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丨中原書家趙振乾 事外致遠 書法治學育人

2021-03-01 環球商業雜誌
清代劉熙載曾感嘆書法之道:「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於趙振乾而言,書法已經成為其生命的一部分,他以書法為樂、以書法治學、以書法明志、更以書法育人。


趙振乾

  趙振乾生於河南睢縣。家祖刀耕火種,以刻碑謀生,自幼始便得其文化啟蒙,並隨坊間鄉賢習書撫琴作畫,以此點燃了他的翰墨心燈,踏上了一條書法創作實踐和書法教育的孜孜矻矻之路。

  趙振乾告訴記者,他研習書法完全是自幼耳濡目染,秉性使然。「祖父是刻碑出身的,大舅父在縣裡是很有影響力的書法家。」然而由於小時候生活條件較苦,趙振乾為了臨摹一幅作品,有時要跑到10公裡開外的縣城裡。

趙振乾接受本網專訪(任秋怡 攝)


趙振乾在談自己的學習經歷和經驗(任秋怡 攝)

  「小時候書法展覽相對較少。我家住在縣郊,而書法展覽一般都是在縣城舉辦。為了看展覽,每次我都要徒步大概10公裡,看的時候我便帶一個鉛筆、一張紙,記下來。回家後再用毛筆練習。」就是這樣靠著心記臨摹的作品,被好多老師見到後都讚嘆:「與原作者別無二樣,可以以假亂真了。」

  高中畢業後他在家鄉雎縣文工團做宣傳工作,畫海報、操弓弦,忙碌之暇不忘捻管,因此打下紮實的書法基礎。「當時我既是演奏員又是舞美設計。」

  喜愛音樂又愛好書法,1978年趙振乾懷著滿腔的熱情同時報考了河南大學藝術系的音樂和美術兩個專業,然而由於對素描等美術基礎掌握不夠,趙振乾最終被音樂專業錄取了。但這並不影響趙振乾繼續自學書法。「學校圖書館裡面的碑帖很豐富,我記得當時一下借了有大概30本字帖,秦漢的、魏晉的、唐、宋,這些古代的碑帖全都借來,如饑似渴地看,如饑似渴地臨。」

  上大學的四年,趙振乾為自己定下了習書計劃。「每天中午十二點半到一點半,雷打不動。」在堅持練習的基礎上,趙振乾還研修了書法理論和書法史。對書法天生的感悟性加上不懈的努力,1981年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中,趙振乾與後來的書法名家曹寶麟、王冬齡、陳振濂等一同參賽,榮獲三等獎,這對年輕的趙振乾來說,是個很大鼓勵。趙振乾感慨道,這個獎項成為其在書法藝術事業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原動力。

  如果說早期趙振乾的成就得益於自學,那麼1987年其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研習則成為其從業餘探究到專業學習的重大轉變。

  彼時他由黃惇先生、徐利明先生帶領,正式開始對帖學書法更具化的研究。也正是在二王帖學故地,趙振乾完成了從實踐到理論,從業餘探究到專業高度提升的重大轉變。「到南京藝術學院參加研修班以後,黃惇、徐利明這兩位先生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僅在理論上講的由淺入深,而且從創作實踐方面,每個星期都進行作業講評。」在南藝學成結業後的短短兩年間,趙振乾先後膺獲「1988年河南省第二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和「1989年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覽二等獎」,一躍成為書法界的一顆新星。

趙振乾書作:對聯·閒觀·坐引聯

趙振乾書作:團扇-行書·米芾詩

趙振乾書法創作達到頂峰之時,也是趙振乾回歸學校以書法育人之時。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是我國當代書法教育的先鋒之一,它不僅在河南率先招收、培養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本科生,並帶動河南乃至全國掀起高等書法教育的高潮,至今這種潮流還在持續。河南省書法教育層次的提升與普及,趙振乾功莫大焉。他不僅是其中的參與者,更是發起者、組織者,並自然而然地榮任河南省高校藝術教育協會會長之職。

  趙振乾先生不僅帶頭引領掀起河南書法教育事業的普及與提高,在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上,先生功莫大焉。趙振乾對學生的要求很全面,注重整體素質提高,而不僅僅是書法技巧。趙振乾要求學生要學術理論研究與藝術創作並重。趙振乾要求學生要循序漸進,由臨摹到創作過渡,避免有一些學生基礎都沒有打牢就開始搞創作,創作出的作品無深度,不耐看。

