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重慶婆婆遊泳跳水樣樣來 自稱19歲不讓別人喊她婆婆

2020-12-11 上遊新聞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這句話用在這位91歲的老人身上很貼切。

家住重慶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陽光社區的續海珍來告訴你什麼叫「開掛」。

91歲的她,不僅能暢遊水中,還能跳水。前段時間,天氣炎熱,續海珍每日到區遊泳館,義務指導別人遊泳,受她指導的人不在少數。

除了遊泳、跳水,她還能玩微信,用電腦,看教材,編口訣,做美篇,做伏地挺身……如此「開掛」人生,是如何養成的?

91歲還跳水

多年堅持當遊泳指導員

「你不會遊泳嗎?來,我來教你!」

5年前,家住大渡口區的雷麗,到區遊泳館遊泳。起初,她不會遊,只能在水裡泡著。這時,遊過來一個婆婆,青絲白髮參半,臉上有皺紋,但遊起詠來,動作敏捷,姿勢標準。

「她主動過來教我,教得很仔細,也很規範,連自由式手臂需要彎成多少度角,她都會一一道來。」等雷麗學完後,忽然聽到有人說,她是續婆婆,快滿90歲了,還那麼熱心,幾乎每年夏天,都在這裡當義務指導員,免費教授、指導別人遊泳技巧。

「我當時聽了很驚訝,本以為自己50多歲,已經算年齡比較大的遊泳者了,沒想到還有一個快90歲的。」雷麗說,經過接觸了解,還有令她更驚訝的事。

「續婆婆不僅遊泳遊得標準,自由式、蝶泳、蛙泳、仰泳,她都會,能自由切換,耐力好,而且她竟然還能跳水。」雷麗表示,自己經常看到她一個猛子扎進水裡,想到她的年紀,不免擔心,但看到她入水以後,輕鬆遊泳的動作,很快又放下心來。

現在,5年過去了,續海珍已經91歲。這個夏天,她依舊在當指導員,很多人慕名而來找她學遊泳。

「她現在還是跳水,只是不會站在跳臺上跳了。考慮到她的年紀,我們時常會監督她,不讓她跳。但她像個調皮的孩子,有時候還會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跳。」雷麗說,遊泳館的人都認識續婆婆,比如工作人員李小龍,已經成了續婆婆女兒於亞利的「眼線」,負責「監督」她,並報告情況。

堅持冬泳25年

完成「保八爭九」的心願

9月3日,面對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續婆婆打開了話匣子。

說起自己90多歲還跳水遊泳,續海珍略顯自豪的表示,自己完成了20多年前許下的心願。

續海珍退休前是高級統計師,平日裡喜歡打籃球、排球、桌球。退休後,接觸到了遊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遊就遊了31年。除了生病,有急事,她幾乎每天都會遊泳。

「60歲的時候,我認識了冬泳協會的人,發現自己很耐寒,就和他們一起遊冬泳,堅持了25年,直到6年前由於膝關節患滑膜炎,不能下冷水,才改為遊恆溫。」續海珍回憶道, 第一次冬泳那年,重慶下了一場雪,屋頂上樹上全是積雪。

「我就在那種極度寒冷的情況下,跳進了水裡。剛開始覺得冷,但挨過前面幾次,就習慣了。」就這樣,續海珍不光遊泳,還開始遊冬泳。

71歲那年,冬泳隊的隊友問她:「續婆婆你遊泳都遊到70多歲了,還要遊多久?」

續海珍回道:「我的目標和心願是,『保八爭九』,就是保證遊到80歲,然後再堅持遊到90歲。」

現在,她的目標如期實現,91歲,不僅能遊泳,還能跳水。「我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實是還可以跳水的,但考慮到家人擔心,我不會去跳臺上跳。」續海珍說。

意猶未盡

橫渡長江後又從對岸遊回來

除了冬泳,續海珍還經常參加遊泳渡江比賽。長江、嘉陵江、烏江,她都渡過。

「第一次渡江比賽是在嘉陵江,渡江前,我有些緊張,三番兩次去附近查看水勢、地形。做了充足準備以後,渡江當天,孫子、女兒全部到場,為我加油鼓勁,他們給了我很大的信心。」續海珍說,她渡江大部分時候比較淡定,除了2006年,在一次渡江過程中,忽然心臟有些不舒服。但同行夥伴,紛紛遊到身邊鼓勵,於是又堅持了下來。

「媽媽剛開始參與渡江時,我幾乎都要陪她下水。後來發現她素質過硬,就慢慢放心了,在岸上等她。」續海珍的女兒於亞利說,看媽媽渡江,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她橫渡長江以後,正常情況應該是從對岸坐船回來,結果她意猶未盡,又從對岸遊了回來。

「我最後一次參加渡江比賽,是83歲那年。因為有相關規定,我已經超齡,因此不得不放棄。」續海珍說,自己很懷念橫渡長江的感覺。

現在,她去海南避暑,忍不住會跳進海裡遊泳。當海浪在她身邊翻騰時,她恍惚覺得自己回到了渡江的歲月。

活到老學到老

「開掛」人生是如何養成的?

