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書家王道義:共溯江源雲外峰

2021-03-02 藝術野瘋狂

藝 術 野 子 的

藝 術 野 史

| 2016.8.27

時 空 人


晉磚題跋  王道義



王道義於文藝境界崇尚「宏約深美」,於書法、篆刻和詩文追求「古雅樸逸」,以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先生名句「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為遊藝的座右銘。

道義的師友認為他的書法、篆刻和詩文格調統一,更以詩文書印並進共勉。多年前,著名書法篆刻家潘主蘭鼓勵他的印作「精緻可喜,能於筆墨間見情趣,難能可貴。」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曾點評他的印作「秀而能樸,用線動靜方圓對立統一。」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也嘉許道: 「有古氣,又有奇氣。」


自作詩草書條幅 45x22  王道義

西泠印社理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郭強認為他「性篤厚且堅毅,學敏思而善擇,謙謙君子以慎獨,師表言行克己,斂以為展,蕩蕩胸次,不澆塊磊,不昧良知,不昧藝術,不昧時代。阿義(王道義別署)為藝術以古為尚,獨擅而行,不為時風所熾。其書法自三代吉金入,心存高古而獲高古,且有衝淡清逸之態。文字運用與再造,遵六書而能通變,以詔版之體,六國文字之形,隨作品布局之安排而擇其勢,尚古善巧之能力值得稱許。以漲墨、宿墨調動金文聯中簡單對峙之枯寂、麻木,蓬勃之生命力呼之即出,枯筆、沙筆也成為質樸尚古筆法之新表現。從集聯、自撰聯窺測到,文學運化自在修養之中,故能俯拾皆佳,翹楚同輩。漢篆、漢隸創作,造奇險而寓於整體之中,亂石鋪街平抑了變形之錯動,呈自然中之組合,將漢代飽滿厚重均衡之充滿美,轉化為奇險質古之變化美。行草則在漢隸、章草筆意外,飾古而求節奏,運澀而表流動,質樸裡散出輕輕之淡然,在碑筆中尤為亢奮。其篆刻宗古璽,借殷商契刻文字及三代吉金文字,以復高古,非窅然空蹤,造險而不覺險在,載瞻載止。布印在秦,又以疏為勝,用單字獨立顧盼其鄰,密則密,疏則疏,化整體為個體,又以個體走向整合,其智睿敏矣。刀法含蓄沉著中透出清秀之意,凌厲而不見其鋒,疾運而不睹其勢,造作而不露其痕,神出古異。楚金文(鐫刻類)邊款一領時尚,漢金文款又奪蓬勃茂密之勢,一領一奪可見出擊之準確而有效,慧中見思也。當今印壇不可無阿義。」


酬肯軒北川紀遊詩橫幅  王道義

日課之餘,王道義喜將書稿印稿和查檢所得摺定成冊,與師友們的評鑑文字相對應,這樣一年下來就有一大疊,儼然他的「遊藝年鑑」。

 

 

——

 

「泛泛輕觴,三春陶和氣。茫茫大造,千載挹遺芳。」2013年被調入省詩書畫院前,蜀中書家王道義於37首《蘭亭詩》中集了六十幅對聯,從中選擇一副精心創作,投稿中國書協「全國首屆王羲之書法獎」,沒想到摘得大獎。「本來是為了輔助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蘭亭文化』之生動,《蘭亭集序》的背後是37首詩和當時42位著名的文人,這些文人是當時士大夫的代表。其中有東山再起的謝安,也有年僅九歲、尚不會賦詩的王獻之。」……1986年到2013年,他一直在校任教語文,1999年他所在的師範學校和廣漢一中合併為廣漢中學。機緣巧合:他後來隨父親走親訪友尋到族譜,古夢塵封,時光荏苒,這才知道當時他們王氏宗祠離他的學校不到一百米。

 

——

「觀書石室,問道江源」,研習詩文,變化氣質,充盈書卷之氣,是王道義「遊藝」的一大動力和源頭活水。翻看王道義的藝術履歷,獲獎是一個重要部分,要是歷數下來,紙面一定篇幅不小。20多年語文教師的出身,對更多書藝愛好者來說,他的學習習慣和創作習慣尤值得分享,他認真,邊受訪邊把心得寫在本子上:

