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不戀,未來不迎,活在當下

2021-01-19 武大師財經

有一句情感語錄很有名,曾經做過很多人的QQ和微信個性籤名。原文如下: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怎麼樣,很熟悉吧。相信你也聽說過。

我原來以為是某個高明的心靈雞湯段子手說的,後來才知道是民國大師豐子愷說的。

看來還是老一輩的大師功力深厚,說出來的話更直指人心。

但後來我讀了曾國藩的這句話,才嚴重懷疑豐子愷是抄襲了曾國藩的版本。

曾國藩說:「物來順應,過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看看,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而且我明顯感覺曾國藩說的更全面,更有水平。

豐子愷的著重強調將來和過去,曾國藩突出了當下的狀態。而當下是最重要的。

那麼我們就以曾國藩這句話為基礎,談一下個人的體會和理解。

1

過往不戀

愛吹牛的人有三種,一種是吹過去如何如何牛逼,一種是吹現在如何牛逼,還有一種是吹將來會如何如何牛逼。

你感覺這三種人,哪種人最有能量?

大部分人都應該是第二種人,吹現在的牛,做現在的事。雖然有點虛張聲勢,但無傷大雅就行。

第三種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馬雲,聽他說話,仿佛一直在講未來。而且最牛逼的是,他能把吹過的牛一一實現。愛吹將來牛的人,是時代的先知。

我重點想說的是第一種人。愛吹過去如何牛逼的人。

我有一個遠房的姨夫,五十多歲從縣工商局退休後,整天的日子就是喝酒、看抗戰劇,還有一個就是吹當年如何如何牛逼。

或許他當年確實牛逼過,但整天絮叨,他自己不煩,聽眾都煩了。

一個人越想竭力證明過去如何牛逼,越說明現在不牛逼了,同時也難以想像未來會再次牛逼起來。

這是一個潛在的心理表達。意思是我現在是有點弱,可別忘了我當年很強,你們要記住。

活在這種邏輯中的人,是不是有點可悲?

所以人還是不要活在過去裡,不管過去混的好不好,都已經過去了,提也罷不提也罷,於事無補,說的多了反而會惹人討厭。

不留戀過往,就是對當下的尊重。

2

當下不雜

當下是個什麼狀態?很難界定。

你說當下就是現在這一瞬間,這一秒,這一分鐘,可它馬上就會過去。

如果把時間看做一條線的話,當下只是這個線上的一個會移動的點。

從這個點往回看,是大把大把的過去。

從這個點向前看,是渺不可知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此時此刻,就處在當下。

處在當下,有一條基本的心法,就是「不雜」。

這個「不雜」真的很難做到。

現在很多人都是手機不離身,不管做任何事,都喜歡看看手機,不看手機就感覺少了點什麼。

這真是當代人最大的心魔。

這個手機,就是最大的「雜」。

因為有手機這個雜念和雜物的存在,做事才不會專心。

佛家說人生三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能做到當下不雜的人,就是做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境界。

3

未來不迎

我上高中時有個同學,平時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每次都是前幾名。但一到大考就不行,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

最嚴重的是高考,按他的水平,考個600多分進個985是沒問題的,但因為發揮失常,只考了500多分,上了個二本走了。

之所以這麼可惜,就是因為考前緊張。小考小緊張,大考大緊張。高考前三天,就開始失眠睡不著了。

到了考試那天,腦袋昏昏沉沉的,不發揮失常才怪。

再舉個例子,如果我說,有夥壞人早就盯上你了,他們會在未來的一星期之內,跟蹤你,調查你,然後會趁沒人的時候,再打你一頓。

但他們具體什麼時候動手,誰也說不準。

或許明天,或許三五天後

就問你三個字,怕不怕?

