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作家們都是多少歲出道的?

2020-12-17 騰訊網

在為橫山秀夫《影子的季節》書寫的導讀中,唐諾說「推理小說家的第一本書好找多了,通常一開筆就是他書寫生命之中極其成熟的重要之作,甚至一不小心就是他一輩子寫最好的作品。」但若我們仔細觀察,很多時候第一部作品還略顯青澀,只是一個起點、一種風格形成的初期。

比起如今偶像出道的年輕化(嗯我連報名都不配),許多推理小說家在寫出第一部作品時已經從事了一段時間的其他工作,比如阿婆曾在醫院工作,松本清張在印刷廠當學徒。推理小說以個人嗜好的形式存活並持續生長,等待著生命中的某個機緣來敲門,與守護它的那份熱情與堅持一拍即合。

以下列出的21位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始終展現著對正義的堅持,而「推理小說這個古老典雅的堅持,一方面讓我們覺得不盡真實,但另一方面卻也撫慰我們,只因為我們在現實正義的山窮水盡之處,也還保有那個杳邈的、微弱的心中命令聲音。」

*如出現短篇小說發表時間在長篇小說出版之前的情況,年齡計算以長篇為準。

阿加莎·克裡斯蒂 30歲

(1890 - 1976)

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和福爾摩斯探案故事,讓阿婆對文學創作充滿了興趣。她曾經對她的姐姐說自己也想寫偵探故事,可是姐姐並不支持她。卻使得阿婆創作偵探小說的欲望更加強烈,並最終促使她寫出了第一本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這本書於1920年出版,第一次介紹了赫爾克裡·波洛、賈普探長和黑斯廷斯上尉,小說中的許多元素都成為了日後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標誌。

埃勒裡·奎因 24歲

雷德裡克·丹奈(1905 - 1982)

曼弗裡德·李(1905 - 1971)

一對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表兄弟雷德裡克·丹奈和曼弗裡德·李想出了推理小說史上這個非凡的名字。二人都出生於1905年,到1929《羅馬帽子之謎》出版時,他們才24歲。《羅馬帽子之謎》是兄弟二人的參與推理徵文比賽的作品,已經內定勝出後,主辦方之一《麥克魯雜誌》卻突然宣布倒閉,並將大獎頒給別人。所幸,出版社仍然同意出版他們的小說,於是埃勒裡·奎因就在1929年蹣跚登場。之後,埃勒裡·奎因開始以冷靜、知性的貴族姿態出現在「國名系列」中,將離奇的謎案逐一破解。

約翰·迪克森·卡爾 24歲

(1906 - 1977)

「密室推理之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以法國保安官亨利 班克林為主角的It Walks By Night,出版於1930年。亨利 班克林的探案數為五個長篇和四個短篇(這四個短篇都是卡爾大學時投稿在校內雜誌上)。

雷蒙德·錢德勒 51歲

(1888 - 1959)

當過公務員、嘗試過新聞業、做過穿網球拍線及摘果子的工作、任過副總裁,在飲酒過度、長期曠工以及最少一次的自殺恐嚇而被解僱後,錢德勒開始寫低俗小說(pulp fiction)賺錢。第一篇短篇《勒索者不開槍》於1933年在《黑面具》雜誌上發表;第一本小說《長眠不醒》則於1939年出版。

傑夫裡·迪弗 38歲

(1950 - )

受到007系列小說《俄羅斯之愛》影響開始寫作的迪弗,在2011年也受邀為詹姆斯·邦德寫下了一個故事(有一種追星成功的幸福感)。當過律師、歌手、記者,迪弗11歲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但1988年的《心跳曼哈頓》才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書,38歲的迪弗塑造了一個「二十歲出頭,紫色頭髮,滿腦子老電影、詩歌和童話「的女孩,不小心撞上了兇案現場。這個故事中迪弗式逆轉風格已經初步形成,也是在這之後,從1990年起,他成為了一名全職作家。

阿瑟·柯南·道爾 28歲

1859 - 1930

從愛丁堡大學畢業後,柯南·道爾作為一名隨船醫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國後在普利茅斯開業行醫,在此期間他開始寫作。1887年,第一本以名偵探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為主角的作品《血字的研究》在《比頓聖誕年刊》上發表,並在1888年7月首度出版成書。

勞倫斯·布洛克 23歲

(1938 - )