在很多人的眼裡,續海珍的人生猶如「開掛」一般,91歲還能跳水就算了,她還能玩微信,用電腦,看教材,編口訣,做美篇,做伏地挺身。她經常說,自己不是91歲,而是19歲,讓別人不要喊她婆婆,太顯老。

「我在社區,帶了很多學遊泳的徒弟。當然,我自己要是有不懂的地方,也會積極拜師。比如以前,我遊泳姿勢不標準,怎麼自在怎麼遊,後來認識遊泳隊裡的張寒冰,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就硬是改掉了不規範的姿勢。」續海珍說,遊泳姿勢標準也很重要,為了讓大家記住,她編了不少順口又好記的遊泳口訣,被大家紛紛傳唱。

「抬頭划水同時動,外劃後劃向內劃,大臂夾水於胸下,埋頭伸臂向前滑……」

「媽媽對我們家,和對社區不少居民,都帶來了很大影響。在她的影響下,我也熱愛運動,並加入到遊泳行列,在另外一個遊泳池當義務指導員。」於亞利說,自己是70歲左右的人,看到媽媽91歲還能做那麼多事,不禁從心底感到欣慰。

被問及如何才能有她這樣「開掛」的人生,續婆婆說,人要心態好,活到老學到老。也要老有所為,老有所學。「一個人的愛好,最好一輩子不丟,尤其像遊泳這種有益身體健康的愛好。它能讓你在老了時,找到人生的動力。」續海珍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