當然害怕,是人就會害怕。

如果還是那夥壞人,如果他們已經說好了什麼時候開始跟蹤你,都調查你哪些內容,在什麼地方打你,打到多輕多重,都已經說的明明白白。

這種情況,是不是就不太害怕了。

可見害怕,來自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但擔憂這種情緒,如同疾病,會惡化,會傳染,會放大。

所以面對未來,還是少一點模稜兩可的,無意義的臆測,多一些篤定和自信,自然能少很多煩惱。

我很喜歡兩句話,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一種積極防禦的霸氣。也說明了人在面對未來時的一種態度,即「不迎」。

「不迎」即不迎合,不擔憂,不害怕,事情來到了,我按部就班的處理就行。事情沒來之前,不必緊張,該幹啥幹啥。

不留戀過去,不迎合未來,只活在當下。

因為過去和未來都是虛幻的,只有當下才是實實在在的,

畢竟,我們都是實在人。

本人近期的其他文章

相關焦點

  • 九言|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
    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 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改變,改變不了就認了吧。
  • 夜闌心語|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作者伊戈爾·塞梅尼克欣【俄羅斯】最近喜歡上曾國藩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短短十六字裡面,濃縮了曾國藩充滿智慧的生命感悟,和對自己人生經驗和教訓的深刻總結。世間最有力量的文字不是長篇累牘,而是這充滿滄桑的寥寥幾字,嵌入心扉。
  •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周皓陽: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
    01不戀過往經過高中三年的磨練,經過高考的洗禮,我進入了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初入校園,一方面,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憧憬著未來豐富而充實的生活;另一方面,我又感到些許迷茫,不知該如何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蛻變,又該如何不留遺憾的過完未來的四年。
  • 性格容易糾結的人:專注當下,未來不迎
    一件事,還沒開始,你已經糾結上,若不成功怎麼辦?一個人,還沒結交,你又糾結上了,若不能交心該如何?發生的事,讓你糾結如何處理,未發生的事,讓你糾結結果不好怎麼辦……活在糾結裡的人,當真是難以快樂啊。首先,專注當下。一件事,不怕做完是失敗的,只要你用過心,專注過當下,問心無愧就好。一份感情,不怕錯付,也不怕愛錯了人,只要在一起時,當下是快樂的,未來就交給上天和緣分來決定。
  • 曾國藩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其最為有名的,當屬其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事要順其自然,坦然面對,活在當下,不過度擔憂未來還未發生的事,要心無雜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戀和糾結髮生過的事。
  • 曾國藩處世4字訣: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往不戀!
    曾國藩處世4字訣: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往不戀。曾國藩的為人處世智慧廣受很多企業家和老百姓的喜愛。行走職場,有的人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瞻前顧後,敗於心思太重;有的人隨心所欲,愣頭愣腦,敗於太過簡單。
  • 活在當下,不後悔,才是最好的活法
    文學大師豐子愷在《不寵無驚過一生》中這樣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很多人一想到將來,或者以後,都會恐慌,會迷茫,大部分都是沒有做好準備,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未來。走在這條人生路上,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要懷念過去,不要懼怕未來,活在當下,走好當下的路。從呱呱墜地,到鬢髮斑白,人總會經歷很多。昨日已成歷史,未來暫未可知,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活法。因為昨天再好,已經成為歷史,未來再難,也要勇敢繼續。
  • 心平氣和告別過去 只爭朝夕活在當下
    近段時間,在豆瓣APP上出現了一個專門的討論小組——「假裝活在1980-2000年」。裡面成員已達到6萬人,每天都有新帖子發布,大家努力營造出來的氛圍仿佛讓人有一種穿越回幾十年前的錯覺。 「時代的眼淚」來源於日漫《機動戰士Z高達》的一句臺詞,後來被漸漸引申為某種東西已經古老到會令人流下懷念的淚水。讓不少人心心念念的千禧年代,正值筆者讀小學。
