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清晨來吃麵的人 心中都有愛的一面

2021-01-19 華龍網

重慶晨報-心中都有愛的一面

劉健芳為顧客煮米線。

時常來麵館坐一坐的百歲老人兵淑芬(右)。

學徒梁紅軍(左)、高月(中)在廚房忙碌地炒料、煮麵。

早上6:10來吃麵的恩施遊客。

下了一夜的雨,連日來的高溫被帶走了一些,汽車在馬路上劃出一道道水痕,像被壓碎的鏡面。魯祖廟陶記面莊內的燈光,一直未熄滅過。還不到早上5點,劉健芳伸了個懶腰站起身擦了把臉,守了通宵的店,即將開始新的一天。她為早上來的第一位客人煮了面,澆上兩勺軟糯的黃橙橙的豌豆,一勺油亮亮的肉醬,撒上碎米芽菜和翠綠的蔥花。麵條拌勻,四溢的香氣,驅散了淡淡的夜色。

一家人在一起,吃碗麵都香

劉健芳一邊嫻熟地擇去空心菜末端的老葉,一邊招呼著清晨第一位客人——一位去附近農貿市場進貨的商戶。來三兩牛肉麵,整個忙碌的上午都會精力十足。

剛到5點,肉販把前一天預訂的40斤去皮後腿豬肉絞成的肉末準時送到麵館門口,這是兩天炸醬的用量。

很快,56歲的廚師劉小明睡眼惺忪地來了,但一跨進廚房,立馬來了精神,開始忙活起來。劉小明還有個身份——服務員大姐劉健芳以及麵館老闆的哥哥。操持麵館的是兄妹四人,劉小明排行老大,當年他從老家鄰水到重慶後就在麵館打工,一幹就是25年。

工資由作為老闆的三妹發放,儘管在妹妹手下打工,但他一點也不介意,反而很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膩。兄妹幾個排了班,分工各有側重,實際上都能獨當一面。雖說都在麵館幹活,但平時能碰面的時間卻很短,也就半小時,話幾句家常,吃頓便飯,「但心裡踏實,一家人熱熱鬧鬧,哪怕只是一起吃碗麵都要香些。」

一家人經營店鋪還有個好處,有時客人多,多做點事也無所謂,不會去計較。「妹妹對我們也很好!冬天的鞋子呀、衣服呀,夏天的消暑藥品什麼的,都會提前準備起。」劉健芳笑盈盈地說。

「我想每天都能給她煮麵」

5點半不到,哈爾濱女孩高月小跑到陶記麵館門口,套上圍腰,利索地洗了手,接過劉小明手中的鍋鏟。「師父我來嘛!」這是她來學藝的第三天。

高月是個相貌出眾的女孩,精緻的五官,得體的妝容,一襲白色蕾絲裙,在油煙瀰漫的麵館廚房裡,手持鐵鏟,費力攪動鐵鍋裡的40斤肉末,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這是她所喜歡的氛圍:麵湯升騰起的氤氳,油辣子撲鼻的香,混合著花椒的麻,在女孩看來都帶著詩意。

自從在重慶吃了第一碗小面後,高月便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它,於是辭去化妝師的工作,專心學做面,想把地道的重慶風味帶回哈爾濱。

對她來說,劉師傅的川普比較難懂,一位重慶的朋友還專程來給她充當翻譯。「我也喜歡吃麵,但像高月這樣狠下心辭職來學習的,也算是重慶小面的鐵粉了!」這個重慶漢子對高月的執著表示佩服。

一起學面的還有奉節小夥梁紅軍,他是個好脾氣,說完每句話都會露出靦腆的笑容。他力氣大,主動把倒油、扛菜這些重活攬過來。空閒時從圍裙兜掏出一個黑皮筆記本,把劉師傅說的要領寫下來。

梁紅軍之前在澳門一家酒店做前臺,每月收入有1萬多元,但開個自己的店是他的夢想。不久前,他辭了職,回重慶學做小面,準備去珠海開一家重慶小麵館。

他的女友在外地工作,「她說會跟我一起去珠海打拼。」說到這裡,梁紅軍臉上掩飾不住甜蜜。他說女友很喜歡吃重慶小面,「我希望在她想吃麵的時候,能隨時做了端給她吃。」說著又低頭笑了。前幾天,女友還過來重慶看他,兩人提前慶祝了七夕。梁紅軍目前住在歇臺子與人合租的房子裡,但已為心愛的人勾勒出美好的未來。這也是他每天堅持5點過來麵館學藝的最大動力。

