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神聖羅馬帝國有七大選帝侯,七大選帝侯可以選舉帝國君主即「羅馬人民的國王」(或稱「德意志國王」),「羅馬人民的國王」經教宗加冕就可以稱為「神聖羅馬皇帝」。那什麼是選帝侯,選帝侯又在帝國起到了什麼作用,船長為你細細道來。(選帝侯只能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而不是「神聖羅馬皇帝」,所以選帝侯翻譯成「選王侯」其實更準確)。
一,選舉傳統
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
日耳曼人很早就有選舉部落首領的風俗,到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帝國後,法蘭克人依然保留了這一傳統。481年法蘭克人的部族首領克洛維一世即位,他東徵西討,佔據法蘭西與德意志的大片地區,建立起強大的法蘭克王國。克洛維一世加強王權,以世襲製取代選舉制,使得選舉制走向式微。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被教宗良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帝國自此建立,同時查理帝國成為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東法蘭克王國
843年查理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王國加強王權,世襲製得到鞏固;東法蘭克王國內部諸侯勢力強大,外有匈牙利入侵,需要強有力的君主維持統治,選舉製得以復興。911年東法蘭克國王路德維希四世病逝,加洛林王朝絕嗣而亡。東法蘭克王國的諸侯於是推舉弗蘭肯公爵康拉德一世為國王。918年康拉德一世病逝,諸侯推舉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為國王。936年亨利一世病逝,諸侯又推舉奧託一世為國王。
二,諸侯與國王爭權
奧託一世
962年教宗約翰十二世將東法蘭克國王奧託一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自此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奧託一世加強君權,打壓諸侯,使世襲製得以復興。1125年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五世病逝,薩利安王朝絕嗣而亡。德意志諸侯於是進行選舉,推舉新的國王。薩克森公爵洛泰爾三世為了成為國王,承認了大諸侯選舉國王的權利,既使得他成功當選,也使特定選舉人選舉國王的制度被確立下來。
1137年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三世無子病逝,蘇普林堡王朝絕嗣而亡,德意志諸侯於是推舉康拉德三世為國王,開始霍恩斯陶芬王朝的統治。1152年康拉德三世病逝,德意志諸侯推舉其侄腓特烈一世為國王。腓特烈一世加強君權,打壓諸侯,與他們衝突不斷,還進軍羅馬,同教宗爭權,使得此後霍恩斯陶芬王朝與教宗衝突不斷。
神聖羅馬帝國
1245年教宗意諾增爵四世開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教籍,部分德意志諸侯於是推舉亨利·拉斯佩為國王,同腓特烈二世爭位,使得神聖羅馬帝國進入空位期。腓特烈二世既要對抗教宗,又要對付亨利·拉斯佩等反對他的德意志諸侯,疲於應付,使得德意志諸侯勢力增強。1254年康拉德四世(腓特烈二世子)病逝,霍恩斯陶芬王朝與教宗的衝突結束。德意志諸侯分成兩派,各自選舉一位國王對抗,使得神聖羅馬帝國陷入空位期,諸侯的勢力更加強大。
三,七大選帝侯
烏爾巴諾四世
1261年烏爾巴諾四世當選教宗,他為了削弱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的勢力,建議德意志國王應由七個大諸侯選舉產生。七大諸侯即三個教會諸侯(美茵茨總教區總主教、特裡爾總教區總主教、科隆總教區總主教)和四個世俗諸侯(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布蘭登堡藩侯)。三位教會諸侯是德意志境內最古老與最有權勢的主教,四位世俗諸侯代表東法蘭克王國的四大部落: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巴伐利亞人。
查理四世
1273年德意志諸侯一致選舉哈布斯堡的魯道夫為國王,結束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空位期,既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崛起,也使得選帝侯的地位大大提高。1346年一部分德意志諸侯為了對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在教宗克萊孟六世的支持下,推舉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為羅馬人民的國王。1347年路易四世病逝,查理四世成為無可爭議的神聖羅馬帝國君主。
選帝侯
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為了避免教宗幹涉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選舉,頒布《金璽詔書》:確認美茵茨總教區總主教、特裡爾總教區總主教、科隆總教區總主教、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布蘭登堡藩侯為七大選帝侯,有權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同時還規定了選舉國王的一系列程序: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七大選帝侯的土地不能均分繼承,新選侯繼位要受帝國監督等等(以防止增加新的選帝侯)。
四,神聖羅馬帝國後期
查理五世
1437年神聖羅馬皇帝西吉斯蒙德病逝,七大選帝侯於是在1438年推舉奧地利公爵兼匈牙利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為羅馬人民的國王,自此哈布斯堡王朝壟斷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七大選帝侯實質上已經失去了選舉「羅馬人民國王」的權利。1530年查理五世成為最後一位教宗加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此後神聖羅馬皇帝不再需要教宗加冕。1623年神聖羅馬帝國新增巴伐利亞選帝侯,1692年又新增漢諾瓦選帝侯,1803年又新增黑森選帝侯等六位選帝侯,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選帝侯徹底成為名譽頭銜。
總的來說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與美國選舉人團都是由選舉人來選舉國家元首,都是權力博弈的結果,都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選帝侯與選舉人團也有很多區別:選帝侯選舉的「羅馬人民國王」有身份限制,只能是有實力的貴族,選舉人團選舉的總統無身份限制,只要是美國公民即可;選帝侯是世襲貴族,選舉人團是由各州選民選舉出來的;選帝侯與「羅馬人民的國王」還要繼續權力博弈,選舉人團選出總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