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ure:衛星DNA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源:轉化醫學
所有有機體都有DNA,即提供生命藍圖的遺傳物質。DNA中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用來製造蛋白,因而被稱為「垃圾DNA」。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在蚊子體內發現的重複出現數十次的某種類型垃圾DNA(稱為衛星DNA)在蚊子胚胎的早期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satellite repeat-derived piRNA controls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Aedes」。
論文通訊作者Ronald van Rij及其團隊發現打滑DNA(stuttering DNA,指的是聚合酶在複製含有大量重複核苷酸或重複序列的DNA區段---即衛星DNA---時,容易發生打滑現象)產生產生兩種小RNA分子。這發生在蚊子胚胎發育的最早階段。然而,這些小RNA分子並不產生任何蛋白。這些小RNA分子調節其他編碼蛋白的RNA片段的活性。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與母體的RNA分子結合,然後被降解。這一步非常重要:這些「調節性RNA」的缺乏會導致母體RNA分子繼續存在,從而將會擾亂胚胎的後續發育。
2,潘秉興團隊在應激致過度焦慮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來源:BioArt
位於顳葉深部的杏仁核(amygdala)是大腦表達和調節情緒的一個核心腦區,亦在機體的應激反應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5月6日,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潘秉興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 Identification of a prefrontal cortex-to-amygdala pathway for chronic stress-induced anxiet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慢性應激暴露通過選擇性調控前額葉皮層對杏仁核特定類群神經元的支配,並最終引起過度焦慮。
團隊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慢性應激引起前額葉皮層背內側區-杏仁核基底外側區-腹側海馬區(dmPFC-BLA-vHPC)環路結構與功能異常在其損害大腦情感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為全面闡明應激相關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的實驗證據。
3,倒時差天數縮短一半!《科學》子刊發現可以撥動生物鐘的奇妙分子
來源:學術經緯
近期國際旅行的限制或許讓很多人避免了急性生物鐘紊亂,然而長期生物鐘紊亂卻在困擾著越來越多現代人。長期生物鐘紊亂有損健康,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甚至癌症。
最近,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張二荃博士和齊湘兵博士合作領銜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研究,從近萬種試驗藥物中篩選出一種化合物——蟲草素(cordycepin),可以調節生物鐘。在小鼠實驗中,讓動物倒時差所需的天數縮短了一半。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旗下側重臨床轉化研究的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作者在論文中總結說,「蟲草素能穿透血腦屏障,快速起效,12小時逆轉晝夜節律表型,使其有望作為治療時差的潛在候選藥物。除了急性晝夜節律紊亂外,還有望用於治療廣泛的、與生物鐘相關的慢性節律紊亂。」
4,中山一院康復醫學科發表LSVT技術治療中國帕金森病言語障礙首個研究結果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
2020年3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陳曦教授課題組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發表了題為「勵-協夫曼言語治療對中國帕金森病患者言語功能的影響」的研究論文,這是國內嚴格按照勵-協夫曼(LSVT)的資格認證和治療規範,應用該技術治療中國帕金森病患者言語障礙的首個臨床研究報告。
研究結果表明, LSVT訓練能夠顯著增加中國PD患者的最長發音時間,提高發聲的音量,改善嗓音的質量,並且降低嗓音障礙指數,從而提高了PD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與針對英語患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首次證實了LSVT技術在中國PD患者言語障礙康復中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適宜在臨床應用並推廣。在以後的工作中,研究團隊將對完成訓練的PD患者進行隨訪,明確LSVT治療的長期效果,並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內在的神經康復機制。
5,距離我們確定中年加速衰老和痴呆風險的MRI生物標記還有多久?
來源:思影科技
全球人口老齡化,導致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負擔日益加重。對老年痴呆患者進行幹預通常被證明是無效的。這些失敗表明,一旦廣泛的惡化發生,終生的大腦老化可能很難逆轉。因此我們需要大腦老化的生物標記來指示大腦加速退化的細微跡象。
來自杜克大學心理和神經科學系的Maxwell L. Elliott在Ageing Research Reviews雜誌發文,回顧了一些潛在的基於MRI的生物標記物,這些生物標記可以將中年大腦衰老與老年痴呆症聯繫起來。作者發現,雖然一些基於MRI的生物標誌物有初步的支持,但能最好回答這些問題的縱向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發展。
6,自閉症兒童家庭的壓力:寵物可能會有所幫助
來源:大話精神
密蘇裡大學的研究發現,寵物能讓自閉症兒童和他們的父母建立起牢固的關係,並減輕他們的壓力。密蘇裡大學獸醫學院人與動物互動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家Gretchen Carlisle調查了700多個自閉症家庭,了解家裡養狗或貓的好處和負擔。她發現,儘管有照顧寵物的責任,但自閉症兒童和他們的父母都報告說,他們與寵物的關係很親密。養寵物與父母的壓力無關,養多隻寵物的父母受益更多。
7,《Science Advances》:醫學手段有望幫助酗酒者告別酒精
來源:芽孢體
近日,來自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可以通過切斷與酒精相關的一條記憶線索,來使酗酒者告別酒精,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實驗內容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出版的《 Science Advances》(Science子刊),有望通過進一步研究來幫助酗酒者徹底告別酒精。
研究人員讓變成「酒鬼」的實驗小鼠將喝酒與光線聯繫起來。在戒酒幾個月後,這些曾經的酒鬼喝酒的欲望仍然能被光線觸發。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稱為「病毒陷阱」的技術,通過標記神經元,最終確定實驗小鼠在興奮時相關神經元來自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而這些神經元存儲的記憶即為看到光線時小鼠興奮的觸發裝置。一旦記憶神經元被識別出來,研究人員可以用一種叫做氯氮平氮氧化物(clozapine N-oxide) 的藥物來阻止它們激活。這樣的話,曾經有過酗酒史的老鼠們在看到光線後再去飲酒的傾向就大大降低了。
8,手機掃一掃,現實物體隔空「複製粘貼」進電腦!北大校友的AI新研究,現在變成AR酷炫應用
來源:量子位
來自34歲法國設計師Cyril Diagne的最新AR黑科技——AR Cut & Paste,將身邊的事物「一鍵」複製粘貼到電腦上,整個完成時間不到10s。首先要強調的是,這是一個研究原型,而不是針對消費者或者Photoshop用戶的工具。AR Cut & Paste原型包含3個獨立的模塊:移動應用,本地伺服器目標檢測,背景移除服務。這個神奇的AR黑科技背後的主要技術,剛開始採用的是一個叫做BASNet的顯著目標檢測方法。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喝咖啡竟然會改變味覺!練習瑜伽可以輔助治療偏頭疼
2,腦科學日報|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