「沒有小面的重慶之行是不完整的」

6:10,一群外地遊客提著行李匆匆走進店裡。「你們吃什麼面?吃得辣椒不?」劉健芳體貼地詢問。這群從湖北恩施來的遊客,買了早上8點回家的火車票,特意趕了個早來吃麵。「火鍋吃過了,串串也吃了,就差一碗小面了。」遊客說,沒有小面的重慶之行是不完整的。

「好吃,好吃!」恩施遊客被辣得擤著鼻涕,不斷稱讚,心滿意足地提著行李離去。他們對重慶的記憶,一定是以麻辣勁道的面作為收尾。

劉小明說,最近幾年重慶小面越來越火,小面成為外地遊客經典「打卡」項目。有位上海的老顧客,不管再晚,一下飛機就直奔麵館,非要吃碗麵才睡得舒服,「那位客人笑稱每次都是專門來吃麵,順便在周邊玩兩天。」

為了滿足外地客人的需要,麵館還購置了真空打包機,打了佐料後,連同乾麵一起快遞寄到各地,隔天就能收到。

如何做出一碗有靈魂的小面?

調料是小面的靈魂,最基礎的就有10多種,辣椒、花椒、花生、豬油、芝麻醬……天色漸漸發白,客人越來越多,劉小明加快了挑面的速度,在打調料時,他用勺子一掂就知道有多少量。

「其實啊,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秘訣。」劉小明說,除了基本的技能、配方之外,關鍵是要能吃苦。他說,如果5點不願起床到店,熬製肉醬、炒辣椒,那麼這個人多半也無法掌握到重慶小面的精髓。

他們家的麵條是在凱旋路的麵坊定製的,選用上等大麥,去麥麩後,碾磨成麵粉,做出來的手工面才滑爽、筋道,久煮不渾湯,麵湯還帶有濃鬱的麥香味,面裡加了雞蛋,口味更香醇。通常一天要消耗大約100多斤麵條。

一位沒牙吃麵的百歲老人:趁年輕,多吃幾碗

廚房和用餐區有一扇小窗,劉小明稍空閒時,喜歡從窗口往外觀察食客們的表情,看著他們把豌豆一顆顆夾起來放進嘴裡,麵條吃完後,連湯汁都恨不得喝個一乾二淨。這是一名廚師最自豪的時刻。

7點左右,有一波吃麵的小高峰,大多是要趕著在早高峰前乘車、乘輕軌上班的年輕人。劉健芳對這些年齡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年輕人照顧有加。他們在這個城市中打拼,腳步匆忙,不敢鬆懈,於是她挑面時都會多挑幾根,也建議他們早餐裡加個煎蛋,會更營養。對那些在牛肉麵、雜醬面和小面之間糾結的顧客,她也會在小面中多舀上一點肉汁作為安慰。

門外的人和車漸漸多了起來。來了位年邁的老人,戴著手錶,穿一套鮮豔的紅色花紋睡衣,徑直坐在靠馬路的板凳上,跟身旁一位客人擺龍門陣。老人聽力不太好,好幾句都答非所問,但一點不影響她擺談的興致。

過了一會兒,一名頭髮花白的男子跑過來,面帶慍色,「媽,你怎麼又自己跑出來了嘛。」老人很不以為然,提高了說話的聲量,「我怎麼又不能出來,在家裡呆著好悶嘛!」

劉健芳告訴記者,這是一位百歲老人,家住附近,有時早上會來麵館坐一陣。

「我今年5月才滿100歲,身體好得很!以前愛吃麵,現在沒牙齒吃得少了,只有喝稀飯!」這位叫兵淑芬的老人說話中氣十足,「你們趁年輕,要是喜歡吃麵就多吃幾碗!」

一位百歲老人的話,怎麼聽著都像很有道理。

天色越來越亮,老人望著匆忙進進出出麵館的人。面碗碰撞的聲音,食客吸吮麵條的聲音,她似乎都聽得到,否則布滿溝壑的臉上也不會微微露出笑容。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紀文伶 

