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採宜:央行降息潮對2020全球經濟的影響

2020-12-14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來源:林採宜

林採宜 劉星辰/文(林採宜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2019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央行降息。本輪降息潮既有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因內外需疲軟導致的主動式降息,如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又有受制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所採取的被動式降息,如阿聯、沙特、巴林、巴西等國家採取跟隨美聯儲降息操作。本輪央行降息潮主要由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疊加全球貿易摩擦升級,導致多個經濟體遭受出口及投資增速雙雙下滑。目前來看,各國經濟仍存在下行風險,央行貨幣寬鬆仍將繼續,但空間有限,積極財政政策將是2020的主要看點。2020年的全球經濟走向:1)美國:降息將帶動消費和地產回暖,但製造業下滑將繼續拖累經濟放緩;2)歐元區:各國內部經濟風險有所緩和,但貿易摩擦造成的下行影響仍然存在,美國及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歐元區出口。同時,美國與歐盟近期的貿易爭端有所升級,也將對歐元區出口前景帶來隱患;3)日本:財政刺激帶來的公共支出增加有望對衝消費下行風險;4)新興市場:風險因素有所消退,拉美及歐洲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主要增長點,中國和印度下行壓力較大。

『正文』

一、央行降息潮帶動全球貨幣環境持續寬鬆

1. 2019年初新興市場國家先期開啟降息潮

從2019年初開始,全球央行開啟降息模式,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6個國家或地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降息,降息次數為2-3次。本輪降息潮始於新興市場國家,1月28日,加納下調基準利率 100 個基點至 16%,成為開啟央行降息潮的第一個國家。本輪降息潮既有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因內外需疲軟導致的主動式降息,如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又有受制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所採取的被動式降息,如阿聯、沙特、巴林、巴西等,這些國家都降息操作主要是跟隨美聯儲。

從降息次數來看,印度自2月7日開始進入降息通道,累計降息5次,降息幅度達135BP,是降息次數最多的國家。從降息幅度來看,土耳其自7月25日降息以來,基準利率自24%下調至14%,是本輪降息幅度最大的國家。發達經濟體中紐西蘭是最早實施降息的國家,5月以來累計降息75BP至1%。澳大利亞及美國自6月、8月以來分別降息3次至0.75%、1.75%。歐央行9月進一步下調負利率水平10BP,日本央行修改前瞻性指引為未來降息打開大門。而中國央行則於11月5日及11月18日分別下調MLF利率、OMO利率5BP。

2. 本輪央行降息潮的背景——全球經濟放緩疊加貿易摩擦

本輪央行降息潮的大背景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疊加全球貿易摩擦升級,引發市場悲觀預期,導致出口及投資增速雙雙下滑。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歐洲政局動蕩,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下,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速觸頂,製造業投資增速高位回落,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下滑並出現金融動蕩。OECD領先指標自2018年初以來連續21個月放緩,同時,全球製造業PMI指數自2018年初從高位回落,2019年之後中國及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的PMI分別跌至榮枯線以下。

同時,2018年以來美國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全球範圍內挑起事端,導致貿易摩擦升級,引發市場悲觀情緒,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放緩程度。2018年3月,美國宣布對進入美國市場的鋼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歐盟、印度、越南等國出口美國的鋼鋁產品均遭受加徵關稅;同時,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也在不斷加碼,雙方談判進程一波三折,製造業均遭受打擊,此外,美國還欲對韓國、日本、歐洲對出口美國的汽車加徵關稅;除了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之外,日韓在半導體領域的貿易摩擦也愈演愈烈,2019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加強管制,2019年8月,雙方均將對方從出口「白名單」中移除。

近期全球貿易摩擦局勢緩和,但局部地區貿易摩擦也開始升溫,美國對歐盟出口飛機、農產品等加徵關稅,並表示可能對價值24億美元的法國產品徵收高達100%的關稅。同時宣布「恢復」對巴西和阿根廷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徵關稅。

