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家族簡介

2021-02-14 胡氏宗親總會

點上面「胡氏宗親總會」加入胡氏大家庭!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胡」,先點上面藍字胡氏宗親總會,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胡姓 是當今常見姓氏,讀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

起源始祖

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諡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母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闢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後封其弟田嬰於毋仰(即母鄉、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後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後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後裔族人在戰國後期至秦、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朝時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晉朝以後,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因此複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這是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

源於姬姓:《韓非子·說難》記載:「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公元前7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後,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

源於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建立了歸胡國外,大部分歸夷人不願臣屬於商王朝而繼續向南遷徙,其中一支歸夷人遷居於汝陰一帶,並在該地區建立起妢胡國。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妢胡之笴。妢胡,鬍子之國,在楚旁。」說明妢胡國盛產「美笴」,就是用來製作箭杆的細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歸胡國、妢胡國均被迫參加以楚國為首的諸侯聯盟,結成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參加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豫章之戰」,結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楚昭王熊壬(熊軫)在「豫章之戰」後的班師回程中,反而順便吞併了同盟的歸胡、妢胡這兩個小國。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後裔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於以因故改姓為氏。胡騎校尉,是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所設置的軍隊官職。漢武帝時期,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是漢武帝特設的職位,胡騎校尉專職掌管駐紮在池陽(今陝西鹹陽)的胡騎軍隊,而長水校尉則專職掌管駐紮於長水與宣曲(今陝西關中)的烏桓人與胡人騎兵。胡騎校尉之職不常設,其職平時多由長水校尉兼任。由於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專職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驍勇剽悍而又忠誠大漢王朝的將領統轄,其中不乏歸附漢朝的外族將領。在其軍隊將士中,多有以軍隊稱制為姓氏者,稱胡氏,例如後來著名的的護羌校尉胡疇便是。

源於改姓,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並將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后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託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並取名胡昌翼,後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經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後,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學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公"。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明經胡」又稱「李改胡」。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遷徙傳播

舜帝後裔媯滿早年被封於胡(今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稱「胡公」,築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

漢朝時期,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氏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氏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臺灣。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臺南、臺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人口分布

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在當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臺灣則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兩千多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31%左右。

當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五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約佔胡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布於貴州、雲南、江西、江蘇、河南、重慶、山東,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為當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總人口的10.4%。全國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贛皖浙和川渝黔雲兩個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胡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

胡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長江流域的雲黔渝鄂湘贛浙滬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蘇南部、福建大部、粵桂北部,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近3%,這部分面積僅覆蓋了總國土面積的16.4%,而居住了大約60%的胡姓人群。在粵桂閩南部、臺灣、海南、青海湖以東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區,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2.3%,居住了大約37%的胡姓人群。

郡望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

淮陽郡: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淮陽),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為陳國。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陳州為淮陽郡。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置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

義陽郡: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

廬陵郡:轄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弋陽郡:隋置弋陽郡,武德三年改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

堂號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於西漢。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陽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稱蔡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義陽堂:以望立堂。

弋陽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於宋朝胡詮所著的《譚安集》。

績溪堂:績溪堂胡氏因為近代出了大學者胡適而斐聲中外。

宗祠對聯

四言

壽齊九老;

名列四真。

賞析:上聯典指唐代人胡杲,會昌年間官懷州司馬,後與白居易等人在各陽組織香山九老會。下聯下聯典指北宋初學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陝西路安定堡,學者稱安定先生。曾任國子監直講、太子中允、侍講,官至太常博士。在蘇州、湖州間講學二十餘年,與孫復、 石介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並稱為「宋初三先生」。當時有明令以他的教學方法為太學法。著作有《論語說》、《春秋口嘆》。當時人稱富弼為真宰相、包拯為真御史、歐陽修為真學士、胡暖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學宗功。

賞析:上聯典指宋代太學博士胡安國(1074-1138),字康侯,建寧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紹聖年間進士,歷官太學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兼侍講、寶文閣直學士。潛心研究《春秋》,著《春秋傳》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議論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書為科舉取士的教科書。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廢《春秋》,他說:「這是古代聖人的傳心要典,怎麼能讓皇帝不得讀、學士不得讀呢?」下聯典指宋代徽猷閣直學士胡寅,字明仲,建寧崇安人。宣和年間進士,靖康初年任校書郎、中書舍人、徽猷閣學士,崇尚理學,學者稱致堂先生。曾上書高宗,建議組織義軍,北上迎徽、欽二帝回朝。著有《讀史管見》、《斐然集》、《論語詳說》等。

