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情感語錄很有名,曾經做過很多人的QQ和微信個性籤名。原文如下: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怎麼樣,很熟悉吧。相信你也聽說過。
我原來以為是某個高明的心靈雞湯段子手說的,後來才知道是民國大師豐子愷說的。
看來還是老一輩的大師功力深厚,說出來的話更直指人心。
但後來我讀了曾國藩的這句話,才嚴重懷疑豐子愷是抄襲了曾國藩的版本。
曾國藩說:「物來順應,過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看看,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而且我明顯感覺曾國藩說的更全面,更有水平。
豐子愷的著重強調將來和過去,曾國藩突出了當下的狀態。而當下是最重要的。
那麼我們就以曾國藩這句話為基礎,談一下個人的體會和理解。
1
過往不戀
愛吹牛的人有三種,一種是吹過去如何如何牛逼,一種是吹現在如何牛逼,還有一種是吹將來會如何如何牛逼。
你感覺這三種人,哪種人最有能量?
大部分人都應該是第二種人,吹現在的牛,做現在的事。雖然有點虛張聲勢,但無傷大雅就行。
第三種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馬雲,聽他說話,仿佛一直在講未來。而且最牛逼的是,他能把吹過的牛一一實現。愛吹將來牛的人,是時代的先知。
我重點想說的是第一種人。愛吹過去如何牛逼的人。
我有一個遠房的姨夫,五十多歲從縣工商局退休後,整天的日子就是喝酒、看抗戰劇,還有一個就是吹當年如何如何牛逼。
或許他當年確實牛逼過,但整天絮叨,他自己不煩,聽眾都煩了。
一個人越想竭力證明過去如何牛逼,越說明現在不牛逼了,同時也難以想像未來會再次牛逼起來。
這是一個潛在的心理表達。意思是我現在是有點弱,可別忘了我當年很強,你們要記住。
活在這種邏輯中的人,是不是有點可悲?
所以人還是不要活在過去裡,不管過去混的好不好,都已經過去了,提也罷不提也罷,於事無補,說的多了反而會惹人討厭。
不留戀過往,就是對當下的尊重。
2
當下不雜
當下是個什麼狀態?很難界定。
你說當下就是現在這一瞬間,這一秒,這一分鐘,可它馬上就會過去。
如果把時間看做一條線的話,當下只是這個線上的一個會移動的點。
從這個點往回看,是大把大把的過去。
從這個點向前看,是渺不可知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此時此刻,就處在當下。
處在當下,有一條基本的心法,就是「不雜」。
這個「不雜」真的很難做到。
現在很多人都是手機不離身,不管做任何事,都喜歡看看手機,不看手機就感覺少了點什麼。
這真是當代人最大的心魔。
這個手機,就是最大的「雜」。
因為有手機這個雜念和雜物的存在,做事才不會專心。
佛家說人生三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能做到當下不雜的人,就是做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境界。
3
未來不迎
我上高中時有個同學,平時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每次都是前幾名。但一到大考就不行,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
最嚴重的是高考,按他的水平,考個600多分進個985是沒問題的,但因為發揮失常,只考了500多分,上了個二本走了。
之所以這麼可惜,就是因為考前緊張。小考小緊張,大考大緊張。高考前三天,就開始失眠睡不著了。
到了考試那天,腦袋昏昏沉沉的,不發揮失常才怪。
再舉個例子,如果我說,有夥壞人早就盯上你了,他們會在未來的一星期之內,跟蹤你,調查你,然後會趁沒人的時候,再打你一頓。
但他們具體什麼時候動手,誰也說不準。
或許明天,或許三五天後
就問你三個字,怕不怕?
當然害怕,是人就會害怕。
如果還是那夥壞人,如果他們已經說好了什麼時候開始跟蹤你,都調查你哪些內容,在什麼地方打你,打到多輕多重,都已經說的明明白白。
這種情況,是不是就不太害怕了。
可見害怕,來自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但擔憂這種情緒,如同疾病,會惡化,會傳染,會放大。
所以面對未來,還是少一點模稜兩可的,無意義的臆測,多一些篤定和自信,自然能少很多煩惱。
我很喜歡兩句話,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一種積極防禦的霸氣。也說明了人在面對未來時的一種態度,即「不迎」。
「不迎」即不迎合,不擔憂,不害怕,事情來到了,我按部就班的處理就行。事情沒來之前,不必緊張,該幹啥幹啥。
不留戀過去,不迎合未來,只活在當下。
因為過去和未來都是虛幻的,只有當下才是實實在在的,
畢竟,我們都是實在人。
本人近期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