3. 各國央行貨幣寬鬆仍將繼續,力度及空間有所分化

1)美國預防式降息暫停,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

美聯儲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但不排除2020年因就業及消費市場表現不佳,導致美聯儲重啟降息操作的可能。今年美聯儲的三次降息,主要是針對全球經濟疲弱,貿易不確定性等風險而採取的「預防性」措施。在前期降息的環境中,美國的耐用品消費和地產已經有所回暖,目前美國就業市場向好,消費溫和擴張。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表示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1.5%至1.75%不變。目前美聯儲的降息空間雖然不足上一輪衰退時的一半,但由於本輪美聯儲的宏觀槓桿率較為健康,經濟衰退概率相對較小,降息空間以及尚未實施的購買長期國債的QE操作可以應對未來經濟下行的風險。多數人預計將維持目前利率水平至2020年底。

2歐盟、日本貨幣環境繼續維持寬鬆,但政策空間有限

日本及歐元區同樣會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由於日本及歐元區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政策目標利率維持-0.1%多年,利率空間不能無限降低(在實施負利率政策的經濟體中實際最低值為-0.75%)。而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目前已降至-0.5%,未來基準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從日本和歐元區的前期經驗來看,負利率本身或已無法推動經濟增長,對於提高通脹的效果較弱,貨幣政策有效性正在削減。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或是刺激經濟的有效措施。日本近期出臺26萬億日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其中納入財政支出的措施共13.2萬億,通過公共支出拉動需求,緩解因消費稅上調而產生的下行風險。

對歐元區而言,整體上財政政策實施的難度較大,一方面,由於各國的基本面差異較大,需要協調各國的財政支持計劃。另一方面,歐元區多數國家財政舉債的空間不大,核心國家中德國尚具備財政刺激空間,但其財政政策較為保守,目前加大財政刺激的概率較小。

3)新興經濟體降息潮仍在持續

中國貨幣政策空間相對充裕。降準方面,中國大型、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法定準備金率目前分別為12.5%、10.5%,和發達國家相比,仍在高位(美國為1.55%);降息方面,央行於11月分別下調1年期MLF利率、7天OMO利率5BP至3.25%、2.5%。貨幣政策短期內將以結構性為主,只要年中通脹中樞回落,貨幣寬鬆的幅度將有所加大。此外,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還通過加大專項債供給、減稅降費等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

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降息潮仍在繼續。外部環境來看,以美國為主的發達經濟體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為新興經濟體央行放鬆貨幣政策、支持本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政策空間。同時,當前各國通脹水平較低,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基準利率仍在較高水平,降息空間較大。進入12月份,新興市場國家降息仍在繼續。俄羅斯銀行年內連續第五次降息;土耳其在匯率穩定的利好消息下,將基準利率下調了200個基點;巴西連續第四次實施降息,降息50個基點至歷史低點4.5%;烏克蘭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一項新的55億美元貸款的初步協議後,降息200個基點至13.5%。

二、2020年全球經濟展望

1. 美國:降息帶動消費和地產回暖,但製造業下滑將繼續拖累經濟

美國目前消費和就業市場相對穩定,私人投資增速下滑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因素。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過程中,其對消費和地產的提振作用已經顯現。自2019年年初,美國房地產市場住宅投資、房價和銷售增速都相應回升。同樣,美國零售和服務消費數據也有所回暖,但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進口產品價格上升,9月份之後出現邊際走弱的現象。同時,美國正處於設備投資和庫存的下行周期,耐用品新訂單指數也於2018年8月之後持續走低,這將導致製造業投資的持續下行,繼續拖累經濟增長。由於聯邦政府債務水平高企,其通過財政政策持續刺激經濟的條件也愈加嚴苛。