第一,學習過程中,習慣探究文本的文化背景。比如學寫《蘭亭集序》,一般就是把它的結構大體確定了,再模寫它的筆畫,這是「摹寫」;再放開對著寫,這叫「對臨」;寫熟後能背誦默寫,便是「背臨」、「意臨」;最後以其法度、意蘊施於創作。「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書風、為什麼王羲之在他那個時代寫得最為出色精彩?儘管時人對此存有異議。至唐代被尊為「書聖」至今不替,卻很少去研究這是為什麼。」王道義學中文出身,慣於把字帖放進中國歷史文化背景裡推究考察。「所謂文化背景,用孟子的話說就是『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在他看來,這涉及到人與時空的關係。「東晉為什麼會產生那樣風格的書法作品?這就跟中國書法的演變到了東晉時的實際狀態有關,比如那會兒有哪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名家、名作等等。你不能僅僅臨摹《蘭亭序》就完了,你還得去研究它的文化背景。另外,儒釋道三教合流、相互融合碰撞所產生的玄學和發酵的魏晉風度,是這篇『天下第一行書』的靈魂所在。雖然《蘭亭詩》只有37首,但它們的字數遠遠超過了《蘭亭集序》的324字。最重要的基石是這詩和詩背後的42位東晉名士。這個基石是大多搞書法的人所容易忽略的,而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就是文化背景。」司馬遷追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研究名家、研習名帖也當如樣,注重「時、空、人」三者的關係。


神醉·橫幅  王道義

第二,重視藝術的文字規範。王道義對文字有特別敏感。從學習創作,到與名家與新銳交流,他都非常注重書法和篆刻創作文字的規範與淵源,「如今有這種現象,對於楷、行、篆、隸、草各類書體創作中的錯字和別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他看來,一個沒有文化的書法藝術家無非就是一個「寫字匠」而已。書法家不僅僅只是一種稱謂、職業,更是肩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一項使命,其本分就應是連接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節鏈條而存在,「中國書法的載體文字,是我們中國書法之魂。如果這個「魂」都是錯別字,古文字裡邊是錯別字,今文字系統的楷書、行書、草書和隸書,你都是用錯、寫錯的話,標榜自己是所謂的『純粹的藝術家』,我覺得,那不是狂悖就是欺世。」


第三,醉心藝術的文採風流。歷代大名家或小有名氣的作者,沒有一位不在詩、文、書、畫各個方面都有相當的修養,王羲之和顏真卿即是典型。他喜歡讀《全唐詩》,尤其喜歡選讀裡面他所熟悉的書法名家,看他們究竟在日常生活中寫了哪些詩,「比如顏真卿的就有不少。他是大唐的一介書生,其先輩也大都是因文學造詣而成為官員,是『自立而立他,自達而達人』的士大夫。,,。他學習《詩經》和《離騷》,繼承漢魏以來詩歌的長處,最終形成了他五言詩和七言詩那種非常簡練、深厚而洞達的文採風流。而現在,他所流傳下來的許多楷書和行書作品的氣息,跟他詩歌的氣息是一致的。所謂『詩言志』,表現的就是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學習這些名家的書法字帖,特別醉心於他書法裡的文採風流。


第四,遊心藝術的本體。包括書法的筆法、字法和章法;包括篆刻的刀法、字法和章法。這是技術層面。

 

——

今春四川省詩書畫院工作室開課,王道義作詩《放艇花溪趁好風》:夜雨東風醒蟄龍,清梅照水喜相逢。明朝橐筆奮蘭槳,共溯江源雲外峰。」 緣結翰墨,雅集錦裡,並很快將詩作篆於壽山石上。「習書刻印是板凳冷坐的苦差,更是清歡長隨的樂事。」對於書與印的關係,說簡單,也複雜。他用十六個字來概括自己書法和篆刻的關係:印內求印,印外求印,以書促印,書印合一。


