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丨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12 澎湃新聞

新華網: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丨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11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圖為「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會現場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湧現出許多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先進典型和脫貧攻堅一線奮力拼搏的工作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中外記者見面會,河南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張銀良,甘肅甘南州卓尼縣脫貧帶頭人張雅萍,寧夏隆德電商創業者辛寶同和中國殘聯扶貧辦主任解宏德,4位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張銀良是河南省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他表示,駐馬店是一個農業大市,有三個國家級貧困縣,三個省級貧困縣,有60.5萬殘疾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有9.03萬,目前,在現行標準下已全部脫貧,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同時,駐馬店市在殘疾人脫貧攻堅中,創新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模式,實現了「託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

據張銀良介紹,目前,駐馬店全市已經建成了107個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巡迴入住有8000餘人,現已入住2097人,基本實現了中心建設和自願入住的全覆蓋。張銀良表示,每建成一個殘疾人託養中心,就像包含著一座深情、感情、民情的「連心橋」,聯繫了黨心和民心,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責任和擔當,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關愛,為凝聚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張雅萍,來自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卓尼縣豐裕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創辦巾幗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車間的致富帶頭人。自小患小兒麻痺,她的求學之路一波三折,就業更是不易。面對困境,她沒有屈服,2005年回鄉創業,租了附近村民的300畝地,整整扎在地裡半年,有了6萬多的收入。第二年,又將畝數擴大到了500畝,同時還籌建起合作社。

在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佔地面積將近一萬平方米,種植面積也達到了1200畝。飼養西門塔爾品種牛和湖羊、藏羊706頭,帶動貧困戶85戶,其中32戶是殘疾貧困戶,還有非貧困戶110戶,分紅金額累計達到20餘萬元。她表示,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在家門口帶著貧困戶和殘疾人掙到安心錢,覺得特別的榮幸,也特別的驕傲。

辛寶同,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現在是寧夏隆隆薯閩寧助殘商貿中心的一名創業者。2013年,因為一場疾病,他高位截癱。更不幸的是,父親由於一場事故導致全身癱瘓。接連的打擊,讓他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這時,黨和政府把他們全家安排到隆德縣殘疾人託養中心,不僅生活有了保障,還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後來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和幾個殘疾人一塊開始做電商。2019年,他們創辦了寧夏隆隆薯閩寧助殘商貿中心,又註冊了隆隆薯扶貧助殘商標,吸納了全縣的貧困重度殘疾人加入,一起入股分紅。

通過不到兩年的發展,通過銷售寧夏的農副特產,實現了2300餘萬元的銷售額。其中,僅通過閩寧消費協作扶貧的銷售額度就佔了70%,為全縣的2390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分紅186萬元,讓全縣的每一個貧困重度殘疾人獲得實惠。通過平臺的發展,他和幾個創業的殘疾人夥伴有了穩定收入,從之前家裡的負擔,變成家裡的支柱,從生活和精神上達到了「雙向脫貧」。辛寶同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就一定能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解宏德是中國殘聯扶貧辦主任。五年來,全程參與了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他介紹,在殘疾人脫貧攻堅這條戰線上,各級殘聯組織將殘疾人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最緊迫、最艱巨的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經過八年的持續奮鬥,我國將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重要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殘疾人將如期全部脫貧,消除殘疾人絕對貧困。