因此,美國經濟整體步入後繁榮周期,但總體風險可控。

2. 歐元區:內部風險有所緩和,外需下行壓力仍存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德國和義大利經濟增速下行的拖累,歐元區經濟整體疲軟。一方面,歐元區出口佔其GDP 的比重接近50%,全球經濟同步放緩,嚴重依賴外貿模式的歐元區面臨出口受阻,明顯拖累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內需動力不足導致國內投資和消費疲軟。例如義大利在經歷2018年的政局動蕩之後,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同時,於2018年強制實施的歐盟自新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對德國的汽車支柱產業衝擊較大。

目前來看,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大幅緩解,歐元區內部不確定性下降,2020正式脫歐是大概率,德國汽車製造業的短期衝擊也將逐步消退。這些都將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促進企業生產和投資。歐央行自9月降息並重啟QE,同期工業生產指數和投資信心指數也自底部開始回升。

外部環境來看,外需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對歐元區出口影響較大的美國及中國(2018年出口佔比分別為15%、8%)在2020年的經濟增速均存在放緩的風險;同時,美國與歐盟近期的貿易爭端有所升級,也將對歐元區出口前景帶來隱患。

3. 日本:淨出口改善,財政刺激帶來的公共支出增加有望對衝消費下行風險

2019年,日本經濟保持溫和增長,主要得益於國內消費和公共支出的貢獻。拖累日本經濟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出口。作為出口型國家,外需走弱導致日本出口對GDP的貢獻率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為負。同時出口收縮也導致日本大型製造業企業信心指數從9月的5%下降至12月的0%,連續4季度惡化。隨著日美貿易協議的達成,2020年淨出口將有所改善。二是居民消費。日本政府自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將消費稅自8%增加至10%(上一次消費稅上調發生在2014年,從5%升至8%)。消費稅上調2個點,對居民消費形成明顯的抑制作用,導致10月日本商業零售額同比下滑7%,拖累日本經濟增長。

2020年,日本在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利率低位的同時,將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對衝經濟下行風險。近期出臺26萬億日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其中納入財政支出的規模為13.2萬億,有望對衝私人消費的下行風險。

4. 新興市場:風險因素有所消退

2019年,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動能都明顯減弱。一方面,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由於2018年跟隨美聯儲被動加息,導致流動性緊縮,國際資本外流;另一方面,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內生動力不足,其經濟對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較高,全球經濟的同步放緩對其出口及國內製造和投資造成較大的衝擊。這些國家不同程度上遭受政局動蕩、貨幣貶值、貿易摩擦以及其他非市場因素的影響,比如年初巴西礦難造成多個礦山停產;伊朗、土耳其受到美國制裁,經濟陷入衰退;3月美國計劃取消印度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引發印度經濟預期進一步悲觀;阿根廷政局動蕩,疊加貨幣貶值,經濟同樣陷入衰退;泰國受制於泰國受制於泰銖升值壓力的影響(過去一年,泰銖兌美元升值逾8%),抑制了出口和旅遊業,2019年泰國經濟增速降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2020年,新興市場經濟將有所改善,尤其是拉美及歐洲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主要增長點。一方面,泰國、印度、南非、阿根廷等國家由於大選造成的政局動蕩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隨著央行潮的開啟,全球流動性轉向寬鬆,在中美貿易摩擦及脫歐風險緩和的情況下,企業投資信心將有所緩解,帶動淨出口改善,同時也將吸引國際資本的重新流入。

