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浪、樂視、體奧打版權官司,一次縮小中美體育產業差距的難得機遇?

2021-02-19 懶熊體育
資本大量湧入中國體育產業,但大量侵權、盜播、擦邊球行為,讓體育賽事媒體版權價值嚴重受損、阻礙變現獲益。在這背後,是《著作權》法未明確將體育賽事轉播權劃歸到著作權保護之下。在新浪訴鳳凰網、NBA訴PPS和愛奇藝、樂視體育起訴三家新媒體,體奧動力怒對20多家平臺背景之下,如何做才能保護兩國公司利益,還不引發WTO爭端,同時為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寫下重要一筆。

在新浪訴鳳凰網、NBA訴PPS和愛奇藝、樂視體育起訴三家新媒體,體奧動力怒對20多家平臺背景之下,如何做才能保護兩國公司利益,還不引發WTO爭端,同時為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寫下重要一筆?


今天(4月26日),是第18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也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誕生的第47周年。今年則是中國加入《建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約》的第37個年頭。

 

儘管如此,智慧財產權尤其是體育產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依然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中國體育產業最近一次大規模侵權事件發生在今年3月28日。當晚,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中國隊與伊朗隊展開較量。因為此前一輪中國擊敗韓國,中伊之戰的關注達到空前的高度。但是巨大的商業利益誘惑,也讓大量新媒體平臺在未購版權的情況下選擇了盜播。

 

這一現象惹怒了亞足聯版權擁有方體奧動力。3月29日,體奧動力發表聲明,公布了一份包含20多家盜播平臺的名單,其中不乏多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

 

在聲明中,體奧動力表示,「酌令以上侵權主體在本聲明發布後10日內立即聯繫體奧動力,主動承擔侵權責任,賠償經濟損失。」

 

不過,據體奧動力提供給懶熊體育的信息,在上述期限內,也只有個別涉及侵權的機構主動聯繫體奧動力。

我們現在面對侵權盜播能做的主要是譴責。體育用戶的主觀付費意願還未廣泛形成,導致體育版權變現的商業模式還不是特別清晰。」今年4月19日,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監測中心官網正式上線,12426今後將成為版權監測維權平臺,體奧動力總經理趙軍在當天的發言中這樣說。

 

今年2月,體奧動力在樂視體育資金短缺無力支付版權款之時,決定拿下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中國大陸地區全媒體版權,隨後分銷給PPTV體育及央視體育。在國足的比賽上,體奧動力投入不菲,長沙的中韓之戰信號製作總花費就達到60萬元人民幣。


▲ 中伊一戰遭多家媒體侵權盜播。

 

一邊是不斷高企的版權成本和加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卻是屢禁不止、打擊士氣的擦邊球甚至侵權行為。

體奧動力不是唯一遭到「侵權」的版權商。去年,央視、新英體育、樂視體育等轉播平臺先後遭到侵權,或遭疑似侵權的擦邊球行為困擾。

 

歐洲杯開賽前,小米宣布通過CNTV旗下子公司未來電視獲得歐洲杯專題落地小米電視(含小米盒子)的權益。但隨後,2016歐洲杯中國大陸地區版權方央視發表聲明,稱「除中央電視臺自有網站及自有新媒體平臺外,中央電視臺未向任何第三方分授新媒體權利」。

 

緊接著,去年8月,小米又召開發布會,宣布百視通將在小米盒子上開通專區,提供包括體育在內的節目內容。其中,最核心內容便是2016-2017新賽季英超全部380場精彩賽事轉播和點播回放。

 

消息一出,英超聯賽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2010-2019賽季獨家版權擁有方新英體育勃然大怒。

 

「作為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唯一的英超版權商,新英體育居然不知道有這回事。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彼時面對懶熊體育的電話採訪,新英體育副總裁喻凌霄激動地表示,「這是行業的破壞者。這種破壞正常遊戲規則的行為,傷害的不僅僅是新英體育、內容供應商,而是整個視頻內容行業。傷害整個行業的結果,就是沒有資金去生產或購買內容,最終小米盒子也不會獨善其身。」

 

在這兩件事上,小米始終默不作聲。

 

去年上半年,樂視體育花巨資拿下中超「獨家新媒體」轉播權,無奈被侵權。樂視體育憤而將雲圖TV、VST、全民TV三家平臺告上法庭。

 