飆輪遊八極·高架太平軌·陶印  王道義


當初四川師範大學的締造者之一李季偉先生的侄兒李君煒,是他的啟蒙老師之一。在班上他尤對篆刻最感興趣,而他與當時國內名家,包括西南師範大學徐無聞教授的書信往來中獲知,喜歡篆刻不能夠光刻印章。他至今仍記得徐無聞給他提的關於,,的三點建議:第一,要臨摹古璽漢印。就像寫字一樣,首先要臨摹歷代法帖。第二,要學文字學,包括古文字學和今文字學。古文字學主要精研篆書,今文字學涵蓋楷行隸草等。第三,要學寫篆書。篆刻離不開篆書,它主要是以篆書這種古文字為表現載體的。這三點言簡義豐,直到現在是金玉良言。


新淬青鋒剜石筍·邊款  王道義

所謂「印外求印」,即要學習篆刻以外的各類知識,書法、美術、圖案、古器物以及相關的製作方法等。「以書促印」則是通過書法來促進、帶動自己的印藝,這是一般篆刻家所不具備的,通過書法的帶動會使得自己的印章左右逢源、刻畫自如。吳昌碩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近兩百年內,詩書畫印各方面,綜合得分最高的,應該就是他了。到現在為止,他也是以書法來帶動自己的篆刻、做的最好的前輩。」


視通萬裡  王道義刻


「書印合一」,指書法和印章的整體風格,在帶動和被帶動的關係上應該是同等的。其中典範仍推吳昌碩,其書印風貌一致,風格雄強、渾樸、蒼茫、變幻自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書俱老、人印俱老。還有他印章邊款所體現出的文採風流與他書法、題畫詩的文採風流,高度一致。」


王道義非常欣賞吳昌碩的兩句詩,「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他坦言:「陶淵明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是『鴛鴦繡出從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的名士風流。吳昌碩刻印時寫的這兩句詩就是要告訴我們,詩文書畫之真諦是什麼?就是『深造求通』。『深造』是方法,『通會』是目標。多麼簡潔!」


通也並非一下子就能通的,一日有一日之進境,這是吳昌碩的內心獨白,他也深信不疑。

 

——

王道義先習篆刻,後習書法,主攻先秦古文字和秦漢篆隸書。此外,他還涉獵章草。作為漢代才出現的隸書的快寫,章草的許多結構都直接取自篆書。它簡潔而古樸的特點也較適合他在文史哲方面的價值取向,他本人偏愛古樸、雅致之風。兩個字概括他作品風格——「古雅」。


集漢碑聯語·扇面  王道義

「文化是一條長河,每一個文化人都存在著學習古典、消化古典、走出古典——就是出新意的這三個階段。這是每個有志於文化藝術的人都不可迴避的三個階段。」他欣賞的是「入古出新」,而不是「入古創新」。「開創之『創』繁體字左邊是一個「井」,他覺得在古人看來,只有用智慧和物質的合力去掘一口井,有了源頭活水,才算真正的創新。」齊燕銘詩句「推陳汲古出新意,炳燭前賢法後王」的文藝主張,這也是王道義現在所秉持的態度。


自作詩冊頁 王道義

先秦文學裡,他最愛《詩經》《離騷》《尚書》等先秦典籍。他曾把《詩經》《尚書》裡自己喜歡的名句全都摘抄下來,考究它們的文學內涵和文字構成,以使得自己的書法篆刻更具有先秦的古雅。他也喜歡南北朝和漢唐時候古雅的詩歌。「自己敏感執著的性情跟偏愛古樸雅致的書風也分不開的,你讓我一時半會兒去用那種狂草式的線條去表現磅礴灑脫的情調,那我可能就做不出來。每個人都有『動、靜、內、外』的分別,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如果是千人一面,大家都這樣,那也就沒有了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和文採風流了。」他坦言自己喜歡嘗試不同的挑戰,「像我們老王家的家族史,其實就是一部挑戰史。」

 

    成都商報記者 謝禮恆

    實習生 馮川幸

    攝影記者 劉海韻

    設計  慄大鵬

 

簡介.