欲正人心;

引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賞析:聯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題聯。胡林翼,字貽生,號潤芝,湖南益陽人。官至貴州鎮遠知府。有《胡文忠公遺集》。

虞賓衍派;

溈汭流源。

賞析:全聯典出「虞賓、溈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

望出淮陽。

賞析:全聯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孫。

經資羽翼;

祠表賢良。

賞析:上聯典指宋·胡寧著《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書。下聯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賢良祠。

五言

淮海家聲遠;

蘇湖世澤長

賞析:此聯為胡姓宗祠「安定堂」聯。

地據蛟潭勝;

家傳麟史風。

賞析:此聯為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胡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該祠的地理位置;下聯典指南宋胡安國著《春秋傳》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獲麟」止,所以《春秋》被稱為「麟經」。

成名由吳母;

有妹媲劉家。

賞析:上聯典指宋·胡安國,其母乃吳羨門女,羨門六經教授生徒,安國成為大儒。下聯典指清·胡天遊,其妹胡石蘭、胡景素、胡臥雲俱能詩,比之劉家三妹。

七言

冬去松枝仍獨秀;

春來梅蕊已齊開。

賞析:全聯典指宋·胡安國事典。

古色新香畫別致;

月光清氣春宜人。

賞析:此聯為鶴頂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聯。

古來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賞析:此聯為鶴頂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聯。

鎮守金華稱大海;

撰書禹貢號東蕉。

賞析:上聯典指明初將領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寧通甫,虹人。卒封越國公。下聯典指清代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號東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潛研儒家經典。所撰《禹貢錐指》,繪圖四十七篇,為《禹貢》最好的注釋本。

十年煙水持竿釣;

千古鬚眉下筆先。

——清·胡遠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賞析:此聯為清代書畫家胡遠撰題聯。胡遠,字公壽,江蘇華亭人,號瘦鶴。善畫山水,有《寄鶴軒詩》。

文倔苞深宗二漢;

歌辭風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賞析:此聯為清代書法、篆刻家胡震撰題聯。胡震,字鼻山,富陽人。工篆刻,得漢人風格。分隸亦古拙可愛。

文武世家源流遠;

帝裔宗枝翼葉長。

賞析: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後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絛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一一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墟鎮。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於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後裔遍布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據珠璣巷南遷後裔聯誼會搜集的各地南遷後裔143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後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八言及以上

安國成名,本由吳母;稚威有妹,不亞劉家。

捨己從人,大賢之量;推心置腹,群彥所趨。

——清·曾國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賞析:此聯為清代大臣曾國藩(1811-1872)書贈胡林翼聯。

築堤溉田,起春陽頌;

輔君開國,奠盤石安。

賞析:上聯典指晉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聯典指明初大將、右翼統軍元帥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賞析:此聯為明代文學家胡居仁(1434-1484)自題聯。

遺愛在人,蓮幕留圖紀南嘯;

藏書貽後,槐陰親手植東園。

——胡位鹹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賞析:此聯為安徽省績溪縣縣城胡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該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興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獄,當地士民繪「蓮幕圖」並作詩文贈他。下聯說該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縣城東建"東園書屋",並植槐、桂樹。其孫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年間官至工部尚書。

姜水源長,伯祖啟航,陳留始發;

東山地沃,安石興苗,寶樹成蔭。

賞析:此聯為江西省上猶縣胡氏宗祠「安定堂」聯。

宗風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雙湖,類能為道學功臣,昭茲來許;

世變當海水群飛,或割地、或納幣,問誰斥和戎宰相,紹我先人。

賞析:湖南省華夏橋胡氏宗祠聯。上聯「道學功臣」,典指明代學者胡居仁,字叔心,號敬齋,餘干人。一生以講學為業,曾主持白鹿洞書院,為明代程朱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居業錄》、《易象耖》等。下聯典指南宋胡寅,主張抗金,曾斥責「和戎宰相」秦檜,被秦檜以「譏訕朝政」罪名貶官,秦檜死後才得以復官。

