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功夫哲學裡的人生啟示

2020-12-11 樂覺生活

Hi各位好!

今天是一代宗師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日。

很多人都知道作為功夫巨星的李小龍,帥氣瀟灑,英年早逝,在動作電影上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及。

但是,作為哲學家、心理學家的李小龍,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當然,業界並沒有這樣去稱呼他,是我看了他寫的文章和相關報導後,覺得他真的稱得上是哲學家。

既有實戰,又有獨到的武學思想,因而在年僅27歲的時候,李小龍就創立了「截拳道」。

「截拳道」顧名思義,就是阻擊對手的拳法。它提倡高度自由的搏擊,拋棄一切傳統的形式,而真誠地表達出自我。

我們看電影上李小龍打鬥的鏡頭,其實就是截拳道。

雖然他師從葉文學習詠春,但在真正格鬥的時候,他卻不拘泥於詠春的形式。

你在他的拳法裡甚至可以看到太極的影子,包括各種武器的使用,最著名的就是雙節棍嘛,周杰倫為此還寫過一首歌。

李小龍並不是簡單繼承任何一派的武術,而是上升到了武學本質,也就是「道」的層面。

《道德經》裡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各種武術門派就是萬物,而李小龍是從這個萬物回到了本源,就是「道」。

他說:「武術的終極含義,就是忠實地表達自我。要讓人去創造方法,而不是讓方法去創造人。不要把自己束縛在別人預想的招式中。」

所以,他生前的表演,幾乎沒有一次是重複的。

無論是在銀幕上,還是在搏擊比賽中,李小龍不是在使用武術,而是在表達自己。

你看截拳道的理念,「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人的身體是有限的,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兩條胳膊兩條大腿,誰也不比誰強。

但我們能夠通過這有限的身體,發揮出無限的打法來,這就不是武術了,而是武道。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你看各行各業的頂尖高手,一定不再是獨守某個門派,而是遊刃有餘地、不拘一格地表達著自己。

因為生命本身就是如此。它是自由的,它的功能是無限的。

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做哪件事情,你都要知道這個無限,然後你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出生命的價值。

我們今天設定了許多標籤,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只能那樣,於是,被自己限制住了。

當然,無限並不代表著我們在這一生中什麼都能做。

因為這輩子的長度是有限的,如果你真的想在某個行業、某件事情裡做出成就,那你還是要接納自己的有限性。

然後在這有限的範圍內,無限地發揮自己。

就像李小龍說的,讓自己的思想流動起來,不受任何內外的幹擾,這才是真正的「無為」。

李小龍是功夫大師,如果讓他去炒菜,或者唱歌,他不一定能做到行業頂尖,因為每個人天賦不同。

但是,如果你不去跟人比較,不期待一定要做行業的翹楚,那麼你願意在生命裡嘗試什麼,都是可以的。

這兩個價值觀沒有對錯,關鍵是看你想要什麼。

有的人想挖口深井,有的人想到處逛逛,都沒有問題,生命本身都是自由的。

這就是李小龍截拳道的哲學思想。因為自由,所以無限。

最近幾年,咱們常常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叫MMA的組織,動輒以挑戰為由,來跟我們的太極、詠春對打。

這個MMA,中文名稱是綜合格鬥,它的規則極其開放,說簡單點,就是打贏就行,不管你用什麼招數。

所以我們看視頻裡,傳統武術的師傅們剛一擺出架勢,那些MMA的選手就衝上來一頓亂拳,瞬間就打趴下了。

正印證了那句話:亂拳打死老師父。(笑)

實戰就是這樣,沒有固定章法和套路,需要你隨機應變。

這時候,如果你還在那裡擺架子,只能被人家亂拳收拾。

不過,說他是亂拳,只是看上去亂,其實在隨機應變中人家自有章法。

這個章法就是剛才所說的,專注當下,讓思想自由流動,忠實地表達自我。

也就是說,他能見招拆招。

這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學生在學校裡讀書,都是有鼻子有眼的課文,定律、但真正考試的時候,那是需要你應變的。

社會更是如此。你和人打交道,哪裡有一個固定的章法來套?

有的人很喜歡說,東北人怎樣怎樣,武漢人怎樣怎樣。

你要真用這個思路跟人打交道,肯定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你並沒有用心去跟對方交流,而是先入為主地有了成見,給他下了評判。

這就像是格鬥場上戰敗的老師傅一樣,先擺好了架子,沒料到,人家對方根本不按你的套路出牌。

這時候,你是專注地跟他應對,還是在腦子裡想你的拳法呢?

我估計,被打趴的那一下,可能就正在琢磨套路呢。(笑)

這肯定是沒辦法見招拆招的。因為已經失去了當下,失去了生命的自由。

而MMA公認的第一高手,正是李小龍。

所以今天,我看到MMA把傳統武術的師父們打敗,我是不奇怪的。生命本身就是活的,是自由的。

當然,這不代表傳統武術不好。任何一個門派的大師,其實都是靈活變通的。

換句話說,任何一門武術,乃至一個行業,走到頂尖,都是MMA,都是自由格鬥。

哪個真正的大廚炒菜還用菜譜?