——————

相關焦點

  • 新型肺炎疫情影響!2019全球降息潮 2020還會重演嗎
    儘管2020年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再次行動,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今年的全球經濟前景可想而知,必將又是瘋狂降息的一年。過去的2019年,全球經濟萎靡不振,除了中國、越南、印度等增速尚可、美國經濟還能說的過去外,其他歐洲、日本等都是經濟增長乏力,深陷泥潭。在此背景下,2019年全球可謂是掀起了一波降息狂潮,就連美國都連續降息三次。
  • 17個國家及地區跟隨美聯儲降息 全球經濟或陷入衰退
    全球降息潮啟動在美聯儲二度降息之後,全球「降息潮」來勢洶洶。短短兩天之內,有多達17個國家或地區跟隨降息,但全球股市依然延續震蕩下行態勢。全球央行此輪集體放水只能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但無法阻止疫情持續蔓延,而這才是目前狙擊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 雷根基金:全球進入「降息潮」 利好港股打新與中資美元債
    來源:新浪基金雷根基金:央行降準、全球進入「降息潮」可利好港股打新與中資美元債ü 國內央行政策央行宣布於3月16日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美聯儲和中國央行歷年來多次降息對於股票市場指數的影響數據統計l 對於A股影響國內持續維持低利率狀態,有利於經濟發展,降準的目標是支持實體經,避免大水漫灌的發生,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 全球降息:甘之如飴 危機暗藏
    「過去一年裡,美國經濟面臨著全球經濟疲軟和經貿事務等帶來的一系列重大挑戰,為了給美國經濟提供『緩衝』與『保險』,美聯儲降低了利率。」鮑威爾的講話也體現了這一思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立鵬稱,美國今年首次降息主要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第三次降息也在於穩預期。從這三次降息的效果看,貨幣政策還是對美國經濟起到了關鍵的託底作用。
  • 全球央行火力全開救市,2020年以來44地先後降息67次!
    全球降息潮:今年以來44地累計降息67次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以來,全球股市一次又一次的集體熔斷讓全人類驚呼「見證歷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23日發文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出現衰退,至少像2008年金融危機一樣糟或更糟。
  • 人民幣狂飆近600點 5日勁升1.4% 降息潮下全球看好中國資產?
    北京時間2020年3月3日23時,美聯儲突然宣布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0個基點,至1.00-1.25%,同時將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下調50個基點至1.1%。本次降息調整是美聯儲2020年的首次降息,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為突發的緊急降息,降息幅度也大,達到50BP。
  • 2020年,全球降息「狂潮」會重演嗎?
    來源:Wind資訊隨著黑天鵝事件向全球蔓延,交易員對全球央行降息的押注也在加重。市場預計美聯儲年內將出現兩次降息,而全球其他央行也有望效仿。2月,美聯儲評估黑天鵝影響後,仍表示經濟狀況良好,沒有動力改變利率。聖路易斯聯儲主席詹姆斯·布拉德分析稱,就如同其他風險事件一樣,本次黑天鵝帶來的影響最終也會消散,經濟及市場最終會恢復至常態。但從數據來看,黑天鵝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正逐漸顯現。
  • 尋匯早報|加拿大央行超預期降息,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
    加央行超預期降息,全球多國出現降息潮。美聯儲公布經濟近況褐皮書美聯儲昨日發布褐皮書稱儘管在過去幾周美國經濟以緩和到溫和的速度增長,但冠狀病毒疫情已經開始影響美國的商業情緒,美聯儲官員稱緊急降息是正確的。
  • 巴裡·博斯沃思:中國央行降息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周五,對於全球市場來說可謂是「意外連連」。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先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大放鴿派言論,表示必要的時候歐洲央行將會擴大資產購買。餘音未消,中國央行放出降息的重磅消息。這是兩年多來,中國央行首次降息。外媒紛紛以「意外」回應,而國際市場也是一片「漲」聲——商品貨幣、全球商品市場、股市均迅速走高。
  • 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麼意思?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央行降準和降息,但大多數人腦海中的概念其實不是多麼清晰,只是模稜兩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談降準降息的概念與區別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央行降準的操作方式銀行的主營業務是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來賺取「利息差」,為了加強對銀行的監管、維持借貸循環的穩定,央行要求銀行必須預留一部分錢,