家譜文獻浙江寧波柴橋胡氏宗譜修魚萬曆年間,30年重修一次柴橋圖書館蘇州興化泉溪胡氏宗譜胡淡谷,木刻活字印本六冊江蘇省興化縣昭陽鏤南滄辦事處胡氏族譜胡仁肪,木刻印版一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北京延慶胡氏宗譜六卷胡崧,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河北霸縣胡氏宗譜不分卷胡春煦,油印本一冊南開大學圖書館遼寧本溪胡氏譜書一卷胡玉文,手寫本遼寧省本溪市富家樓鄉富家樓村上海安定胡民族譜不分卷胡鵬,手寫本兩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上海胡氏家乘家傳不分卷胡祖德,石印本兩冊上海市文物管理局江蘇豐縣胡氏家譜四卷胡敬敷,木刻活字印本江蘇省豐縣圖書館浙江餘姚南門清風裡胡氏宗譜四卷楊蔭寰、胡聚星,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奉化鮚埼胡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浙江奉化鮚埼胡氏下宅房宗譜二卷馬元度、胡世治,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浙江奉化鮚埼胡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安徽徽州新安胡氏歷代報功圖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上海市博物館安徽徽州胡氏族譜不分卷胡士著,木刻活字印本安徽省徽州市圖書館安徽徽州胡氏族譜不分卷胡啟道,木刻活字印本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安徽徽州大塘明經胡氏己伯三派支譜八卷胡生彬,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中國國家圖書館山東臨沭胡氏支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山東省臨沭縣蘆莊鄉胡格莊河南光山胡氏宗譜六卷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河南省光山縣檔案館湖北濬縣胡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河南省檔案館湖北胡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湖北新洲胡氏宗譜十卷胡基秀、胡開福,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新洲縣三店鎮沙岅村湖北監邑胡氏族譜著者待考,
湖南湘潭中湘胡氏支譜四卷著者待考,鉛印本四冊河北大學圖書館湖南湘潭拗柴胡氏七修譜四十三卷胡安疆,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國家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湖南湘潭大荷塘胡氏六修族譜二十四卷胡緒滋,木刻活字印本中國社會學科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沅江胡氏族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胡氏九修支譜八卷著者待考,鉛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湖南湘陰車塘胡氏家譜十六卷胡裕億,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四川省蓬溪縣文井胡氏族譜胡傳淮,上海圖書館、臺灣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字輩排序

山東菏澤胡集鎮胡氏字輩:(103世至117世)景忠金玉世,遵行孔孟道,效法唐虞德。

江西奉新胡氏字輩:「唐宋美名久著有虞盛德貽芳文章甲第繼顯道義真傳蕃昌誠意正心本學修齊治平均良支分任在衍慶永遠以紹書香」。

江西吉水西嶺胡氏字輩:「吾祖肇偉基賢嗣誥廣繼詩書映倫理才華渙彩彰剛直弘揚遠忠厚泰運升博愛勁震奮勳猷奕彪炳正儀來上國建策左良仕」。

古代胡公滿:根據《元和姓纂》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後裔媯滿。媯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媯滿死後諡號胡公,後人以諡為氏為胡氏。

胡衍:戰國時期名士。

胡毋敬:秦朝太史令,書法家。(胡母雖為複姓,起於胡姓。)

