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之魂——李小龍,除了功夫明星,他的人生哲學更讓人敬佩

2021-02-23 理想國

轉自:香港商務印書館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今天

李小龍誕辰80週年

他的朋友約翰·力圖

以文字的方式記錄和回顧了

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圖片來自《截拳道之道》

功夫的真正含義

功夫是一門哲學;是道教和佛教哲學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逆境中的給予,是先屈後伸的智慧,是對所有事物的耐心,是從生活中的錯誤和教訓中獲得益處的行為。這些就是功夫藝術的多面含義;功夫會教給我們生活和保護自己的方式。

——李小龍



羅恩在高爾夫球場的第十七個球道上,今天他過得跟往常一樣開心。
整個下午,羅恩每次進洞的桿數都低於標準桿數,第十七個球洞肯定也不會例外。
羅恩以低於標準桿數的成績打完第十八洞之後,李宗拍了拍他的背,微笑著對他說︰「羅恩,你是一個有功夫的人。」「功夫?」羅恩臉上帶著疑惑的表情,他說︰「我又不會凌空飛踢,踢碎別人的牙。」李宗正要反駁,羅恩笑著打斷了他,繼續說︰「我是一個高爾夫球手,李——高爾夫球手。你要學會這個詞的正確發音。從今天的表現來看,我可以說自己是一個技術嫻熟的高爾夫球手。」
「我沒有說你會騰空飛腿。」李宗解釋說,「我只是說你是一個有功夫的人— 你最後一句話更是強調了你是一個這樣的人。」
「那我就聽不懂了。」羅恩把推桿放入高爾夫球袋,「功夫不是李小龍的專長嗎?」
「沒錯,」李宗回答,「但是你今天在球場上的表現也可以叫做功夫。」


這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東方和西方對武術看法的普遍差異。李宗對功夫一詞的解釋相當準確,這個解釋從一個精通東方文化的人嘴裡說出來,並不完全出人意料。同樣不出人意料的是羅恩對功夫的理解,他認為功夫只是一種格鬥形式。你看,我們西方人一直因為把功夫的真正意義流氓化而感到愧疚。對於西方人來說,這個詞跟空手道和跆拳道之類的亞洲格鬥方法是同義詞。

東西交匯︰李小龍是通過電影這個媒介把東方哲學教授給西方觀眾的先驅——教授的對象甚至還包括西方的演員,比如說約翰·薩克森。|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根據準確的中國翻譯,功夫的含義就是巨大的成就。有功夫的人就是非常精通自己技藝的人,而這個技藝可以是任何技藝。
比如說,文章寫得非常好的記者就可以說是有功夫之人,繪畫技藝高超的畫家也可以說是有功夫之人,以此類推,所有擁有不凡技藝的人都可以說是有功夫之人,從醫藥到騎馬,從武術到高爾夫球,各行各業、各種消遣中都不乏有功夫之人。按照今天的標準,對工作的完全掌握不僅可以體現功夫,還可以體現個人對自己的掌握。對自己的掌握— 至少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說— 是一件積極的、值得個人去爭取的事情。

根據備受尊崇的中國傳統,掌握功夫的人可以是一個重要的哲學家、一個有天賦的煉丹家、一個精通醫術的醫生、一個飽讀詩書的學生或者一個知名的音樂家,他們通過這些身份展示了對自己的掌控。另外,一個掌握功夫的人在有需要的時候也會有能力保護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但是,把功夫看成是打架的能力就是對這個詞大大的不公平了。

在李小龍的第三部中文電影《猛龍過江》的一個場景中,李小龍(右)用勾踢腿踢向韓國合氣道對手Won In Sik,他能瞬間看到出招機會,以此展示了截拳道的核心教義。|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三個劍客的故事

李小龍被很多人認為是功夫最原始、最純粹的意義的代表人物。他在討論功夫時喜歡講一個叫做「三個劍客」的故事,這個寓言跟著名的日本劍聖宮本武藏有關,它微妙的象徵意義給李小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在香港給電視觀眾講了這個故事,他甚至把它寫進了他跟演員詹姆斯·柯本和斯特林·西利芬特共同創作的《無音簫》的劇本的引言之中。三個劍客坐在擁擠的日本小酒館的桌子旁邊,高聲議論坐在他們隔壁的人,希望能刺激他跟他們決鬥。大師(宮本武藏,日本最偉大的武士)沒有理會他們。但是當他們的言辭越來越粗魯、越來越針對自己時,他舉起筷子,快速上揚,毫不費力地夾住四隻飛動的蒼蠅。在他慢慢放下筷子的時候,三位劍客就匆忙離開了房間。