  • 2020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前瞻:「八仙」過海 央行各顯神通
    摘要 【2020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前瞻:「八仙」過海 央行各顯神通】2019年,為了應對國際貿易問題和因此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各國央行紛紛選擇降息。但不同的國家降息難度是不同的。
  • 全球貿易形勢惡化韓國央行搶先降息,亞太市場普跌
    周四亞太市場早盤普跌,投資者關注最新貿易形勢進展,韓國央行意外宣布降息。日本股市低開低走,目前日經225指數跌1.20%,東證指數跌1.43%,其中權重股迅銷跌1.3%、軟銀集團跌1.4%。受全球貿易環境惡化和近期與日本的貿易摩擦事件影響,韓國央行意外降息25基點,這也是2016年9月以來首次降息,此前韓國出口已經連續第七個月下滑,3日韓國政府將全年GDP增速預期由2.6%~2.7%下調至2.4%~2.5%。
  • 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的三大變量
    在過去三年裡,全球經濟先後經歷了同步上行、出現分化、非同步下行三個階段。而2020年,市場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進入同步下行的通道。1月2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達沃斯論壇上正式發布《世界經濟展望》的更新版。《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3.3%和3.4%。
  • 繼續降息?全球主要央行仍在觀望 黃金產品正處最佳配置窗口期...
    顯然,投資者對於未來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擔憂更多了,作為對抗央行印鈔機的重要武器,黃金的「穩定器」作用更加凸顯,而金價也成為春節假期少有的上漲資產,仍然備受各界期待。分析人士建議,當前仍然是配置黃金ETF等產品的最佳窗口期。繼續降息?
  • 央行降息振經濟 恆指夜期飆500點
    面對不斷增加的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為解決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中國央行兩年多以來首次降息。而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解讀重點強調兩點,一是此次降息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二是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他同時明確指出,該舉措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但市場對此顯然有不同解讀。
  • 林採宜:未來 最好的投資市場是中國
    最好的投資市場是中國   今年,全球央行開啟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浪潮,多國利率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林採宜認為,在這樣的時代,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在這樣的環境下,各國的貨幣寬鬆政策不會退出。
  • 全球糧價暴漲!最需要採取行動的時候 新興市場央行卻不敢再降息
    不斷上漲的食物價格給新興商場帶來了兩層衝擊:數以百萬計的人墮入飢餓之中,並阻礙了各國央行企圖結束幾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衰退的努力。 自5月份以來,全球食物價格上漲了近8%,原因是大盛行打亂了供應鏈,乾旱氣候影響了收成。在經濟最需要錢銀刺激的時候,通脹飆升迫使從印度到墨西哥的方針制定者不能放鬆錢銀刺激。
  • ​全球央行彈盡糧絕,越刺激越低迷,恐懼氣息撲面而來,全球貨幣戰爭已經打響?
    韓國、印尼和南非央行在本周紛紛宣布降息,在經濟疲軟的壓力下,新一波寬鬆潮勢頭越來越猛。至此,全球至少有17家央行相繼淪陷。此時,風暴眼反而一片風平浪靜。它橫跨大西洋,綿延6530公裡,從華盛頓到法蘭克福,從美聯儲到歐洲央行——支撐起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兩家央行至今仍按兵不動。
  • 中國央行突然變相「降息」 金價後市有望衝擊1600?
    中國央行突然「降息」 全國累計確診70548例 美聯儲紀要本周來襲 金價有望衝擊1600?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一亞市早盤,中國公布最新的疫情數據。昨日全國新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048例,累計確診70548例。本周投資者將繼續關注疫情發展,同時還需要關注經濟數據以及央行方面的消息,其中需要重點關注美聯儲會議紀要。中國央行剛剛也有最新行動,央行下調1年期MLF利率。
  • 2020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全球央行降息超200次
    上半年全球各家央行總共降息超過200次,超過2019年全年的降息次數。全球財政刺激創紀錄,總財政刺激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經濟經歷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危機。金融市場上演過山車行情,美股熔斷,國際油價一夜暴「負」,投資者見證了諸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