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簡介 | 佛陀的一生(超美高清大圖)

2021-02-19 贊普文化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公元前五百餘年釋迦牟尼出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主淨飯王的太子。成道後,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意思為「釋迦族的賢哲」。

1.釋迦牟尼出生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太子。其父是國王淨飯王,其母摩耶夫人,來自鄰近的拘利國,是天臂城主善覺王的胞妹。摩耶夫人在嫁給淨飯王后,多年並未生育。有一天夜裡,她夢到有一頭六牙白象王飛入自己的體內,至此才有身孕。印度有女人回娘家生孩子的傳統,因此,快要到分娩時,摩耶夫人在宮人的陪伴下,啟程趕往天臂城。途徑藍毗尼園時,摩耶夫人下車休息,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可是,在悉達多出生後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淨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

 

2.釋迦牟尼成長

悉達多太子天資聰慧,長到12歲時,就已經掌握了當時印度最高的學問,16歲時,娶了表妹耶輸陀羅為妻。他的生活可謂幸福美滿,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起因是他有一次駕車出城遊玩。他在駕車經過東、南、西三座城門時,分別見到了人類老、病、死的三種狀態,於是認識到所有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痛苦。後來當他在經過北門,看到一位遊行的苦行僧時,決定奉行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擺脫命運的枷鎖。就在他29歲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丟下妻子和家庭,獨自出宮修苦行去了。

 

3.釋迦牟尼出家

悉達多出宮之後,先是過著挨家挨戶乞食的生活。然後他就去尋訪一位叫做卡拉瑪的聖者,這是一位住在拉加格裡哈山的隱士。在悉達多找到聖者卡拉瑪後,跟隨其學習透過呼吸和瑜伽得到四禪八定的方法。他很快就學會了這些方法,但還是沒能從困惑中解脫出來,因為他沒能找到諸般痛苦產生的原因以及消滅痛苦的方法。於是,悉達多離開了卡拉瑪。後來,他又師從另一位隱者拉馬普特拉學習「非想非非想定」,可這也沒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團。這時,悉達多決定自己尋找答案。

 

4.釋迦牟尼成佛

一天,悉達多正在雪山打坐,有五位苦行者很尊敬他的成就而願意跟隨他。從此,他們一起流浪,住在森林裡靠乞食為生。經過六年這樣的苦修,悉達多的身體變得骨瘦如柴,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可他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這時悉達多悟到,自己的苦行是沒有意義的。於是,他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積六年的塵垢,隨後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養的糜乳,恢復了體力。跟隨他的五個人以為他放棄了,便都離他而去。無奈中的悉達多獨自一人來到菩提迦耶的一棵畢波羅樹下,盤腿而坐,總結過去的經驗,並重新調整思維方法。經過數天苦思,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號稱釋迦牟尼,那年他只有35歲。

5.釋迦牟尼建立佛教

釋迦牟尼成佛後,立刻去找離他而去的那五個人。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釋迦牟尼找到了他們,並立刻向他們傳授自己悟到的佛法。這五人聽到教說後,心悅誠服,便都皈依了釋迦牟尼,成為佛陀最初的弟子,被稱為「五比丘」。這五人便是世間最早的比丘。比丘的意思就是出家的男人。從那時起,佛教已經具備了組成宗教團體的三個要素:領袖、理論、參加人員。釋迦牟尼是領袖,佛法是理論,五比丘是參加人員,佛教管這三個因素叫做「佛、法、僧」三寶。因此,釋迦牟尼鹿野苑初轉法輪(傳佛法)這件事就被定義為佛教成立的標誌。

 

6.釋迦牟尼涅槃

在度化了五比丘之後,釋迦牟尼便率領他們繼續到處講說佛法,增加比丘人數,擴大僧團規模。45年以後,釋迦牟尼率領徒眾前往拘屍那城遊化時,入涅槃於拘屍那城帕瓦村旁的小樹林裡,終年80歲。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超美高清大圖)

夢象受孕: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白象而受孕。

七步蓮花:佛陀在藍毗尼花園從母親的右脅降生,行走七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蓮花。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命名大典:佛陀以轉輪聖王的身份降生人間,佛陀的父親淨飯王非常地疼愛自己的兒子。佛陀被命名為:喬達摩.悉達多。

仙人佔相:佛陀的父親請來了著名的大仙人來為佛陀佔相,仙人看後告訴淨飯王:您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偉大的覺者!可惜我老了,無法聽聞他的妙法了。