這2-3年,在政策的指引之下,大量資本湧入中國體育產業,行業公司言必稱IP。但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智慧財產權保護依然遭到嚴峻的挑戰。

據《衛報》報導,2017年2月,英超在英國西北部針對比賽盜播侵權行為發動突襲,五位銷售某款盜播英超比賽電視盒子的嫌疑人被逮捕。3月,一位來自英國哈特爾浦的違法人員因為向個人和酒吧銷售類似產品而被判緩刑,並被處以25萬英鎊罰金。

 

但在中國,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2010年,體奧動力從WSG(World Sport Group世界體育集團,亞足聯市場開發公司,如今已改名為拉加代爾體育亞洲)手中購得2010-2012年亞足聯賽事在中國境內的獨家全媒體版權。但2011年亞洲杯中國隊對陣烏茲別克斯坦隊賽後,土豆網上出現一名「播客」自行上傳的該場比賽視頻。

 

體奧動力認為此舉嚴重侵權,遂向浦東新區法院起訴土豆網,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等各項費用共28萬餘元。

 

但浦東新區法院審理認為,原告主張被告侵犯其獨家播放權缺乏充分證據,不予支持。體奧動力不服原判,向上海市一中院提起上訴,但依然敗訴。

 

上海市一中院經審理認為,體育賽事本身和體育賽事節目是不同概念,體育賽事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不屬於著作權客體的範疇,不受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而體育賽事節目根據其獨創性的高低可能構成作品或製品,從而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

 

上海市一中院進一步解釋道,基於體育賽事所享有的權利與基於體育賽事節目所享有的權利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權利,體奧動力享有的是體育賽事「轉播權」,而「轉播權」並不是著作權中的一項專有權利。我國目前並無相關法律對體育賽事「轉播權」作出規定,此項權利不是一項法定的權利。

 

而涉案視頻內容涉及的是體育賽事節目,現有證據尚不能明確體奧動力獲得的全媒體轉播權等究竟屬於何種性質的權利,體奧動力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該權利已經包括了對涉案賽事節目的相關權利,故其主張缺乏法律依據。一中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在國內,信號製作和轉播是否屬於創作,仍需法律的支持和明確。

不過,包括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在內的眾多體育產業從業者認為,體育電視轉播信號製作過程,包括對賽事的錄製,場內場外選手、教練、觀眾等全部或局部畫面的取捨、編排、播控,鏡頭語言和故事敘述手段的運用,不同的信號製作團隊會生產出不同的畫面,算做創作性勞動,構成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應當認定為作品。

李義東則對懶熊體育形容自己這些年與盜播侵權行為鬥爭的過程,就像是「堂吉訶德大戰風車」。

 

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體育影視律師、國際體育仲裁院(CAS)仲裁員劉馳表示,迄今為止,中國體育版權業內侵權現象屢禁不止,與中國著作權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明確將體育賽事節目列為可受保護作品這一現狀有關。

 

「美國1976年出臺的版權法,就已經將體育賽事節目(包括電視轉播)作為作品保護起來,至今已接近40年。這段時間,也是美國體育產業飛速發展的時期。」劉馳表示,「然而,在今天,中國著作權法經過多次修改,依然未能明確將體育賽事節目列為可受保護的作品。這也導致了理論界和司法界至今對體育賽事節目是否屬於作品等問題存在分歧。客觀說,這也在一定程度滋生了盜播體育賽事等侵權行為的發生。」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法律及法院對體育賽事節目是否為作品的認定標準就不應高於世界最發達國家美國。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追趕的目標只能是世界第一體育文化輸出國美國,借鑑任何比美國複雜或者認定難度更高的國際標準都只會加大中美兩國在體育和文化產業上的差距。」劉馳補充到,「中國著作權法如果能夠明確將體育賽事節目列為可受保護的作品,將大大保護體育賽事版權方的利益,對中國體育產業,尤其是中國體育版權產業將產生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影視、文學、甚至電競行業都有過被侵權一方勝訴的案例,但在火熱的體育賽事直播領域,目前我們還無法通過《著作權法》的保護在訴訟領域實現勝訴,這讓體育賽事版權的從業者感到非常無奈。」趙軍表示。

一個曾被看做是利好的消息是,2015年6月,北京朝陽法院宣判新浪2013年起訴鳳凰侵權盜播中超案獲勝,判決鳳凰網賠償新浪50萬元人民幣,首次認可體育賽事節目構成作品。鳳凰網不服,上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目前該案件仍處於二審階段,最終結果如何還很難說。