哪個真正的歌神唱歌,還要按照他第一次發專輯的錄音來?

哪個真正的職業球員,會把體校的每日訓練搬到場上?

最近剛走的球王馬拉度納,人家踢足球,連手都用上了,這才是真正的不拘一格。(笑)

當然,要想達到這樣的自由,首先還是要老老實實地按套路練習,做足笨功夫。

正如李小龍所說:「我不怕遇見練習過10000種腿法的對手,但害怕遇到將一種腿法練了10000次的強敵。」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緬懷逝去的功夫大師,希望他的哲學也能帶給有緣的你一點啟發,讓我們在人生中乘風破浪。

下期咱們再見!

(本文系「樂覺生活」公眾號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新片評論 | 《像水一樣》李小龍的功夫哲學
    《好萊塢往事》劇情截圖這部紀錄片呈現了來自李小龍家人、朋友、學生和其他演員同伴的旁白解說,以及李小龍重要的書信和哲學著作。這是對這位標誌性人物的一種認可和欣賞,影片用豐富的檔案材料呈現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功夫明星,這樣的呈現方式能不能讓大多數人探索到他的內心世界呢?如同水能否完全進入龍的身體一樣。
  • 散打王也追星李小龍,一代功夫傳奇對中國散打的五點啟示
    這時候前人的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好在李小龍的理念誠不欺人,鄒國俊先生也確實培養了康恩、徐炎等一批國內最早的自由搏擊悍將。上述我認為是一代功夫傳奇李小龍對散打運動的第一點啟示:思想層面的啟發!其實技術有輪迴,但是理念放之四海而皆準,時效更長,散打歷史上第一位散打王柳海龍評價說:「李小龍是一代宗師,他被世界認可。除了功夫之外,他更是一種精神…….李小龍那個年代,他的截拳道已經達到可以上擂臺和現代搏擊對抗的層次。
  • 李小龍,一個讓功夫寫進英語詞典的人
    故而,現代搏擊運動中的MMA和UFC等搏擊形式均推崇李小龍為創始人。然而,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首次將中國武術推向世界,並為此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小龍,當初卻是以中國傳統武術的叛逆者的形象開闢國際武壇的。李小龍首次打破了傳統武術的門戶之見,摒棄了武術中許多華而不實的技法與套式,直取傳統武術技擊之精華。特別是將傳統武術中長期蘊含的哲學思想——武道哲理提升了出來。
  • 老子、李小龍:集百家之長的截拳道裡蘊含著怎樣的哲學思想?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根據李小龍的人生經歷,參照那部深刻影響他武學思想的《道德經》,來探尋道家哲學在截拳道中的應用(截拳道是李小龍在25歲左右創立的技擊理念,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思想都起源於道家哲學)。但首先,我們要先根據妻子琳達的回憶,來看看李小龍創立並發展截拳道的初衷。
  •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不論是把中國功夫傳播到全球也好,不論功夫片的開創者、華人武打演員也好,這些加注在李小龍身上的稱謂,都會讓人覺得他是一介「武夫」,更難聽一點地說,就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然而,當無意間在網絡上刷到這段李小龍的採訪後,我對李小龍的印象改變了。這樣西服格裡、文質彬彬、說著一口流利英文的紳士,真的是李小龍嗎?毫無疑問,他是李小龍,是功夫之外的李小龍。
  • 李小龍與 Hip-Hop:「水」的哲學
    ,而廉價引入的中國功夫電影裡流露出的抗爭、不畏以及酷讓非裔美國人感同身受,因此被他們極力推崇,甚至可以說是在街頭流行了起來。> 但最重要的是功夫電影裡的哲學思想以及宣揚的精神被當時的 Hip-Hop 社群(即非裔美國人)所接受了,他們學習到了新的東西,準備有著一番作為。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李小龍後來創造的截拳道雖然沿襲了太極拳的基本哲學原理,但是在招式和對敵訣竅上,很多都是脫胎於詠春拳,所以就有了「截拳道源自詠春拳,李小龍得益於黃淳梁」之說。跨越大洋的「振藩」之夢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李海泉和何愛瑜並不想讓兒子在習武、跳舞、拍電影中荒廢人生,決定讓年滿18歲的李小龍和大哥李忠琛一起去美國勤工儉學。
  • 夜讀|武學探索與哲學思考,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龍
    今天,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的日子。你知道嗎,李小龍18歲時的理想是醫生或藥劑師,這個理想分明地寫在他給某導師的諮詢信裡。收錄在《李小龍信札》中的信件,都是李小龍向親朋好友的傾訴交流之語,從中不難看出他的武學探索歷程:詠春——中國功夫(詠春、太極等)——致力於全接觸實戰——截拳道,以及蘊含其中的哲學理念。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人,多年修習太極拳,這自然對從小就活潑好動的李小龍有著啟蒙性的影響。
  • 李小龍截拳道被稱為一種哲學,正統哲學流派對此卻並不認可
    當然,以武入哲——在陳琦平先生之前,就有很多書籍雜誌用這個詞讚譽李小龍的武學成就,李小龍在大學主修戲劇專業,但是他和蓮達在不同場合都宣稱李小龍大學主修哲學,這也說明李小龍把哲學當成了大學主要的努力方向,甚至可能超過了在真正主修戲劇上的精力,這個白色謊言已經無傷大雅了,因為李小龍作為武術家,以武術為修行之道,來達到與古今中外哲學大家對話,不失為理論化或系統化「以武入哲」之第一人!
  • 《生活的哲學》:李小龍一生兩大痴迷愛好,除了練武就是哲思
    「kungfu」(功夫)一詞在西方傳播開來,正是因為李小龍。他從19歲踏入美國,考入華盛頓大學進修戲劇和哲學後,因為對武術的狂熱激情,他讓家人把練武的木樁運到美國,開始免費教大家練武,從此打下一片「精武」天下,讓世界看到了來自東方的武術魅力。
