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穆斯林黨衛軍老照片,巴爾幹的第13山地聖刀師,難得一見

2020-12-15 歷史的集合號

德國二戰時期的武裝黨衛軍是一支能徵善戰的部隊,曾經在東線和西線戰場上給蘇軍和盟軍重大殺傷,作為軍人武裝黨衛軍堅決的捍衛著元首的尊嚴,及其看重榮譽,對他們來說忠誠就是黨衛軍軍人天生的使命,為了捍衛榮譽他們迸發出了極其強烈的戰鬥力,作為軍人他們是合格的,但作為侵略者他們卻給所進入的國家帶來了太多的痛苦和血腥。

在武裝黨衛軍戰鬥序列中,有一支來自巴爾幹半島上的黨衛軍部隊第13山地聖刀師,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不敢恭維,同時卻擾民有術。

這支部隊是一支由波士尼亞族裔的穆斯林組成的部隊,起初是為了德國在巴爾幹地區鞏固統治而建立的,為了防範塞族和克族的騷擾,德國人利用了這裡的民族矛盾組建了這支黨衛軍部隊。

這支部隊的官兵共15000人,多數是波士尼亞族裔的穆斯林,該師參加過1944年4月的復活節彩蛋行動,也參加過德國即將覆滅之前的春季覺醒行動和柏林戰役。

大多數情況下該師經常明火執仗、大張旗鼓的對克族、塞族村莊進行襲擾、搶劫,甚至是大規模的清鄉,造成了很多無辜百姓的慘死,這無疑給武裝黨衛軍的名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這支部隊成為了讓人們更加痛恨的存在。

1944年7月為了消滅破壞鐵路交通的遊擊隊,該師的主要任務用來看護鐵路,以及清剿當地反德的遊擊隊。

作為穆斯林禮拜是不可或缺的,圖中為聖刀師的官兵正在做禮拜,這一幕是德國本土的士兵所無法理解的,即便他們也經常在教堂裡祈禱,但畢竟信仰不同,正如他們頭頂上那個具有穆斯林風格的帽子就曾經讓德國本土士兵們駐足,在1945年3月春季覺醒行動中,被調入到前線的聖刀師士兵就成為了德國士兵眼中的異類,德國士兵對這些戴大帽子並且風格迥異的士兵很是刮目相看。

可以說這些來自巴爾幹地區的穆斯林黨衛軍士兵的照片,在如今的歷史資料中很是難得一見,想要搜集實屬不易。如今當年的往事早已成為了歷史,我們也只能在這些泛黃的老照片中才能看到70多年前的真實一幕了。