1970 年,李小龍在香港的電視節目上講「三個日本劍客」的故事。|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一些西方人會草率地認為,三個劍客突然對騷擾宮本武藏失去了興趣,與大師用筷子夾住蒼蠅的能力沒有關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三個劍客之所以離開,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這位大師用筷子抓蒼蠅的動作就顯示了他的技藝,而這個技藝就是最高功夫的體現,是大師完全掌握自己的體現,所以,他是一個需要避開的人物。他們的結論也強調了古老的中國信仰,那就是,任何完全掌控某種藝術的人在一舉一動中都可以展現他氣定神閒的品質。

李小龍相信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包括瑜伽。在這張照片裡,李小龍在一個安靜的下午,在西雅圖的華盛頓湖碼頭盤腿打坐。|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古老的功夫大師可以是技藝嫻熟的按摩師、中醫師和針灸師。西方醫藥界最近才開始接受,甚至才開始承認東方人對身體、思想和精神疾病的這些診治方法。比如說,中國人1,000 年來都用麻黃這種草藥來治療哮喘病,而麻黃中含有麻黃鹼。西方的醫生治療哮喘病時也會開麻黃鹼,在這一事實被揭露時,西方醫藥界才意識到,他們對東方的一些診治方法過早地下了定論。同樣,古老的針灸藝術由於有奇蹟般的治療和麻醉作用,現在在西方的運動醫療診所也是一個普遍的診療手段。它在幾年前就進入了功夫培訓,成為傷病的治療方式,但是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它都沒有被西方醫藥界接受。

西方思想有一種很強烈的衝動︰他們會把遇到的所有事情進行瞬間的定性和分類。通常,這些類別都可以簡化成兩個分支︰安全的和不安全的。我們熟悉到某種程度的東西就被放在前面這個分支,不同的、不知道的或者不熟悉的東西就被放在後面這個分支。
結果就是,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在忙著給一切事物加標籤,站在生活之外,卻沒有真正地投入生活,也根本沒有享受生活。根據李小龍所說︰學習功夫不僅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和保護自己,也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思想。道教的道士和中國的和尚都把功夫當作一種哲學或者思維方式,在這種哲學中,人們會順應逆境,有能屈能伸的智慧。耐心的品質和從錯誤中吸取經驗的做法也是功夫原則的一部分。這樣一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震驚,西方人眼中那個動作電影明星和卓越的格鬥士,竟然還是一個有功夫之人(取功夫最初的意義)。李小龍是一位哲學家,他關心的是人類行為,他努力去理解周圍這個廣闊而複雜的世界,我們回顧李小龍的一生,可以說他是一位成功的哲學家。

圖片來自《李小龍肢體表達的藝術》

事實上,他的語言如此準確,電影和語言又如此吸引全球人的關注,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是一位哲人。
李小龍的語言包含著與年齡不符的智慧,揭示了他對世界的深刻理解。這並不是說,他對於人類境況的見解是憑空而來的。他花了很長時間,刻苦地學習哲學、宗教和關於靈性的各種書籍。他還一遍遍地閱讀老子、莊子、孫子、孔子、子夜、蘇格拉底、柏拉圖、巴魯赫·斯賓諾莎、勒內·笛卡爾和大衛·休謨,以及克裡希那穆提、鈴木大拙和艾倫·沃茨之類更現代的哲人的作品。他在這些偉人的語言中尋找永恆的真實性,努力學習靈魂的終極本質、靈魂所在的宇宙和人類這個整體。哲學才是李小龍的真正激情所在,武術只不過是他選擇表達哲學的工具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事實上,他的信息和想法通過公共訪談得到了最好的傳達。很多採訪過他的記者都意識到了李小龍的卓越品質,把採訪的音頻或者視頻保存下來,以便日後學習,改善自己的思維,審視自己。大多數人後來都沒有學習。但是,留存下來的公共談話音頻和視頻,以及他寫的一字一句,保存了讓人們理解生活,享受生活和最大限度地度過人生的哲學見解,今天想要從這位偉大的思想家身上學習的人們可以得到這些材料,真是三生有幸。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跟功夫的真正含義一樣,李小龍的哲學也不僅僅限於單純的格鬥技巧。事實上,為了完全欣賞李小龍的哲學,我們就必須超越武術的界限。畢竟,時值21世紀,人類的軍事技術已經發展到擁有隱形轟炸機和烏茲衝鋒槍的程度。每個星期花好幾個小時進行密集的、複雜的、高度專業的徒手格鬥訓練固然值得讚賞,這樣可以讓人變得勤勞,培養對武術的熟練程度,但是,我們在今天的街道上遇到某件事,需要用到武術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在一個武器佔絕對優勢的世界尤其是如此。