  • 老照片;功夫巨星李小龍的龍套生涯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出生僅三個月的李小龍就被父親李海泉抱上銀幕)(嬰兒時的李小龍。)(1948年,8歲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1949年,在香港入讀德信學校,再轉讀喇沙書院及聖芳濟書院。
  • 綜合格鬥之父李小龍的格鬥哲學:變成水
    李小龍,應該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代人心中的功夫巨星,偶像。大家形容李小龍也就一個詞:能打。但是李小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不單單有自己勤奮的因素,還有自己的格鬥哲學。可以說,李小龍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武術家,更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 「一代功夫宗師」李小龍,當年的女兒李香凝,現如今怎樣?
    標題:「一代功夫宗師」李小龍,當年的女兒李香凝,現如今怎樣?中國功夫一直為人稱道,在國際上被人知曉和很有影響力的功夫巨星,那就很少了,一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李小龍絕對是其中的代表。他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是最早在國際上傳播中國功夫的人,哪怕在今天影響力依舊很大。作為一代功夫巨星,他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會被報導,他有一個女兒,剛開始也是媒體的關注的中心,只要有一點消息,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慢慢的不被人提起,當是只要一提到李小龍,大家還是會想起她。那到現在她怎麼樣了呢?小編想大家還是很關心她的狀況的。
  • 功夫之王李小龍實戰對手大盤點,解析他的功夫是否被神話?
    李小龍,被世人譽為功夫之王。他自創的截拳道集百家之長,補己之短,鮮有對手。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下其他人與李小龍實戰的結果。看一下李小龍對得起功夫之王的美譽嗎?YMCA手球場遇到李小龍,他挑釁李小龍說:「空手道是世界上最好的武術,中國功夫垃圾得很!」
  • 李小龍與水之哲學
    葉問師傅也提醒他,讓自己順乎自然,不要加以幹擾,有一天李小龍放棄,出海划船,在海上回想過去的經驗,他非常地生氣,就用拳頭猛擊大海的水,就在那一剎那忽然悟到了,水這種最基本的東西,不正就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諦嗎?用拳頭打水,可水並不感到痛。再怎麼用力打,水也不會受傷。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質,但是它卻有著能夠穿透世界上最堅硬的東西的力量。於是「要像水一樣」成了李小龍功夫追求的境界。
  • 這是你不知道的李小龍,不光拳拳到肉,他還喜歡哲學
    今天,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的日子。你知道嗎,李小龍18歲時的理想是醫生或藥劑師,這個理想分明地寫在他給某導師的諮詢信裡。而這封信,是《李小龍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一書收錄的最早的一封李小龍書信,同時配有他在香港聖芳濟書院念書時的登記卡,上面有他泛著青澀笑容的照片,非常珍貴。若問李小龍的師承,你八成會說葉問。對,又不全對。其實,武學奇才李小龍有著曲折卻勵志的成長之路,真的是博取眾長,又開拓創新。
  • 李小龍生前138封書信出版,再現其武術哲學與浪漫多情的性格
    這封信被收入《李小龍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書中,讀者也可見一個多元的李小龍,帶給讀者全新認識。《李小龍信札: 功夫、表演和生命》李小龍著,李倩譯,後浪 |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1書信印證了李小龍起伏跌宕的人生李小龍的生命短暫,但幾起幾伏。
  •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英年早逝原來早有預言,但為何他還是難逃宿命
    >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等很難想像33歲就不幸去世的他,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中,又將人生延展得如此漫長美國將《死亡之塔》上映的日期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
  • 李小龍生前138封信面世,原來功夫巨星是這樣煉成的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李小龍信札:功夫表演與生命》。這本書裡一共收錄了138封信,這些信件全部都是李小龍親手寫給親友們的。其中不僅有李小龍對日常生活的記錄,更包含了李小龍對於功夫,表演以及生命的理解。
  • 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截拳道」,究竟是什麼意思?
    「截拳道」是功夫巨星、武術家李小龍創立的一種技擊術,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具有很大的影響。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曾傳授多名弟子,聲名大振。截拳道目前在美國已經枝開葉散,廣受歡迎。那麼,什麼是截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