 

在劉馳看來,另外一個影響深遠的案件是NBA資產(NBA Properties, Inc.,簡稱"NBA資產")訴上海眾源(PPS)和北京愛奇藝案。2016年,兩被告盜播原告NBA資產享有獨家轉播權的 NBA 賽事,NBA 資產請求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從其網站上刪除 NBA 賽事節目相關視頻,停止侵權並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同時索賠經濟損失人民幣 3600萬元。

 

NBA資產這次沒有請求NBA新媒體版權方騰訊作為授權使用方起訴而是自己直接起訴。

這兩個案件之所以關鍵,是因為分別涉及兩個原告(新浪、NBA資產)分別為中美兩國的公司,以及可能存在的WTO爭端。

 

劉馳認為:

2016年12年12日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就反對美國和歐盟不願意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的做法正式啟動了爭端解決程序,WTO爭端解決因素將影響兩個案件的審理。

如果我國法院不給予NBA賽事轉播節目以作品保護,不排除NBA資產通過雙邊或者多邊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進行協調的可能。

如果中國法院判決NBA資產勝訴,但是無法完全支持NBA資產的3600萬賠償請求時,較低的賠償額也會與騰訊購買版權的30億人民幣價格形成巨大反差,從而仍有可能成為WTO爭議關注的焦點之一。

 

因此,劉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北京知產法院及北京市一中院分別給予兩個原告相同的賠償比例,以避免給予NBA資產以「超國民待遇」而慢待中國公司新浪。


▲ NBA資產案判決至關重要。

 

「高判賠必然增強中國體育賽事組織者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信心,促使其投入更多資源發展體育產業。同時,體育賽事節目侵權的高判賠也必然促進其他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的高判賠,從而在司法層面呼應中國政府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國策。」劉馳表示。

 

在2016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體育賽事節目與版權保護」專題分會上,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庭長林子英提出,體育賽事轉播權涉及到網絡的權利有「信息網絡傳播權」,應根據《著作權法》規定的十七項權利中「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它權利」進行保護。

 

今年2月,國家版權局正式印發《版權工作「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要推進《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

 

趙軍呼籲,「以《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為契機,明確加強體育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體育賽事直播的版權保護形成明確的說法。在實現法律的明確保護之前,應該通過行政手段,比如體育總局部門、版權部門從視頻網站平臺執照的角度進行切入監管,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保護手段,中國體育產業可能死在半路上。」

 

"2018年1月1日將是美國1976年版權法生效40周年紀念日,也是美國法通過給予體育賽事節目作品保護直接促進美國體育產業飛速發展的40年。我國法院可以藉助這幾個案件的審理直接完成40年的跨越,極大地縮小中國體育及文化產業與美國的差距。中國法院也應當極大的提高處罰的力度和金額,以跟上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化的進程。"在題為《WTO爭端解決與中國體育賽事節目版權保護--縮短中美體育產業40年差距的歷史機遇》(詳見懶熊體育官網)一文中,劉馳寫到。