比如說,精通古老的沖繩擊打工具(一開始被融入古老的技擊法,目的很明顯,就是把日本騎士從馬上摔下來)的訓練量在今天看來,作為應對街道襲擊的準備工作,顯得過時和不切實際。

事實上,我們只要掃一眼每天的報紙,就會發現,今天的攻擊者並不像武士一樣懷舊(他們使用的都是現代的武器)。所以,在紐約街頭被殺的武士比被中國的義和團起義打倒的武士要多得多— 諷刺的是,這兩件事情有著類似的原因︰大多數武士的哲學無法跟時代的格鬥發展保持一致。事實上,攜帶武器的人可以從30到90英尺之外終結你的生命,有時候甚至可以從更遠的地方達到他的目的。既然這樣,把生命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格鬥技術,來保衛自己免受現在攜帶自動武器的攻擊者的傷害,已經不是明智之選。在過去,這些技擊法是用來打擊徒手搏擊的對手的。

李小龍(右)跟他的第一位— 也是唯一的師父, 葉問, 學習「詠春黐手」(The art of detachment,暗含有「超脫的藝術」之意)。|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現在,規則已經改變了,世界也已經不同了。大多數的武士也應該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如果你的目標是尋求真理,過更有價值的生活,只關注武術的格鬥部分就沒有必要了。學習武術的持久價值在於,它可以是表達自己的工具,從靈性上來說,通過這種表達,你可以了解自己的不斷發展的局限性和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我已經可以聽到有些人的反對聲音了︰「但是武術在某些自我防衛的情境下肯定還是有用的。」確實如此,但是,戰斧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現在,在我們主要城市的街道上,開車射殺已經如此普遍,掌握武術或者戰斧都不能保護我們免受半自動武器的槍林彈雨的襲擊。

李小龍在《醜聞喋血》中的一個場景裡,給詹姆斯·加納演示水原則的「衝擊力」,讓詹姆斯看得目瞪口呆。|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我可以再說一遍,武術是有用的,它是通往健康和靈魂發展的絕佳形式,但是要把武術和其他技藝結合起來抵抗今日大街上使用的武器,說好聽一點是不切實際,說不好聽了就是徹底的、致命的錯誤。李小龍自己也意識到了武術發展的這個事實,他在著名的視頻《獨家專訪》中也這樣說道︰「現在你不會跑到街上拳打這個腳踢那個,因為如果你這樣做,就會有人拿出一把槍—砰!你的人生就結束了。我的意思是,不管你的武藝有多好。」正如你們很快就會知道的一樣,李小龍是一個現實的人,他反對浪費時間為不太可能出現的遭遇做準備。他欣賞要精通各種藝術所必需的優美和技術,但是他也意識到,這些優美和技術已經過時了。

早在20 世紀60 年代,李小龍就意識到大多數武士的訓練習慣就像是有組織的舞蹈課,學生可以學會看上去很漂亮、讓人印象深刻的動作,但是如果要在街上用這些動作來保護自己或者你愛的人,存活的概率就跟舞蹈班的學生差不多。