相關焦點

  • 91歲婆婆遊泳跳水樣樣來丨「重慶人的消費觀」上熱搜
    91歲重慶婆婆遊泳跳水樣樣來 自稱19歲不讓別人喊她婆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這句話用在這位91歲的老人身上很貼切。家住重慶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陽光社區的續海珍來告訴你什麼叫「開掛」。91歲的她,不僅能暢遊水中,還能跳水。詳情>>「重慶人的消費觀」上熱搜!每一條都真實到扎心!重慶,註定就是一個自帶網紅屬性的熱搜體。火鍋、洪崖洞、輕軌穿樓...就連前段時間的洪峰過境熊本熊漂流記也火上了熱搜。這不,#重慶人的消費觀#又火上熱搜了!
  • 重慶88歲老婆婆天天跳水遊泳,希望90歲還能跳臺跳水 附【11月23日團課預告】
    遊泳館工作人員李小龍說,明天起遊泳館就只開上午,不開下午了。天冷,來遊泳的人會越來越少。不過,天再冷,88歲的續婆婆還是會堅持每天來。此時,續婆婆正站在跳臺上,身穿泳衣、頭戴泳帽,緊接著一個猛子扎進水裡,濺起一片水花。
  • 婆婆55歲生日,我花600給她買禮物,婆婆:這個兒媳很摳門
    但有時,面對這樣的事情,有些人也會遇到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別人過生日,自己該花多少錢,買什麼樣的禮物?他們糾結的往往是花錢少了,怕面子上不好看,花錢多了,自己的條件又不允許,這似乎成了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有人會說,給別人送生日禮物盡力就行,沒必要做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情,禮輕情意重,只要心意到了,人家是不會在意的。
  • 「我才36歲,為什麼不讓生二胎?」婆婆說出3條理由,兒媳落淚
    雖然知道生男生女並不是兒媳婦能決定的,但還是會把這個責任都推到做兒媳婦的身上,總覺得只要沒生出來兒子,就是她的不對。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是這樣,有些做婆婆的心地善良,一心為兒媳婦考慮,懂得將心比心,把兒媳婦當做自家人來看待。即使是兒媳婦想要二胎,也上前來阻止。
  • 耄耋老人守望相助,87歲老人給94歲的婆婆當臂膀
    每次出門,家住礄口區古田街萬人社區的87歲袁三榮婆婆都不忘提醒鄰居94歲的楊慧貞婆婆,注意安全。在萬人社區,兩位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的故事成為佳話。楊慧貞(左)和袁三榮(右)買菜購藥 兩位獨居老人結伴而行楊慧貞婆婆94歲,老伴去世20多年,之前跟小兒子住在一起,後來小兒子中風,她2017年開始搬到了漢口古田美好名流匯小區。袁三榮婆婆今年87歲,老伴和兒子去世多年,孫女在照顧她。
  • 48歲婆婆給28歲兒媳婦道謝:如果不是你,我就沒有機會回家
    如果沒有兒媳婦,婆婆就沒有機會回家。只因這位婆婆有個愛好:喜歡唱歌。人嘛,總要有點精神寄託,這本是一件好事,可她太"軸「,40多歲為此竟負氣離家。但方宣很固執,覺得「我在家裡唱歌,別人管的著嗎」?她繼續堅持自己的方式,導致鄰居關係都不好。方宣婚姻不太幸福,離婚的原因之一也和她愛唱歌這件事兒有關。離婚後,她和兒子住在一起,兒子也受不了。
  • 合川好媳婦陳維瓊:把婆婆當親媽,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
    今年53歲的陳維瓊1989年從重慶衛校畢業後就分配到南津街街道東津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直工作至今。現在,陳維瓊是單位醫養結合科的護士長,還多次獲評單位和區級的「先進個人」。陳維瓊的婆婆叫張道芬,今年已經86歲了。因為兒媳婦學過醫,照顧老年人更方便,20多年前,公婆就從鄉下搬來和他們一起居住。
  • 被婆婆不喜,你怎麼做她都不會喜歡你
    那次我換休年假,剛好是在孩子的暑假裡,我就準備帶著兒子一同回去,兒子才5歲,他什麼也不懂,我從沒想到婆婆竟然教兒子這樣的話。 我聽到後,跟她大吵一架,婆婆竟然說,我不顧家裡,孩子這麼小就帶去那麼遠的地方。還說她沒有說錯,問親家多要紅包是理所當然的,也是該孩子的。 我質問她,為什麼不讓孩子喊他們爺爺奶奶,她就不說話了。我非常生氣,我從來不知道婆婆在背地裡還教了孩子什麼,我直接告訴孩子,以後都不準叫婆婆奶奶。
  • 婆婆把兒媳一腳踢進「化糞池」,只因欠她50塊錢
    她上面有三個姐姐加上一個弟弟,父母非常「重男輕女」。算上小芝總共四個女兒,最後一個懷的是兒子,小芝的父母才停止生育。剛滿19歲就被父母安排相親結婚通過媒婆的介紹下,年滿19歲的小芝以1.5萬元的彩禮嫁給了同村的張姓男子。
  • 何姿曬全家福為婆婆慶生,4歲喪母感謝婆婆待自己如己出,超溫馨
    12月1日,跳水奧運冠軍何姿更新社交平臺曬出一組一家人一起為婆婆慶生的照片,並配文送上對婆婆的生日祝福,何姿寫道:「感謝您一直對我如己出,祝媽媽生日快樂,青春永駐」。
  • 重慶最潮百歲婆婆 自學拼音 玩單反還拍短視頻