相關焦點

  • 新浪 樂視 騰訊 三大體育直播APP混戰江湖
    作為體育迷兼重度手機用戶,玩轉各類體育APP是日常。現在球迷小夥伴們的手機裡常用的體育直播APP會有三個:新浪體育、樂視體育和上周日剛剛上線的騰訊體育。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新浪體育、樂視體育還是剛上線的騰訊體育,自然都要著力突出這個必備功能。  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看,視頻功能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直播賽事,身邊的很多球迷是跟賽事走的,賽事在哪球迷在哪,不要跟球迷和用戶提忠誠度。  賽事版權之外,評判體驗的標準有兩點,一個是直播的流暢度,另一個就是畫面的清晰度。
  • 樂視體育補上部分欠款,英超直播權延到1月3日
    在發生逾期後,新英體育一直在與樂視體育溝通還款事項,但樂視體育表示立即拿出資金比較困難。在經過數天博弈後,25日晚間新英體育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表示,經過慎重決定,新英打算從26日開始暫時掐斷樂視體育的英超直播信號,直到樂視體育拿出拖欠款項為止。而第一項受影響的賽事,正是26日晚間英超18輪的7場比賽。
  • 樂視體育倒下後的版權爭奪戰,贏家會是騰訊還是蘇寧?
    之後的故事大家相對熟悉,樂視體育陷入危機,而後解約中超版權。可以確定的消息是,蘇寧體育用了13.5億元獲得了2017年~2018年中超的新媒體轉播權,從後期孫宏斌的抱怨來看,樂視體育正是因為中超造成了13個億的虧損。而在樂視體育後期,蘇寧進軍體育產業,對足球版權發起猛烈攻勢,短時間內便把大量的足球資源一網打盡。
  • 樂視體育鳥巢創建50億產業基金 領跑體育網際網路+時代
    樂視體育成立於2014年,在原樂視體育頻道基礎上成立;依託國家體育場的鳥巢文化中心2015年3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樂視體育積極布局「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硬體+網際網路服務」四大業務,目前已經是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產業」最具前瞻性的領軍企業。
  • 新浪體育:依託媒體屬性玩體育
    出身門戶,卻按照體育公司的思路運作的新浪體育做了哪些事?舉辦賽事、規避版權競爭,背後的思考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新浪高級副總裁、新浪體育總經理魏江雷是怎麼說的。        之前的新浪體育是新浪網的體育頻道,純粹是個媒體。從2015年4月,我接手之後,做了一系列「轉型」工作,比如我們圍繞整個體育產業,看裡面有什麼樣的資源、機會,新浪體育的空間在哪裡。這就是體育公司的角度和思路,跟媒體很不一樣,是要做業務的。
  • 樂視體育會員突破150萬人 體育版權紅利期即將到來?
    成立兩年多以來,樂視體育在賽事版權上不惜成本,隨著重磅IP英超開啟付費,樂視體育也將進入版權紅利期。 按「46號文件」的計劃,中國未來10年將進入5億體育人口紅利期,觀看體育賽事直播成為這部分人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數據顯示,近八五成用戶通過新媒體獲取賽事信息。
  • 體育版權進入黑鐵時代,從所有人誤讀樂視體育開始……
    在樂視體育手中,版權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敲門磚」,而在PP體育手中,版權是獲取流量的渠道,其商業模式是通過會員付費和電商導流來變現。外界普遍會認為,PP體育是樂視體育玩法的繼承者,其實這裡面存在著誤讀。樂視體育的啟動資金是賈躍亭自掏腰包。彼時,老賈正春風得意馬蹄疾,拿出幾千萬購買相對低廉的版權並非難事。樂視體育獨立之後,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所融來的88億資金絕大部分被用於購買版權。在當年,樂視體育無論是賣廣告,還是會員付費,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收回成本。它也不像PP體育背靠蘇寧電商體系,通過電商導流變現更是空中樓閣。
  • 阿里或巨資入股新浪體育,體育於馬雲來說不止是個「球」
    一方面積極投資球隊,用12億人民幣的注資拿下了恆大足球俱樂部50%的股權;另一方面則不斷嘗試將網際網路業務和體育結合起來,以求進一搭建馬雲夢寐以求的阿里大生態。先是尋求與擁有大量體育內容版權的百事通和PPTV合作,「聯姻」未果後又轉而投向新浪,和其商談了NBA的新媒體版權,但最終被騰訊以5年5億美元的價格截了胡。
  • 樂視棄中超版權PPTV接盤體育版權無敵
    繼前幾日樂視體育失去亞足聯旗下賽事轉播權之後,有報導稱,3月2日蘇寧旗下的PPTV聚力體育將會取代樂視體育,成為2017賽季中超新媒體獨家合作夥伴,擁有PC和移動端全部240場的新媒體轉播權,目前版權暫時籤訂一年合約,版權價格為13.5億元人民幣。
  • 樂視體育會成為下一個ESPN麼?
    兩年以前,於航很少會在意樂視體育這樣一家新公?司。  「在我設定的規則裡永遠打不過我。」當時身為新浪體育頻道合作總監,於航已經是體育版權這個圈子裡的資深人士。體育版權至今仍是個很小的圈子,「還是很傳統的在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我認同不認同這個人很重要。」
