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案例告訴你破壞生態環境啥後果!

2020-12-16 澎湃新聞

01

環保局怠於履行水庫環境保護職責被判違法

●基本案情●

青建嶺水庫是廉江重要的備用飲用水水源地,經省政府批覆為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然而,廖某等4人卻在保護區裡建起養鴨場,對水庫造成嚴重汙染。廉江市檢察院履職發現,該水庫水質長期維持在Ⅳ類或V類,不符合國家Ⅱ類要求。

2018年7月31日,廉江市檢察院向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環保局依法履行職責,依照有關規定處理。收到檢察建議後,廉江市環保局雖採取了相關整改措施,但履職不到位,整改和處罰不徹底。截至2019年3月,水庫保護區內仍有4家養殖場未拆除,水質狀況仍然維持在V類甚至劣V類。

2019年4月10日,廉江市檢察院以廉江市環保局怠於履行監管職責為由,向開發區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收到起訴書後,4月14日至18日,廉江市環保局聯合新民鎮政府、廉江市水務局,對相關鴨舍及附屬設施進行強制拆除,但拆除鴨舍後留下了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問題,水庫保護區內仍存在汙染隱患。

●裁判結果●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廉江市環保局存在履職不全面、不正確、不及時的問題。但能及時認識到其未履行職責的違法性,在法院立案後積極採取措施,對廖某等4人在水庫保護區內養殖的鴨舍及其他附屬設施進行拆除,其行為應予肯定。遂判決確認被告廉江市環保局對廖某等4人在青建嶺水庫一級保護區內養殖家禽怠於履行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責令被告廉江市環保局繼續履行法定職責,限被告廉江市環保局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60天內根據廖某等4人在青建嶺水庫一級保護區內養殖家禽違法行為依法作出相應處理。

法律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四款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官說法

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受案範圍包含了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行為,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怠於行使職責,會使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該案既向社會公眾宣傳了環境保護和公益訴訟,也警示和督促提醒相關行政機關要積極履職、依法行政。

02

非法開採花崗巖81塊

獲刑一年還要賠償國家損失

●基本案情●

2013年11月至2017年5月期間,李某添在未取得採礦許可證的情況下,僱請工人在屬于禁採區範圍內的橫山列嶺石場非法開採花崗巖石。2017年10月19日,廉江市國土資源局到橫山列嶺石場執法,現場查獲李某添非法開採的花崗巖81塊。後該81塊花崗巖石去向不明,至今未能追繳。經勘測,被查獲的81塊花崗巖的體積為260立方米,經鑑定價值為人民幣18.98萬元。李某添破壞的林地面積為3.34畝,林地為國家級生態公益林,林地保護等級Ⅲ級, 是屬於開採石礦禁採區。

●裁判結果●

廉江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添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在未取得採礦許可證的情況下在禁採區內擅自採礦,開採的礦產品價值人民幣18.98萬元,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採礦罪。被告人李某添的犯罪行為破壞了案發地的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國家損失18.98萬元,依法亦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為懲治破壞礦產資源犯罪,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遂依法判決被告人李某添犯非法採礦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同時判決被告人李某添賠償國家損失18.98萬元。

法律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採礦許可證擅自採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範圍採礦,或者擅自開採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官說法

非法開採砂石,既是盜取國家資源,同時也破壞了土地資源和水生態環境,影響河道排洪洩洪,易造成局部洪水漫堤泛堤,形成採砂坑引發摔傷、溺水等安全事故,給當地社會和諧穩定帶來重大隱患。切莫貪圖眼前利益,就地取「財」。維護生命的天然屏障一旦被破壞,不僅會危及河道蓄洪安全,也不利於長遠發展。

03

非法狩獵56條蛇 被判拘役五個月

●基本案情●

2018年5月22日,羅某某將100個蛇籠散放在茂名化州市良光鎮橫江水庫及廉江市良垌鎮白塘村周邊的田埇、蔗地處,通過以青蛙作為誘餌的方式,安裝設置誘捕鐵籠進行捕蛇。羅某某於2018年5月27日在化州市良光鎮橫江水庫收籠,把入籠的蛇裝入網袋後放上汽車後備箱,再將蛇籠放回原處繼續捕蛇。羅某某將在化州市捕獵的蛇全部裝上車後,又前往廉江市良垌鎮白塘村繼續收籠,途經廉江市良垌公安檢查站時被公安民警查獲,並被當場扣押56條蛇。經鑑定,被扣押的56條蛇中有舟山眼鏡蛇55條、灰鼠蛇1條,均為國家三有動物。