大家熟悉的「雅賊系列」和「馬修·斯卡德」系列已經是布洛克出道十幾年之後的作品了。「勞倫斯·布洛克」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印刷品上是發表於1958年2月的短篇小說You Can’t Lose,以這個名字出版的第一本書是1961年《騙子的遊戲》(Grifter's Game : Mona aka Sweet Slow Death,Grifter's Game)。

麥可·康奈利 36歲

(1956 - )

在成為作家之前,麥可·康奈利在《洛杉磯時報》擔任犯罪新聞記者,以這些經驗為基礎,他開始了小說創作。1992年,他創作了以洛杉磯警探哈裡·博斯為主角的小說《黑色回聲》,獲得當年愛倫·坡獎的最佳處女作獎,也開啟了這個最為知名的系列故事。

保羅·霍爾特 31歲

(1956 - )

被譽為「黃金時代偵探小說最後的捍衛者」的保羅·霍爾特出道即成名,1987年他以《第四扇門》一書獲得「幹邑偵探小說獎」,之後陸續創作以阿蘭·圖威斯特博士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及其他描寫不可能犯罪的正統解謎之作。

伊恩·蘭金 26歲

(1960 - )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蘭金完成了三部小說,最後一部就是讓他蜚聲文壇的約翰·雷布思系列首部曲《不可忘卻的遊戲》,當年他只有27歲。第二部小說The Flood在前一年出版,第一本則仍留存在他的抽屜底層。

約瑟芬·鐵伊 33歲

(1896 - 1952)

30歲時,鐵伊的母親去世,父親也身患殘疾,所以她回到家鄉來照顧自己的父親,在家鄉時她開始寫作。1929年,鐵伊以戈登·達維奧特的筆名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排隊的人》,她一生只寫了八部推理小說,寫作沒有推理公式可循,每一部小說都有其各自獨特的風貌。

江戶川亂步 29歲

(1894 - 1965)

1923年,從中學時期就開始沉溺於推理小說的江戶川亂步於失業閒暇寫下《兩分銅幣》,投至《新青年》雜誌,一經刊出,廣受大眾好評。《兩分銅幣》也被後人稱為日本作家創作本格推理之始。

松本清張 41歲

(1909 - 1992)

青年時期的松本清張在電器公司工作過、賣過年糕,1928年到印刷廠當學徒,後來又去《朝日新聞》的福岡分社工作,二戰時加入軍隊被派往朝鮮。1950年,《朝日新聞》舉辦了一場小說比賽,松本清張憑藉《西鄉鈔》一鳴驚人,獲得比賽第三名及獎金十萬元,同時入圍了直木獎。以此為起點,松本清張筆耕不輟,在之後的四十多年內,他甚一度曾同時為15家報刊雜誌創作,共完成了近八百部的作品,不愧是日本社會派推理一代宗師。

鯰川哲也 31歲

(1919 - 2002)

1948年,鯰川哲也以那珂川透為筆名發表《月魄》。兩年後,以中川透為筆名所寫的《佩特羅夫事件》獲得《寶石》雜誌舉辦的「百萬圓推理徵文」長篇項目第二名,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也是在這部作品中,鯰川哲也創造了鬼貫警部,這位日後將活躍於其筆下的名偵探。

島田庄司 33歲

(1948 - )

島田庄司初試啼聲即技驚四座的作品自然是那本《佔星術殺人魔法》。1981年,《佔星術殺人魔法》入圍第26回江戶川亂步賞,在社會派推理小說盛行的時代,他以每年都推出一部話題作品的速度,另闢蹊徑,開啟了本格派推理小說的另一片天空。如他所說,「在本格推理小說的刺激和愉悅之前,國境消失了,傳送者/接收者之間的藩籬也失去了意義,甚至連意識形態的差異,也像春天的殘雪般,逐漸消融。」

綾辻行人 27歲

(1960 - )

1987年,在綾辻行人還是研究所的學生時,就以《十角館事件》在文壇嶄露頭角。他的作品掀起了一股「新本格派」推理小說的風潮,成為眾所矚目的推理新銳,陸續發表的「館系列」奠定了他在推理文壇的地位。這次看作品年表時發現進入二十一世紀前他幾乎每年都有新作推出,現在……(沒有催他的意思)

麻耶雄嵩 22歲

(1969 - )

