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改中性名一刀切,中超會議框定2021大調整

2020-12-16 東方體育

降薪改中性名一刀切,中超會議框定2021大調整

最後一個重要的議題,是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包括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級聯賽)。足協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是有令在先,去年12月,足協再次確認了加快推進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需要在2021賽季前完成新俱樂部名稱的註冊,屆時若未能通過中國足協認證,將不被授予聯賽準入資格。不過此前,足協提出這個概念之時,處於對職業聯賽發展狀態考慮,也有「例外」條款。即:若俱樂部名稱或簡稱原為非中性的,但被本俱樂部長期、連續使用,使其名稱在足球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可在規定時限內經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並批准,可將該名稱認定為中性名稱。不過申請此類名稱認定的隊伍必須為2004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甲A或甲B聯賽的俱樂部,並連續參賽至今。同時,俱樂部未發生所屬地方會員協會的變更。

若按照當時的條件來看,中超俱樂部中其實符合條件的不少,例如天津泰達、河南建業、長春亞泰,北京國安、上海申花以及山東魯能。而在此次蘇州會議上,此前的這一例外政策不復存在。足協領導明確指出,現中超16家俱樂部中,僅有大連人一家俱樂部符合新賽季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規定,其他15家俱樂部均要對原有的俱樂部名稱進行修改,做到完全去企業化,實現中性化。

關於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如何去界定,一時間也成為了各方討論的焦點。其實足協意見稿很明確:俱樂部全稱應當為「地域名+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的形式,簡稱採用全稱中的「地域名+俱樂部名」。全稱中的地域名應為俱樂部所屬地的名稱或所在城市名稱,俱樂部名應為中文,不得超過4個漢字,且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足協相關人士在會議上也進行了清晰的說明:俱樂部名稱中不得有股東公司、或者關聯單位的名稱出現在俱樂部的名稱中。假設俱樂部的股東或者是控股公司下屬企業或公司中,有相關子公司或子企業使用過的公司名稱,則這個名稱就不被視作「中性化」。各家俱樂部在申報足協時,需要提供各種詳細的材料予以證明。

如此一來,像河南建業和天津泰達、北京國安這樣的老牌中超俱樂部就要完全更名,類似像上海綠地申花、山東魯能泰山,可以去掉「綠地」和「魯能」,保留「申花」和「泰山」就可以。對於很多中小俱樂部來講,例如重慶當代、武漢卓爾、青島黃海青港等等,也不知這一次完全去企業化的改名,會不會影響到投資人的熱情和決心。

