無論讀者多麼喜歡一個作者,最好還是因為喜歡書中內容才去購買。這十章共計十幾萬字,差不多全書四分之一的篇幅,應該足夠判斷這本書是否合口味了。」馬伯庸也實誠地表示,希望大家喜歡才買。

《兩京十五日》中涉及的從南京到北京的「兩京」地圖

馬伯庸自言,本次的《兩京十五日》其實算是去年初出版的《顯微鏡下的大明》的一個副產品。他笑言「當時為寫《顯微鏡下的大明》買了好多資料,後來一算帳,只寫一本書也實在太虧了,索性再寫一本,攤薄成本,功不唐捐。」更具體點說,《兩京十五日》的的靈感,源於馬伯庸寫《顯微鏡下的大明》時查閱《明史》看到的一段關於宣德(皇帝)的記載:「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庚戌,即皇帝位。」

書中主人公的關係網

在馬伯庸看來,「這段記載和古天樂的相貌一樣,看似平平無奇,其實大有戲劇性可挖。皇帝突然在京城病故,而太子(即全書主角朱瞻基)卻遠在外地,他這一路怎麼匆忙趕回去,心情如何,有誰陪同,又遇到了那些困難與危險,這些湮滅於時光中的細節,總是讓人浮想聯翩。何況從南京到北京之間,還有一條傳奇的京杭大運河(嚴格來說,是揚州至北京之間),也實在值得寫上一寫。」馬伯庸說,「太子的絕境,運河的傳奇,兩者輕輕碰撞,一個天然的好故事就此成型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朱瞻基就是那個因為愛玩蟋蟀而在歷史上格外有名的皇帝。在本次從南京奔赴北京的旅程中,馬伯庸給他配上了三個同行的小夥伴「一個是被太子(朱瞻基)臨危任命的右司直郎于謙,一個是于謙用銀子徵來護送太子的浪蕩公子哥吳定緣,還有一個女角、擅長用藥傷人的醫館女醫師蘇荊溪。」