相關焦點

  • 德國二戰老照片,雖然德國最後失敗,但戰鬥力確實在當時無出其右
    在二戰爆發前和爆發初期,德國民眾一直將元首視為德國重新富強和討回公道的希望,也支持他發動對外戰爭,收回一戰後失去的領土和公道。 戰場上的德國武裝黨衛軍,這是一支精銳之師,黨衛軍的兵員不僅德國本土,也包括周邊一些德裔民族。到了二戰中後期由於德國兵源緊缺,黨衛軍也開始招募非德裔士兵。
  • 二戰德國北非軍團老照片難得一見,網友:三個裝甲師足以稱雄大漠
    每一張老照片的背後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這裡沒有政治,只有痛心疾首、悲歡離合,以及歷史自身的落寞!了解二戰的朋友都知道北非戰場是二戰時期,在北非廣袤沙漠中進行的一場戰爭,時間從1940年6月10日到1943年5月16日。德、意和盟軍在利比亞,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爆發了一系列的戰役,最終盟軍獲得勝利。
  • 二戰德國中的黨衛軍以及國防軍,到底有何區別?
    在看二戰題材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裡面的主人公說黨衛軍如何如何,國防軍什麼什麼。對此很多人一頭霧水,他們不都是納粹軍隊嗎,為什麼稱呼不一,他們之間的區別在哪?成立時間不同黨衛軍的前身是衝鋒隊,成立於1925年,是納粹黨奪取政權的殺手鐧。德國在一戰後戰敗,軍隊潰散。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在1919年3月6日頒布法令,建立了臨時國防軍。1921年1月1日,德國政府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建立德國防衛軍。
  • 盤點二戰九支王牌部隊,戰鬥力一流,皆非等閒之輩,你全都認識嗎?
    戰鬥極其慘烈,第13近衛步兵師在9月13號投入戰鬥的時候,還有10000多名精力充沛的戰士,而到了9月19日第13步兵師就只剩下2700人還可以戰鬥,甚至出現了一個300多人的步兵營只剩下6名戰士生還,但即便是這樣慘烈的戰鬥,第62集團軍的將士也沒有撤退一步,驕傲的守護著蘇維埃的土地,一直堅持到蘇聯贏下這場決定蘇德雙方命運的殘酷血戰。
  •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納粹德國在二戰中之所以能夠所向睥睨,在極短的時間內橫掃整個西歐、北歐的敵人,戰鬥力可見一斑。
  • 二戰時,國防軍和黨衛軍都是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區別是什麼?
    說起德國的黨衛軍,那可是大名鼎鼎,標誌性的手勢和話語大概就是人們對於黨衛軍最深的印象了吧?但是,在當時希特勒的領導下,除了這支黨衛軍,還有另外一支隊伍,那就是國防軍。不過,對於軍迷之外的朋友而言,什麼是黨衛軍,什麼又是國防軍,那真的傻傻分不清楚。
  • 二戰德國黨衛隊。黨衛軍和國防軍的區別
    黨衛軍 二戰德國黨衛隊。,從基礎訓練和國防軍的士兵素質根本無法相比,如黨衛軍第四警察師就是從監獄集中營裡挑選的黨衛隊員,第五維京師多數人都不是德國人,大多數為軸心國盟友的部隊和俘虜,所以國防軍是看不起黨衛軍的,但是就像武裝黨衛軍第三骷髏師一樣在成編制之後刻苦加強訓練,從波蘭法國的戰場積累一定作戰經驗之後到了蘇聯戰場上就開始凸顯他的實力。
  •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軍隊,為什麼還要分為政府軍和納粹黨衛軍?
    二戰中的德軍,為何一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黨衛軍?二戰中德國之所以能徵善戰,國防軍和黨衛軍都功不可沒。雖然二者同屬於一個國家,但是兩者分別屬於兩個體系。那既然是同一個國家為何要整兩個不同的體系呢?德國國防軍這個詞可以追溯到一戰,一戰失敗後,大部分德軍都被遣送回國。
  • 為什麼被叫作無主之師:第十四黨衛軍「烏克蘭第1」武裝擲彈兵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製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 老照片;波蘭騎兵、德國騎兵、蘇聯騎兵及美國騎兵
    二戰中美國、蘇聯、德國等幾個大國均保留了騎兵部隊,其中以波蘭騎兵部隊最有特點。1,波蘭騎兵。二戰前夕波蘭裝備了幾十萬騎兵,但不是配長毛與馬刀的騎兵,而是配置有WZ35反坦克槍等武器的現代騎兵。二戰中,德軍發明了依靠坦克和裝甲車的「閃電戰」,且屢敗對手;但德國是資源小國,德國軍隊中,依然保留著大量的騾馬部隊,主要是起運輸,巡邏,偵察等輔助作用。德軍正式的騎兵單位有3個:1個國防軍騎兵師和2個黨衛軍騎兵師。
  • 二戰德國百戰王牌之勞裡-艾倫上尉死後安葬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國黨衛軍士兵或者是軍官,沒有了解過二戰德國戰史的讀者們可能第一感覺是二戰時期的德國黨衛軍,都是殺人紗不眨眼的惡魔,是德國納粹臭名昭著的擁護者,狂熱者,而且二戰時期的黨衛軍部隊有大一部分屬於來自其他國家公民組成,似乎他們連自己的國家都可以背叛去支持德國納粹。