胡母生:西漢臨淄人,名生,字子都,西漢時經學家。

胡安:西漢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質:三國魏國荊州刺史。

胡淵:西晉將軍。

胡車兒:東漢末年武將。

胡遵:三國時魏國大將。

胡威:西晉奉車都尉。

胡奮:西晉大將。

胡烈:西晉涼州刺史。

胡芳:晉武帝貴嬪。

胡國珍:北魏司徒。

胡充華:北魏宣武帝皇后。

胡焱:東晉散騎常侍。

胡廣:東漢重臣。古華容(今湖北監利)德高望重的學者。

胡曾:唐代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

胡則:北宋兵部侍郎。

胡松年:北宋抗金衛國英雄。

胡舜陟:北宋廬州知府。

胡仔:北宋文林郎。

胡瑗:北宋理學家、思想家及教育家。

胡銓: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樞密院編修官。曾撰文斬秦檜。

胡安國:南宋經學家。

胡宏:南宋理學名家,為胡安國之子。人稱「五峰先生」

胡三省:元代史學家。

胡惟庸:明代開國功臣、丞相,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

胡大海:明朝開國功臣。

胡季犛:越南胡朝開國皇帝

胡直:明朝福建按察使。

胡富:明朝戶部尚書。

胡瓚 明朝工部尚書

胡海:明朝開國將軍。

胡松:明朝工部尚書。

胡璉:明朝戶部侍郎。

胡效才:明朝監察御史。

胡宗憲: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抗倭名將。

胡懈:明朝副都御史。

胡居仁:明朝理學家。

胡正言:明朝書畫家。

胡應麟:明朝文學家。

胡震亨:明朝文學家。

胡登洲:明朝伊斯蘭教經師。

胡渭:清朝經學家、地理學家。

胡簡敬:清朝吏部侍郎。

胡長齡:清朝禮部尚書。

胡公壽:清朝書畫家。

胡璋:清朝畫家。

胡定:清朝御史。

胡嶧陽:清朝文學家。

胡開文:清朝徽墨行家。

胡雪巖:清末紅頂商人。

胡林翼: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晚清湘軍將領。

近現代

胡兆明,現任中國駐克羅埃西亞大使。

胡志明:越南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現代越南國父。

胡藻斌:民初嶺南畫家。

胡萬洲: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

胡漢民:國民黨右派首領。

胡逸民:原國民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監獄長。

胡適:近代學者。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

胡也頻:近代文學家。

胡宗南: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文虎:近代華僑企業家。

胡蘭成:近代作家。

胡愈之:社會活動家及學者。

胡厥文:近代實業家。

胡耀邦:中共主要領導人之一。原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喬木: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

胡春華,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

胡錦濤: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原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相關焦點