相關焦點

  • 無面不西安|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長安,沒人能在西安拒絕麵條
    biang(音)biang(音)面、岐山面、蒜蘸面罐罐面、疙瘩面、臊子麵油潑麵、擺湯麵、蘸水面棍棍面,拉條子,褲帶面餄烙,刀削麵、旗花面驢蹄子面,手撕面,削筋面…八百裡秦川沒有什麼是老陝的一碗麵解決不了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長安沒人能在西安拒絕麵條
  • 面面俱到 每個山西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來山西必吃麵,365天不重樣
    吃了這麼多年的麵食,才發現這份味道已經融入了每個山西人的生命裡,成為哺育與灌溉山西人生命的美食
  • 豚骨與湯汁與面,一面入魂.
    第一次走進日本拉麵館,大抵都要被麵館裡日本人淅瀝呼嚕吃麵的聲音震撼到。
  • 悅讀有聲‖每個高郵人心中都有一碗陽春麵
    曾經有一位遊人吃過高郵陽春麵後,說了句「我前半生的麵條算白吃了」。也正如舌尖上的陳曉卿曾說,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對於每個高郵人說,都有自己最喜愛的一碗陽春麵。此陽春麵絕對不是外人簡單認知的醬油麵噢!面是鹼水面,湯是十三味。除面是本地小麥、鹽、水與食用鹼揉制擠壓而成外,關鍵的關鍵還是調料湯(也有人說是醬油),沒有簡單醬油,直接從瓶中倒出來就食用的。
  •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隻《龍貓》,這是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我們都是從無憂無慮的童年慢慢長到青蔥少年,童年是一顆大樹,上面結著我們美好的回憶,童年是一本繪畫本,上面畫滿了我們的歡樂,童年是一座橋,穿過它,我們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每個人都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時光,它是五彩斑斕的、是豐富多彩的、是無憂無慮的。長大後的我們才開始明白,童年是一場無法回放的動畫片。
  • 二伏要吃麵?快來pick你最愛的那一碗!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收下這份吃麵清單,看看全國各地都有哪些特別受歡迎的麵條吧!匯通面陝西可是吃麵大戶,很多吃貨去大西北,還不是為了這一碗麵?夜市上幾乎都是吃麵的攤位,匯通面看似簡單,卻憑藉不平凡的味道抓住了吃貨們的胃。在悶熱的二伏天,來碗讓人食慾大開的匯通面,最讓吃貨過癮!
  • 這個日本人來中國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他花了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只為尋找心中最愛的那碗面除了自己情有獨鐘的麵條,歷史悠久的「老古董」、當年的「地方網紅」,還有至今仍然活躍街頭的美味,都被他一一收錄。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你也來看看,自己家鄉的那碗麵條上榜了沒?
  • 在平遙吃麵,你吃怕了麼?
    其實看了這個標題,我還是想說平遙除了吃麵,就還是吃麵,吃麵……對於不喜歡吃麵食的夥伴來說,去平遙簡直就是受虐!平遙的飲食可以說與整個中原地區的飲食風俗相差不大,多以各類麵食為主,口味適中。可以誇張的說一面百樣吃,用料廣泛,吃法千變,完全可以不重複。
  • 天冷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碗羊湯
    店內環境是中式裝修風格,桌椅板凳都是以紅木、大理石為主,典雅大氣。最後用通過燈光效果來呈現中式韻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碗羊湯喝羊湯前,都會點些小菜 —— 荷香扇子骨 —— 做法:選用的羊的前腿上面的一塊扇子骨
  • 暖心文案|人生不能彩排,每個清晨,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希望一切事情都變好,所有不為人知的心事都變成夜空的繁星,指向每一條正確的道路。光陰的巷口,誰沒有過年少唇紅齒白的時光,人生不能彩排,每個清晨,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後來發現涼白開喝下去更乾淨,半夜寫出的文字也挺有味道,清晨那碗粥暖胃舒服,痛極後孤立無助的想法更成熟。一路走,一路失去也一路擁有。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別對愛你的人太過刻薄」