  • 二戰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是不是已經山窮水盡了
    蘇聯發動柏林會戰時,共集結了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270個師,其中包括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在內的250萬參戰部隊。 而德軍為了抵抗蘇聯的進攻,先後調集了包括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坦克師共計100萬人的軍隊。
  • 二戰德軍,為什麼有國防軍、黨衛軍的分別?軍人和暴徒
    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的區別,單從字面解釋上就能很容易理解。國防軍是德國的正規國防部隊,黨衛軍則是希特勒「納粹黨國」的私人武裝。 國防軍傳承自普魯士的軍隊,其傳統作戰精神自腓特烈大帝開始一直延續至二戰,有著很深的軍事文化沉澱。普魯士奉行極度的軍國主義政策,由傳統的容克地主群體作為高素質職業軍官的來源。
  • 德國納粹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坦克營、米歇爾·魏特曼該營服役
    上次說到德國二戰黨衛軍、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米歇爾·魏特曼,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米歇爾·魏特曼服役為「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最後一戰就是諾曼第登陸戰役,這次就寫一下「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由1942年12
  • 二戰全面爆發前,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看看這13張著名老照片!
    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上,美國黑人運動員歐文斯擊敗德國運動員奪得金牌。圖為歐文斯在領獎臺上敬禮。圖為德國人在紐約為遇難的28名德國人舉行葬禮,會場上納粹和美國的旗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副難得一見的畫面。
  • 精選一組二戰期間德國的彩色高清照片;虎式重型坦克等
    #老照片希臘戰役是希特勒犯的戰略錯誤之一,為了挽救義大利在希臘的戰敗,1941年3月,德國出手援助其盟友,雖然24天德國就擊敗英希聯軍,但它令德國推遲實施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三,1941年夏天,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德軍的第三黨衛軍圖騰科夫師的士兵,在操作MG34機槍,遠處是燃燒的村莊。
  • 二戰奇蹟:7個士兵俘虜1300人,一國首都20萬人向他們投降
    尤其是二戰之中,大集團軍的會戰數不勝數,沒有幾十萬大軍的鏖戰,很難得到戰術上的目的。但是在二戰初期德國入侵南斯拉夫時,德國黨衛軍某精銳小隊,以一個小隊7人佔領了南斯拉夫王國的首都貝爾格萊登,此舉也成為二戰史上最傳奇的故事之一。貝爾格萊登在二戰時擁有20萬居民,1300守城部隊,居然向區區7個德國士兵投降,聽著就有點不可思議,這一戰背後到底有何故事?
  • 塞爾維亞,巴爾幹死結
    在這個山地國家,深山林寨成為民間抵抗組織的老巢,大大小小起義從來沒間斷過。尼什的骷髏塔就是由一次起義者的頭顱搭建的。巴爾幹半島農業條件馬馬虎虎,也沒啥像樣的礦產,但這個通江達海地理位置深深吸引著歐洲強豪們。德國打算修條鐵路貫通巴爾幹半島直接到伊拉克去,英國想要離印度更近一些,俄國想要一個巴爾幹半島的港口,到地中海裡攪和一番,大國之間也矛盾重重。
  • 二戰中最膽大包天的一次行動,德國軍官只帶10名士兵就巧取貝爾格勒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縱橫歐陸,佔領了許多國家的首都:華沙、哥本哈根、奧斯陸、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巴黎……但沒有一座首都像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那樣,因為一名軍官膽大包天的行為而兵不血刃地被徵服。1941年4月,德軍閃電入侵巴爾幹,兵臨貝爾格勒城下。
  • 納粹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區別是什麼?看完後明白了!
    在二戰爆發前夜的1938年8月,權力穩固的希特勒終於邁出了巨大的一步,他不滿足於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僅僅是「警察武裝」的範疇,正式授權這支部隊改編為「摩託化作戰部隊」,這才是武裝黨衛軍正式成為「野戰部隊」的時間節點,由此希姆萊開始對其不斷進行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