解宏德表示,雖然目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殘疾人已經實現脫貧,但他們在生產生活中仍然面臨一些具體困難,貧困殘疾人也是最容易返貧的特殊群體。下一步,殘聯將把容易返貧的貧困殘疾人納入各級政府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中,落實好貧困殘疾人的各項幫扶政策。按照「四不摘」的要求,保持現有殘疾人的幫扶政策和工作力量的總體穩定。對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監測對象,重點做好產業帶動和就業幫扶。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監測對象,重點做好社會保障兜底工作。持續開展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照護服務等工作,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新華網: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丨一個都不能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丨一個都不能少!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王瑩)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湧現出許多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先進典型和脫貧攻堅一線奮力拼搏的工作者。12月11日上午,國新辦邀請到他們中的4位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一起來聽他們的脫貧故事和脫貧經驗。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以此鮮明時代主題為題材的電視劇,必然會受到廣泛關注與討論。該劇與張藝謀導演的劇情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同名,僅看劇名很容易聯想到關於農村與貧困的故事,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讓觀眾產生一種尋根問底如何「一個都不能少」的想法和衝動。
  • 村兒裡世界乾坤大,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
    此時,作為「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中首部亮相螢屏的作品,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3月份登陸央視一套黃金八點檔,這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特別作品,讓全國觀眾看到了鮮活的農村生活的眾生相。《一個都不能少》由白永成執導,曹銳編劇,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楊錚、周笑莉、孫嘉璐、邱林等聯袂主演。
  • 國務院新聞辦就「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貧困殘疾人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的重點。五年來,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針對貧困殘疾人特殊困難和需求的兜底保障措施不斷完善。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許多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先進典型和脫貧攻堅一線奮力拼搏的工作者,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他們其中四位,請他們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大家進行交流。
  • 時政微視頻丨習近平寧夏再看脫貧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習近平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進行調研,總書記心中最牽掛的還是脫貧攻堅。 習總書記說,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居住著眾多少數民族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民族地區進行調研,與當地人共商脫貧致富大計,開出一張張脫貧「藥方」。
  • 關於組織收看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 《一個都不能少》的通知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各鄉(鎮)、縣直各單位: 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全程在張掖拍攝製作的36集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從3月1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強檔播出,每晚兩集。
  • 脫貧攻堅 殘疾人自強奮進
    本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葉子、陳勁松)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日上午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自強脫貧的殘疾人和助殘扶貧的工作者等基層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5年來,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針對貧困殘疾人特殊困難和需求的兜底保障措施不斷完善。見面會上,幾位基層代表分享的故事展現了脫貧攻堅中殘疾人群體的奮進力量。「吃飽不忘救命糧,脫貧不忘共產黨」「大家看,這是我們的隆隆薯商標,是基於一個土豆的形象。
  • 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脫貧攻堅的凱歌——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由國務院扶貧辦重點推薦、國家廣電總局確定,全程在張掖創作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近期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熱播。作為家鄉首播央視劇目,我們全家都以極高的熱情追劇觀看。該劇展現了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一主題,它帶我們與全國人民一起領略了家鄉七彩丹霞的瑰麗,冰溝丹霞的神奇,康樂草原的絢麗,扁都口的浪漫。作為一名張掖人,看到反映家鄉風情的影視作品登榜央視,激動心情難以言表。
  • 中國攝影藝術節: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在展覽板塊中,推出兩個主題展和一個致敬展。兩個主題展分別為: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和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其中,「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用攝影展覽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描繪當代中國發展以人為本的生動細節。
  • 打贏硬仗中的硬仗,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與參加會議的省市縣三級書記交流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貧困之策。  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召開了7個專題會議,每次圍繞一個主題,作出工作部署。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中國石化: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日前,中國石化發布《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中國石化助力脫貧攻堅文志》(以下簡稱《文志》),生動再現了中國石化高質量推進精準扶貧的奮鬥歷程。記者了解到,自1988年以來,中國石化積極投身扶貧事業,全系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24億元。
  • 聚焦脫貧攻堅 全程張掖取景《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開播
    聚焦脫貧攻堅 全程張掖取景《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開播《一個都不能少》劇照每日甘肅網3月17日訊3月16日晚9時,全程在張掖取景的2020年首部亮相螢屏的脫貧攻堅題材作品《一個都不能少》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該劇由著名導演白永成執導,知名演員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領銜出演。場面宏大的丹霞美景拉開整部劇的帷幕。豐收節全省直播在即,然而本該在豐收節上以太平鼓露臉的貧困村「焉支村」,卻因村外發生山體滑坡,村支書夏寶生帶人前去救人而錯過直播亮相時間。
  • 天津舉辦「回望脫貧攻堅歷程 凝聚高質量發展力量」專題活動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天津市合作交流辦獲悉,「回望脫貧攻堅歷程 凝聚高質量發展力量」專題活動已於2020年12月啟動,將持續至2021年6月。  本市將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將感恩奮進主題活動與正在舉辦的「一個都不能少--天津市脫貧攻堅成就展」、觀看《秀美人生》電影緊密融合、一體推進。  來自新疆和田地區現就讀於南開大學的一名維族大學生,報名參加志願講解活動,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講述脫貧攻堅戰給家鄉帶來的巨變,感染了許多觀眾。
  • 「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脫貧攻堅...
    隨後,2008年、2016年,他兩次來到寧夏,重點都是扶貧。  這次去,正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他牽掛著那些還沒有脫貧的困難群眾,惦念著那些剛剛脫貧、日子還不富足的鄉親們。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考察調研。3天時間,吳忠、銀川兩地,進農村,察黃河,訪社區,走田間,看灘區,烈日炎炎,風塵僕僕。  一切在改變。
  •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貢獻「她力量」
    女性領導幹部如何在脫貧攻堅中撐起「半邊天」?婦聯如何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聯繫婦女,將工作落細落實?廣東省「巾幗林」是怎樣保護環境、幫助村民致富的?黨報新聞媒體人如何成風化人,傳播新時代的聲音,在脫貧攻堅報導中取得更好效果?
  • 從故事中領略脫貧攻堅的偉大力量
    下面的幾個故事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脫貧攻堅的偉大力量。   告別懸崖村,易地搬遷進縣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易地搬遷是解決脫貧問題的重要辦法,主要是原生活場所不適合生活,不便於重新建設。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紅軍鎮衛生院落成記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紅軍鎮衛生院落成記 2020-12-22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用溫情譜寫財政力量
    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勇 通訊員 李回良 王祺走土路、過秧田、爬山坡、聞犬吠……在臨湘市詹橋鎮分水村,經常出現這麼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是臨湘市財政局的扶貧黨員幹部,他們把對工作的熱情化作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的力量,把對貧困群眾的關心凝聚成無私奉獻、不負眾望的精神,誓要做到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人民網報導:脫貧攻堅路上的巴渝巾幗力量
    近日,重慶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潘靜,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彥㛃,重慶購物狂網絡婦聯主席唐道平,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坪壩村脫貧婦女張玉芳做客人民網「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系列訪談,就婦女脫貧工作的開展情況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
  • 《榜樣的力量第四期》今日下午3點直播,致敬脫貧攻堅奮鬥者!
    《榜樣的力量第四期》今日下午3點直播,致敬脫貧攻堅奮鬥者!滿懷感恩之情,凝聚奮進之力站在時光年輪的交匯處去檢閱一份份飽含溫度的成績單開拓奮進謀發展,精準幫扶顯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