    而如今,他對你的種種忍讓,也不過是全然因為他愛著你。而有一天當你們兩個人的愛情消耗殆盡,面對這樣的你,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轉身離開。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脾氣,不要去故意傷害那個真正愛著你的人,不要因為他是你最親近的人,就可以肆無忌憚。很多時候越是我們深愛的人,反而傷我們越深。
  • 豆瓣8.2分,懸疑影片《黑暗面》想問你:每個人都有黑暗面麼?
    洗澡時,水有波紋,淋浴時水時冷時熱,水龍頭管道裡好像有什麼聲音,她害怕地問亞德裡安,亞德裡安卻說一切正常。黑暗面,難道指的是男主亞德裡安是陰暗的?他把女主軟禁起來了還是殺了?還是,亞德裡安精神分裂,有不同的人格?接下來……時光回到之前。
  • 心中有愛,每一天都充滿陽光
    愛,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愛是一種能力,讓你知道有個人會給你幸福,心中有愛,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只因為你給了我溫暖,讓我的心中充滿希望。心中有愛,遍地陽光,做一個天使,把愛帶給人間,把最真摯的愛帶給人間,化解所有的仇恨,讓所有的不平等變為平等,人人平等,眾生平等,這個世界豈不是很美好?
  • 《隱秘的角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角落是無法觸碰的
    在這個故事中,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可是由於一些遭遇,讓他們的心理扭曲,從而走上了不歸之路。《隱秘的角落》是由《壞小孩》改編而來,秦昊在接到這部戲後,對張東升這個人進行了一些改造,他想把張東升塑造成一個又可憐,又可恨的角色。而劇中他表現出來的張東升也確實達到了那種效果。
  • 江蘇-張家港~泗港一碗麵,做了34年!
    張家港人早上習慣泡在一碗熱騰騰的湯麵裡,去哪吃麵,吃什麼面,老饕們都有自己的私藏,往往喜歡蟄居在市井的街巷吃一碗地道的面,一吃就是幾十年。只要是閘上人,提及麵館,每個人的回答都是「天福」、「天福」、「天福」。麵館的名字就是王爺爺的本名,他1986年就開了這家麵館,那時的他只有33歲。「王伯伯,你們34年一直開在這嗎?」
  • 當廣東人說「我煮碗面給你吃」時,吃的都是什麼面?
    當廣東人說:來,我煮碗面給你吃……別猶豫,抄起飯盆,跟他走!廣東的麵食,雖比不上北方的種類繁多,但一一拎出來品評,其口感和賣相,依然是不容小覷的。人坐在竹竿的另一頭,把人力的彈彈跳跳轉化為面的爽脆彈牙。一團成功的竹升面,得經過屁股加竹竿的「千錘百鍊」,才成就它今日的彈牙爽口。竹竿敲打過的面身變得硬而有韌性,加工成細條後便可下鍋烹煮了。
  • 本地人告訴你來了西安都可以吃什麼面——不要只記得 biangbiang面!
    曾經某音有一個調查,問鐘樓街頭的外地遊客,來西安都吃了什麼美食,答案五花八門,都是肉夾饃、羊肉泡饃、 biangbiang面等幾種,但有一個特徵,全部是麵食。其實這很正常,陝西關中自古號稱「自然糧倉」,小麥是這個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可以說陝西人基本都是吃麵食長大的。確實如此,地理上講究「南甜北鹹」、「南稻北麥」。
  • 學南方人早餐吃麵,沒想到女兒很愛吃,連吃三天都不覺得膩
    ,沒想到女兒很愛吃,連吃三天都不覺得膩。圖文/甜媽美食日記說到南北方飲食的差異,很多人都能侃侃而談,但是在彼此的印象裡,總體概況為四個字:「南米北面」。在北方人的印象裡,南方人愛吃米飯,不愛吃麵條,而在南方人的眼裡北方愛吃麵食不愛吃米飯,其實深入了解才發現,北方也是幾乎天天吃米飯,南方也有很多地方愛吃麵食,尤其是早餐,南方很多地方愛吃麵食。
  • 這首歌每個人都唱錯,卻讓每個人都心碎 那英:我的最愛!
    不知看到標題的你,有沒有想到是哪一首歌?不賣關子,我直接說出歌名,它就是《漂洋過海來看你》。這是一首誕生已有27年的老歌了,詞曲作者李宗盛,原唱是臺灣歌手娃娃(金智娟),收錄於1991年娃娃的專輯《大雨》中。這首歌講述的是娃娃本人真實的愛情故事。說這首歌每個人都唱錯,的確是事實,雖然錯的只是其中一個字。
  • 趕飛機也要來吃碗麵,松江這家20年的老麵館,有情懷!
    趕飛機也要來吃碗麵,松江這家20年的老麵館,有情懷!如果要來這裡吃麵和小籠,一定要趕早,因為來得晚可能什麼都吃不到了。清晨5點開門,不一會兒,店裡就已經坐得滿滿當當了,每個人的桌上基本上都有一碗麵、一籠小籠,蒸騰的熱氣夾雜在食客們的交談聲裡,新的一天,松江人總是習慣用味覺來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