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國防軍和黨衛軍都是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區別是什麼?

2020-12-16 照見古今

說起德國的黨衛軍,那可是大名鼎鼎,標誌性的手勢和話語大概就是人們對於黨衛軍最深的印象了吧?但是,在當時希特勒的領導下,除了這支黨衛軍,還有另外一支隊伍,那就是國防軍。

不過,對於軍迷之外的朋友而言,什麼是黨衛軍,什麼又是國防軍,那真的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不妨就來看看,這兩支不同名字,屬同一政府的軍隊有什麼不一樣。

納粹黨衛軍,他到底是幹什麼的?

人們都明白,黨衛軍是納粹的靈魂所在,它屬於希特勒的御前親信。不過,它最初的時候不過是支衝鋒隊,就如同當年雍正身邊的"血滴子"一樣,他們數量不多,但個個效忠希特勒,屬於保安性質。

但後來不一樣了,因為希特勒大權在握的野心擴張,對於異己格外忌憚,因此,黨衛隊得到了空前的壯大,從一支小分隊變成了一支可以用來維護納粹組織的特種部隊,於是,它們的名字就從黨衛隊變成了黨衛軍。

因為黨衛軍的終極服務對象就是希特勒,所以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力,或者說是特權。希特勒對這支隊伍進入源頭把握,入選者必須是受過專業訓練,又有著相對高素質,內心絕對服從自己的人。

另外,當時希特勒政府下屬的看守營、特別行動隊、黨衛隊、武裝黨衛隊以及蓋世太保,都是黨衛隊的成員。由此可見,黨衛軍的數量非常龐大,稱得上希特勒的後備之軍。

有人說黨衛軍個個身手了得,打起仗來極為勇猛。這不是傳言,因為希特勒對他們的倚重,自然要對他們進行特別的訓練。不僅如此,就連裝備方面,黨衛軍也優於國防軍。這就猶如一個親生一個後養相似,作為希特勒的親隨,自然是要格外受到照顧的。

在二戰期間,黨衛軍也確實為希特勒賣力不少。因為他們精銳的自身特點,自然要格外表現一些。蘇聯紅軍及盟軍當時就吃了他們不少苦,這些人實在太瘋狂了。

可是,這樣一支瘋狂的隊伍卻也有心內生恨的時候,比如後來二戰結束,在戰爭中曾風光無限的黨衛軍便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組織。這時的希特勒早已經駕鶴而去,他們自然沒有歸處,而按照國際日內瓦公約,這些人也不能按戰俘來對待。

這就是黨衛軍的悲哀,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希特勒在的時候,他們風光、跋扈,但希特勒一敗,他們也就成了喪家犬。因為得不到戰俘的待遇,他們就成為"不受保護的武裝力量",隨便找個藉口都能將他們槍斃了。

當然,如果要深挖黨衛軍,可講的還有太多。但如果只是區分黨衛軍與國防軍的不同,這些方面也足夠了,這些不同能夠讓人了解他們與國防軍的本質區別。哦,對了,區別還有黨衛軍領章及帽徽,那就是閃電狀的"SS"及猙獰的骷髏頭。

納粹國防軍,他們又是幹什麼的呢?

那麼,與黨衛軍不同的國防軍又是做什麼的呢?其實他們是德國真正的軍人,就是為了保護國家的武裝力量。從這裡倒是可以看出他們的正規性,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著需要保證國防的軍事力量,而德國的國防軍就是這樣一支隊伍。

前面說過,黨衛軍為了保證他們的特別性質,是以希特勒為尊的一個組織,所以在人員方面除了能力可能其他方面就約束得比較少。這裡面就包括了不同組織成員的出身,比如東歐人、日耳曼土著、巴爾幹人、斯拉夫人等。

但國防軍就不一樣了,他們既然是國防保證,對於血統方面要求得就比較嚴格。通常,國防軍的高層領導都來自於本國的貴族、軍人世家,比如馮·博克、馮·曼施坦因、馮·布勞希奇等,這些都是德國著名的容克貴族的成員。

另外,德國軍人世家也有做到高層的機會,這是所謂的官二代,不容置疑。而就算是普通的軍人他們也來自德國本土,這雖然不絕對,但它基本是一種標準:屬於德國的隊伍,來自於德國。

除了以上這些方面,國防軍在性質上也與黨衛軍不同,它由空軍、海軍、陸軍三大兵種組成,但它的最高統帥依舊是要對三軍總司令希特勒負責的。這就是興登堡去世之後所形成的一個規矩,哪怕他們比不上黨衛軍的地位,可依舊要保持這一標準。

當然,國防軍肯定是在心裡有怨言的,其中很多軍中高層就對此不滿,甚至對於希特勒及他的黨衛軍極看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防軍與黨衛軍之間有著非常明顯的嫌隙,及至到了二戰的後期,他們就更加明目張胆地與黨衛軍一分上下,從而有些國防軍直接就投降了盟軍,甚至開始設計對希特勒進行刺殺。

