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聽不到鬧鐘為何能每天準時醒來?

2021-01-11 北晚新視覺網

★「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的女孩★

早晨被鬧鐘叫醒的聲音、相遇時朋友打招呼的聲音、課堂上老師講課的聲音、寫字時筆尖划過書本的聲音……這些在常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聲響,在失聰者的世界裡,仿佛都被吸進了真空。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會說話、讀唇、辨別音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一位名叫江夢南的女孩卻做到了。

9月新學期開學,這位26歲的姑娘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半歲時因藥物導致雙耳失聰的她,在父母「不放手」的堅持下,通過眼睛學會了「聽」和「說」;又在自己「不鬆手」的信念下,靠學習唇語、看老師板書和看書自學跟上學校學習進度,12歲起異地獨立求學,高分考入理想大學並攻讀了碩士研究生學位,今年九月正式成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清華園中追逐自己的夢想。

摸著父母喉嚨學說話

「我聽不見,所以有的時候,可能你在叫我的名字,但我沒有搭理你,真的不是因為我高冷,是我沒有聽見。」每當認識一個新朋友,江夢南都會這樣介紹自己。她能說話,但聽不見聲音,她對於聲音的感知,只在26年前短暫而真實地存在過。

1992年8月,江夢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的一個教師家庭,父母為她取名的寓意是「夢裡江南,歲月靜好」。然而在她半歲時,一場肺炎過後,她被確診為因服用耳毒性藥物而導致的極重度神經性耳聾,一家三口平靜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當時醫生建議父母帶半歲的江夢南回家學習手語,進入聾啞學校。父親趙長軍不甘心,女兒生病後,趙長軍曾多次在半夜驚叫醒來,滿頭大汗。扎針、戴助聽器、跑各地的醫院,夫妻倆嘗試了很多辦法,終於在北京複查時看到了一絲希望。

那天複查,夫妻倆已經被告知「治不好了、沒有辦法了」,正在他們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時,江夢南沒拿住手中玩的皮球,情急之下,發出了一聲含糊不清的「啊」,「像在叫媽媽,又在像叫爸爸。」江夢南發出的這一聲,打破了自她失聰以來近一年的靜謐,對這對父母來說,僅這一句含混不清的聲音,就值得他們盡全力去抓住。那天晚上,夫妻倆輪流抱著孩子,一會兒讓叫爸爸,一會兒讓叫媽媽,很晚才睡覺。江夢南發出「啊」、「啊」的聲音,在夫妻倆聽起來,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了。

既然治療無望,江夢南的父母便橫下心來走言語康復這一條路。母親抱著她,前面放一塊鏡子,在後面對她說話,她可以看到母親的口型,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口型。父母說話時,江夢南會把手放在他們的喉嚨處,感受聲帶的震動學習說話,而念拼音的時候,她會認真看他們發音的唇形,從而辨讀、記憶每個音節的唇形,再逐漸學習字詞和語句。每一個音節背後都是成千上萬次的重複,「如果有一個音重複一千次學會了,那就是非常快了。」江夢南說。

握著手機睡覺靠震動叫醒

在父母的努力下,江夢南兩歲時的言語能力已經和同齡兒童相差不遠,她不僅學會了普通話,還學會怎樣說得更清晰,能分辨出「花」和「哈」,她還學會了分辨聲調,甚至學會了老家宜章的方言。三歲起,她就和同齡孩子一起進入幼兒園學習。她說:「讀唇語是父母給我的一個特別特別大的禮物。」

小學畢業時,江夢南做了一個決定,她向父母提出要像很多學習優秀的孩子一樣,到離家一百多公裡的郴州市上重點中學。「我知道自己需要比別的孩子更早地去適應外邊的社會、外邊的世界。」她說。異地求學的生活全都要靠自己,一入學,江夢南便遇到了一件「難題」:沒有父母督促著起床,又聽不到鬧鐘,她只好自己想辦法。「晚上睡覺之前把手機給設置好鬧鐘,調成震動,一整個晚上都抓在手裡。」 第二天早晨,她依靠手中的震動,叫醒自己。

這個習慣從中學一直堅持到現在,「我不會鬆手。」她說,有的事情可能對大家來說,是不一定必須要做到的,「但是對我來說,如果這件事非常重要,就是必須要做到的。所以在這種信念下,我的手是不會松的。」憑著這股「不鬆手」的韌勁兒,江夢南克服了許多難題。