●裁判結果●

廉江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羅某某無視國家法律,在禁獵區、禁獵期內非法狩獵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狩獵罪,依法應予懲處。遂依法判決被告人羅某某犯非法狩獵罪,判處拘役五個月。

法律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二款之規定: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非法狩獵罪,是指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行為。非法狩獵罪的對象是指除珍貴、瀕危的陸生野生動物和水生野生動物(即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以外,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即「三有」動物),包括麻雀、各種蛇類等共計1700多種。

法官說法

大家生活中常見的野生麻雀、青蛙、壁虎、蟾蜍、野雞、野兔和各種蛇類等,都是「三有」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私自捕捉20隻(條)以上就構成犯罪,捕捉50隻以上就屬於重大刑事案件,捕捉100隻以上屬於特大刑事案件。希望通過該案例以警醒廣大居民,樹立法治意識,改變不良習慣,愛護動物,保護環境,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拒捕拒食野生動物,人人成為保護野生動物的志願者,若以身試法必受嚴懲。

04

非法佔用農地 獲刑一年

●基本案情●

龍某某先後通過轉包方式承租廉江市城南街道三叉村中間嶺、埡貢嶺林地,並在未取得有關部門批准和村集體同意的情況下,自2016年4、5月開始僱傭鉤機、運泥車等工具在三叉村中間嶺處非法挖泥取土,造成林地林業種植條件被嚴重毀壞。經鑑定,三叉村中間嶺被毀壞的林地為一般用材林,被毀壞林地面積為14.3畝。

●裁判結果●

廉江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龍某某未徵得村集體同意,擅自僱請機械強行取土,造成三叉村中間嶺林地種植條件嚴重毀壞,其行為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林地,造成林地嚴重毀壞,數量較大,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遂依法判決龍某某犯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

法律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官說法

農業用地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被毀後恢復難度大、成本高。用地單位和個人不能片面追求「當前利益」而違法開發、利用,否則將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來源:廉江法院、開發區法院

