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傳說,不止有嫦娥奔月,和唐玄宗也有關

2021-01-19 葦說歷史真相

吳剛伐桂

這個故事也是大家廣為流傳的,今天講個您不知道的版本。

話說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裡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

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裡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桂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 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地生到樹上去了。

於是,從此之後,每當吳剛快要砍光桂樹的枝葉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桂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

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的傳說有多種版本?
    首先,最能肯定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一定是和我們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掛上鉤的。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傳說,歷經千年的發展,成為了最動人、影響最大的神話。試想,如果缺少了月亮和嫦娥奔月的傳說,中秋節還會不會像現在一樣充滿著神奇色彩。嫦娥是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之一,是天帝的女兒、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有著美麗的容貌。
  • 有關中秋節的英語作文:中秋傳說之嫦娥奔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有關中秋節的英語作文:中秋傳說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
  • 嫦娥故事知多少 中秋節來臨共賞國畫嫦娥奔月
    本稱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又有稱其姓純狐,名嫄娥。神話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宮之中。東漢之前,無任何資料顯示嫦娥與羿是夫妻關係,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據說嫦娥與大羿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飛天的故事,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
  • 「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 關於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第一傳說:唐高祖與「祝捷餅」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這便與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貴妃有關了。楊玉環,原名楊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 18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美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眾,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見了沒有不動心的。好色的李隆基聽說 後,便把時年已27歲的兒媳婦搞到了自己的後宮,冊封為貴妃,萬千寵愛集於她一身。有一年中秋節,李隆基和楊貴妃一起吃胡餅賞月, 風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一名不好聽,想改個名字。
  • 關於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故事
    &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 中秋節的五個經典傳說,一定得知道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勝的月宮之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著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醜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 後來這個故事逐漸演化出許多優美婉轉的新情節,如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
  • 黃振輝老師 |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重頭戲是賞月,其歷史非常久遠,可能有3500-5000年以上;然而吃月餅的歷史較短,約有1400年,典故出自唐朝,皇帝賞科舉才子吃圓餅而發展出了吃月餅的習俗。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拜月的習俗,這大體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 中秋節的傳說(精選10篇)
    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後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期望有一天後羿與嫦娥能夠團圓。  中秋節的傳說(二):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
  • 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2、農業豐收慶賀還有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
  • 中秋節聽故事 英語版的「嫦娥奔月」
    這個家人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the harvest family. In China's agriculture society, farmers in the abundant harvest season, has always been an issue and celebrate.
  • 濰坊古代神話——從小耳濡目染的嫦娥奔月,原來是來自於濰坊!
    如今已成為附近村民祭祀的場所,每逢初一、十五,村民都來此祭祀,重溫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美麗景象,並將此傳說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寒亭,關於嫦娥奔月流傳著三種說法。一是嫦娥在浴池旁一座能照出人影的石碑裡,看見了自己的三生。想永葆青春的嫦娥,便隨著雲彩一樣的水霧飄到了月亮上。
  • 嫦娥奔月是神話傳說,還是真有其事?
    有浩渺宇宙,才有地球懸於宇宙之中。地球生於宇宙科學所得已有幾十億年,而人類生於地球充其量也才萬年,萬年之於幾十億年,真是直線之一點、光陰之一刻,不值一提。嫦娥奔月於是乎,縱向比來,人類之於地球真為唯一之智慧生物?實在是不可信、不能信、也不足信。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
  • 淺談「嫦娥奔月」神話由原始到成熟的演變過程
    中秋節馬上就要伴隨著假期向我們款款而來。在小編印象中,像中秋節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通常與食物和典故分不開。而提到中秋節相關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嫦娥奔月」這個美好的傳說。相傳在月球上住著嫦娥、玉兔、吳剛,吳剛沒完沒了地砍樹,玉兔累死累活地搗藥。嫦娥好像沒什麼事幹,估計整天顧影自憐。
  • 史文雜談 | 嫦娥奔月的故事發源地在哪裡?
    可是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中秋節和嫦娥奔月有什麼淵源嗎?嫦娥奔月故事的發源地在哪裡?恐怕知道的人不會太多。她的發源地就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禹王城。禹王城就是21世紀前大禹建都的地方——禹都安邑。夏啟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以國家形態為標誌的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從此誕生。嫦娥奔月的故事就發生在夏啟的兒子太康執政時期。
  • 故事|嫦娥奔月
    傳說,后羿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和嫦娥的感情很好,兩個人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一天,后羿去崑崙山拜訪一位好朋友。在回家的路上,他遇見了王母娘娘。后羿聽說王母娘娘有一種仙丹,凡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於是,他就向王母娘娘求仙丹。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傳說丨唐玄宗、朱元璋、乾隆,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唐代為什麼會中秋節如此重視呢?這要從唐玄宗的生日說起。古代帝王都喜歡對自己的誕辰進行特殊化處理,帝王出生的時候,必然天有異象,不是打雷、下雨,就是紫微星熠熠發光,總之就是不能默默無聞。到了唐玄宗這兒,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生日就在中秋節——前十天的八月初五,這一天稱作「千秋節」,取「千秋萬代」的意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秋節的前身,所以每逢這天,宮廷必要大擺筵席慶祝。唐玄宗浪漫多情,過中秋當然不能將就了。話說,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如銀,萬裡一碧。
  • 中國神話中最先奔月的美女是誰?有一位比嫦娥還早
    月亮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和象徵,已經陪伴人類無數年了。自古流傳著無數有關月亮的美麗傳說和神話故事。說到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你會想到什麼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作為中國人,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擴散】中秋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2、農業豐收慶賀還有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