好年輕!22歲的時候我還在每天看著偶像唱歌跳舞,他已經被大佬們推薦出道了。麻耶雄嵩學生時代加入推理小說研究會,開始創作短篇。之後因綾辻行人、法月綸太郎、島田庄司推薦,1991年以《有翼之暗》出道。

青崎有吾 21歲

(1991 - )

2012年,還在明治大學讀書的青崎有吾憑藉《體育館之謎》獲得了第22屆「鯰川哲也獎」,成為史上首個獲得此獎的平成時代出生的作家。接下來出版的《圖書館之謎》《水族館之謎》,總之是發生在極具青春氣息的背景之下。跑去看了看他的社交帳號,都是分享最近在看的漫畫、電影觀後感、和讀大學的弟弟只有一個話題能聊、爸爸一邊喝CC檸檬水一邊道歉「很抱歉我喝了泡沫!」……果然是年輕人!

山口雅也 35歲

(1954 - )

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時,山口雅也就加入了推理研究會,他的作品有意識地偏離了現有的推理小說框架,將故事背景設置在超現實的情況下,利用各個領域的知識來寫故事。1989年,山口雅也以《生屍之死》正式出道,1995年獲第四十八屆推理作家協會獎。

西澤保彥 35歲

(1960 - )

1995年,西澤保彥獲得島田庄司賞識,出版了以匠千曉為主人公的短篇集《解體諸因》,「酩酊四人組」多受人喜歡呢,西澤保彥非官方粉絲俱樂部網站每個菜單前都有一瓶啤酒。

伊坂幸太郎 29歲

(1971 - )

一邊從事著系統工程師的工作,一邊投稿文學獎,2000年,伊坂幸太郎以《奧杜邦的祈禱》獲「新潮推理俱樂部獎」進入文壇。天馬行空的故事設定,喜歡音樂的伊坂老師,定下了往後作品基調的出道之作。「吃東西是一種幸福。有時候我想,如果在意體重,那就對不起食物了。」——我猛點頭。

最後提醒各位:《一首小夜曲》DVD今天正式發售。摩拳擦掌等兩個小時的伊坂和齊藤和義!

