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造超級「門軸」扛起「天下第一門」

2021-02-24 中國鍛壓網

「我們鑄鍛的重工產品再次在國家建設中擔當重任,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近日,當記者從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鑄鍛及材料研究院工程師高偉口中聽到喜訊時,對方仍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和自豪。

單扇門寬20.2米、高47.5米,比三峽大壩閘門還高出約9米,面積相當於兩個多籃球場……5月17日,在超級工程——廣西桂平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工程施工中,有「世界第一門」之稱的船閘下閘首人字閘門首節吊裝成功。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其配套的直徑1.2米世界最大底樞蘑菇頭力舉千鈞,圓滿完成吊裝任務,再次擦亮洛陽大型裝備製造業的「金字招牌」。

單門面積大於兩個籃球場,「天下第一門」名副其實

大藤峽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廣西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關鍵節點和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的標誌性工程,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為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提供堅實屏障。

其中,船閘下閘首閘人字閘門單扇門寬20.2米、高47.5米,比三峽船閘人字閘門還高出約9米,面積相當於兩個多籃球場,重達1295噸,船閘規模、最大水頭、水力指標等均為國內外已建船閘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及在建水工金屬結構中的最大人字閘門,「天下第一門」稱號名副其實。基於此,船閘安裝工程是整個項目中技術含量最高、組織設計最難的關卡工程。

「5月17日啟動吊裝的就是這個『世界第一門』首節。扛起『世界第一門』的底樞蘑菇頭由中信重工鍛造,相當於大門的『門軸』。」高偉說,下閘首人字閘門共分24節,本次安裝的首節重達160噸,相當於100多輛小汽車的重量。

尺寸最大、材料最新,超級「門軸」有超級創新

當日,央視《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欄目均報導了這項大國工程的吊裝現場。在吊裝時,如此「龐然大物」需要3臺吊車給它來個90度「大翻身」,然後安裝到蘑菇頭上,並且誤差必須控制在毫米級,相當於兩三根頭髮絲合起來的直徑大小。

打破世界紀錄就意味著更多的首創技術。在這樣的「超級工程」中,蘑菇頭的性能是關鍵。該底樞蘑菇頭直徑達1.2米,是三峽大壩船閘底樞蘑菇頭的1.2倍,尺寸遠遠超出現有國家標準,是世界上首次以高碳高鉻不鏽鋼材質鑄鍛打造的底樞蘑菇頭,以及世界上的最大尺寸底樞蘑菇頭。

「中信重工參與這項超級工程的背後,有一個『慕名而來』的故事。」高偉說。由於材料特殊、尺寸大且無成功先例可借鑑,蘑菇頭鑄鍛難度極高。去年3月至10月,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委託當前行業內鑄鍛經驗較為豐富的廠家連續兩次進行鑄鍛,但均以失敗告終。

為降低製造失敗風險,提高供貨保證率,確保工程進度,大藤峽公司結合水規總院專家諮詢會意見,委託中信重工與其同時鑄鍛,互為備用。

攻克重大難題,為世界水利提供重要借鑑

去年12月1日,大藤峽公司高管率隊來到中信重工,協商推進蘑菇頭製造事宜。

高偉介紹,企業深刻認識大藤峽工程對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貫徹全局意識,迅速部署落實,將其作為公司「綠色通道」重點項目,當晚召開研究會分析原廠家底樞蘑菇頭前兩次鑄鍛失敗原因,討論技術難點,提出設備製造方案。

「在未拿到合同第一筆付款的情況下,我們不等不拖,隔天開始煉鋼,24小時不間斷加工,最終提前33天完成2個底樞蘑菇頭毛坯鑄鍛。」高偉說。

手有金剛鑽,敢攬瓷器活。在加工過程中,中信重工採用的電渣重熔、大噸位壓力機快速鍛壓及合併鑄鍛等新技術,有效解決了毛坯內部組織疏鬆和單個蘑菇頭鑄鍛細長比不夠的技術難題,同時巧妙保證了鍛造材質最優部分分布於蘑菇頭主要受力部位,為世界水利工程提供了重要借鑑。

最終,該蘑菇頭以6次回波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對這種超大尺寸高碳高鉻不鏽鋼來說,6次回波已經是相當高的品質。」高偉說。

從為國產大飛機C919打造「鋼筋鐵骨」,到為中國航母鍛造關鍵部件,近年,中信重工持續加強大型鋼錠模優化設計、大型鋼錠真空鑄錠、冶煉工藝優化、造型合澆等多項創新研究,實現了大型鑄鍛件製造工藝的重大系統突破,有效滿足了我國航空航天、國防、冶金、船舶、水利、電力、石化及機械製造等行業對大型鑄鍛件的急迫需求,挺直了中國大型裝備製造業的「脊梁」。