李小龍甚至還設計出了一個模擬的墓碑,這個墓碑就在他的辦公桌上,它向到訪者揭示了李小龍對盲目服從過去的古典傳統,不懂得跟隨著當下的武術進步發展的人的態度。

李小龍在20 世紀60 年代中期給他的朋友和學生喬治·李(沒有親屬關係)寫的一張紙上,描述了一個微型墓碑的設計和信息,用他的話說,「這個墓碑完美地表達了我的感受」(有關武術傳統形式的感受)。|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紀念一個曾經優雅自由的人如今他腦子裡塞滿經典,被經典扭曲。在跟記者埃裡克斯·本·布洛克進行的視頻訪問中,李小龍說得更加簡潔︰你知道嗎?大多數武術指導老師都頑固至極。我的意思是,他們的態度就是︰「兩百年之前武術就是這麼教的,所以現在也應該繼續這麼教。」為了保持這種態度— 我的意思是,你之前就是這個態度— 你會卡在時間容器裡面,永遠都不會成長,因為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不管怎麼樣,如果我們還是走老路,就只是在重複幾百年前傳下來的東西。

「就像是用手指著月亮。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否則你就會錯失月亮的光華!」李小龍在華納兄弟轟動一時的電影《龍爭虎鬥》中對自己的年輕學生這樣說。|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李小龍把這種過時的、重複的武術訓練稱為「有組織的絕望」,他在餘下的生命中都在努力為一個古老的問題— 各種各樣的逆境— 尋找一個20世紀的應對方式。正因如此,李小龍的真正遺產就不僅僅局限於武術世界的簡單範疇。就像尼採的哲學不僅僅屬希特勒和納粹德國一樣,李小龍的哲學也不僅僅屬武士。他是一個藝術家,一個人類學家,他還有一個超越其他角色的身份— 思想家。他的口才——而非他的拳頭— 影響了政治家、公司高管、電影明星,以及社會地位不高的人群。

一群「探索者」︰李小龍和他的截拳道學生。|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更重要的是,李小龍的思想和哲學讓他可以更成功地處理種族主義、經濟困難、愛、痛苦、喜悅、悲傷、好奇、婚姻、父親的角色和友誼— 換句話說,就是人生。李小龍在武術領域的教導只局限於人類四肢能夠獲得的成就,但是他在思想領域的教導意義無窮。現在,我們應該帶著個體發展的精神前進,這種個體發展是通過對自我的發現和最終掌握實現的。如果你覺得這個概念聽上去像是功夫的真正含義,你就開始真正地理解功夫了。

你的靈感會繼續指引我們走向個人的解放。在李小龍位於華盛頓西雅圖湖景公墓的墓碑上,刻著這句尖銳的,但是又非常中肯的銘文。| 圖片來自《武士之魂——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在李小龍工作、生活、訓練法,及哲學思想方面最權威的作者,唯一獲李小龍遺產機構授權閱讀李小龍私人信件、草圖以及筆記的人。他也是《李小龍》雜誌合作出版商之一、「振藩截拳道中心」官方時訊策劃編輯,及非牟利組織「李小龍教育基金會」主席。

☞沙特外交大臣答記者問…看看不耍流氓怎樣回答尖銳問題

中國文藝聯盟丨理想國(Dreamland427),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理想國」

投稿郵箱:dreamland427@163.com

微信號:DreamlandBC427

聲明:本文不代表平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默認遵循微信公眾平臺原創轉載規則著名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處理。