得入四禪:太子見老鷹捕食蛇,心生悲憫,觀察到眾生的苦惱,而入禪定,得入四禪。

文武過人:太子16歲,精通所有學問與武功,可謂文武雙全。

成親娶妻:父王見太子終日悶悶不樂,便為其安排了一件婚事,於是太子迎娶了美麗的耶輸陀羅。

深受愛戴:太子與妻子深受百姓的愛戴。

見醜生厭:太子夜見宮女們的睡覺時的醜態,對輪迴生起了極大的厭惡。

出城四遊:太子出城,見生老病死之苦,於眾生生大悲憫,於輪迴更生厭離。

夜別妻兒:一天夜晚,太子悄悄的走出房間,離開了妻子兒子。

遠離王城:太子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世俗的富貴繁榮,而去追求能讓自己與一切眾生解脫於生老病死乃至一切一切的煩惱痛苦輪迴的方法。

削髮更衣:悉達多削去了如煩惱一樣的髮絲,換上了梵天送來的衣,開始修行。

難忍苦行:悉達多向所有世間的「成就者」們求學,嘗試了世間所有的修行方式,達到了世間能達到的所有頂端境界,但他發現並沒有達到他出家的目的,於是放棄了苦行。見天神於空中彈琴,了悟了中道。

牧女獻供:一位牧女向悉達多供養了奶粥,悉達多因此得以恢復體力而重新開始修行。

發願成佛:佛陀發願成佛,以碗碟放入水中,發願曰:如若能成佛,則希望碗碟逆流而上。

樹下參悟:佛陀於菩提樹下參悟,發誓不成正覺不離此座。當雨水下落天氣寒冷時,龍王現身為佛陀遮風擋雨。

魔女獻媚: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

水淹魔軍:魔王見佛陀不為魔女所動,大為惱怒,派遣魔軍前來妄圖殺害佛陀。此時堅牢地神現身護持佛陀,水淹魔軍。

魔軍敗退:魔王波旬的種種手段都沒能得逞,終於敗退。

成等正覺:佛陀終於夜睹明星而悟宇宙真諦,嘆曰: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從此,佛陀成就了宇宙中最完善的慈悲與智慧。

梵天獻花:天主大梵天得知佛陀成就最正覺,特前來向佛陀獻花,以此緣起懇請佛陀為眾生宣說妙法,讓一切眾生成就佛陀一般偉大的生命品質。佛陀慈悲應允。

佛陀於鹿野苑度化了第一批弟子,開始了教化眾生的事業。

遊行教化:佛陀帶領著弟子們秉承著中道,履行著簡樸的行為態度,四處遊行,應機教化著所有有緣的眾生。

回宮省親:佛陀的父親病重臥床,佛陀帶領弟子回宮省親。

見昔日妻:佛陀與昔日的妻子耶輸陀羅相見,並對她作了重要的開示。

兒子出家:佛陀的兒子羅睺羅拜舍利弗為師,而出家。

父王逝世:佛陀見到了病重的父王,並為他開示了三皈依法,父王因此得度。逝世後,佛陀盡職孝道,親自抬父王的棺槨,為世人以身作則。

升天說法:佛陀應天神的邀請,不動而上升天宮為了報答母親之恩德而升天說法。

重返人間:佛陀在天宮說法後,沿著天梯下返人間,眾天神恭敬圍繞。

如幻解脫:有一王子貪戀自己美麗的妻子而不願隨佛出家,於是佛帶他來到天上。王子見天女容貌美麗至極,反觀人間女子更像狒狒一般,於是以此因緣而出家。後來佛陀為了幫助他斷除淫慾,而帶他去看了地獄中因過分貪著美色而感應到的烈焰痛苦,於是這名王子真正地解脫了。

最後供養:佛陀接受了最後一次的供養,以表現出疾病這樣的方式提醒弟子們時刻不要忘記無常,並表示即將進入大涅槃的境界。

入大涅槃:佛陀對弟子們做了最後的開示後,安詳地右臥,進入涅槃。所有的人都因佛陀入滅而悲泣難止,大地震動,人神共悲,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唯一依靠將離他們而去。佛陀並沒有像他方世界的佛陀那樣選擇長久地住世,而是這麼早就示現涅槃,因為他擔心弟子們會因為他的長久住世而放逸修行,可見佛陀的良苦用心!然而佛陀的化身雖然離開了眾生,法身卻是一直存在的,他存在於佛陀創立的僧團之中,存在於法本文字之中,存在於整個虛空界,只要有一個眾生哪怕是微小的螻蟻需要他的幫助,只要因緣具足,佛陀的加持依然如住世時一樣無二無別。