課堂上,老師講話的語速較快,知識點又豐富,如果依靠讀唇語來跟上學習的進度幾乎不可能,效率也大打折扣。因此,江夢南除了課堂上努力「聽講」以外,還依靠看書本、板書、課堂展示幻燈片和課下的自學來完成。

2010年,江夢南參加高考,雖然分數超過一本分數線,但她覺得沒有發揮好,堅持復讀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績考上了吉林大學的藥學本科專業。碩士生階段,她在吉林大學選擇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作為研究方向。這個專業是學校教授楊曉虹幫她選的,因為擔心江夢南聽不見聲音,進實驗室會遇到危險。對江夢南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她說:「小的時候覺得學醫很崇高,可以救死扶傷,就想學醫,但是聽力受限,不能填報醫學,於是選擇了藥學。以後希望能夠在生命科學領域裡尋找最有價值的發現,為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重新聽見世界的聲音

為了繼續藥學研究,江夢南又報考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並順利通過了複試,本月初正式進入清華園學習和生活。在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入學前,江夢南做了右耳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人工耳蝸開機後,江夢南又重新聽到了這世界的聲音。「一開始只能聽到耳邊的拍掌聲,隨著調試人工耳蝸,能聽到的越來越多了。」她最先聽到了媽媽和爸爸的聲音,「爸爸的聲音更粗一些,我覺得更好辨認。」她也聽到了自己的聲音,「以前有人說我發音像韓國人,因為有些不太標準。」但她不介意,「畢竟可以偶爾假裝外國人。」她還能聽見教授的聲音、同學的聲音,「在實驗室或會議室,我有的時候會一下子沒聽懂有些專業名詞,老師和同學都會耐心地為我解釋說明。學院的領導老師也很關心我的生活,會問我在這裡是否吃得慣、住得慣。」

聽到聲音後,她還需要做語言訓練,將聽到的聲音和意義對應起來。一切又似乎回到摸著父母喉結震動學說話的日子了,她的父母會將聲音錄下來給她聽。比如「電視機」這個詞,她需要一遍遍聽「電視機」的發音,再將其與「電視機」三個字對應起來。現在,她每晚都做1到2個小時的語言訓練,在她的筆記上,記錄下了每天學過的音節和詞語,還在音節和詞語旁打上對勾和叉,標註出自己的錯誤。她也盤算著買一個「音質不失真」的好音箱,幫助她更好地聽聲音做訓練。

來到清華園,最讓江夢南高興的事就是可以騎著自行車上下學。「我從小就希望能夠騎車上下學,到了清華終於可以實現了,這是我覺得特別有幸福感的一件事。」

騎車是江夢南小時候在湖南老家學會的,因為聽力喪失的原因,醫生曾告訴江夢南的父母,她的平衡能力會比較差,建議孩子不要學習遊泳和自行車;可是江夢南覺得這是生活的一種基本技能,應該學會。於是,父母就利用暑假陪著她一起學騎自行車和遊泳。「其實媽媽也不會,於是我就跟媽媽競賽,看誰先學會,爸爸是教練兼裁判,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也摔了很多跤,但還是很快學會了。」她笑著表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吧,其實也沒什麼特殊的地方啦,大家學遊泳騎車不都是這樣嘛,心裡知道原理,但是需要不停練習找到平衡。」

開學的第三天,她就在清華園裡買了輛自行車,她說,她的騎車技術就是兒時在家鄉練出來的,「小時候就在家鄉的小路上騎,那裡有很多山和小河,要爬的很高,才能看到很開闊的風景。」她說,「清華園的景色也非常迷人,我很喜歡騎著車在校園裡兜風,很多地方要多轉轉。」