轉載:轉載本公眾號文章文中註明「轉載自公眾號:理想國 (ID:Dreamland427)」,圖片不可添加水印;轉載本公眾號註明轉載的文章請與原公眾號聯繫

相關焦點

  • 李小龍功夫哲學裡的人生啟示
    今天是一代宗師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日。很多人都知道作為功夫巨星的李小龍,帥氣瀟灑,英年早逝,在動作電影上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及。但是,作為哲學家、心理學家的李小龍,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小龍並不是簡單繼承任何一派的武術,而是上升到了武學本質,也就是「道」的層面。《道德經》裡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各種武術門派就是萬物,而李小龍是從這個萬物回到了本源,就是「道」。
  • 新片評論 | 《像水一樣》李小龍的功夫哲學
    《好萊塢往事》劇情截圖這部紀錄片呈現了來自李小龍家人、朋友、學生和其他演員同伴的旁白解說,以及李小龍重要的書信和哲學著作。這是對這位標誌性人物的一種認可和欣賞,影片用豐富的檔案材料呈現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功夫明星,這樣的呈現方式能不能讓大多數人探索到他的內心世界呢?如同水能否完全進入龍的身體一樣。
  •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英年早逝原來早有預言,但為何他還是難逃宿命
    >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等很難想像33歲就不幸去世的他,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中,又將人生延展得如此漫長美國將《死亡之塔》上映的日期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
  •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不論是把中國功夫傳播到全球也好,不論功夫片的開創者、華人武打演員也好,這些加注在李小龍身上的稱謂,都會讓人覺得他是一介「武夫」,更難聽一點地說,就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然而,當無意間在網絡上刷到這段李小龍的採訪後,我對李小龍的印象改變了。這樣西服格裡、文質彬彬、說著一口流利英文的紳士,真的是李小龍嗎?毫無疑問,他是李小龍,是功夫之外的李小龍。
  • 功夫之王李小龍實戰對手大盤點,解析他的功夫是否被神話?
    李小龍,被世人譽為功夫之王。他自創的截拳道集百家之長,補己之短,鮮有對手。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下其他人與李小龍實戰的結果。看一下李小龍對得起功夫之王的美譽嗎?李小龍作為學校推薦在「西雅圖亞洲文化日」表演中國武術,吸引了很多遊客。退伍兵,也曾是全美空軍拳擊冠軍的傑西·格魯夫不服氣,他身高馬大向李小龍發出挑戰,李小龍只用幾個動作就把他制服,後來傑西·格魯夫成為李小龍首徒。
  • 李小龍生前138封書信出版,再現其武術哲學與浪漫多情的性格
    一方面,琳達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與李小龍的愛國者、中華武術代表的「人設」不太契合。另一方面,李小龍死後,琳達嫁給李的弟子湯姆。因湯姆寫了一本關於李小龍的書,引起琳達不滿,二人離婚。1991年,琳達又嫁給了股票經紀人詹姆斯,這段婚姻也以離婚收場。如果把琳達只看成李小龍的配角,她的後半段人生顯然沒給李小龍添彩,所以人們選擇了集體無視。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李小龍後來創造的截拳道雖然沿襲了太極拳的基本哲學原理,但是在招式和對敵訣竅上,很多都是脫胎於詠春拳,所以就有了「截拳道源自詠春拳,李小龍得益於黃淳梁」之說。跨越大洋的「振藩」之夢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李海泉和何愛瑜並不想讓兒子在習武、跳舞、拍電影中荒廢人生,決定讓年滿18歲的李小龍和大哥李忠琛一起去美國勤工儉學。
  • 佛山:打造李小龍功夫文化IP,建設武術文化新高地
    200名小龍迷齊打"功夫方陣"、MMC戰神錄李小龍紀念格鬥賽、"龍之魂"油畫展……近日,適逢李小龍誕辰80周年,國際武術聯合會成立30周年暨第三屆佛山武林大會——李小龍誕辰80周年系列活動在順德均安李小龍樂園開幕,功夫愛好者們齊聚均安,通過"功夫+"系列活動,向李小龍致敬。
  • 如果李小龍還活著,今年已經80歲了,他還會是一代武術宗師嗎?
    覓娛樂新知,看明星百態,品電影人生!大家好,這裡是影片回收站的「看明星百態」欄目。昨天11月27日是中國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如果他還活著,今年已經是80歲了,他的師傅葉問都能活到79歲,如果不是因為意外,經常練武的李小龍應該也能活到80歲吧?
  • 《生活的哲學》:李小龍一生兩大痴迷愛好,除了練武就是哲思
