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薩達姆這位梟雄最終的命運也很悲催,兩次戰爭之後被人家俘虜了,最後被人家絞殺。
很多朋友們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都疑問,按道理講當今世界格局,美俄也是爭霸,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薩達姆兩次遇險的時候,為什麼不向蘇聯、不向俄羅斯伸援手?如果俄羅斯能幫你的話,伊拉克不至於敗亡的那麼慘。
要知道最近這兩年咱們也看到了,不管是伊朗委內瑞拉還是敘利亞,所有美國的對手都會或多或少從俄羅斯獲得一些支持。
而當年的伊拉克咱這麼講,幾乎沒從俄羅斯身上得到任何支持,這是為什麼呢?可能也是時代的原因。
薩達姆的兩次遇險,一次在1991年一次在2003年,說實話在薩達姆前半生跟美國關係很好,薩達姆在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認為是美國扶持起來的,所以當年美伊關係實際是不錯的。
薩達姆在吞併科威特之前,他甚至覺得他已經得到了美國官員的默許,因此他大搖大擺的出兵科威特,把這座金山捧到了懷中,沒想到人家美國佬不幹了,真發兵打他。
在當時那個狀態下,一方面多國部隊代表的是正義,而且也沒有要求把伊拉克滅國,你撤出科威特就行。
另一方面蘇聯自己是自身難保,馬上就要解體了,國內亂成一鍋粥了,還指望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多給點經濟援助,怎麼可能去幫助薩達姆呢?所以第一次海灣戰爭薩達姆失敗了,完全是自己作的。
那麼第二次到了2003年,俄羅斯已經獨立10多年了,而且伊拉克沒有去主動打科威特,到今天為止我們看到,美國打伊拉克的證據,那罐白粉很有可能就是洗衣粉,美國是師出無名的。
到現在為止那個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哪呢?沒有,那麼那一次薩達姆有沒有向普京求援,向俄羅斯求援呢?
據現在披露的史料看,薩達姆確實希望俄羅斯斡旋這個事,美國別打我,我也沒有幹什麼壞事,但是俄羅斯的斡旋沒有成功,為什麼?
2003年的俄羅斯和今天的俄羅斯可不一樣,當時普京剛乾總統沒幾年,第一個任期還沒結呢,普京在俄羅斯老百姓心目中形象絕對沒有今天這般高大。
也就是說普京還處於一個爬坡階段,而且那個時候俄羅斯剛獨立沒多少年,俄羅斯當時覺得跟美國真是一家人。
你看看原來的蘇聯政權已經倒臺了,以後我歸順你還不行嗎?你給我經濟援助,幫助我改變我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讓我們俄羅斯跟你們美國一起發達起來,進入到你們那個俱樂部中。
當年俄羅斯也是G8成員,所以普京可能覺得我跟美國是一條心,美國沒想把我玩死,那美國去打伊拉克我們要不要拉著?這跟今天的國際形勢是不一樣的。
俄羅斯在吃了很多年虧之後,終於幡然悔悟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是不可能真正接納他的,所以後來普京才慢慢強硬了起來,打喬治亞、打烏克蘭、收回克裡米亞,幫助敘利亞。
如果是今天這般國際形勢,那很有可能薩達姆就死不了,他能得到普京的幫助,而當年俄羅斯斡旋失敗之後,俄羅斯遞話給薩達姆了。
美國肯定要打你你最好趕快走,你流亡到莫斯科吧,我們可以接納你,讓你活下去,總統你就別幹了。
但是薩達姆過於迷信自己的武力了,他覺得他的國民衛隊跟美國打巷戰,把美國打死個幾萬、十幾萬人美國就不敢動手了,他能把伊拉克變成另外一個越南,所以他才迎來了悲催的命運。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