  都說「教學相長」,趙振乾先生在書法教學中也逐漸對自身的藝術發展不斷推進,達到融會貫通。「在教學生的過程中,書史書論方面的,我也要再去讀,再去深入研究。在輔導學生技法實踐與創作方面,也要求我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都要去訓練。「示範是最直觀的,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

  懷抱著嚴謹的治學態度,趙振乾不斷地研習與摸索,其教學方法與書法創作多次在全國書學討論會中成為楷模,自身的書法藝術也逐漸走向大成。他指導的書法研究生學術論文及書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國性展賽中獲得大獎,他本人自然成為真正的教學名師。

作為北方書家,南藝書法進修的經歷使趙振乾習得南派帖學之精髓,集南北之大成,下筆縱橫捭闔之間又多了皎然靜寂。更令人嘆贊的是,早年在音樂上的造詣無形之中融進了書法的藝術創作,筆墨之間似有五弦和音,龍蛇飛動,遊雲驚龍,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字符與音符跳動在紙張之間,宛若燕舞飛花,天際驚鴻。「音樂和書法是相互通感的。兩者都講究節奏、韻律。」

  有評論家讚嘆,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來形容趙振乾的作品特色一點都不為過。

  南北融合,音樂與書法相呼應,使得趙振乾的作品如跳動的音律。不著痕跡地融進了音樂的節奏美與韻律美,在字畫、結構的有機和諧中,展現張弛有度、遊刃有餘的意味韻致。音樂藝術中「人樂合一」的高妙境界讓他的書法藝術雅致整體,韻味悠長。因此,每當人們欣賞到趙振乾的新作,都有一種曼妙清新的感覺,如同置身於仙醪佳樂之間。從他跳躍的點線組合中,人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躍動的音符,那筆與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照呼應,那自然而然的章法布局,仿佛是音樂藝術多變的節拍、恰到好處的休止與厚重綿延的和聲。不了解這種關聯,也許就很難真正讀懂趙振乾及其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的迷人之處,正在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學科背景中詮釋它、拓展它,使之變幻無窮,生生不息。

趙振乾書作:中堂·行草·郎士元詩

教研與行政的工作佔據了趙振乾大部分的時間,但他甘為人梯的育人原則不容他在教學工作上怠慢絲毫,於是他經常在凌晨一兩點鐘進行獨立的創作和研習。對書法尋求突破的執著使其開始試圖走出帖學的限制,加上自己受中原本土文化的根本影響,趙振乾逐漸回歸中原書風的骨力遒健之美。

  趙振乾說,生養在大中原,尤其河南是魏碑的故鄉,其骨子裡仍舊崇尚樸厚的風貌。為避免行楷書的刻板,端莊中再有一種靈動美,因此趙振乾在書法結構上強化了主次關係,在用筆上亦吸收了行書用筆,在線條的質感方面,又同時借鑑了一些隸書的線性。多體並存,趙振乾形成了其特有的「楷魏行書化」新體。

  所謂「楷魏行書化」不是幾分楷書加幾分魏碑再加幾分行書,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楷書、魏碑、行書簡單雜揉,而是幾者巧妙的融會,變古則今,自出機紓。其特點在於它以楷書結構用筆為主體,參以魏碑筆法與結構趨勢,間以行書的連帶呼應,加上他音樂感極強的運筆與節奏,創作而出的新書體。這種書體靜中寓動,正而不板,活而不滑,將魏碑之雄放與唐楷之端嚴、行書之流動有機結合,通篇看去,氣勢與優雅並存,宏闊與嚴謹互參,從而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特書風,也由此展示了這個時代的創新精神。這種書體幾乎成了近期趙振乾書法創作的主導風格,無論巨幅屏聯,還是尺牘小品,都處處可見,從而成了他書法藝術的標誌與特有面目。


趙振乾書作:中堂·行楷·劉禹錫詩

這種書體創新背後,隱含著趙振乾在書法藝術上的不懈探索,以及那種不甘於簡單「拿來」與拼裝的明智選擇。

  趙振乾認為,要創新首先要"入古」。全面繼承學習古人的經典,結合本人個性和審美特點,創新便水到渠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軌跡,別人再怎麼模仿都不可能完全一樣。」臨摹研習古人書法,要把自己的個性儘可能地壓下去。「就像用一個石頭把你自身的泉眼壓住了,一旦你放開石頭,泉水像湧泉一樣就又噴出來了。所以在臨習古人較為成熟的時候,融入自己的審美情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個性也就逐步形成了。」