原標題:《這些案例告訴你破壞生態環境啥後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公開3起生態環境執法減輕和免除處罰典型案例
    30日,為持續做好相關工作,昆明市生態環境局梳理了一批昆明市生態環境減輕和免除行政處罰的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免除處罰的典型案例2起,減輕處罰的典型案例1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 本地:破壞生態環境?罰!
    定遠縣踐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現我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零的突破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為推進生態環境損害制度改革工作深入開展,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充分體現「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原則,近日,定遠縣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成功磋商並達成協議,達成賠償金額272,772.00元。該案是定遠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以來辦理的第一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也是滁州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實現滁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上零的突破。
  • 泉州一環境執法案例上榜生態環境部「正面清單」
    本報訊 (記者謝曦)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正面清單實施期間第三批6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我市一案例上榜。同時,泉州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辦案工作受到生態環境部表揚。 我市上榜的案例,為南安市某陶瓷有限公司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汙染物環境違法案。案例中,通過生態雲汙染源監控管理系統,執法人員及時識別出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 道教科儀告訴我們正在承受生態被破壞的後果
    「送瘟神」活動這些民俗都與道教科儀有關。道教不但有專門對付瘟疫的科儀,更為世人揭示了如何防範瘟疫的智慧。在《正一天師科書集》中,有一種科儀,叫《和允酌餞送舟儀》,是送瘟神的儀式。其實,這正表現了道教超前的生態智慧。確實,有病就要治,尤其是集體性的傳染病,必須採取各種治療、隔離、消毒措施。道教醫學中也有相應的藥物治療和隔離傳染源的做法。然而人們想過沒有,其實病毒也是生命,在生態鏈是佔有一席之地,只是由於人類與它們的接觸受到了感染。
  • 阿壩「獨松溝水電站被疑破壞生態」續:生態環境局長深刻檢討
    水電站項目建設現場,被疑破壞生態環境。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供圖因被質疑審批程序違規、破壞原始森林生態,在建中的四川阿壩州金川縣獨松溝「八一水電站」近期被推上風口浪尖。澎湃新聞注意到,11月16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官網「市州動態」欄目刊發的一篇文章顯示,11月13日,為做好八一水電站相關生態問題核查整改工作,阿壩州生態環境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阿壩生態環境局局長楊繼雄做了深刻檢討。
  • 生態環境部通報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多地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對...
    11月2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執法正面清單第三批典型案例並對相關辦案單位予以表揚。生態環境部持續指導各地進一步落實落細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截至10月底,清單內企業合計84179家。其中,各地環境部門開展非現場檢查24.9萬餘次,依法減免行政處罰939次。
  • 重慶法院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典型案例
    我們從近兩年來重慶法院審理的案件中選取了這十起典型案例。這十起典型案例囊括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機關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機關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行政機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司法確認案件。從涉及的領域看,既包括汙染防治方面的案例,也包括自然保護區以及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案例。
  • 這些案例告訴你:環境信用評價對企業有多重要
    《浙江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實施以來,浙江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環境行為信息,按照規定的指標、方法和程序,對企業環境行為進行信用評價,確定信用等級,並將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共享給信用管理主管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合懲戒,推動了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在行政許可
  • 生態環境部發布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警示案例
    29日發布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發現的警示案例。   今年九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督察時發現,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建材(漳縣)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在甘肅省漳縣苟家寨石灰巖礦長期違法越界開採,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不到位,甚至弄虛作假披「迷彩服」來營造已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假象,生態破壞問題十分突出。
  • 台州市舉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警示案例整改生態環境保護...
    台州市舉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警示案例整改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員聘請儀式 2021-01-13 2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再做「瘋狂決定」,生態環境將被破壞,世衛:請停止摧毀世界
    而美國之所以會有這麼嚴重的感染率,也因為他們有一個做事不經過大腦的總統,川普現如今在大部分美國人的心裡已經沒有總統的威嚴了,只是因為川普做了太多錯誤的決定,並且還不知悔改而近期,川普好像又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十分反感的事情,並且這件事還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
  •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成本該如何「付費」
    處理和銷毀工程涉及徵佔用大量林地,將嚴重破壞當地森林生態環境。  北京中林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生態價值評估中心主任景謙平說,做為我國首個涉外森林生態價值評估案例,中日雙方對此有過激烈爭論,其中一個爭論「焦點」是對工程徵佔用林地如何賠償,特別是徵地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 以打巖釘方式攀爬巨蟒峰,破壞生態環境,被判賠600萬!
    環境侵權主要有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兩種表現形式,而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除了對作為環境要素的資源本身造成損害外,還會對與遭到破壞的自然資源互相依存的生態環境系統造成損害,也就是說,民事環境公益訴訟既有環境汙染的公益訴訟,也有包括損害自然資源在內的生態破壞公益訴訟。
  • 1430件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被起訴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加大對生態領域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依法懲治生態領域刑事犯罪,切實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案件訴訟法律監督,部署開展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專項行動,如南昌、贛州、上饒等地檢察機關開展「候鳥保護專項監督活動」「集中整治獵捕野生動物、非法毀林開墾」等。
  • 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南京勝科水務有限公司、浦錢東等人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施聖華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王小朋等59人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被最高院人民法院評選為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為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的釋法指引功能,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組織評選出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 防止環境破壞 夯實生態屏障
    目前,勝利能源以「露天礦、發電廠、輸煤系統」為主體的「兩輪一軸」煤電一體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礦區成為具備工業、文化、旅遊功能,兼具草原特色風情的大型煤電開發、環境治理與觀光旅遊一體化的「生態、環保、綠色」示範區。2019年,該礦入選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2020年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
  • 營口地區生態環境局典型案例!
    營口市生態環境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省生態環境廳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為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效懲治和遏制環境違法違規行為,擴大環境執法警示效應,現對2019年以來的10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進行通報,希望全市企業、單位及個人引以為戒,自覺守法,共同維護營口市良好的生態環境。
  • 世界環境日丨晉安法院一起濫伐林木案入選福州法院生態司法十大案例
    世界環境日丨晉安法院一起濫伐林木案入選福州法院生態司法十大案例 2020-06-07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發布丨3335人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被捕 檢察機關這樣保長江...
    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捕3335人《白皮書》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檢察機關嚴懲高發多發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加強對非法採礦、汙染環境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辦理案件數佔總案件數的77.36%。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
  • 信陽潢川縣白店鄉高廟村洗沙場破壞生態汙染環境
    環境汙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危害比直接造成的危害更大,更難消除。河南省潢川縣白店鄉高廟村S338省道旁有一個洗沙場。由於受利益的驅動,頂風違法生產,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洗沙場在S338省道公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