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蝸牛家族身在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好。在職場中,大家都知道發脾氣是不好的,這是情緒化的一種表現,但情緒總有難免控制不住的時候,尤其是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又沒有辦法的時候。
所以說,發脾氣有時候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尤其是領導或老闆在人多的時候發脾氣。就比如說在開會的時候發脾氣,這些話一定要聽,但也要會聽。
你要知道公司不僅是老闆的事業,更是老闆的家業,尤其是老闆在開會的時候發脾氣,說明,有時其實那老闆也忍無可忍了,甚至是沒有辦法解決。如果老闆發脾氣的原因和你有關,你能搞定就是機會,如果搞不定也很危險。
【一】老闆的話肯定要聽,但更要會聽
公司對於老闆而言,不僅是老闆的事業,更是老闆的家業,而且老闆在公司內掌握著人的「生殺大權」,所以老闆說的話一定要聽。
但人都有可能犯錯,老闆說的也不一定正確,更何況是在情緒化時做出的行為或說的話,比如老闆在開會的場合發脾氣。一方面說明事情已經到了老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另一方面老闆說的話也有氣話的成分在。
氣話也屬於老闆說的話,既然老闆說的話要聽,那麼一定要會聽。能在發脾氣的時候說的話,肯定沒有多少好聽的話,所謂要聽話一定要了解老闆發脾氣的原因,所謂會聽話,一定要了解老闆發脾氣的目的,對於老闆說的話,一定要進行信息過濾,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這樣才算是會聽話。
關於老闆在會上發脾氣這個事,如果你能提供老闆期望的結果,對你來說是個機會。如果你提供不了老闆期望的結果,那麼就要做好承受老闆怒火的準備,甚至就是氣話中所說的:「不幹就滾蛋」。
【二】你認為老闆不優秀,可以換老闆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團隊。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反映在具體的人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的優勢和短板,不能奢望有完美的個人存在,對老闆也是如此。
老闆對於公司而言是最大的利益攸關者。公司做的好,老闆獲益最大,公司做的糟糕,老闆的損失最大,一個公司發展的如何和老闆息息相關。如果你認為一個老闆不夠優秀,甚至是不值得追隨,你完全可以選擇換一個老闆,重新上路。
但如果老闆認為你不夠優秀,那你就要小心了。
【三】老闆認為你不優秀,那你就糟了
職場是一個金字塔型結構的,在公司內,老闆的層次比我們更高,一個人站在高處往下看,看到的問題往往都很實在,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如果老闆對於你的認知判斷是:提供不了結果,是因為你不夠優秀的原因。那你真的要小心了。
第一,職場是一個需要提供接管的地方,如果老闆認為你不能向他提供想要的結果,可能等不到你向他提離職,他會先對你開口。
第二,老闆是從上往下看你的,他能看到你不夠優秀的地方,很大的概率,說明你確實在這些方面不夠優秀。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相對優勢和短板,但如果這個短板出現在不能提供結果的方面,但對你來說不僅是丟工作的後果,甚至是找工作也有困難。
如果和你相關的事,能夠讓老闆在開會的場合發脾氣,雖然話說的難聽,但值得你深度的自我反思。搞不定問題丟工作,事小。如果提供不了結果的原因,是能力的缺失,那才是重點。
千萬不要僥倖的認為是老闆的要求太過於苛刻或個性化,因為要結果對老闆而言是最重要的,同樣作為下屬或職業經理人提供結果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的缺失是個人的問題,就像是一個沒有學會遊泳的人,換一個池塘依舊不會。
【四】職場可以有情緒,但不能情緒化
職場是一個做事和做人的地方。是人總難免有自己的天花板,遇到忍無可忍的事,情緒自然就來了。但有情緒一定要學會合理的掌控,不能讓自己情緒化。因為人在帶著情緒做決定或說話的時候,大概率會刺傷別人,而且無論是說的話還是做的決定,很大的概率都不正確。
1.老闆生氣的原因。
老闆發脾氣了,作為下屬我們只能找原因。
職場是一個需要提供結果的地方。員工通過做事向領導提供結果,領導通過帶好團隊幹成事向老闆提供結果,老闆向自己或公司提供結果,而公司向市場提供結果。
公司對於老闆而言,不僅是他的事業,更是他的家業。如果說公司裡面有什麼人責任心最強,那這個人一定是老闆。而能讓老闆忍無可忍,甚至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事,至少說明領導和員工都沒有提供老闆認可的結果,而這件事很有可能影響市場對公司的利益輸入,這才是老闆生氣的最根本原因。
2.反思自己的行為。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老闆在開會的時候發脾氣至少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老闆發脾氣本身是一個問題。我們先不說老闆這個人如何,因為公司不僅是老闆的事業,更是老闆的家業,公司經營的好壞老闆是最大的利益攸關者。老闆發脾氣的事,我們可以先放一放,因為什麼發脾氣是原因,也是重點。
第二,面對老闆的發脾氣,我們更多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發脾氣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能提供老闆認可的結果。那我們就應該從自身來進行深度反思,看看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的行為為什麼沒能提供老闆期望的結果。是你的態度問題,還是你帶兵打仗的能力問題?
所有的事情都是通過做事來提供結果的,所謂的做事就是指你的行為或你的態度。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就相當於解決了一半的問題。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了有助於解決問題,同時也能讓自己有機會提升短板,讓自己變得更好。
3.考慮自己的得失。
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相當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另一半則是要針對原因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是真正考驗一個人能力的時候。
這個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得失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關注點。如果是你有能力,只是之前沒有做好。那可以通過其他同事的協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申請老闆資源的支持。能把事情搞定就能提供,結果有結果老闆就會認可或滿意,自己也能有進步和提升的空間。
但如果解決問題所需的能力是你的瓶頸,而你短期內確實無法突破這個瓶頸。與其強行支撐,最後提供不了結果,還不如直接向老闆私下說明並請辭。
量力而行很重要,能提供結果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因為瓶頸無法突破而不能提供結果,那麼寧願辭職也不要提供一個糟糕的結果。
機會雖然難得,但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你沒有準備好而強行去抓機會,但抓不住,還可能會被機會所連累。
【職場官觀點】
職場是一個做事和做人的地方,做事的能力需要慢慢的積累和沉澱。做人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無論是誰,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這兩點:首先不能讓自己情緒化,其次不能讓別人情緒化。這兩條只要有一條犯了,只能說明你還不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