來源:洛陽日報

更多精彩請點擊

相關焦點

  • 大鐵門怎麼固定門軸 門軸的製作方法
    大鐵門怎麼固定門軸一是如果兩邊有牆可以固定,就直接固定在牆上,如果需要下預埋件,要提前下預埋件,很大的門才能夠穩定安全;二是不管柱中安裝還是柱後安裝都可以使用立柱固定。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用於型材門,斷橋門安裝的門軸,門軸與型材的連接穩固,安裝方式避免敲擊造成的損壞,方便安裝,較小施工難度,能夠適用不同厚度的型材,不用墊片調整,使用壽命長,故障率低,方便維修,減少了鑄造件的使用,更加環保。
  • 【天下洛陽】千年古邑 洛陽首焉
    唐睿宗文明元年,臨朝稱制的武則天將東都(洛陽)更名「神都」;垂拱四年,武則天在洛陽加尊號「聖母神皇」;載初元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以神都洛陽為首都,一時,「神都」之名傳遍天下。唐玄宗天寶元年,洛陽改稱東京。五代時,後梁、後唐、後晉均以洛陽為都,後漢、後周、北宋、金為陪都。後梁稱「西都」,後唐稱「雒京」,後晉至北宋稱「西京」。金興定元年(1217年)曾改河南府為金昌府,治洛陽,建號中京。
  • 「洛陽造」華麗變身:從首臺拖拉機到港珠澳大橋「關節」
    (改革開放40年·調研行)「洛陽造」華麗變身:從首臺拖拉機到港珠澳大橋「關節」  中新社河南洛陽12月13日電 題:「洛陽造」華麗變身:從首臺拖拉機到港珠澳大橋「關節」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韓章雲  從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到晉代「洛陽紙貴」;從中國首臺拖拉機誕生到港珠澳大橋上的
  • 十三朝古都·文化聖城【洛陽】
    古都第一門,有詩人用 :「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 」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牆和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重門疊關,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
  •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前幾天看到消息,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在洛陽舉辦。洛陽,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四千多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洛陽位居洛水之北,在中國陰陽文化中,水之北謂之為「陽」,故而有了洛陽一稱。
  • 《君臨天下 · 武則天》 郵簡重陽節洛陽首發
    近百名集郵愛好者來到洛陽市西工郵政營業大廳,參加由洛陽市集郵協會組織的《君臨天下·武則天》郵簡首發式。大家拿到主辦方贈送的郵簡,紛紛貼票蓋戳,交流品評,籤名合影。活動場面,氣氛自由而熱烈。洛陽集郵協會與北京紀念郵簡發行中心共同推出《君臨天下·武則天》郵簡,意在創新集郵文化形式,擴大河洛文化影響,豐富歷史知識,增添收藏樂趣。武則天郵簡主題突出,設計精美,內容豐富。
  • 圖與書 洛陽伽藍記
    東面有三門。北頭第一門曰「建春門」,漢曰「上東門」。阮籍詩曰:「步出上東門」是也。魏、晉曰「建春門」,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東陽門」,漢曰「中東門」,魏、晉曰「東陽門」,高祖因而不改。南面有四門。東頭第一門曰「開陽門」。初,漢光武遷都洛陽,作此門始成,而未有名。忽夜中有柱自來在樓上。
  • 山西一建築「不自量力」,自稱「天下第一門」,遊客:你贏了!
    山西一建築「不自量力」,自稱「天下第一門」,遊客:你贏了!很多城市文旅町也建設了,山西作為黃河中遊沿岸的省,歷史悠久,但文旅的發展一直令人擔心,雖然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歷史景點,但文旅生活依然難以普及到千戶萬戶。 山西曾經「豪橫」的建築也很受歡迎的是華門,當地人可能還不知道這個「天下第一門」,所以和小編一起去看這個「牛氣」的入口。
  • 去洛陽過不一樣的冬天!探索世界第一仙山和天下之脊的冬日韻味
    以位於洛水之陽而得名的洛陽。信不信豬八戒多做介紹,你也知道她是十三朝古都,有五千年中華歷史。但是豬豬今天不是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美麗的古都,而是在這個古都裡有兩座有著超級無敵冬日氣息的山!《天下天下第一仙山》具有「天下第一仙山,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譽的是位於洛陽欒川縣的老君山(古名「景室山」,集八百裡伏牛山之美於一身,後因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修行而改名「老君山」)。老君山有三個傳說——一是春秋時期,道教的始祖老子隱居在此修行,成為「道源」和「祖庭」。
