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房地產市場發生一個最大的變化,那就是大面積的房子成交變多了。
2019年的時候,房地產市場的特點還算比較明顯:改善的主要集中在新房,剛需主要集中在二手房。限價搖號的房子,就會被剛需爭搶。但今年以來,二手房的面積也越賣越大,總價也越賣越高。
3月以來,70-90平米的二手房成交佔比26.1%。其中80-90平米的二手房所處的商圈比較集中,光華大道沿線、大面、大豐、溫江大學城、萬年場、南湖、航空港以及郫縣城區該面積段的成交量都超過110套。
註:溫江是近幾年來最受剛需購房族歡迎的商圈之一
作為傳統緊湊小套三最集中的面積段,當前在二手房市場,這個面積段的總價在120萬左右。一些較遠的二圈層,如溫江大學城、郫縣城區可以在100萬以下,而一些熱門板塊如大面、航空港、光華大道沿線、犀浦等商圈,總價則要到110萬甚至更高。
70-80平米的二手房則在三聖鄉、大豐、犀浦和航空港等商圈成交較多,這個面積段的二手房基本上可以將總價控制在100萬以內,像大豐這個面積段的二手房價套均總價僅92萬,而像郫縣城區這個面積段的二手房更是低至77萬。在犀浦、航空港以及城區內房價相對較低的駟馬橋等商圈,100萬的預算很容易買到70-80平米的小戶型房子。
當前剛需戶型的主要成交區域集中在二圈層的溫江、郫都、大豐、龍泉大面等區域。天府新區則主要集中在南湖商圈。縱觀整個城南,也僅有南湖商圈有足夠的剛需戶型供應,其餘商圈要麼以新房為主,要麼二手房的戶型大總價高。當前城南的剛需戶型,還是比較緊俏的。
而3月以來,110平米以上的二手房成交佔比24.7%。與70-90平米的剛需戶型相比,成都改善戶型的成交基本相當,且呈增長態勢。
120平米以上的二手房成交的商圈比較集中,南湖、光華大道沿線、華陽、金融城、溫江大學城、大面、麓山、郫縣城區、花都大道、都江堰、東升鎮、犀浦等商圈。
今年以來,在二手房市場,改善戶型的放量主要集中在城南,南湖、華陽、金融城、麓山等商圈都是二手房改善戶型的集中放量區,近3個月的二手房銷量都在50套以上。不過這「四大金剛」商圈120平米以上戶型的套均總價都在200萬以上,麓山商圈的套均總價高達454萬,而金融城該面積段的總價更是高達624萬。
註:南湖商圈二手房交易火熱,大小通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商圈,在二手房領域可謂大小通吃,剛需改善同時放量。因此也成為成都二手房市場最火熱的板塊之一。今年4月,南湖國際社區成交30套二手房,套均面積144平米,套均總價2232460元。南湖商圈成交量較好的小區還有佳兆業君匯上品等小區。
需要指出的是,面積稍顯尷尬的110-120平米的「剛改」戶型面積,在二手房市場的成交則較為分散,除上述南湖等熱門商圈外,110-120平米剛改戶型的成交也集中在大面、光華大道沿線、溫江大學城、新都城區、蛟龍港、郫縣城區等傳統的剛需集中商圈,總價在100萬-170萬之間。一個可以推見的事實是,市場的改善型需求在釋放,但是除了一些有200萬充足預算買城南的購房者以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客戶選擇在二圈層的剛需商圈挑選面積稍大的二手房。
從供應的端來說,110平米以上戶型的供應量超過70-90平米戶型的供應量。近三個月期間,110平米以上的戶型佔比為25.2%,而70-90平米戶型的佔比為24.9%。
與成交基本相同,新增的70-90平米的供應也集中在光華大道沿線、大面、大豐、溫江大學城、萬年場、南湖、航空港、郫縣城區、三聖鄉、犀浦等商圈。
溫江大學城、郫縣城區等較遠二圈層在今年以來已成為剛需二手房供應的主力商圈,100萬以內,可以在這些商圈內買到一個小套三。隨著軌道交通的普及,在這些商圈買二手房也是不錯的選擇。
註:大豐小戶型二手房供應最多,是當前剛需最值得入手的地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豐。作為繞城內的一個大型剛需商圈,大豐的二手房供應遠遠高出其他商圈,而且價格基本在100萬左右,一般的普通購房者能夠承受。大豐通地鐵之後,二手房易手率也有明顯的提升。相比於溫江大學城、郫縣城區等較遠的商圈,大豐無疑是當下最值得入手的剛需商圈。
120平米以上的大戶型二手房供應,則主要集中在城南的南湖、華陽、麓山等商圈以及二圈層的龍泉驛城區、郫縣城區、新都城區、溫江大學城以及新津等商圈。通過這也就能看出來改善戶型的分布:城南以及二圈層。因為單價較低,二圈層改善戶型的供應和成交比較活躍在情理之中。
城南改善戶型的走量,則與城南本身的熱度有關。今年以來,城南熱度不減,單價和面積同時上漲,導致購房總價不斷攀高。受疫情影響,未來經濟形勢不明朗,熱點商圈的房產就成為不少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標的。
免責聲明:因時間、市場、政策等會發生變化,文中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使用。
註:文中數據來自成都貝殼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