བཙན་པོའི་རིག་གནས།

贊普文化

zanpuwenhua

གྲོགས་གཞན་ལ་བརྒྱུད་བསྐུར་གནང་བར་སྨོན། 

Thanks for Sharing

相關焦點

  • 【佛法基礎】 佛陀的一生(超美高清大圖)
    他的生活可謂幸福美滿,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起因是他有一次駕車出城遊玩。他在駕車經過東、南、西三座城門時,分別見到了人類老、病、死的三種狀態,於是認識到所有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痛苦。後來當他在經過北門,看到一位遊行的苦行僧時,決定奉行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擺脫命運的枷鎖。就在他29歲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丟下妻子和家庭,獨自出宮修苦行去了。
  • 簡介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四月初八佛誕日)
    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生在今天尼泊爾南部的迦毗羅衛國。母親是拘利國的摩耶公主,父親是迦毗羅衛的淨飯國王。在摩耶夫人四十五歲的時候有了身孕,依照習俗回娘家生產,在藍毗尼園無憂樹下,太子降生了。淨飯王晚年得子心中歡喜,為太子取名悉達多·喬達摩。喬達摩是家族的姓,悉達多是名字。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句話而大徹大悟的。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
  • 釋迦牟尼佛簡稱為佛,是佛陀的稱呼
    釋迦牟尼佛(約公元前563/480 –約483/400公元前),也稱為Siddh?rtha Gautama,釋迦牟尼(即「釋迦先賢」)佛,或簡稱為佛,是佛陀的稱呼。苦行僧(?rama?a)和聖人,佛教的奠基人。
  • 釋迦牟尼佛的「妻子」為何一生會孤苦?原來是命中注定
    01佛陀即釋迦牟尼佛,本命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大約是和我們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同時代的人。妻子一語不發,看著眼前的釋迦牟尼佛,這一生的青春就這麼付諸東流了,不覺間淚水已布滿了雙眼。佛陀開口對昔日的妻子說: 「我知道你很恨我,但是你來看這裡」。佛陀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掌,剎那間,佛陀的掌心裡幻化出了她前生的記憶。
  • 【佛教經典】佛陀的一生
    《佛陀的一生》帶給無數人光明和希望,讓我們明白生命的真諦!
  •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圖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賢劫第四尊佛,降生於三千多年前(周昭王二十四年)的古印度。「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怎麼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來愛人,以仁愛這種的心來教化眾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苦,而給眾生快樂。悲能拔苦。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看完恍然大悟!
    因為「如來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如來佛」就是佛教裡邊地位最高的佛,甚至常常將其與佛陀釋迦牟尼佛混淆,這就大錯特錯了。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區別,希望大家受益。首先,小編要在此澄清一下,佛教裡是根本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的,一些影視劇在塑造角色上有時是不夠嚴謹的。
  • 北朝佛教石經書法典範,高清大圖集結!
    北朝佛教石經書法典範,高清大圖集結!《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鐵山石頌》 《岡山入楞伽經》 《鐵山大集經》 高清大圖集合
  • 北京朝陽站高清大圖來了
    北京朝陽站高清大圖來了 2020-12-07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圖),超美!轉發功德無量
    033 淨飯王,佛陀的父親,邀請佛陀回皇宮接受供養,當時他表示不同意佛陀進行託缽035 耶蘇陀羅為佛陀的兒子指出父親,並讓他去向佛陀求取繼承權048 外道師匠指摘佛陀,學子卻讚嘆佛陀082 佛陀083 佛陀
  • 高清大圖,帶你看四季復興號
    高清大圖,帶你看四季復興號 2021-01-18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含義?
    釋迦牟尼佛誕生於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為一生補處菩薩,於兜率天說法,號「白幢天子」,後因諸佛以天樂等各種莊嚴,勸請佛陀:如過去燃燈佛所授記
  •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圖 + 視頻),莊嚴殊勝,轉 發 功德無量!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畫卷「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怎麼叫能仁呢?所以釋迦牟尼佛雖然說法, 但說而未說;雖然未說,可是未說而說。那麼「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叫寂默,寂然不動。雖然不動,但是感而遂通;雖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這是釋迦牟尼一個特別的名字,只有這一位佛叫這個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這麼一個名字。 所以 「釋迦牟尼」這四個字是別名,「佛」是個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這是一個通稱。
  • 從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與印度北方邦交界的區域)的太子。「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世尊」或「佛陀」。
  • 常識|從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與印度北方邦交界的區域)的太子。「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世尊」或「佛陀」。
  • 【高清大圖】亞馬遜Kindle Fire HD7深度拆解
    【高清大圖】亞馬遜Kindle Fire HD7深度拆解 【高清大圖】亞馬遜Kindle Fire HD7深度拆解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
  • 佛陀故事: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1《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2《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3《佛陀進村乞食,村霸竟用荊棘鋪滿路面,佛陀的做法》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 【普覺推薦】佛誕日:圖說釋迦牟尼佛從人到佛的一生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成佛在人間。從人到佛,離不開現前一念覺悟之心。請看光明佛壇特稿《圖說釋迦牟尼佛從人到佛的一生》 請大家持清淨、廣大發心,依身、語、意三門廣行善業、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願在佛陀加持下,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世界無有災厄、清淨和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祈願眾生功德圓滿
    編者按:今天是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值此殊勝日,吃素、念佛廣做功德,回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