———可以在這裡看到我們的新書喔(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大部分中國推理作家被低估?
    懸疑小說的出圈,意味著這一類型小說從推理小說迷們的敝帚自珍,變成了更廣泛人群的大討論。正如東野圭吾這一名字,雖然讀者最早認識他是從推理小說始,從詭計和對人性的逼視始;但他的作品,不僅推理小說迷喜歡,也已經成為大眾暢銷類讀物,受到中國讀者普遍歡迎。
  • 著名作家盧友將推理小說繪成漫畫
    本網6月30日訊 作家盧友,字善信、號玄謀居士、筆名謀思安、成名作《三備》。作家盧友將推理小說《夜幽旅館》繪成精美漫畫,迎來廣大青少年讀者的一片歡呼和掌聲。你都不能看見路了,怎麼拿鋼筆寫字?」「我可以口述寫作。」醫生愣了一下,注視著眼前這個年輕的小夥子,被他敬業的精神所感動。兩天時間,作家盧友都睜不開眼睛,此時正值推理小說《夜幽旅館》最關鍵的收尾工作。正是那段時期,作家盧友創造了無筆寫作法,無需鋼筆和白紙,電腦打字,就是在大腦裡面沉思寫作。此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時無地都可以寫作。
  • 【拆解作家:綾辻行人與日本新本格30年】恐怖與推理的融合,綾辻行人這樣書寫推理小說
    1999年得到第三十屆麻將名人賽的冠軍,成為史上首位拿到「麻將名人」的推理作家。作者曾以「現實中發生的事像夢,而夢中的經歷才是現實」描繪自己的作品風格,氣氛詭譎陰森,夾雜怪奇、幻想的內容,線索藏在細節,華麗而邏輯合理的解謎,綾辻行人是推理作家中,擅長書寫「恐怖」的代言人。
  • 兩個怪人組成的日本推理屆傳奇,深受教父級導演今敏推崇
    幾年後,一位剛剛「出道」的作家井上夢人發表了《兩個怪人:岡島二人盛衰記》,這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岡島二人傳記,也幾乎是唯一的一本。書中詳細記錄了這位作家引退前的所有生活秘辛,涵蓋了從近二十年前的「出生」到走上推理創作道路,經由亂步獎出道轉為職業作家,再到焚膏繼晷、源源不斷的筆耕生涯,最後走向隱沒的整個歷程。
  • 5位國內推理作家,奮筆疾書超過10年,推理大佬是這樣煉成的
    國內推理小說發展時間還不長,但也有很多作者在這個領域勤奮耕耘多年,筆耕不輟,終於成了讀者眼中的大咖作家,也是很勵志的故事了。今天來介紹一些寫作10年以上的推理小說作家,很多作者都是在短篇寫作多年後,才出版了自己的長篇,被廣大讀者熟知。這些作家文筆語言普遍都非常純熟,入股不虧!
  • 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江戶川亂步和東野圭吾,你更喜歡誰?
    江戶川亂步01共同點:同為推理小說作家江戶川亂步是日本最負盛名的推理作家和評論家為了鼓勵新人創作,江戶川亂步在六十歲的誕辰會上,為振興日本推理小說,向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提供了一百萬日幣為基金,設立了江戶川亂步獎。
  • 日本本格推理時代
    很明顯,推理文學在這一時期之所以能實現「從邊緣到主流」的蛻變,僅僅依靠江戶川亂步和橫溝正史是遠遠不夠的。是眾多優秀的創作者共同的努力,才將推理小說推向了一個新的髙度。在「新青年時期」,最能途釋「本格」精神的推理作家,無疑是有「奇蹟作家」之稱的大阪圭吉。
  • 讀完這本書,你就知道為什麼日本推理這麼厲害
    直到大正時期,日本推理小說才迎來了一縷「希望之光」。以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佐藤春夫為代表的純文學家們,創作了大量帶有推理意味的精彩小說,此舉不僅大力推動了本土推理的發展,同時也鼓舞了更多的人,投入到推理小說的創作之中。除此之外,以推理作家森下雨村創辦推理雜誌《新青年》為契機,也將海野十三、小酒井不木,乃至江戶川亂步這些推理作家,帶到了大眾讀者的面前。
  • 出道之後的練習生們,最近都怎麼樣了?
    每個節目都需要大量的練習生以供篩選、選拔,《偶像練習生》海選之後,正式參加比賽的練習生就需要100名,《青春有你》參加節目錄製的練習生也近乎百名,如此大的需求量,讓練習生們沸騰了起來。為了讓練習生市場供需平衡,各大經紀公司、練習生公司更是使出各種招數來招攬俊男美女們,勸他們加入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名預備藝人--練習生。
  • 治癒系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我想讓讀者會心一笑
    舉個例子,某個「現象級」青春文藝暢銷書作者xx,被安排在遠離參展人流的友誼會堂三樓,在整個書展860場活動裡這處場所一共啟用不到10次,在這裡這位暢銷書作家得到了三個小時來面對上千名讀者,這是書展給一個作者最大的容量。而有一名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太熟悉的日本懸疑推理作家,獲得了同樣的「額度」,3個小時的籤售,是上海書展對第一次來中國大陸的伊坂幸太郎巨大的歡迎。
  • 東野圭吾作品整理,半道出家卻成為一代:大師級作家
    東野圭吾,195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大阪府立大學,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他不是流行與一時的作家,他的作品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轉變,不會因為年代而出現與當代的代溝。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