總的來說,25日中超俱樂部會議沒有給俱樂部們太多的討論時間,各項決策也只是口頭傳達,最終的細則,在未來15天之內,會以文件形式落實到各俱樂部。

相關焦點

  • 降薪改中性名一刀切,中超會議框定2021大調整
    整個會議時長2個小時,討論的內容幾乎可以影響到未來很長時間整個中超的運營和發展。2021賽季,將是一切的開始。內外援從下賽季起進一步限薪,國內球員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稅前年薪300萬歐元,隊內外援總工資不超過稅前1000萬歐元,俱樂部投入總額不超過6億元。關於限薪有可能衍生的「陰陽合同」問題,會上足協下了命令將在明年進一步嚴格督查。
  • 曝中超俱樂部中性名一刀切,至少14隊必須改國安恆大也不例外
    北京時間11月25日,足協召開了中超聯賽的俱樂部經理人會議,其中提到了兩項重要議題,包括限薪與球隊中性化名字。按照此前中國足協出臺的政策,2021年中國職業聯賽的所有球隊都將要全部改為中性名,但過往在2004年前就已經存在的俱樂部名字,是可以得到保留的。不過在最新召開的會議中,這政策又有了大反轉。
  • 相比較J聯賽和K聯賽,中超球隊中性名真的並不是想改就能改
    目前距離中超球隊中性名申報截止日期已經過了兩周的時間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球隊的新名稱還沒有敲定下來呢?這其中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你能想像一些傳統中超球隊改名後的情況嗎?或者你能想像這些傳統球隊能改成什麼新名稱嗎?
  • 俱樂部中性名「一刀切」難阻擋
    >記者程善報導 11月25日中超投資人會議明確要求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後眼看著中國足協又要召集聯賽會議(原定12月8日),而中性名問題又是其中重要的議題,在各家俱樂部上書未果、無奈徵集名稱的過程中,申花、建業、國安、泰達、綠城五大球迷會發布聯合聲明,希望能夠讓足協改變要求。球迷會聲明中表示:「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一直在堅持和傳承的足球俱樂部屈指可數,反倒是異地轉讓和頻繁改名這種事情對球迷造成很大的精神傷害。
  • 中超縮支降薪和中性名大局已定 紛紛觀望恆大國安等豪門怎麼玩
    足協公布的新政,引發很多中國球迷的熱烈討論,然而各路打聽之後,卻了解到,在俱樂部層面,反對的聲音不大,縮支降薪和中性名等新政遭遇的阻力由於經濟的大環境影響,俱樂部的投資人——暫且稱之為母公司,不少是收入大減,甚至虧損,尤其是中超球隊不少母公司是地產為主業的,背負大量債務,收入減少,非常吃力。
  • 熱議俱樂部改名:國安申花泰山屬於中性名;超20年的隊名都應保留
    直播吧11月25日訊 足協今日會議上宣布球員「腰斬式」降薪,並且將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提上日程,引發媒體記者廣泛熱議。這個一刀切真有必要嗎?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中赫佔股60%,中信佔40%,難道只有解決股權問題才能保留國安嗎?這顯然沒必要。建業俱樂部存在那麼多年了,也必須讓人家改名字嗎?一刀切有時候挺扯的,萬一切著自己怎麼辦? ​​​​②超過20年的俱樂部名稱,都應該被保留,不管他有沒有跟股東或者關聯公司名稱有關係。只要規定他以後不能改就行了。
  • 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
    「中性化」這次是硬性規定趙亮晨(以下簡稱趙):足協推進球隊改中性隊名,現在進展如何,實行的機率大嗎?學習「百年老店」與國際接軌趙:改中性名稱,你覺得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林:去除俱樂部球隊的「企業化」隊名,改用中性名,使得俱樂部球隊的名稱無論是在哪個年代、哪家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的情況下,都能傳承延續,這是參照歐洲足球的做法。
  • 傲腿侃球:中性隊名不應「一刀切」
    (全文轉自紅網體育公眾號,已經允許轉發)文/戴拿(職業:媒體人,現居長沙)    11月24日至25日的中超俱樂部總經理會議上,中國足協宣布了許多重要舉措,除了限薪令外,最被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便是「俱樂部(隊名)名稱中性化」的問題。
  • 御MEN·傲腿侃球|中性隊名不應「一刀切」
    >11月24日至25日的中超俱樂部總經理會議上,中國足協宣布了許多重要舉措,除了限薪令外,最被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便是「俱樂部(隊名)名稱中性化」的問題。中國足協要求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需在2021賽季註冊前,實現隊名中性化。所謂隊名中性化,是要求俱樂部名稱不得再有投資方或贊助商的名詞或相關商業產品名字。放眼世界,讓人耳熟能詳的皇家馬德裡、巴塞隆納、尤文圖斯、拜仁慕尼黑、曼徹斯特聯等隊名,均是中性隊名。資料圖:2020賽季中超聯賽16強。
  •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中性化」這次是硬性規定趙亮晨(以下簡稱趙):足協推進球隊改中性隊名,現在進展如何,實行的機率大嗎?林本劍(以下簡稱林):這次是硬性規定,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將在2021賽季成為俱樂部中超準入必須達成的A標,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除了大連人俱樂部外,其餘的都不得不動起來。