同樣是危機突現,同樣是在限定時間內要完成一項既定任務……《兩京十五日》能否延續「馬親王」《長安十二時辰》的輝煌,大家可以開始期待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繼《長安十二時辰》後,馬伯庸再出新作《兩京十五日》
    在馬伯庸2020年7月新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明洪熙元年,當朝太子朱瞻基寶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天子病危消息傳來,一場橫跨兩京的驚天巨變令太子踏上了瘋狂的極速之旅。他必須在15天內跑完2200餘裡路,從南京趕至北京,拯救自己,拯救大明。這是繼《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又一備受影視圈追捧的故事。
  • 繼《長安十二時辰》後再推《兩京十五日》,作家馬伯庸:重回大明,走...
    腦洞豐富清奇,文字犀利搞怪,作品產量高又涵蓋歷史、科幻、靈異、推理等多個領域,作家馬伯庸的「鬼才」之名一直備受認可。著名作家 馬伯庸,代表作品:《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龍與地下鐵》、《風起隴西》等2012年,《古董局中局》誕生,馬伯庸開啟暢銷作家之路。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
    8月15日,馬伯庸來到上海書展,帶來了新作《兩京十五日》。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做客上海書展,但《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馬伯庸受到了空前的關注。雖然今年書展限流,但新書見面會現場,還是擋不住讀者撲面而來的熱情。
  • 馬伯庸《兩京十五日》也將影視化,又將掀起怎樣一股國潮風?
    馬伯庸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作家了,之前得過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他寫過的小說有兩部已經影視化了,一部是古董局中局,另外一部是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的腦洞真的是很奇特,他能將歷史故事寫的繪聲繪色,短短的幾句話變成了長達50萬的文字,而且還不囉嗦。
  • 對話大咖|馬伯庸:重慶很有未來城市的感覺
    去年,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熱,由雷佳音、李現等主演的電影《古董局中局》也將與觀眾見面,這兩部影視劇都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作品。近日,馬伯庸帶著新書《兩京十五日》到重慶西西弗書店與讀者見面,並做客「重慶發布對話大咖」。馬伯庸說,重慶很有未來城市的感覺,是一個很有科幻感的城市,未來有機會也會把重慶元素寫進小說中。歷史小說創作的趣味重慶發布:您經常在微博上分享、關注各種美食,這次到重慶來有沒有打卡重慶的美食?
  • 「馬伯庸大運河轉運之旅」分享見面會將在合肥市圖書館舉辦
    9月13日,由合肥市圖書館、新華書店、博集天卷聯合主辦的「馬伯庸大運河轉運之旅」分享見面會將在合肥市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辦。著名作家馬伯庸攜最新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與書迷朋友們分享了自己新書背後的創作故事。
  • 上遊薦書|《長安十二時辰》網劇一直跳票,不如先看看馬伯庸的填坑...
    易烊千璽、雷佳音搭檔出演的《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無限期跳票中,它的原著小說作者「馬親王」馬伯庸卻似乎進入了自己的豐產期。微觀歷史的《顯微鏡下的大明》才推出3個月,「馬親王」又有新書出爐,並且讓粉絲們雀躍的是,這次他親手填上了自己13年前就挖好的一個「坑」——他2006年創作的《筆冢隨錄》更名為《七侯筆錄》,並終於迎來大結局。
  • 馬伯庸《兩京十五日》讀書筆記
    這裡是燕守閣的第13篇讀書筆記文∣木榮1《兩京十五日》我剛好讀了一個月,這是一個漫長的讀書過程,但我每次一個字一個字讀完一本書後,總能收穫良多。貪多嚼不爛,一個月1—2本書,一年30本左右,認真寫讀書筆記,一年下來也能收穫很多。
  • 七夕夜訪碑林 馬伯庸將揭秘《長安十二時辰》前世今生
    「在東十字街西北角,有一座上懸十字的石構圓頂大殿,正是景寺的所在。張小敬等人來到景寺門前,門口正站著十幾個身著白袍的景僧,個個笑容可掬,向路過的人贈送小小的木製十字架和手抄小軸經卷……」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這段描寫隨著同名網劇的熱播被人們耳熟能詳。
  • 馬伯庸夜探碑林揭秘《長安十二時辰》
    8月26日凌晨3點,「十二時辰長安秀」寅時的「文旅文創」正式開啟。在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寅時代言人苗圃邀請作家馬伯庸和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一行走進碑林博物館,徜徉在4000多塊碑刻組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寶庫裡,開始了一段奇趣的文化尋根之旅。夜色深沉,城市寧靜。
  • 著名作家馬伯庸來洛 暢談洛陽歷史文化及城市印象
    著名青年作家馬伯庸出席了此次座談會,與洛陽青年作家暢談洛陽歷史文化、城市印象及創作心得。我市十餘名青年作家代表出席會議。 馬伯庸,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兩京十五日》《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三國機密》及《古董局中局》系列,短篇集《三國配角演義》《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等。
  • 馬伯庸:從南京到北京需要多少時間?高鐵3個小時,如果明代呢?
    明朝太子朱瞻基「出差」南京,卻得到天子病危的消息,驚天劇變、橫跨兩京。朱瞻基必須在15天內跑完兩千兩百餘裡路,從南京趕至北京去拯救自己,拯救大明,一場血雨腥的「極速之旅」就此展開。這就是作家馬伯庸2020年新書《兩京十五日》中的內容。7月25日下午,他攜新作作客蘇州第二圖書館,與粉絲面對面,分享他創作背後的故事。
  • 薅羊毛就逮著馬伯庸一個人薅?10部新作品待播
    由愛奇藝視頻出品的網劇《兩京十五日》,首曝概念版海報。該劇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原著小說的靈感來源於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講述了一個短短15天急速奔跑的故事。這個將情節短短集中在15天內,卻用了數萬字寫完一部長篇小說的架構,讓喜歡追劇的朋友,覺得有一點點像《長安十二時辰》的即視感。沒錯,《長安十二時辰》與《兩京十五日》都是同屬於這個原作者馬伯庸,而他除此之外,還有9部待播、待製作的作品,也惹得網友開玩笑說:馬伯庸是真·IP大戶。
  • 《長安十二時辰》拍得好,但看得累
    想像唐朝算是一個母題了,有趣的是,我們想像唐朝的框架常常是懸疑探案式的,從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到陳凱歌的《妖貓傳》,還有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莫不如此,不知是否受了高羅佩《大唐狄公案》的影響。
  • 《長安十二時辰》30集精簡版來了!
    去年夏天,最火的一部電視劇非《長安十二時辰》莫屬。時隔一年,在《長安十二時辰》開播一周年之際。片方發布消息,優酷平臺將播出《長安十二時辰》的精簡版,由原來的48集縮減到了30集。同時,《長安十二時辰》的精簡版也於6月8日起在廣東衛視播出。
  • 《長安十二時辰》上線海外 翻譯Just Do It?
    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口碑喜人,服化道、演技、劇情都受到了觀眾的一片讚譽之聲,今日該劇官微宣布,《長安十二時辰》將上線海外多地,自信出海弘揚中華唐文化!《長安十二時辰》宣布了該劇的海外上線日期及平臺:北美地區7月起陸續在Viki、Amazon和youtube全集付費上線;馬來西亞、汶萊地區7月1日起astro雙星更新,新媒體平臺Dimsum和Astro Go同步播;新加坡地區7月Starhub播出新媒體已上線;越南由當地最大流媒體平臺緊貼大陸播放;本劇會陸續登陸日本等亞洲其他國家、歐洲、非洲等地區。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真的是爛尾?其實是尊重歷史?
    去年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死囚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預計2021年於中國首播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將製作動畫劇《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並公開了其動畫預告。《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由西安娛文躍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將在2021年於中國大陸進行首播。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將製作動畫劇《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並公開了其動畫預告。《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由西安娛文躍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將在2021年於中國大陸進行首播。
  • 胡風、和風、西風各歸其位,《長安十二時辰》擺正了大國文化心態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古代,但是它的人物特質更加符合現代人的認知。馬伯庸筆下這個發生在唐朝長安城的故事,很容易被現在的觀眾「翻譯」成更為流俗的版本:一群在中東戰場患上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美國大兵,退伍後逐漸滋生了反政府的意識,他們和潛入紐約的恐怖分子合謀,準備大幹一場。
  • 邊江品評《長安十二時辰》01
    《長安十二時辰》是知名作家馬伯庸的傾力巨著。故事發生在中國古代的唐朝,玄宗天寶三載,整個故事的時間線,不算插敘回憶,只有十二時辰,也就是滿打滿算一天。從西周起古人就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了。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命名,每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前一小時稱「初」,後一個小時稱「正」。故事開始在天寶三載正月十四的巳時正,也就是早上十點。經過整整一天一夜緊張而刺激的追捕、搜查和戰鬥,結束在第二日,也就是正月十五上元節的巳正,正好是十二個時辰。而故事的地點發生在古長安。所以這個故事叫做「長安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