  • 樂視體育獲中超直播版權 可能推出付費觀看模式
    【TechWeb報導】2月23日消息,樂視體育今日下午15時召開了「超級大爆炸」發布會,樂視體育和體奧動力聯合宣布,雙方達成資本合作,樂視體育成為中超聯賽獨家新媒體合作夥伴。
  • 樂視體育從李澤楷手中搶下香港英超轉播權
    網際網路企業對體育產業真的是來勢洶洶。9月22日,樂視體育在香港宣布,其獲得從2016-17賽季開始未來三個賽季的香港地區英超轉播獨家權益。樂視體育香港公司也於當天成立。這是一次成功的搶奪:過去十多年,香港的英超轉播版權一直是香港CABLE寬頻公司與李澤楷的電訊盈科旗下Now TV輪流獲得,最近的三個賽季,版權歸屬於電訊盈科,合同金額約為2億美元。當前,樂視體育為此所花費不菲。根據此前消息,美國視頻流媒體巨頭奈飛公司(Netflix)、阿里、萬達都曾有意香港的英超版權。
  • 中美經濟差距今年縮小多少?
    如果和過去幾年中美GDP增速差相比,這個判斷大致是對的。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美兩國2020年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中國GDP增速超過美國6.2%,這一數字要大大高於2018年的3.78%和2019年的3.82%。由於2020年的增速差,中國GDP將持續地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 「重磅」樂視體育買買買!買世界體育集團WSG股權 買亞足聯媒體版權!
    來自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網際網路體育生態公司樂視體育的戰略投資,使得拉加代爾體育將繼續鞏固在亞洲乃至世界體育產業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意味著樂視體育不再僅限於在版權資源領域開疆拓土,而是積極著手布局體育產業的中上遊資源。
  • 樂視獲英超香港地區轉播權 巨頭紛紛進軍體育產業
    樂視擊敗了其他競爭者,使得英超這一香港熱度最高的體育聯賽首次進入網際網路公司主導時代。   英超一直是體育迷關注度最高的一項體育聯賽,版權之昂貴也遠超其他賽事,近十幾年來香港的英超轉播一直是香港有線與NowTV兩家輪流坐莊。
  • 後天價體育版權時代,騰訊、蘇寧們怎麼玩兒?
    2.資本的對抗比體育更刺激2014年成立,2015年崛起,2016年巔峰,2017年,卒。在體育產業的歷史上,樂視體育用如此奇葩的方式留下了名字。鼎盛時期的樂視曾擁有310項大大小小賽事的版權,超過70%的賽事是獨家版權。
  • 樂視體育為何「買買買」
    我也時刻提醒自己,要在繁雜的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必定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顛覆性的打法,才能衝上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潮頭浪尖。2014年3月,樂視體育從樂視網拆分獨立運營。半年後,國家「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46號文正式出臺。先於政策布局體育產業,讓樂視體育獲得了更迅猛的版權聚合,更快速的人才聚合,更大規模的資本聚合等先發優勢。
  • 東方園林進軍體育產業,前樂視體育高管邱志偉出任體育總裁
    曾先後就職於NBA中國、眾輝體育和樂視體育的邱志偉,如今迎來了自己的新階段,他的新東家是東方園林,這也預示著A股市場「第一園林股」正式進軍體育產業。比如,原新浪體育總監、加油中國CEO敖銘也加入其中,出任總編輯。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樂視體育不斷引進人才的同時,也有一些人正在從這家公司離開,比如2014年8月加盟的謝楠。此前謝楠曾出任樂視體育分管廣告銷售的副總裁,她在體育廣告方面有著比較漂亮的履歷——2003年加盟央視的未來廣告公司,參與了蒙牛「天天體育課」、海爾「奧運城市行」、蒙牛「城市之間」等項目。
  • 囊括亞足聯全媒體版權,樂視體育走向生態2.0
    本文為第三方機構內容10月28日,樂視體育攜手亞足聯及拉加代爾體育在北京召開聯合發布會,宣布樂視體育獲得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這是已經擁有200餘項、年均10000多場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又拿下的重磅賽事資源,也是亞足聯歷史上首次將旗下所有賽事的全媒體版權授予新媒體平臺。亞足聯代理秘書長溫·約翰也專程來到北京,出席發布會並宣布該項合作。作為亞洲足球的最高組織機構,亞足聯旗下的賽事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最後階段、亞洲杯以及亞足聯職業俱樂部冠軍聯賽(亞冠聯賽)這三大賽事,每年吸引了數十億亞洲球迷。
  • 人民想念樂視體育
    數據來源:天眼查一個個天價投資,一片片版權的網羅,一個個新技術的開發,一個個新口號的提出,從所有人都看不懂,到多家資本爭搶入局,B輪融資80億估值215億之後,這家公司達到了商業聲譽的頂峰,幾乎成為了中國體育產業的標杆與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