    「kungfu」(功夫)一詞在西方傳播開來,正是因為李小龍。他從19歲踏入美國,考入華盛頓大學進修戲劇和哲學後,因為對武術的狂熱激情,他讓家人把練武的木樁運到美國,開始免費教大家練武,從此打下一片「精武」天下,讓世界看到了來自東方的武術魅力。
  • 尋龍記:王飛鴻漂洋過海祭拜武術宗師李小龍
    但幼時的小龍身體虛弱,父親讓他練武強身,沒想到成就了一位功夫之王。墓碑上面還註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在他墓碑的下方是一塊黑色的類似一本翻開的書的石雕。左面一頁刻著道教的黑白太極圖。圖兩側用中文刻著這樣兩句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生於美國,長於香港,在美讀了大學,後又回到香港,他遊走於兩種文化之間,也許正是這樣的經歷使他最後突破了形式的束縛,創立了「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
  • 李小龍,一個讓功夫寫進英語詞典的人
    他使人們看到了一種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和骨氣,這正是習武之人所追求的「浩然之氣」。李小龍通過他一系列的中國「功夫片」,以及在世界武壇中的強悍形象,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的形象。從而使「Bruce Lee」成為在世界各地都路人皆知的大英雄。
  • 李小龍與水之哲學
    有人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視為一種笨方法,但只要不自覺笨重,這也可以是一種使人輕鬆的方法。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李小龍認為武學的真諦就是要像水一樣。在與對手過招的時候,李小龍詠春拳的老師葉問先生經常告訴他:「小龍,放鬆一點,定下神來。忘掉自己,跟隨對手的招式,讓你的腦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幹擾,心平氣和,本能去反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超然。
  • 《生活的哲學》除了工作,就是反思自己
    但用心讀完這本《生活的哲學》,,我們所崇拜的英雄李小龍,他不僅僅是一個天才的武者,驚世的演員,醒思的哲人,他還是一個把哲學思想融匯貫通到現實生活的思想家和哲學家。01李小龍李小龍,一代功夫巨星,武術哲學家,截拳道創始人。他赤手空拳在好萊塢打出一片天地,徵服了全球億萬影迷,讓「功夫」一詞首次被寫入英文詞典。
  • 李小龍為什麼會大受追捧?武術和電影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在這
    上大學後,他把許多精力都放在了研習武術上,並且開了一間武館,名叫「振藩國術館」,李小龍一邊教一邊練,腿功技術有了大幅度長進。隨著名氣的不斷攀升,「振藩國術館」開始教授外國學生。1967年7月9日,李小龍創立「截拳道」,許多著名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相拜他為師。
  • 李小龍與 Hip-Hop:「水」的哲學
    > 但最重要的是功夫電影裡的哲學思想以及宣揚的精神被當時的 Hip-Hop 社群(即非裔美國人)所接受了,他們學習到了新的東西,準備有著一番作為。 而在一眾的功夫電影裡,在那個年代最知名的莫過於是李小龍了,可以說在那個年代他們的偶像除了拳王阿里以外,最崇拜的便是李小龍。
  • 李小龍皮膚上線!《王者榮耀》牽手佛山,以武為媒共建世界功夫之城!
    裴擒虎五周年限定皮膚同人歌舞《夢遇李小龍》,用拳頭詮釋王者風範。裴擒虎牽手李小龍,喚醒國民武術記憶在《王者榮耀》5周年武術文創皮膚登上微博熱搜的同時,這款致敬中華武術大師李小龍的皮膚,打開玩家有關國民武術的記憶匣子。印象中的李小龍是武術家、演員、哲學家,但他給後人留下最深的記憶,依然是中國功夫的首位全球推廣者。
  • 最早在國外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徵服美國武術教官的人是李小龍
    1941年,日本侵華,日本為安撫香港同胞和偽造歌舞昇平之勢 ,只要戲班同業同意答應表演大戲,就有優待,為了保命及家人安全,藝人們紛紛參與演戲。李小龍的母親何愛瑜父親李海泉的觀點是:粵劇不但養活我們,還救了我們。和平後的香港,電影與粵劇進入一個新紀元,李海泉除了演戲和電影外,還讓李小龍參演富貴浮雲中一個童角,從此開始自己童星旅程。
  • 功夫之王李小龍:跑步是最好的訓練方法,也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李小龍,他是無數人心目中英雄與偶像,他是武術大師,創立了截拳道,也是傳奇影星,開創了功夫電影,他重新定義了中國男人的硬漢形象,並將中國功夫影響力擴展到全世界,美國人稱他是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 全面客觀地認識功夫之王——李小龍
    今天我們抱著一種客觀的態度來認識功夫之王——李小龍,當然不是去盲目神話他,而是以一種謙遜的態度來學習他的學習精神。我們都知道大海之所以成為大海,那是因為它能容納百川。李小龍雖然不能說他是那個時代功夫最好的人,但他確實是那個時我最好的武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