來源:北京晚報 李祺瑤

圖片:苑潔攝、江夢南提供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的女孩
    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的女孩 原標題:   9月新學期開學,這名26歲的女孩正式入讀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為一名博士研究生,她堅忍求學的故事也打動了清華園內外許多人。  摸著父母喉嚨學說話  「我聽不見,所以有的時候,可能你在叫我的名字,但我沒有搭理你,真的不是因為我高冷,是我沒有聽見。」每當認識一個新朋友,江夢南都會這樣介紹自己。
  • 失聰女孩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
    靠學習唇語、看老師板書和自學,她不僅高考時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藥學院,還多次獲得獎學金,之後繼續在吉林大學攻讀完研究生學位,並且通過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試。今年9月,江夢南將正式進入清華大學開始她的博士生學業。
  • 聾人女孩逆襲成為清華博士,如何學會唇語對他們很重要
    唇語能讓聾啞人走多遠?口形、唇形對於聾啞人士的溝通學習非常重要,有一種專門解讀聾人的語言叫——唇語。唇語不僅能幫助聾啞人士解讀語言,幫助溝通,甚至還能成為語言康復的突破口。中國青年報曾經報導,瑤族女孩江夢南,讀唇語學說話並考上清華博士 26歲失聰女孩江夢南,幼時就雙耳失聰,靠讀唇語學會了說話。小學四年級直接跳級到六年級,高考615分考入吉林大學,後又通過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面試。正因為有了語言的溝通,讓江夢南在學習上一路過關斬將,取得了常人都無法比擬的成績,令人羨慕!
  • 失聰女孩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生活的挑戰都是命運的饋贈!
    江夢南半歲時因藥物導致雙耳失聰,雖然生活給予了她更多的挑戰,但她卻把這些看成是命運的饋贈。這個優秀的女孩說:「上帝雖然給我們關上了門,但是一定會為我在其他的地方打開一扇窗。」靠學習唇語、看老師板書和自學,她不僅高考時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藥學院,還多次獲得獎學金,之後繼續在吉林大學攻讀完研究生學位,並且通過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試。
  • 寒門學子為何很難考上清華北大?教育跟不上是其次,這三點最關鍵
    寒門學子為何很難考上清華北大?教育跟不上是其次,這三點最關鍵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頂尖的學府,是學生夢想的學習聖地,可是,這樣的大學不是學生想上就能上,只有學霸中的學霸才有機會進入學習,每年的高考錄取分很高,排在了國內高校的最前列。
  • 讀唇語讀到清華當博士,瑤族女孩人生開掛
    她,笑靨如花,純淨、明亮的眼睛裡散發著不沾世故的光芒;她,雙耳失聰,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藥學博士。
  • 她是女排唯一五冠王,59歲依然很美,女兒是清華博士,名字很耳熟
    許多成功人士在某領域取得成就之後,調轉槍口開闢新的領域,往往也能在一番努力之後便能夠"觸類旁通"一樣再次取得成功,這就是所謂的"一門通,門門通"。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一位運動員在排球場上斬獲了多項國內外重量級賽事冠軍;退役後轉戰商海,幾年下來竟累計了上億家產;她的家庭也十分幸福美滿,女兒被她教育成為了清華女博士。這樣的人生"大滿貫"實在讓人好不羨慕,她的名字大家聽上去或許很耳熟,她就是昔日的排球五冠王梁豔。
  • 遭羈押1277天無罪釋放清華博士現狀:重新創業堅持舉報誣告陷害者
    遭羈押1277天無罪釋放清華博士現狀:重新創業 堅持舉報誣告陷害者。2019年,清華海歸博士孫夕慶被羈押1277天後被無罪釋放。12月6日,專訪孫夕慶。這一年來,他成立了新公司,還收購了一家境外的上市企業。他一邊工作,一邊為自己遭受陷害維權。
  • 聾啞女孩靠讀老師唇語考上大學 渴望有隻助聽器
    既不能聽,也不能說,自出生開始,她便與命運抗爭。  因聽力嚴重障礙,無錢佩戴助聽器,只能靠讀老師的唇語學知識,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前幾天,手捧大學錄取通知書,19歲的她百感交集!她,就是出生於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揭家村的貧寒女孩張巧玲。  患了先天性聾啞症堅韌女孩堅持上學  張巧玲出生不久,就和姐姐一樣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就連簡單的「爸爸、媽媽」也無法完整喊出來,更無法與小夥伴正常交流。  父親張遠洲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帶著兩個女兒前往武漢就醫,均確診為先天性耳聾症。