  • 不負當下,不戀流年
    流年是晝夜不息的流水,是一年四季的變換,是被風吹走的塵埃,是奔走在時光裡的年華,不負當下,才能不戀流年。流年匆匆而行,催促人們抓緊時間。流年的刀劍,宰割著人生。每個人要抓住年華,去尋得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 清空過往,活在當下,重新出發2021
    可是父親會尷尬地說不記得了,甚至是很無奈的搖搖頭。往事,在當下而言其實是一種信息的記憶,如佛法中解讀「一切相皆為虛妄」。從父親的現狀裡面領悟到,一切過往終究都是虛幻,這些虛幻的東西如果依舊深刻,那麼他們會成為信息片段,讓我們咀嚼回味,如果一旦記憶不深就會如煙飛雲散般消失了。所以為什麼佛法一直強調:活在當下。只有當下的那個眼耳口鼻身意的感知,才是最紀實真切的。
  • 人生苦短,請活在當下,多享受當下之美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心中沒有牽掛,事情來了就順應它,事情沒來就不要主動去尋求,事情來的時候,一心一意,心無雜念,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想著它。做好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行了。
  • 過往不念,未來不迎,讓自己隨時清零,擁有美好生活
    因為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停不起,病不起的循環裡了。在現實的世界裡,雖然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渴望獲得幸福的路上奔波著。而幸福,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在基本溫飽以外的感受與體會罷了,誰又能真正意義上說得清幸福是什麼呢?也許一百個人裡,怕是有一百二十種對幸福的看法吧。
  • 活在當下,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最明智的選擇
    ——賈伯斯我國著名畫家、散文家豐子愷曾說過: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未了之事,未謎之愛。未想明日,未斷今天。這樣,茫然!這就是對活在當下最好的詮釋。只要過好當下的每時每刻,就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至於心中是否有夢想,又有什麼重要呢?人生的諸多煩惱,往往源自傷逝過去、期盼未來。
  • 沙眼看球|當下不雜,未來不迎,魯能不需要「想三想四」
    費萊尼的意外拉傷,讓李霄鵬不得不倉促變陣,原本上場時間不該超過二十分鐘的格德斯,在開賽不到二十分鐘就上場了,當然位置並不是他熟悉的位置。防守反擊的魯能與恆大有過一段時間的膠著狀態,但是雙方實力和狀態都不在一個層面。
  •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但我們不能沉溺於過去的美好回憶之中無可自拔,可以這樣說,一個太過於懷念過往的人,或者說一個只有在回憶中才能找到美好的人,他當下的生活一定不是特別快樂和如意。還有一些人,他們則是因為當下的種種不如意和不順利而害怕未來和未知,對於他們來說,未知就意味著危險,而未來充滿了未知,他們又似乎能不出任何資本和勇氣去應對這些不可確定的因素。
  • 修身的境界: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修身的最高境界: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一天他幫業師洗澡擦背時說:「好一座佛堂,只是佛不聖明。」他的老師回頭看他,神贊又說:「佛雖不聖明,卻還能放光。」又有一天,業師在窗下讀經,一隻蜜蜂撲撞著窗紙想飛出去。神贊見此情形說道:「世界如此廣闊,不從空處出去,偏要鑽故紙堆,何年才出得去!」於是他的業師請神贊替眾人說法。這則逸事形象而生動地顯示了禪門靈活機變、情趣盎然的宗風,同時闡述了修禪的大法。
  • 曾國藩智慧:優柔寡斷,性格猶豫,要懂得這16字,成大事不糾結
    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短短的16個字,將人生智慧囊括其中,欲成大事原本就要不得糾結,希望諸位時時謹記。將來要發生什麼事情,誰也不知道,所以不要再為還沒有到來的事情,去糾結苦惱,安安穩穩做好當下,把握好現在,就是極好。當時不雜生活在當下,就要把握好當下,做事情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人到中年,是時候活在當下,專注當下,回歸生活的本身了
    人到中年,專注當下其實勝過綢繆未來。 人到中年,常常會陷入困惑。 人生過半,你不再有年輕時期的飛揚跳脫,也不再相信「我能,無限可能」,你越來越信命。
  • 專注當下,認真生活
    歡    迎    關    注
  • 活在當下,不負韶光 !
    視頻來源於:微博XXTEE音樂 原曲《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原作曲:秋田ひろむ 改編丨孫雅姝· 演奏 |孫雅姝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