  在近現代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最廣、人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康有為獨創的「魏體行書化」的「南海體」,一個是舒同獨創的「唐楷行書化」的「舒體」。他們都是依託雄厚書法功力,在一種傳統書體上求新求變,融匯眾家之長,成功地將傳統發揚光大,成為家喻戶曉的新書體。趙振乾所創造的「楷魏行書化」書風是不是可以相提並論,還有待於時間與歷史的檢驗,這一方面要看書法家的影響面,一方面要看社會對這一新書體的認知度。也許藝術家自己並未考慮書法之外的諸多問題,但是無論如何,趙振乾不拘泥於一家而又不遺棄一家的執著追求,讓他的藝術才最終有了自己的面目;他以古為基、古今互用的時代眼光,讓他的書法藝術又不止於一般的傳承、摹取,而是以一種嶄新姿態宣示自己的書法新時代。

趙振乾書作:蘇軾詞·四條屏

1956年生,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審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教育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協會會長,河南省教育學會美術書法教育委員會會長。

  書法作品曾獲:1988年「河南省第二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1989年「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覽」二等獎;入選全國第四、五、六屆書展;全國第三、六、七屆中青年書展;全國首屆篆刻展;全國首屆刻字展;全國各類精品展、名家展等。多次入選中美、中曰、中韓、中新、中意交流展及國際性藝術交流活動。多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文藝研究》、《美術研究》、《中國書法》等報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作品數十件並專題介紹。出版著作、教材《書法藝術》、《大學書法》、《字體設計》、《美術概論》、《藝旅心跡--趙振乾書法作品集》等11部。1997年獲「全國第七屆電視教育優秀節目展播」一等獎(書法講座)。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美術專業教材總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河南地方內容部分)主編。

