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維尼亞尼·薩提亞把人的生存姿態分成了四種,分別為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
指責型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只考慮自己的感受,總是在指責和批評別人,從不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習慣性指責他人的人,內心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他們靠批評指責別人來維繫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尊心,樹立自己的威望和強勢地位。
這類人的心理成因是由於在年幼時期,家長經常小題大做,過於苛責的原因。由於小時候總受到責罵,所以在這類人心中的標準是非常高的,那麼相對來說,對自我的認同感也就非常低,所以他們會用指責別人來獲得自我安慰,從心理上想把自己置於指責方,從而脫離被指責的那一方。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指責型的人,如果他是你的長輩,你的上司,你的老師,一旦犯了錯,他就會像暴風雨一樣怒斥你。長此以往,你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的傷害,內心能量會越來越低,工作、學習、生活的勁頭當然也就慢慢磨滅了。
如果他是你的伴侶,或是你的朋友,或是與你同水平的同事、同學,他對你的評價一定是很低的,恰如他內心對他自己的評價:我毫無價值。只是他不敢面對內心的自我,而是用攻擊別人的行為抬高自己,把內心虛弱的自我投射到身邊的人身上。
討好型
討好者喜歡順從、幫助別人,把別人的麻煩看得比自己的事情還要重要。他們情願承擔各種責任,只要別人覺得好就萬事都好。
討好型的人的成長環境通常是父母至少有一方的控制欲極強,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非常想努力去做到家長嘴裡的「乖孩子」,所以他們刻意忽略心裡的個人感受,而是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很希望做到被人誇獎的乖孩子。
討好型的人內心是很無助的,他們只考慮別人和環境,而忽略了自己。他們靠著不斷為別人付出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自我的價值感非常低下,生怕得罪別人,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讓別人說自己不好。
這類人如果不夠自信、自尊、自強,不知道怎麼去平衡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極易陷入討好的漩渦無法自拔。
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人通常漠視自己和別人的情緒情感的價值,永遠只關注數據和邏輯,不允許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理智的局面發生,因為過於客觀而顯得為人冷漠。
這樣的人多是從小被家庭灌輸只有獲得好成績,才能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所以,他們把成績和愛劃等號,前進的動力也逐漸變成了對成績成就的追逐。這類人通常很優秀,而且對規則、規矩非常遵守,鐵面無情,給人死板不易變通的感覺。
打岔型
打岔型是超理智型的對立面。打岔型的人常常被認為是自主和快樂的開心果。他們相信,只要他們能夠將注意力從任何有壓力的話題上轉移開,就可以生存下去。情緒永遠佔據上風是打岔型人格的顯著標誌。
這類從小就備受寵愛,可以說是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長大的。因此他們無法忍受壓力,情緒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拼湊成他們的記憶的也不是零星的或連續的事件,而是情緒,這也使得他們很容易跟著感覺走,用情緒去主導行動。
在這四類人群中,指責型和討好型是最容易陷入極端困境的兩種類型。顯然,上述四種姿態全部有其弱點,都屬於失衡的內心狀態,不敢面對真實自我的表現。但每種姿態也都有其美好的一面,討好中隱藏著關懷,責備中有著決斷,超理智中存著智慧,打岔中有創造和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