  • 「道真胡姓」胡氏家族簡介,道真胡氏家族人轉起來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後裔,黃帝子孫。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鬍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
  • 胡氏家族聚會精彩2018
    (巫溪縣胡氏家族2018春節聯誼會精彩視頻)巫溪胡氏同宗祖家族聚會,經過發起人胡濤等族人歷經一年的艱辛努力
  • 胡氏家族集體參觀胡底烈士紀念館
    10月10日上午,來自舒城、肥西、廬江等縣的胡氏家族成員共計50多人,齊聚舒城縣幹汊河鎮洪宕村,集體參觀胡底烈士紀念館,共同緬懷他們家族中的英雄人物胡底烈士。當天上午,來自四面八方的胡氏家族成員歡聚幹汊河鎮洪宕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會議室,召開胡氏家族第五次修譜會議,胡氏族人胡茂華主持會議,簡要敘述了胡氏家族集體參觀胡底烈士紀念館的目的和意義,指出通過參觀了解英雄事跡,用英雄事跡教育胡氏家族後人,做到忠於祖國、伸張正義,為胡氏忠孝宗堂永著輝煌事跡。
  • 胡氏圖騰,寓意深遠!願胡氏家族興旺發達
    胡氏家族有確切記載的是西周、春秋的鬍子國。鬍子國有兩個:一為歸姓,位於今天的安徽阜陽,後被楚國所滅;一為姬姓,位於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後。此外,胡姓與陳姓有著不解之緣,稱陳姓先祖胡公滿為先祖。從此,以白頭翁為圖騰的胡氏部落延續發展開來。圖騰涵義:胡姓是盤古氏(伏羲氏)以葫蘆為圖騰的族稱。胡由古和月組成。
  • 安定臨涇胡氏家族:靜以修身 讀書尚禮
    (安定胡氏祠堂) 安定胡氏是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自古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 上海 松江 明經胡氏(簡介)
    明經胡氏三十四世。次兄 湧齊公 胡嘉浩 邑庠生(秀才)。明經胡氏三十四世。三兄 邵齌公 胡才標 太學生。明經胡氏三十四世。四兄 山靜公 胡寶 號象虛 後改名二樂 乾隆丙辰(元年,公元1736年)舉薦鴻博(清代博學鴻詞科為鴻博),十二年(公元1747年)舉人,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會試登第,特恩賜翰林院檢討。明經胡氏三十四世。
  • 全國名祠之——福州永泰胡氏宗祠
    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名號,這個名號就叫「堂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堂號就知道本族的來源,紀念祖先功德。俗話說,樹大分杈。
  • 甘肅的胡氏民居,被稱為風水寶地,擁有400多年歷史!
    那為什麼胡氏民居能保存至今?經歷了四百多年的古民居都見證了怎樣的故事?遊覽天水時,要想感受這座歷史名城的古老魅力,不得不去這座有400多年歷史的故居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很多來過的遊客都說這是甘肅最厲害的古宅!胡氏民居建於明代,它是一個規模非常大的官邸,有兩個四合院,南院和北院。從明朝到民國,是當地胡氏家族的私宅。
  • 【人物】胡氏俊彥譽滿香江——記陽升村胡氏宗祠
    ,(樂堂村鄉親也不知道三山公後人居於何處),故胡劍星等初步確認此三山公則為大東布胡氏始祖。據陽升村舊《胡氏族譜》載,在清朝中後葉,胡氏為男丁重新制定了輩序(分名序和字序),由三山公十七世孫起名輩序為「祥應文明啟,朝庭德澤深。國家崇志士,福祿壽同臨」;字輩序為「世運良才顯,高魁佐殿中,太平天日永,賢盛錫恩隆」。既有名輩序,又字輩序,在各姓氏中是十分罕見的。
  • 【第155期】胡氏尋根問祖
    點上面「胡姓家族」姓胡的人都關注了
  • 江西撫州胡氏活動(2020.10.28-29)專題報導
    2020年10月28日晚,前來參加「中華姓氏文化書法展暨榮譽博覽園開園儀式、滿公胡氏文化公司年會」的全國各地胡氏宗親組織負責人,宗親代表齊聚江西撫州榮譽國際酒店
  • 【姓氏志】長陽胡氏
    四、湖南寧鄉東城胡氏(西流溪胡氏)寧鄉東城胡氏,先世由江蘇如皋遷江西新淦縣登豐鄉化勝裡上西源堡。始遷祖克浚公,字導穎,於明永樂由新淦縣遷湖廣寧鄉。據時年81歲(2007年8月)的老人胡榮高口述:西流溪胡氏始遷祖胡光直,於清嘉慶年間由湖南寧鄉縣逃荒而遷宜都縣紅花套,初落紅巖子。其後,光直之孫鎮凡又遷長陽,落業西流溪。
  • 廣東紫金縣胡氏淵源
    「胡公」姓媯名滿,媯滿的後代以媯滿的諡號為姓氏,就是胡氏。媯滿有三子:長子犀侯,公元前1107年繼位為申公,以封地為氏陳;次子臬羊,公元前993年繼位稱為相公,以父諡為氏胡;三子廣,廣後來周朝另封為安定使(謂其後子孫改姓胡氏)。?胡姓來源系出多支,周時有兩個胡國。
  • 枝江胡氏族譜序
    續修胡氏族譜敘    譜也者,所以紀族人之世系也。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家之造譜即國之修史也。
  • 最早的胡氏地望---安定 黃啟昌
    據史書記載,胡氏在安定出現很早。隋初,胡氏已成為安定大族,另有一支遷至河南新蔡繁衍,後來也成為著族。安定是最早出現的胡氏地望,安定也就成為天下胡氏的堂號,其子孫也多以安定引以為自豪!安定在胡姓族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堂號即郡望,也就是發祥地。       唐《元和姓纂》記載:"安定,漢有胡建始居焉」。胡建是安定最早出現的胡姓人物。
  • 胡氏祭祖文!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胡氏宗親必看、必轉!
    尚饗                            湖北洪湖及周邊地區胡姓聯誼會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四)肖 塘 胡 氏 祭 祖 文維:公元二零零九年,歲逢己丑,時在孟冬,十月十一日吉辰,奏鐘鼓雅樂,獻帛金清醇,抒敬祖之情,壯家族之魂。
  • 廣西胡氏文化論壇暨第八屆廣西胡氏宗親聯誼會特別報導
    接著玉林得利集團胡其勝董事長宣讀祝賀詞,他高度讚揚了柳州胡氏宗親會成立後在短短的不夠一年的時間裡,承辦這次活動,體現了柳州胡氏兄弟之間精誠團結,同心同德,是真真正正辦大事的一個團隊,柳州的胡氏宗親工作值得我們點讚,值得我們學習,經驗值得我們推廣。
  • 專訪安徽省非遺文化傳承人【胡氏骨傷科胡永久】
    分布區域 胡氏骨傷科自清末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分在祁門縣安凌鎮(原雷湖鄉)一帶,1986年8月祁門縣中醫院成立,創建骨傷科,以胡氏骨傷療法為主。醫術影響福及皖贛二省鄰近區域。主要特徵胡氏骨傷科隨著不斷傳承和發展,其醫療技術日趨精良成熟,呈現出以下特徵:一、胡氏骨傷科醫術特點:1、凡治損傷,首重推拿、認穴,其次用藥。按照人身體強弱、男女、老少之不同,以用藥加減分量。
  • 湖南氏族志——胡氏
    瀏陽西嶺、樟槽、藻嶺胡氏譜稱胡姓始祖滿公,始自周初。第五十一世祖威公官徐州刺史,後調安定(今甘肅平涼地區的一部分),卒於任,遂家焉,故胡氏以安定為郡,謂安定胡氏。傳至第六十三世祖藩公,封土豫章,愛豫章西之新邑(今江西奉新縣)華林山水之美,遂自江蘇邳州宿遷徙華林,為華林胡氏之始祖。
  • 華林胡氏 (一)
    華林胡氏(一)    華林胡氏是胡氏主要分支之一,系出安定胡氏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