相關焦點

  • 傅山、書法與治學 / 白謙慎訪談
    傅山 行書曹頌公六十歲壽序十二條屏之二 上海博物館藏 (節選)趙琰哲:傅山書法除大家通常所認識的連綿大草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治學的,這也是本次展覽特別想呈現的一塊。傅山那個時代的體制嚴格來講還是士大夫,基本概念是沒有變化的,所以可以看到他治學確實是以讀書為主,只不過他的讀書筆記今天我們又當作書法了,就像藥方一樣。那部分東西對他來講就是記錄自己思想,記錄自己成果的東西。你要問我傅山哪一部分書法最好,雖然他大幅的草書氣勢磅礴,但在我看來確實是手稿最好。傅山的《哭子詩》,太精彩!
  • 中原書法作品展:河南獲獎書家作品展作品放送
    當年,安徽的小崗村分產到戶的壯舉,被譽為改革開放的先鋒,河南書協此舉也應像小崗村一樣被載入當代書法發展的史冊。張海先生主政河南書協後,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外請名家講學,內練基本素質,擴大基層隊伍,積極舉辦展賽,經過幾年的努力,河南的書法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全國的展賽中異軍突起,河南的書法作者在全國展、蘭亭獎中摘金奪銀,所向披靡,河南完成了書法弱省向書法強省的華麗蛻變。
  • 為人物立傳,為中原書法記史——讀《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
    作者:魏華瑩王幅明先生的《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近日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包括上下卷,近150萬字,為古今128位河南書法家立傳,可謂是中原書家的皇皇巨著。該著通過對河南書法歷史的梳理,既有「江山留勝跡」的追古遙望,又有「我輩復登臨」的豪邁激昂。
  • 為中原書家立傳 王幅明15年著140萬字書法史巨著《翰墨青史...
    河南文化界領導、專家及媒體人等40餘人齊聚一堂,從不同角度分析評價《翰墨青史》,大家一致認為,該書全面呈現出中原書家的人物意趣和時代風尚,既是書家個人史、又是人文精神史,信息量超大,稱得上一部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書法史巨著,必將傳之久遠。
  • 《吉藝書法》第7期|「訪談戴家妙先生」
    書乃君子之藝,非言傳身教,難入其門也。此次雖訪學日短,然學生們熱切向學,先生們亦欣然解惑。學生們心摹手追,各有所悟,假以時日,可有所成!一問一答之間,先生們除傳達書法奧旨,亦對吉藝書法專業的學科建設進言獻策!今選部分訪學問答,記述於下。「訪談戴家妙先生」
  • 中原書法作品展:中原書壇新一代作品展作品放送
    四十年來,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在以謝瑞階、張海、宋華平、楊傑為代表的幾任主席團帶領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中原書風的勢頭正勁,勢不可擋。長期以來,河南書協注重第三梯隊的建設,注重發掘人才,發現新生力量,對於在全國展賽中入展、獲獎的作者都給予重獎,激勵他們積極投身書法事業,為河南的書法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出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圖/主辦方提供日前,由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及河南美術出版社主辦的「入雲聲遠:王幅明《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座談會」在鄭州舉行,40餘位河南文化界專家學者出席。
  • 歷時15年為128位書法家作傳,王幅明《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
    12月29日,由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及河南美術出版社主辦的「入雲聲遠:王幅明《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座談會」在鄭州舉行,40餘位河南文化界專家學者出席。  與會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此書出版的意義,認為此書全面呈現出中原書家的人物意趣和時代風尚,既是書家個人史、又是人文精神史,信息量超大,稱得上一部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書法史巨著。
  • 「入雲聲遠 王幅明《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座談會」在鄭舉行
    12月29日,由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河南美術出版社主辦的「入雲聲遠 王幅明《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座談會」,在鄭州市召開。河南文化界領導、專家和媒體代表40餘人出席。
  • 中原乃至中國首部書法家大傳首發 l 王幅明15年完成144萬字《翰墨青史——中原書家傳》
    40多位來自文學、書法、高校的作家、書法家、學者與會,從不同角度分析並盛讚了該書所取得的成就,一致認為此書全面呈現出中原書家的人物意趣和時代風尚,既是書家個人史、又是人文精神史,信息量超大,稱得上一部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書法史巨著,必將傳之久遠。
  • 北京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創建二十周年名家書法作品邀請展
    北京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創建二十周年名家書法作品邀請展主辦單位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京師美術館20參展作者名單(以年齡為序)秦永龍 侯開嘉 言恭達 蘇士澍劉守安 劉勝角 胡抗美 徐利明趙振乾
  • 中原書風領軍人物——周俊傑
    出版《書法美探奧》、《周俊傑書學要義》、《書法復興的尋繹》、《中原文化大典•書法卷》、《周俊傑書法序跋集》、《書法美學論稿》、《揮雲齋薈要》12卷等著作及作品集30餘種。為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書法藝術》撰寫了近現代部分,為中國書協起草了《中國書法發展綱要》等重要文件。
  • 讀書治學,進德修業
    在《曾國藩全集·家書》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給祖父母、父母的幾十封,絕大部分都是寫給兄弟子侄輩的,而在這些家書中他提及最多的就是讀書學習,曾囑子孫不欲做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其治學之道,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青島五十八中高登營:治學以純粹為要,育人用赤誠潤心
    山東有各類學校3.77萬所,各類在校生1989萬人,教職工150萬人,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校長,還有培養出許多國之棟梁的名校,為了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山東省教育廳聯合鳳凰網共同發起「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高端訪談」系列活動。
  • 曾國藩:讀書治學,進德修業
    在《曾國藩全集·家書》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給祖父母、父母的幾十封,絕大部分都是寫給兄弟子侄輩的,而在這些家書中他提及最多的就是讀書學習,曾囑子孫不欲做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其治學之道,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杭州市最美家庭丨心懷善念 方能益行致遠 一束微光照大愛
    杭州市最美家庭丨心懷善念 方能益行致遠 一束微光照大愛 2020-12-2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中醫學子薦書,兼談我的中醫治學門徑
    有人說,作為醫生每天看好自己的病人就行了,何必談治學。我認為中醫屬於國學,亦當按國學方法治學,若只是臨床自悟,或能有所成就,但卻無以了解前聖先賢的學術所長,閉門造車,必有所短,終不如廣聚眾家為好。再者,治學需要儒家精神,中醫人「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有此抱負,則能精進有得。
  • 蘇學士丨我老師的書法尖筆乾墨作方闊字.
    書法網按丨歐陽修善寫楷書。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 黃冠霖:傳播書法正能量,翰墨飄香盡芬芳
    主辦機構:惠州國畫院 主持人:周永忠 宋濤 【書家簡介】 黃冠霖,別號可廬。1979年生於廣東惠州,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惠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現工作於惠州市中堂小學。
  • 孫立 | 中 國 當 代 書 畫 名 家 精 品 微 展
    題記:師古鎔今     立德鑄魂      一一孫立先生印象孫立先生,中原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