  • 26歲失聰女孩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網友:長得好看是優勢,活得漂亮才是真本事!
    靠學習唇語、看老師板書和自學,她不僅高考時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藥學院,還多次獲得獎學金,之後繼續在吉林大學攻讀完研究生學位,並且通過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試。今年9月,江夢南將正式進入清華大學開始她的博士生學業。
  • 公雞每天打鳴都很準時,究竟是如何判斷時間的
    眾所周知公雞每天清晨都會打鳴,而且大家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公雞每天清晨打鳴的時間非常準確,以前還沒有鬧鐘的時候,人們每天早上起床都是靠公雞的打鳴聲叫醒,為什麼公雞每天打鳴的時間都很準時,公雞究竟是如何確定時間的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個問題的真相。
  • 她是湖北高考狀元,第一年沒考上清華北大,復讀一年成了文科狀元
    李卓雅從很小的時候就養成愛看書的習慣,這一習慣一直保持到她上大學,她家裡有一柜子的書,都是她從網上購買來的,大部分都是全英文版的,上小學的時候,周六上完鋼琴課以後,到周日父母會給他5塊錢飯錢,她就靠著這5塊錢在附近的新華書店看一整天的書。
  • 寒門貴子:農家兄妹五人全考上大學,四人考入清華北大讀碩士博士
    那麼,寒門能不能出貴子呢?如果我們看了陝西延安五兄妹的故事,就不難發現:只要付出努力,寒門出貴子並不難。在陝西延安安塞區白坪街道五裡灣村有一對農民夫婦,丈夫名叫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輟學回家種地。妻子名叫胡治愛,連一天的學都沒有上過。
  • 最「臭名昭著」的3位神童,高分考上清華北大,行為卻令母校蒙羞
    最「臭名昭著」的3位神童,高分考上清華北大,行為卻令母校蒙羞 在我國數千年歷史中,出現過數不清的天才少年,他們無一不擁有遠超常人的智商與天賦,可以輕鬆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 清華大學實力如何,考上會意味著什麼,上清華到底多難
    相信很多朋友,對清華大學都是印象頗深,而且一直有「清華夢,」但是,真正能實現這個夢想的,簡直機率太小。那麼,清華大學到底有什麼實力,考上意味著什麼?畢竟很多同學往往都有家長在叮囑,「你要努力考上清華」這樣的記憶,讓我們了解一下清華大學吧。
  • 每天「被鬧鐘吵醒」的打工人,你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鬧鐘?
    2020年還剩不到一個月時間努力奮鬥的打工人,你還好麼天氣越來越冷早晨起床困難指數直線飆升冬天的早晨每一分鐘都很珍貴能多睡一分鐘絕不早起60秒如果可以我想被棉被封印到春天對「打工人」而言,起床是件和天性對抗的事。
  • 為何清華學子被網友稱為:學習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
    對於很多莘莘學子來說,清華北大就是自己所有努力的方向。能考上清華北大足以證明自己成績多麼優秀,但是並不能證明你就是個優秀的人。最近又看到一則帖子,一位考生考上清華大學,但沒想到開學不久就被群退學了。這究竟是為何呢?
  • 考上清華的工地少年獲獎5萬:唯有自強不息,才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林萬東家裡有姐弟三人,爺爺85歲,獨居生活,父親因病不能幹體力勞動,全家的經濟來源都靠母親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磚背沙。媽媽今年四十一歲了,每天幹著和男工一樣的重體力活,僅僅四個月,已經瘦了三十多斤。為了省錢,崔慶濤曾經每天買1根火腿腸炒飯吃。平常在工地幹活補貼家用,每天平均要幹11-12小時的活。一家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最多時三人一天能賺到100元錢。
  • 她留學斯坦福成博士,曾是清華學霸卻讓清華蒙羞,如今父親被免職
    清華大學是我國的頂尖名校,從這裡走出了無數有識之士,他們為建設祖國貢獻了不少力量,但即使是清華大學,也不可能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成以後報效祖國,能夠考進清華大學的都是人中龍鳳,可以說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位同學,她考上了清華以後所做的事情,讓人所不齒,還連累了自己的家人,讓清華蒙羞。
  • 寒門子弟考上清華博士,不顧反對回村種地11年,掙800萬後怎樣了
    人生第一快樂是做到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樂是做到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 李敖在我們的這個世界當中,有很多的人已經到城市裡面生活,然而卻並不喜歡城市的生活,於是她們就返回農村,這種我們叫它逆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