    馬婆婆雖滿頭銀絲,但看起來精氣神極佳,穿著一件深色呢子大衣,繫著絲巾,衣服上別著胸針,耳不聾眼不花,開口說話間,便流露出知性氣質,讓人實在難以將她與100歲高齡聯繫到一起。但實際上,馬婆婆出生於1921年1月10日。   馬婆婆的女兒劉曉琳說,其實馬婆婆被大家稱為「潮婆婆」,不單單是因為她看起來比較潮,而是她掌握了很多新潮技能。
  • 重慶最潮百歲婆婆 會玩單反還會製作短視頻
    實際上,這是人稱重慶「潮婆婆」的馬亶清多年來的日常,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1月10日,馬亶清迎來了自己100歲生日。 攝影達人 拍了幾萬張照片 馬婆婆雖滿頭銀絲,但看起來精氣神極佳,她穿著一件深色呢子大衣,繫著絲巾,衣服上別著胸針,耳不聾眼不花,開口說話間,便流露出知性氣質,讓人實在難以將她與100歲這個年齡聯繫到一起。但實際上,馬婆婆出生於1921年1月10日。 馬婆婆的女兒劉曉琳說,其實馬婆婆被大家稱為「潮婆婆」,不單單是因為她看起來比較潮,而是她掌握了很多新潮技能。
  • 80後遇上90後婆婆,思想前衛的婆婆,讓兒媳大跌眼鏡
    不久前,59歲的父親跟小自己36歲的秘書劉夢結了婚,作為90後的婆婆劉夢,比兒媳黃玉小了整整10歲,年齡的差距給這個幸福之家,帶來矛盾重重。下班回家的黃玉,發現家裡所有的東西來了個乾坤大挪移,沙發桌子包括自己房間裡床和衣櫃,全部被動過,這讓她很疑惑,詢問保姆後才得知,一切都是婆婆劉夢所為,這讓黃玉異常氣憤。
  • 看到她對婆婆的評價,簡直是豪門媳婦教科書
    講起郭晶晶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國家隊的前跳水運動員、奧運會冠軍的她,創造過不少體壇上的神話。而且被譽為跳水皇后的,嫁入豪門之後也是過著令人羨慕的日子。夫妻感情很不錯。而且今年還生了三胎,也是人生贏家了(圖片來自 IC photo)有媒體報導稱郭晶晶的婆婆現身香港一家名表店,婆婆朱玲玲雖然已經離開霍家,但是依舊是郭晶晶的婆婆,可能是看到兒媳太節儉,也可能是為了獎勵兒媳生娃,所以朱玲玲就出手
  • 婆婆暈倒住院,繳費時看見檢查報告,我撒腿丟下婆婆不管她
    我和老公結婚已經有5年了,孩子現在也有三歲,老公對我特別好,我們一家人過得還不錯。老公在外創業,而我就在家附近的單位上班,婆婆就負責幫我帶孩子。
  • 別人家兒媳多懂事,給婆婆買金項鍊,我:你看別人家婆婆咋做的?
    其實我爸媽一開始有點不同意,不是因為我老公,而是我未來婆婆。我準婆婆這個人,比較喜歡「攀比」,就屬於別人有的,她也想擁有。幸好她也沒和條件很優越人家去比,我倒是覺得還好,不過婚後,我其實有點理解父母的不同意了。能接受不代表日子能過舒服,婆婆因為這個心態,時不時給我們婚姻生活添堵。因為不是我倆感情問題,所以不管再怎麼糾結,最後還是結婚了。
  • 梅開三度嫁小12歲老公,49歲的她拼生四胎,婆婆直言:不生會遺憾
    但是總有一些人,她們的愛情路比別人要坎坷得多。不過他們雖然會在愛情裡迷路,卻依舊能鼓起勇氣尋找幸福。49歲的鐘麗緹,熬過他人嘲諷的眼神,梅開三度,選擇嫁給小自己12歲的老公張倫碩,一起共度餘生。已經擁有三個女兒的她,卻依舊執著於生孩子,甚至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為張倫碩生個寶寶。
  • 42歲女星嫁小17歲丈夫,哭訴無法懷孕無顏見婆婆,「母子戀」惡果
    再加上現在戀愛婚姻都自由,一些不該出現的情侶組合總是會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42歲女星嫁小17歲老公,因無法懷孕哭訴沒臉見婆婆,網友:活該最近韓國的一檔真人秀節目《摩登家族》,其中一組家庭引發熱議,那就是42歲的女歌手米娜和小自己17歲的丈夫的婚姻家庭,因為本身他們的年齡差就非常受人熱議,很多人認為這是「母子戀」,男生就是在給自己找了一個後媽的感覺。
  • 婆婆溺愛孩子,媳婦該不該說?怎樣給婆婆灌輸育兒知識,不被排斥
    之後都沉默了,一切照舊,我做家務,老公在廚房忙碌,沛仔在客廳玩耍,婆婆在旁邊看著,但氣氛特別沉悶。後來沛爸從廚房端麵條出來,我喊婆婆吃早飯,老人也立即回應我,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育兒觀念不一致,婆媳之間該怎麼溝通,避免發生矛盾?1、給老人多灌輸科學育兒知識。
  • 母親婆婆,從做飯種地到做鞋做衣服,家裡家外一手抓卻不喊一聲苦
    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的母親婆婆,從做飯、種地、到做鞋、做衣服,家裡家外一手抓,把自己當男人使,卻從來不喊一句累。成年的我做不到!01.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為50後,從24歲嫁給父親開始,就一直處於不斷忙碌中。父親軍人退役後在回家跑運輸,時不時還要在外打工,而母親,留下家中。家裡沒有人幫著帶孩子,她需要獨自帶孩子,然後種地,忙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