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中午12時半,非垃圾定點投放時間,楊浦區政立路國定一小區的垃圾廂房大門緊閉,一名身穿黑色運動服的年輕人拿著四包垃圾匆匆走過,以最快速度丟在了垃圾房門外。
就在垃圾袋觸碰地面的一瞬間,門外的攝像頭突然發話:「現在不是垃圾投放時間,亂扔垃圾將被錄像。」年輕人一驚,停下了離開的腳步,正當他四下觀察,攝像頭又說話了:「亂扔垃圾已被錄像。」猶豫片刻後,他將四包垃圾取走。
這是楊浦區五角場街道最新試點的垃圾分類智能管理系統。1月11日上海發布2020年度上海各區及各街鎮(鄉、工業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成績單,楊浦區以97.2分位居上海各行政區首位。
「定點定時投放」,是上海實行垃圾分類管理的核心舉措。然而在非投放時間點,有居民需要投放垃圾怎麼辦?
消失的50袋垃圾
每天早上7時到9時,晚上6時到8時,小區內垃圾廂房都會定時開放,保潔員和垃圾分類督導員在垃圾廂房看管整理。而這段時間以外,垃圾房則處於無人看管狀態。
「新裝人臉識別,亂扔城管上門!」1月11日晚8時,記者在國定一垃圾廂房外看到這樣一塊牌子。
國定一小區有1600多戶人家,居民的上班時間與垃圾分類點開放時間難以完全統一,不少白領每天出門時,垃圾房還沒開,下班回來,垃圾房已經關門。
「過去在非投放時間,平均每天堆放在垃圾廂房外的小袋垃圾能達到50袋。」國定一居委會主任曹正卿告訴記者,自從安裝了人工智慧攝像頭後,這50袋垃圾消失了。
垃圾廂房門口上方兩側,以及幹、溼垃圾桶上方各安裝了一個攝像頭,看起來和普通的監控無異。曹正卿說,這4個攝像頭具有人工智慧技術加持,它能識別到人提著袋子走過以及放下袋子這兩個動作,觸發拍攝錄像行為。
打開居委幹部手機上的APP後臺系統,在4個攝像頭拍攝的實時畫面裡,有一片位於廂房外用藍色線圍合的區域。在非投放時間,只要識別到有人拿著一包東西走進「藍色區域」,攝像頭就會做出第一次提醒:「現在不是垃圾投放時間,亂扔垃圾將被錄像。」若提醒無效,就會進行錄像。
本文來源:上觀 作者: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