王道義


1968年7月生於四川省什邡市,四川師範大學中文本科畢業,語文高級教師,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書法篆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正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篆刻委員會委員。

致力於研習先秦古文字和秦漢璽印,篆刻追求典雅質樸,書法擅大篆、隸書、章草等,崇尚藝文一合的金石書捲風神。其書法曾獲文化部「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金獎」,中國書協「全國首屆王羲之書法獎」等。

END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飛來峰靈隱寺賦
    飛 來 峰 靈 隱 寺 賦限韻:山遠而見,如在諸掌作者:楓葉紅觀夫西湖之畔,靈隱之間。丘披紫翠,峰競孱顏。樹之古連坡而蒼翠,石之奇順勢而攀緣。洞穴眾多,幽暗異奇而深邃;溪泉泠洌,錚淙清淺而潺湲。出世橫空,飛來天竺;有緣接地,幻出仙山。(山韻,韻字:間、顏、緣、湲、山)竊聞由慧理¹發現而得名,因濟公²搶親而力勸³。
  • 木裡木外練峰:原創設計要綜合強大,才是品牌
    近日,記者線上專訪業界各位大佬,看各家如何各顯其能,以積極的狀態和有效的舉措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共克時艱。【受訪嘉賓】:木裡木外董事長 練峰除此之外,在經營預算上也會有一些調整,19年木裡木外是2倍以上的增長,今年的預算原定也是2倍以上的增長,現在我們正在商議如何調整。【記者】:針對這些影響,木裡木外採取的應對措施有哪些?
  • 婺城「兩書一信」開創家校共育新時代
    近日,全國地市教育學院教師教育高峰論壇暨婺城「兩書一信」家校共育工作現場會,在浙江金華婺城區舉行。婺城區教育局就「兩書一信」家校共育的創新做法進行了精彩分享,東市街小學、金華環城小學就家校共育工作作了交流發言,有思路、有做法、有案例、有成效,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兩書一信,專業引領——激發家長內在學習動力「兩書一信」」,是「兩書一信一評價」的簡稱。
  • 於溯| 行走的書簏:中古時期的文獻記憶與文獻傳播
    《後漢書》載王充早年家貧無書,就去賣書的地方蹭看,「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荀悅據說也是「家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借書並製作一部記憶本是貧者求學的常態,東漢延篤學《左傳》而無力置辦紙張抄寫,就找人借一部背了下來,梁代的任孝恭也是「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遺。」
  •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 — 劉顏濤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 (18)
  • 河南中嶽嵩山72峰及線路
    少室山共36峰,根據其地理位置,又將其分為東、南、西三個部分。東十三峰分別是:迎霞、朝嶽、太陽、少陽、明月、連天、紫霄、天德、檀香、丹砂、玉華、藥堂、白道。除了分散在主體山脈四周的小山峰尚可看到象個山峰外,大部分山峰都是突出在整體山脈上的小山頭,一點也看不到作為一座山峰所應有的挺拔峻峭之勢。
  • 登封中嶽嵩山72峰及線路
    少室山共36峰,根據其地理位置,又將其分為東、南、西三個部分。東十三峰分別是:迎霞、朝嶽、太陽、少陽、明月、連天、紫霄、天德、檀香、丹砂、玉華、藥堂、白道。除了分散在主體山脈四周的小山峰尚可看到象個山峰外,大部分山峰都是突出在整體山脈上的小山頭,一點也看不到作為一座山峰所應有的挺拔峻峭之勢。
  • 深度視覺獲近5000萬元Pre-A融資 祥峰投資領投、高通創投跟投
    利用計算機視覺開發工業級高精度外觀檢測方案的杭州深度視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度視覺」)宣布,獲得了近5000萬元Pre-A輪融資,由祥峰投資領投、高通創投跟投。公司創始人王帥林表示:此次融資將主要用於全光譜視覺技術研發,並加速現有研發成果快速轉化。  深度視覺在2017年6月成立,一直專注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
  • 淞雲詩話丨峰移雲天外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因其格律嚴密,故名。七律是律詩的一種,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別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其有四種基本句式:平起首句入韻,平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 淞雲此詩是標準的仄起入韻式七律。
  • 臺灣五大家族之一,霧峰林家的故事