  • 日系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代表作再版發布 與東野圭吾齊名
    《死神的精確度》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李正穹)近日,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代表作《死神的精確度》中文版再版發布  據悉,伊坂幸太郎是日本廣受歡迎的暢銷作家。他在日本作家人氣榜長期穩居前三位,與村上春樹、東野圭吾齊名。《死神的精確度》是伊坂幸太郎最著名的作品,曾獲得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達文西》年度最受歡迎的小說。全書由六個故事組成,六個普通小人物,在命運安排的死亡之日前七天,會遇到前來「調查」的死神。
  • 冷門作家,一個從未失敗過的奇女子。了解她的才是真正的推理迷
    左起:多蘿西,鐵伊,阿加莎前兩人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她們都是高產作家,也有很多作品被改編成了影視劇作。今天的推理作家仍繼續在她們設定的邏輯下去寫小說,如東野圭吾就曾用《》致敬阿加莎的《無人生還》。很多喜歡看推理小說的人並不喜歡看鐵伊的作品,也難怪,與其說鐵伊是一個推理小說家,不如說鐵伊是一個嚴肅文學作者,只是她的作品裡帶有推理元素罷了。拿來這8本書裡的任何一本,你會發現推理部分至多佔整體篇幅的四分之一,而其它的呢,則是通過對主人公的描述來探討人生與人性。你不會在這8本書裡看到在其它推理小說裡曾有過的推理模式,也不會在這8本書裡看到相同的推理公式。
  • 偵探與推理小說:嚴肅的異類
    (儘管嚴肅的純文學作家們其實並不抗拒推理小說,例如科塔薩爾就曾經躺在床上馬不停蹄地閱讀偵探作品)於是,非但推理小說本身受到了嚴肅文學的歧視,就連那些稍微帶著點偵探結構的文學作品,在文學界中也不太受待見,似乎只有伊斯梅爾·卡達萊或迪倫馬特那類作家的小說才是無形的文學評委們能接受的形式——即破解謎團的偵探不能是個具體人物,只能是時間、回憶、歷史等更形而上的存在,或者讓謎題自己解決自己。
  • 縱橫40年,美國偵探作家埃勒裡奎因幾乎推進整個推理行業產業鏈
    縱橫40年,美國偵探作家埃勒裡·奎因幾乎推進了整個推理行業的產業鏈!為什麼怎麼說?首先埃勒裡奎因開創了合作撰寫推理小說的成功先例。其實是美國推理小說家弗雷德班寧頓李和弗雷德裡克丹奈表兄弟合用的筆名。奎因還是卓越的推理小說歷史學者,並編輯數本短篇故事選集,如《福爾摩斯的惡運》。榮譽:他們在1961年得到美國推理小說作家協會頒發的大師獎殊榮譽,MWA設立了"埃勒裡·奎因獎",用來表彰具有埃勒裡·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編輯等。
  • 推理小說,一個嚴肅的異類?
    (儘管嚴肅的純文學作家們其實並不抗拒推理小說,例如科塔薩爾就曾經躺在床上馬不停蹄地閱讀偵探作品)於是,非但推理小說本身受到了嚴肅文學的歧視,就連那些稍微帶著點偵探結構的文學作品,在文學界中也不太受待見,似乎只有伊斯梅爾·卡達萊或迪倫馬特那類作家的小說才是無形的文學評委們能接受的形式——即破解謎團的偵探不能是個具體人物,只能是時間、回憶、歷史等更形而上的存在,或者讓謎題自己解決自己。
  • 推理小說概覽(上):細數那些年你獻上膝蓋的大神們
    本格派推理好的推理小說,不僅要求作者擁有縝密的邏輯、精妙的案件設計,同時還需要作者有好的文筆,可以清晰無誤的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寫出來,並且適時的引導或誤導讀者。推理小說自誕生以來,便一直有各種作家嘗試寫作傳統的以解謎為主的推理小說。
  • 《千面人》:日本推理史上,名偵探與怪盜的首次智慧對決
    作家無聲無息,作品寥寥可數,這種蕭條狀態一直持續到大正末期,森下雨村等人於1920年1月在博文館創辦了《新青年》雜誌 之後,推理小說才走向復興之路。當時,兩位現代推理小說巨匠先後乘著時代大潮出現在日本文壇上。這就是後來出任日本推理作家俱樂部首任會長的推理小說泰鬥江戶川亂步和推理小說巨孽橫溝正史。他們為這一時期的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 作家富豪榜之下,無論中國還是歐美,普通作家的收入都堪憂
    相比網絡作家,傳統作家並不具備如此強大的變現能力。一是因為傳統作家的作品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思想性,並不適合在其他領域進行二次創作;二是因為傳統作家的粉絲人群大多是純文學愛好者,在網絡上缺乏廣泛的粉絲基礎。此外,傳統作家作品被閱讀的收入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如今大家都喜好閱讀電子書,隨便搜索一下就能把書籍下載下來,但是作家本身卻沒有得到收入。
  • 陳浩基:鮮為人知的「華語推理之光」
    作為香港推理小說作家,他的推理小說《13·67》曾讓內地讀者驚嘆,被稱為華語推理小說之光。憑藉那部作品,他拿下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推薦獎,售出美、英、法等十國版權,被王家衛買下了電影版權。但這個總說著粵語、戴著黑框眼鏡的消瘦作家,始終未曾被內地讀者真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