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製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在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不懈努力之下,作為納粹黨的「私黨武裝」的黨衛軍從希特勒的「御林軍」逐漸演變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與國防軍並駕齊驅的中堅力量。整個二戰期間武裝黨衛軍的總兵力接近60萬人,共籌建45個師,實際建設完成的有38個師。
黨衛軍「烏克蘭第1」師師徽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在開戰之處的幾個月裡,蘇聯喪失了大片的領土,其中烏克蘭就在這個時候被「解放」出來。納粹德國在烏克蘭倫貝格建立了「烏克蘭國防委員會」偽政府並建立了「烏克蘭防衛隊」的偽軍組織。
在蘇德戰爭的前期該偽軍只作為配合德軍清剿蘇聯境內遊擊隊的附屬工作,隨著蘇德戰場局勢的逐漸惡化,德國對軍隊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黨衛軍決定建立有烏克蘭偽軍為基礎的黨衛軍第十四志願師,1943年7月黨衛軍確定該師的組建計劃,並調任黨衛軍第四警察師前任師長弗利茲·弗萊塔克作為該師的指揮官。
1943年剩下的時間,黨衛軍甄選烏克蘭偽軍中「優秀」人員順利組建第十四黨衛軍烏克蘭志願師並開始在烏克蘭集中訓練。
1944年6月,東線戰場持續惡化,黨衛軍全國最高領袖希姆萊親自視察了烏克蘭志願師,將該師升級為擲彈兵師,此後這支部隊正式被命名為:第十四黨衛軍「加利西亞第1」武裝擲彈兵師。
注1:加利西亞,19世紀烏克蘭遭到歐洲強國的分割,加利西亞、喀爾巴阡以及布科維納區域先後被其他強國吞併。加利西亞,俄國十月革命後被波蘭瓜分,蘇德戰爭時被德軍佔領歸屬烏克蘭偽政府。
1944年6月,「加利西亞第1」師主力總共10000多人進入東線戰場歸屬於第4裝甲集團軍第13軍序列,初入戰場該師作為預備隊防守布羅迪防線。
1944年7月,蘇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以近90個師的兵力從德軍布羅迪防線的南北方向突襲並完成對德軍13軍的包圍。加利西亞第1」師奉命前往堵住防線缺口。該師就此投入到一線的防禦戰中,在戰鬥中該師依靠優勢的裝備對蘇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是面對蘇軍潮水般的部隊,該師怯戰情緒迅速蔓延。
7月下旬,蘇軍伴隨著潮水般的坦克集團衝鋒下對德軍防線發起全面攻擊,該師瞬間喪失鬥志拒絕執行上級下達的防禦命令。該師師長弗萊塔克拒絕繼續指揮該師並向13軍軍長要求將該師的作戰指揮權移交給國防軍。
兩天後,在包圍圈內外德軍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在包圍圈中打開了一個狹小的出口,「加利西亞第1」師在友軍的努力掩護下終於逃出了口袋。
此戰是該師在東線的首戰,在戰鬥中該師拒絕執行上級命令,私自逃亡等種種醜態讓該師成為被國防軍譏諷的對象,經此一戰該師傷亡7000多人,戰鬥結束該師僅有2600多人先後歸建,完全喪失戰鬥力。
1944年8月,該師獲得烏克蘭偽軍的補充再次形成戰鬥力,但這支烏合之眾拼湊的部隊嚴重缺乏基層軍官,戰鬥力也十分堪憂。該師師長弗萊塔克再次拒絕指揮該部隊,理由是指揮該師成為他的人生汙點。
無奈之下,黨衛軍全國最高領袖希姆萊為他頒發了一枚騎士勳章肯定他的能力,弗萊塔克才勉強上任。
1944年10月,「加利西亞第1」師配合其他黨衛軍部隊前往圖利納地區,對捷克遊擊隊展開血腥的鎮壓。該師在此次戰鬥中表現平平,但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此後該師成為應對遊擊隊威脅的二線部隊。
1945年1月,該師改名為第十四黨衛軍「烏克蘭第1」武裝擲彈兵師,並移師布防馬爾堡地區應對當地的遊擊隊威脅。
3月德軍「春季覺醒」戰役失敗,敗退的德軍將從普拉登澤向西撤退,緊隨而來的蘇軍進抵馬爾堡區域。該師作為二線部隊加入防禦作戰,阻擋迎面而來的蘇軍裝甲集團。(此時國防軍曾下令解除該師武裝移交德軍國防軍,但該命令被師長弗萊塔克拒絕執行)
該師布防菲爾特巴赫戰線與蘇軍交戰,戰鬥前期該師擊退蘇軍多次反擊,但是面對蘇軍越來越強大的反擊力量該師再次出現怯戰情緒拒絕執行對第3騎兵師的增援命令,該師師長弗萊塔克第三次要求放棄該師的指揮權。
德國第1騎兵軍軍長哈德內克上將當即駁回了弗萊塔克的要求,警告其如果丟失陣地將被送往軍事法庭,並將軍直屬部隊放置在該師的側後督戰,在雙重壓力之下該師只能拼命抵抗終於守住了防線避免了潰敗。
1945年5月,德意志第三帝國覆滅在即,該師為了不落入蘇軍手中想辦法與西線的英軍聯繫請求投降。英軍同意該師投降,但是將受降地點設在了費爾克馬庫特地區,而該師必須穿過狄托遊擊隊所控制的區域才能到達那裡。
無奈之下該師集中力量向費爾克馬庫特地區撤退,在行軍途中該師遭到狄托遊擊隊的包圍,在血戰之下該師最終突破重圍達到塔姆斯威克向英軍投降。
二戰結束之後,「烏克蘭第1」師並沒有被移交給蘇聯方面,而是被送往義大利戰俘營從而該師避免了苦難的遭遇。
第十四黨衛軍「烏克蘭第1」武裝擲彈兵師,初上戰場便一觸即潰,戰鬥意志與軍隊素質飽受詬病,但該師並非完全沒有戰鬥力的隊伍,在該師作戰歷史的中後期該師在面對蘇軍的反擊部隊與狄托領導的遊擊隊中的表現都應該給予肯定。
該師最為主要的問題在於戰鬥意志薄弱,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三次放棄指揮權的弗萊塔克對該師的戰鬥力低下富有非常大的責任,如果該師換一位鐵血的指揮官,該師的戰鬥力應該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也因為弗萊塔克三次要求放棄該師的指揮權也是該師「無主之師」名頭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