    而在家業上,林文察傳奇性的軍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區勇升至總兵職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為握有數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而他擔任家長期間,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機收購或佔有大量田產,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臺灣)的樟腦專賣權,使林家財力舉全臺頂尖(僅次於板橋林家)。從此,霧峰林家成為全臺灣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 書家必備
    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老胸中常有詩。(集宋詩句)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詩有味君勿傳。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已往事皆非。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但有餘閒惟學帖;即逢佳客莫談天。但教有花春滿眼;何曾不醉月當頭。作書久意張安世;時論虛歸祖孝徵。作文每期於古合;寄懷時或與天遊。(集蘭亭序字)作者多大方家數;望之如神仙中人。
  • ...共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壯麗畫卷——蘇州市政府副...
    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蘇州深度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牽頭成立G60科創走廊產業園區聯盟,推動G60科創走廊智能駕駛產業聯盟、產業園區聯盟等建設。目前,「上海張江·張家港飛地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  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活力四射的蘇州如何更上一層樓?近期,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蘇州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沈志棟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 TANC 「我來添爾一峰青」:在冬日北京進入「傅山的世界」
    最後寫魯公家廟,略得其支離;又溯而臨爭座,頗欲似之;又進而臨蘭亭,雖不得其神情,漸欲知此技之大概矣。」由此可知,傅山書法造詣之深,始從傳統中來,並對顏真卿用力甚深。這件《文昌帝君陰騭文》就是典型的顏真卿楷書風格,運筆重拙,澀筆而行,線條雄渾厚重,結體平穩嚴密,外拓的筆劃豐腴而具有彈性。整體氣息剛勁峻拔,樸茂端莊。
  • 放大「滬蘇」同城效應 共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壯麗畫卷...
    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蘇州深度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牽頭成立G60科創走廊產業園區聯盟,推動G60科創走廊智能駕駛產業聯盟、產業園區聯盟等建設。目前,「上海張江·張家港飛地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  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活力四射的蘇州如何更上一層樓?近期,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蘇州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沈志棟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 高端訪談丨中原書家趙振乾 事外致遠 書法治學育人
    家祖刀耕火種,以刻碑謀生,自幼始便得其文化啟蒙,並隨坊間鄉賢習書撫琴作畫,以此點燃了他的翰墨心燈,踏上了一條書法創作實踐和書法教育的孜孜矻矻之路。  趙振乾告訴記者,他研習書法完全是自幼耳濡目染,秉性使然。「祖父是刻碑出身的,大舅父在縣裡是很有影響力的書法家。」然而由於小時候生活條件較苦,趙振乾為了臨摹一幅作品,有時要跑到10公裡開外的縣城裡。
  • 明代狀元羅倫筆下的廣昌雯峰書院——雯峰別墅記
    文/羅倫溯臨汝而上旴者,千裡山水名天下。最善者三焉:在臨汝疏山最善,浮屠氏之宮也;在旴郡王城最善,親王之所遺也;在廣昌雯峰最善,古今莫能知,太守饒公秉鑑始主而居之。湖西羅倫過而顧焉,樂而不能去。其右則吳王芮之軍峰也,其左則鎮縣之金嶂也,其前則壺公之紫霄也,其後則南霽雲廟也。
  • 穿越東安第二峰大黃花嶺
    ▲2016-12-17 舜皇山舜峰絕頂西南眺望大黃花嶺2018年9月02日 08:29來自湖南永州的十八位驢友在東安縣大廟口鎮舜皇村鄢家合影后出發沿著「幹六穿越線」雨後溪水漫流大家七次脫鞋過溪(圖為東安玉陛源一級電站距鄢家 1.3 公裡)
  • 名家薦書·李華榮:青少年讀的書,要緊扣家國情懷,家國情懷也是一種...
    青少年讀什麼書?該怎麼讀書?4月23日,在「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浸潤書香 同步小康「423」世界讀書日主題閱讀推廣活動上,作為教育事業裡的「倡讀者」,貴陽一中校長李華榮,分享了適合青少年品讀的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