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01:堅守奉獻
這個春節不平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開,廣大黨員幹部、醫護人員等奮戰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各行各業都有人在堅守崗位,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為萬家團圓提供守護。這些最美「逆行者」,用他們的堅守與奉獻,為人們構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面對疫情擴散的風險,堅守是最有力的回答。武漢廣大醫護人員衝鋒在前,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成為這個春節最可敬的「白衣戰士」;各地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迅速集結,向著武漢出發;曾奉命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主動請戰,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傳統佳節,因堅守而動人;防控疫情,用奮戰來回應。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用自己的行動,承載了多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捨棄,換來了多少家庭的團圓,這不僅體現著敬業與奉獻的價值追求,更展現出一種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熱點話題02:醫者仁心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在志願申請書上寫道:「如有需要,我自願報名申請加入醫院的各項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活動。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些天,很多醫護工作者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
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危難面前挺身而出,誓言「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彰顯了醫者的職責和本色。從一線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到參與決策的高級專家,醫者既需要專業的醫療知識,更需要無畏的職業操守。大災面前見本色,關鍵時候看品格。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鬥中,醫護人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醫學誓言。
《醫學日內瓦宣言》說: 「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我國《醫學生誓言》說:「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在抗擊新型肺炎前線迎難而上、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者,就是最讓人感動、最值得敬仰的英雄。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徐剛)
熱點話題03:青年擔當
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張臉龐雖然稚嫩,眼神卻透露著堅毅;一個個雖是「職場」新人,卻責任感爆棚,其實他們並不「佛系」。
既然這場疫情無法逃避,便只能「逆向而行」。網絡流行這樣一句話,「17年前全世界守護『90後』,現在換『90後』守護這個世界」。「90後」現在長大了,不管是組建青年突擊隊還是招募青年志願者,都要把最精銳的力量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而青年的力量就在於那股子不畏不懼的韌勁。魯迅先生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如今,面對肆虐的疫情,不管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在幕後保障物資運輸暢通的「擺渡人」,不管身處何方,不管從事何種工作,都朝著防控疫情的中心點發力施策。這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青年的使命擔當。「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今,這場全民戰役中,青年無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強大的力量。
其實,從「請戰」到奔赴一線,這條反向行跡恰恰是正向的成長邏輯。疫情交給我們的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當各種力量湧向武漢,當醫療防護、物資派發、入戶宣傳、交通疏導、生產生活保障等等需求發出召喚時,青春的力量便會被激發。作家冰心曾寫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正如此,才有一波又一波的護士為了爭分奪秒救人將一頭秀髮剪光,才有一個個不懼風雨的身影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不舍晝夜地忙碌,才有一張張稚嫩卻剛毅的臉龐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
(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陸玄同)
熱點話題04:家國情懷
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遠離危險是人的本能。然而,為了阻擊病魔,白衣天使與家逆行,堅守崗位、踐行職責;鐵路工作人員寫下「請戰書」,立下「疫情面前,我們就是堅固防線」的壯言;還有前後方那些忙碌的身影,或是父子、或是兄妹、或是夫妻,疫情發生後,奮不顧身投入工作崗位……「最美逆行者」的選擇源自責任與擔當,他們用現實的抉擇告訴大家,何為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那種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那種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就來自那個叫做「家」的、人生開始的地方。在千家萬戶團圓的節日裡,他們缺席了與家人的相聚;在人們都「宅家」的時候,他們迎難而上,走在防疫最前線。這些人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用無私無畏守護崗位職責,捍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這堅定的信念與選擇中,又何嘗不是根植於心的家國情懷?