  • 申花國安等五家球迷會聲明:反對足協中性名一刀切
    北京時間昨天,申花、國安、建業、泰達、綠城俱樂部下的五大球迷會發布聯合聲明,反對足協中性名政策一刀切。此前,有國內媒體報導稱,在11月25日中超投資人會議上,中國足協明確指出,現中超16家俱樂部中,僅有大連人一家俱樂部符合新賽季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規定,其他15家俱樂部均要對原有的俱樂部名稱進行修改,做到完全去企業化,實現中性化。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也不得使用諧音這樣的要求直接導致國安、泰達、建業、綠城等老字號要在中國職業聯賽消失。
  • 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 廣州恆大最終選定「廣州隊」?
    最近有消息稱,中國足協準備推進中國各級別足球俱樂部改為「中性隊名」,什麼是「中性隊名」?為何要改名?會造成什麼影響?國際足壇又是如何做的?「中性化」這次是硬性規定趙亮晨(以下簡稱趙):足協推進球隊改中性隊名,現在進展如何,實行的機率大嗎?
  • 足球報:投資人會議延期並非因中性名爭議,而是手續未完成
    虎撲12月07日訊 據《足球》報微博報導,12月8日的聯賽投資人會議延期,並非是因為外界傳聞的「中性名爭議」,而是因為會議手續沒有完成。 11月25日中超投資人會議明確要求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後,圍繞此事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 改中性名,要麼一刀切,痛快公平,要麼逐一研究,力求合理
    俱樂部改中性名字。雖然不是真刀真槍的直接的提高足球水平。但起碼是想要做些什麼。而且也是在其他國家證明了有優點的事情。公平來說,認可上海申花是中性名稱確實比較牽強,而且也正如很多球迷說的那樣,是這項工作最大的敗筆,最大的隱患。因為改中性名字,要麼一刀切,要麼就辛苦點把每個俱樂部都合理照顧到。
  • 一刀切的中性名有何意義?只是中國足球又一次瞎折騰
    球員限薪和俱樂部改中性名,又成了這個冬天最新的改革舉措。 若違反,將不得參加中國足協主辦的各類賽事,若未被認定為中性名稱的俱樂部,或取消職業聯賽的準入資格。 中國足球職業化了27年,實際上還沒解決一個職業體育產權歸屬的問題。在該放權給俱樂部或者中超聯盟的時候,卻以中國特色的股權模式或者管理要求以抗拒之;輪到俱樂部希望通過中國特色創造賺錢機會的時候,反而又強調國外俱樂部中性名稱的先進性。
  • 新賽季中超「腰斬式降薪」
    會議主要圍繞降薪問題進行重點討論。從會議情況來看,此前大家所關心的投入以及球員薪資問題,都已有了明確說法。降薪將落實,而且是「砍一半」。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張晨瑆 孫雲嶽 張昊降薪的問題從2021賽季起,中超每家俱樂部單季支出總額不得超過6億元,其中用以支付本土球員及外籍球員薪酬的最高分別不得超過7500萬元人民幣、1000萬歐元;本土球員頂薪為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外籍球員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中、外球員平均年薪最高分別不得超過稅前300萬元、150萬歐元。
  •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
    「中性化」這次是硬性規定趙亮晨(以下簡稱趙):足協推進球隊改中性隊名,現在進展如何,實行的機率大嗎?林本劍(以下簡稱林):這次是硬性規定,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將在2021賽季成為俱樂部中超準入必須達成的A標,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除了大連人俱樂部外,其餘的都不得不動起來。
  • 一刀切的中性名有何意義?中國足球或又一次瞎折騰
    球員限薪和俱樂部改中性名,又成了這個冬天最新的改革舉措。 若違反,將不得參加中國足協主辦的各類賽事,若未被認定為中性名稱的俱樂部,或取消職業聯賽的準入資格。 中國足球職業化了27年,實際上還沒解決一個職業體育產權歸屬的問題。在該放權給俱樂部或者中超聯盟的時候,卻以中國特色的股權模式或者管理要求以抗拒之;輪到俱樂部希望通過中國特色創造賺錢機會的時候,反而又強調國外俱樂部中性名稱的先進性。
  • 熱議俱樂部改名:國安申花泰山屬於中性名;中性化影響微乎其微
    直播吧11月25日訊 足協今日會議上宣布球員「腰斬式」降薪,並且將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提上日程,引發媒體記者廣泛熱議。這個一刀切真有必要嗎?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中赫佔股60%,中信佔40%,難道只有解決股權問題才能保留國安嗎?這顯然沒必要。建業俱樂部存在那麼多年了,也必須讓人家改名字嗎?一刀切有時候挺扯的,萬一切著自己怎麼辦? 體壇主編駱明:估計北京俱樂部老闆和山東俱樂部老闆也希望去掉「國安」和「魯能」這名字?
  • 觀點:中超降薪不該一刀切,外援是重頭,貧富差距的問題成關鍵
    中國足球是否降薪,4月9日有了官方態度。中國足協官方發布通告,直言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召開研討會,合理降薪成為共識。在現階段聯賽尚未開賽的情況下,降薪是大勢所趨,但到底如何降,這考驗足協和中超各隊的執行力和協調力。尤其是針對外援的降薪,這才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