當然,這是其中一部分,有些國防軍將自己的職責堅守到了最後。當希特勒自殺之後,他們才在柏林失陷之後成為戰俘。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日後軍人身份,這相比黨衛軍就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因為很多黨衛軍因為自己昔日的隊伍問題而直接被盟軍槍斃。

有人說,其實要區分納粹的國防軍與黨衛軍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一個是希特勒的"私人財產",他們只聽命於希特勒,哪怕他死了,他們還以為其效命為職。但國防軍不一樣,他們只屬於德國,不管誰統治德國,他們都是聽從命令的職業軍人。這就是私人與官方的對比,如此來區分倒也算是貼切了。

相關焦點

  • 納粹黨衛軍和國防軍有什麼不同?為何黨衛軍實力那麼強悍
    德國國防軍和納粹黨衛軍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黨衛軍是納粹的私人武裝,從法理上而言,是一種非法的存在。最初來源於追隨希特勒的那批暴動分子。可以說是希特勒能夠成功上臺的左膀右臂。而德國國防軍,則是德意志合法的軍事力量。
  • 二戰德國黨衛隊。黨衛軍和國防軍的區別
    黨衛軍 二戰德國黨衛隊。黨衛軍和國防軍的區別 黨衛隊是一開始保護希 特勒和國社黨高級人物而成立黨衛隊全國 領袖為海因裡希希姆萊,黨衛隊一開始就是保鏢性質而且前期被羅姆的衝鋒隊擠壓並不出名,而羅姆的衝鋒隊被清理門戶之後才逐漸開始壯大,黨衛隊擔任涉及的職位廣泛,烈如監獄集中營看護,種族管理,逮捕反對納粹的抵抗分子,而黨衛軍呢是希姆萊為向希特勒展現他黨衛隊實力而組建,但是就我上文所說黨衛隊基本就是現在的警察性質
  • 二戰德國中的黨衛軍以及國防軍,到底有何區別?
    在看二戰題材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裡面的主人公說黨衛軍如何如何,國防軍什麼什麼。對此很多人一頭霧水,他們不都是納粹軍隊嗎,為什麼稱呼不一,他們之間的區別在哪?比如說二戰軍事家、理論家馮.曼施坦因,德國陸軍元帥費多爾·馮·博克,德國陸軍元帥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刺殺希特勒的國防軍上校馮.施陶芬貝格。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馮」,而「馮」就是他們高貴的標籤,貴族的象徵,他們大都崇尚騎士精神和貴族榮譽感。
  • 二戰德軍,為什麼有國防軍、黨衛軍的分別?軍人和暴徒
    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的區別,單從字面解釋上就能很容易理解。國防軍是德國的正規國防部隊,黨衛軍則是希特勒「納粹黨國」的私人武裝。 國防軍傳承自普魯士的軍隊,其傳統作戰精神自腓特烈大帝開始一直延續至二戰,有著很深的軍事文化沉澱。普魯士奉行極度的軍國主義政策,由傳統的容克地主群體作為高素質職業軍官的來源。
  • 都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軍隊,德國國防軍為何非常看不上黨衛軍?
    二戰德國軍隊內部最為有趣的現象,其來源於國防軍那深入到骨子裡面的身份優越感。二者之差別,就如同國防軍是「親娘養的」,而黨衛軍是「後娘養的」。在中國,這就是嫡出和庶出的區別,雖然都是德國武裝力量,都是兒子。但其身份地位,有著天壤之別,嫡子是家主,庶子更多的是家奴。
  •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軍隊,為什麼還要分為政府軍和納粹黨衛軍?
    二戰中的德軍,為何一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黨衛軍?二戰中德國之所以能徵善戰,國防軍和黨衛軍都功不可沒。雖然二者同屬於一個國家,但是兩者分別屬於兩個體系。那既然是同一個國家為何要整兩個不同的體系呢?德國國防軍這個詞可以追溯到一戰,一戰失敗後,大部分德軍都被遣送回國。
  • 納粹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區別是什麼?看完後明白了!
    它也是武裝黨衛隊第一個師級單位的胚胎,下轄「警衛旗隊」、「日耳曼」、「德意志」三個團級單位和一個通訊分隊,但是仍然被國防軍嘲笑為「慶典和警衛專用工具」,認為這根本算不上一支真正的作戰部隊。
  • 二戰蘇聯近衛軍什麼來歷?和納粹黨衛軍完全不同
    蘇德戰爭中,除了納粹黨衛軍被人們經常提及外,蘇聯也有一支神秘且獨特的番號部隊湧現,這就是蘇聯「近衛軍」:作為前蘇聯在衛國戰爭困難時期設立的特殊部隊番號,可以說是用赫赫戰功和無數士兵鮮血堆砌出來的至高無上榮譽。
  • 二戰中國防軍和黨衛軍同為德國武裝,為何二者之間矛盾重重?
    第一點一個國家一般只能擁有一支正規武裝,如果出現兩支或多支武裝力量那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在中國,如果出現各諸侯、節度使手握重兵架空中央的情況那麼離天下大亂群雄割據也就不遠了。德國同樣也面臨這個問題,國防軍效忠於國家元首而黨衛軍聽命於希特勒。
  • 二戰納粹德國3位最強士兵,作戰心狠手辣,都長著一張「娃娃臉」