有人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疫情中的這群「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舍小家為大家,手挽手、肩並肩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我們需要這樣的英雄,社會需要這樣的堅守,國家更需要這樣的使命擔當者。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疫情面前,眾多「最美逆行者」,以個人力量積聚起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疫情防控阻擊戰定會取得勝利。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禹靜)
熱點話題05:社會責任
為了應對此次肺炎疫情而啟動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主要目的是儘可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從而逐漸緩解疫情直至其完全消退。無論是個人防護、生活和工作的注意事項,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展開。
在居家生活和工作之外,每個人都應配合防疫,遵守防疫規則。無論對個人或公共安全而言,「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都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定點醫院的線上診療服務,有發熱症狀即做好報備並及時就醫診治。
病毒的傳染性及感染可能性,不會因一個人的財富或社會地位而有所不同。每個人可以做的,就是做好防護,改變習慣,不隱瞞涉及防疫的個人情況,減少被傳染或感染他人的機率。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也是對社會負責。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南都社論)
熱點話題06:敬畏自然
(可和「珍愛生命」關聯)
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
對這一次讓人們色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網民建議可以將其命名為「野味病毒肺炎」,以這種固化的標籤讓人類長記性,讓那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野味愛好者們有一點兒敬畏,也避免社會在好了傷疤之後迅速忘了疼。
這是一個好建議。易於健忘的人們,確實需要這種如影隨形的提醒。很多人一定還記得當年非典發生的時候,也形成過一波對濫殺濫吃野味的反思潮。當時的反思不可謂不深刻,行動不可謂不堅決,發了緊急通知,開展了執法行動,進行了聯合檢查。可那陣風過後,野味被禁住了嗎?一些饕餮之徒的嘴被管住了嗎?從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出現和蔓延來看,並沒有。經歷過17年前非典的鐘南山院士痛心地說: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交易的不只是海鮮,而是有相當多的「野味」。
(來源:央視熱評)
熱點話題07:悲憫善良
為了防止疫情失控蔓延,武漢在1月23日宣布關閉離漢通道,武漢人也積極響應號召,挑頭退了票,主動取消外出探親、度假的計劃,本著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態度,自我隔離。即便是在離漢通道關閉前從武漢離開、返鄉的人,也紛紛去社區登記。可以不點讚這些行為,但絕不應該冷語相向,甚至惡意傷害。
武漢是新型肺炎猛烈爆發的地方,武漢人也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人。對抗病毒,是一場人與病毒的戰爭,而不是人與人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愛,而不是恨和冷漠。要讓愛成為對抗病毒的特效藥,不要讓冷漠成為加劇病毒危害的催化劑。
1998年洪水,武漢人齊心協力嚴防死守;2003年非典,武漢人齊心參與戰鬥。現在,武漢「病了」,需要全國各地伸出援手,剛剛廣東湛江等地宣布為滯留當地的武漢人提供免費住宿。讓我們一起做武漢的守護者,善待武漢人!
(來自:長江評論 作者:華智超)
熱點話題08:理性思考
( 可和「批判精神」「獨立思考」關聯)
網民要當「劍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類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巖松邀請鍾南山介紹疫情」「用淡鹽水漱口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鍾南山院士被傳染了」「空中噴灑防疫藥劑」等等,這樣的謠言在百姓間擴散蔓延,造成整個社會的焦慮恐慌。
在面對來源模糊、事實不清的信息時,切忌一味地盲目轉發與情緒發洩,應當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靜判斷。
疫情洶湧,國家在挫折中奮進,無數工作人員為之盡己所能、不屈不撓,此時正是需要我們凝聚共識、統一行動的關鍵時刻,每一位網民更應該擦亮辨別是非的雙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對。
人人都從自身做起,承擔一份網絡社會的公共責任,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一己之力。當然,呼籲媒體和網民遵守法律法規、加強理性判斷,並不是說對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開展監督,不能講真問題,不能揭露真現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實的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不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來源:環球網 作者:高延)
熱點話題09:樂觀心理
疫情當前,部分一線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普通群眾為恐慌及焦慮所困。這次疫情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還伴隨著不少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為此產生心理不適,在情理之中。通過心理救濟和危機幹預方式,化解很多人的心理應激反應過度及其導致的暫時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勢下的重要一環。
有時,恐慌焦慮情緒也會「人傳人」,且會隨著「家裡蹲」或單獨隔離時間拉長而有增無減。到頭來,這非但不利於人們以身心健康狀態積極應對疫情,也無益於社會情緒穩定和科學抗疫秩序的確立。特別是對確診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來說,若存在過大的心理壓力,客觀上也會影響抗疫實際成效。
因此,通過心理救濟和危機幹預方式,化解很多人的心理應激反應過度及其導致的暫時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勢下的重要一環。這不僅有助於形成輕裝上陣抗擊疫情的心理前提,更是疏導社會情緒、重塑抗疫信心的必需。
心理救濟方式可以多樣,但毫無疑問,抗疫要抗的,還有與疫情伴生的「衍生症候」,包括不健康的心態。越是在對抗疫情的關鍵時期,就越應該疏解一線抗疫人員和民眾的心理壓力,讓人們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支持,繼而以更健康的心態投入疫情阻擊戰。
(來源:新京報 作者:許朝軍)
熱點話題10:民情民生
「民以食為天。」如何做好疫情的嚴格防控,又千方百計守護百姓「菜籃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居民吃飯等基本生活造成的影響,需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守護百姓「菜籃子」,要做到「三保」。一是保供應,讓百姓安心;二是保安全,讓百姓放心;三是保服務,讓百姓暖心。從百姓需求出發,以百姓心為心,讓服務更到位更貼心,讓人們感受到更多溫暖,同樣也是對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有力加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舌尖」上的問題牽動人心,「菜籃子」工程關乎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這是體現社會治理能力、人間溫情和各方責任擔當的民生考卷。疫情傳播,給答卷者增加了不少難度。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答好這張考卷,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硬仗。
(來源:新華網 作者:辛明)
-END-
⊙整理 | 清大紫育 | 高中生競賽指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管理員刪除,謝謝。
高中生競賽指南gzsjszn
高中生競賽指南(gzsjszn),發布新高考、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中生競賽等相關信息,提供個性建議,推薦精品課程,助你圓夢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