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美國蘭德公司網站發布題為《理解美國駐海外部隊的威懾影響》的報告,報告對美國海外部隊的威懾作用進行了分析,並針對如何有效提升美國海外軍事力量的威懾力提出了政策建議。
報告提供了美國海外軍事力量威懾作用的相關證據,並研究了威懾如何隨著這些軍力的類型、規模及其所處地點而變化。報告明確肯定重型地面部隊的威懾作用,特別是部署在靠近潛在對手但又不直接與之毗鄰的情況下。報告還評估了美軍在危機期間部署的海外部隊可以避免危機升級並維持現狀,但未必適合於改變國家之間長期的戰略動態。
背景
報告稱,2014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侵略」之後,以及隨著中美戰略競爭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美國的海外軍事存在能否增強威懾力仍然是個核心問題。同時,美國在海外的軍事承諾越來越受到國內的質疑。
重要發現
重型地面部隊會提供最強大的威懾力,危機部署可以阻止危機升級,但不會增強合作夥伴的槓桿作用。
• 分析結果表明重型地面部隊和防空能力具有重要威懾作用,特別是當其部署在利益相關地區而不一定位於潛在衝突前。
•機動部隊越多,就越難以證明其具備威懾作用。這可能是因為機動部隊並不能完全代表美國所做的高層或長期承諾,或因衡量其作用比較困難。
• 當美軍特別是輕型地面部隊駐紮在所要保護的盟友或夥伴的邊界以內,而非戰區內的鄰國時,被捲入軍事爭端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當美國在國際危機中迅速增兵時,發生重大衝突或戰爭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特別是地面部隊和空軍的部署能夠極大程度地阻止危機進一步升級。
• 危機期間,受到美國支持的國家與未受到支持的國家相比,沒有明顯證據證明其更容易實現戰略目標。研究結果表明,美國的危機部署可以幫助維持現狀、降低戰爭風險,但它們並不能輕易轉化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或提升夥伴國的長期地位。
建議
• 報告強調指出,在規劃美軍海外部署以提高其威懾力時,必須考慮美軍的類型及其部署地點。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重型地面部隊駐紮在不直接面對潛在對手的鄰近地點時,減少衝突發生風險的可能性最大。但在個別情況下,態勢會有所不同,決策者需要仔細分析每種情況並做出決定採取適當的方法。
• 研究結果表明,美軍對危機的快速反應將有助於阻止危機進一步升級。但是,政策制定者不應指望這種有限的快速反應能從根本上改變引發危機的各方之間的態勢關係。
來源:蘭德網站/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航空工業信息中心 郭道平
編輯:劉偉雪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