    導語:二戰納粹德國3位最強士兵,作戰心狠手辣,都長著一張「娃娃臉」二戰中的德軍憑藉其優秀的戰場表現,驚人的戰鬥能力可以說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除了會關注譬如隆美爾、古德裡安等赫赫有名的戰將,那時的德軍中也有很多戰績彪炳的士兵
  •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納粹德國在二戰中之所以能夠所向睥睨,在極短的時間內橫掃整個西歐、北歐的敵人,戰鬥力可見一斑。
  • 納粹的種族等級制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大部分黨衛軍都不是德國人?
    一般人,三觀比較正的一般人,對於二戰的印象應該是,德國的野心太大了。不錯,德國的野心確實大,但是納粹卻不能夠和德國直接劃等號。而且,納粹的種族主義非常有名,可以說是惡名昭彰,但是你知道嗎?納粹黨衛軍中,大部分都不是德國人,而且很多人不是納粹口中優秀的「北歐人種」,而是大量他們的「劣等人種」充斥其中,並在納粹政權的最後一刻,是這些人進行了最頑固的抵抗。 網上有一些關於納粹人種等級制度的文章。
  •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李三萬摘要:軍銜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通常是以軍服上的領章、肩章和臂章來表示。二戰時德國軍服是公認最漂亮的,就是德軍的軍銜標誌卻實在很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軍銜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通常是以軍服上的領章、肩章和臂章來表示。二戰時德國軍服是公認最漂亮的,就是德軍的軍銜標誌卻實在很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二戰時期的德軍軍銜實在太複雜,說是當時各大國中最複雜的都毫不為過。
  • 為什麼被叫作無主之師:第十四黨衛軍「烏克蘭第1」武裝擲彈兵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製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 對德棍的大吐槽:二戰前後的德國人的雙標比日本人更可惡更無恥
    德軍絞死蘇聯女兵 制裁:德國國防軍的罪惡不比黨衛軍少,不要選擇性忽略 在網上很多德棍都把德國國防軍描繪的跟白蓮花一樣
  • 二戰前德國元首為何對其堅實後盾衝鋒隊下手
    ROMM和德國元首有著共同的主張,最初他也是一心想要反共,對於德國共產黨這些黨派,也沒有什麼好感,這就促使他和德國元首走到了一起。早期的納粹,自身的力量並不夠強大,也沒有成為全國性的大黨,更不屬於是那種正式的政府機構,因此他們無法維持正常的武裝力量。衝鋒隊的存在,實際上就和黑社會的性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藉助黨的名義,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作為二戰的兩大發起國和策源地,德國和日本推行的法西斯戰爭,給歐洲和亞洲人民帶來的災難可謂相當深重。不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多行不義的德日軸心國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向同盟國投降。
  • 二戰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是不是已經山窮水盡了
    (正在籤署投降書的約德爾) 那麼,二戰後期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為何他們不續續堅持戰鬥呢?是不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呢? 德國投降後,其境內與蘇軍巷戰的德軍除部分黨衛軍外,其它的國防軍選擇放棄抵抗。
  • 二戰時,德軍最恐怖的兵種,胸掛鐵鏈令無數人膽寒,自己人也不例外
    軍迷朋友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遭受到的規模最大、最致命的災難,作為二戰最大的罪魁禍首,德國納粹的一系列政策和秉性在後世被很多的學者和軍迷作為戰爭的反面教材來研究,但是不得不說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確實極其強大,這一切都得益於德國人的超前的思維和鐵血的傳統。
  • 為何納粹德國到了二戰末期節節敗退,內部卻沒有出現一戰德國那樣的...
    注意雷麥並非黨衛隊軍官,此時奉命飛往柏林抓捕叛變軍官的希姆萊還在天上,然而就是這樣一名國防軍的低級軍官,在關鍵時刻只要親耳聽到希特勒的聲音,也立即轉變立場捕殺起義軍官,深刻地揭示了德國人無條件服從權威的性格和國防軍遵守誓言的傳統。當夜,施道芬伯格上校等密謀集團首腦都被槍決,最有希望接近成功的一次起義匆匆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