  • 你好,我叫洛陽,這是我的最新簡歷!2021請多關照!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 中文名 :洛陽  英文名 :LuoYang 簡稱 :洛恢弘氣派,彰顯「隋唐第一門」之稱的——應天門
  • 讓洛陽「智」造走向全球
    讓洛陽「智」造走向全球 洛陽天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景粉 談經營 沒有好產品 就沒有好市場
  • 掃地僧武功第一,為何甘願躲在少林?原來他在創作一門超級神功
    再如昔年武林第一高手黃裳,他閉關深山四十餘年,不是在養尊處優,而是在研究天下武學,殫精竭慮四十多年後,終於開創出了《九陰真經》這部秘籍。至於其他高手,無崖子、李秋水隱居無量山,目的是為了搜羅天下武功,開創包羅萬有的絕技;達摩祖師於少室山閉關九年,目的是為了研究出《易筋經》與七十二絕技;獨孤求敗晚年閉關劍冢,原因是為了想出「無劍勝有劍」的真正道理。所以掃地僧隱居少林寺,原因其實很簡單:創作一套舉世無雙的神功。
  • 洛陽行記
    至精者莫過於盧舍那大佛,劈山而造,氣勢恢弘,九尊大型雕像依山鑿石而成,居中的盧舍那大佛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面部微含笑意,煞是雍容。有說其面孔依照武則天形象而造,不過是穿鑿附會罷了,不足信。
  •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東都洛陽」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在很多歷史愛好者的心目中,都認為長安曾經作為唐朝的都城,它的地位一定要比洛陽更高。但事實上洛陽作為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以及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被古代祖先,定為「天下之中」。
  • 天下豆腐湯千萬,獨愛洛陽白玉黃金湯
    今日介紹的,是素有「白玉黃金湯」之稱的洛陽豆腐湯。有人說,洛陽人的命是湯給的。作為一名洛陽人,這話我是認的。早上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中午丸子湯,晚上不翻湯,還有驢肉湯,雜幹湯等等,洛陽人可以喝一天湯,而且連續三天不帶重樣的。洛陽的湯,一本書都寫不完。今日就不絮叨那麼多,獨講一下豆腐湯吧。
  • 遇見洛陽:神州第一大道在這裡
    洛陽北邙上清宮,為中國道教史上首次命名"上清宮"的道教宮觀(唐杜光庭《歷代崇道記》),還是我國唐代東都第一座國家道教學院崇玄學所在地,是我國道教發展到鼎盛時期所創建的著名宮觀之一。當門楹柱上有一副對聯,上聯:紫氣氤氳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澤萬物;下聯:祥雲縹緲下清宮宮觀傳道道濟來生。一看對聯的用語和用典,便知與老子有關了。
  • 從二里頭刻畫符號到《熹平石經》 洛陽書法資源甲天下
    東漢著名書法家、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洛陽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對小篆進行了全面總結,直到今天仍然是書法創作者案邊的必備工具書,對篆書藝術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隸書始於周,成於秦,興於漢,在東漢京城洛陽發展到極致,其標誌是《熹平石經》的刊立。
  • 洛陽,火了!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地處中華腹地、黃河之濱,居天下之中,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更別說,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武聖關羽陵寢關林,武則天坐朝聽政、朝拜禮佛的明堂、天堂……導演將央視中秋晚會會場選在洛陽,只能說,真的很有眼光!
  • 13朝古都,被稱為世界四大聖城之一,洛陽5大旅遊必玩的景點
    龍門山洞龍門洞在洛陽市區南12公裡處,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穴、麥積山石窟並列,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是北魏孝文帝年間建造的,之後,經過幾個王朝,總建築時間超過了400年,另外,龍門的規模很大,南北有1公裡,非常壯觀,另外,龍門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這裡是東西兩個青山對峙,從遠處眺望,天然的門好像缺了
  • 閱讀|洛陽伽藍記(卷一)
    然寺數最多,不可遍寫,今之所錄,上大伽藍。其中小 者,取其詳世諦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內為始,次及城外,表列門名,以遠近為 五篇。餘才非著述,多有遺漏。後之君子,詳其闕焉。  大和十七年,高祖遷都洛陽,詔司空公穆亮營造宮室。洛陽城門,依魏、晉舊名。  東面有三門。北頭第一門曰「建春門」,漢曰「上東門」。阮籍詩曰:「步 出上東門」是也。魏、晉曰「建春門」,高祖因而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