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做善事,為人生建立良好的品格做好鋪墊!

2020-12-16 小沐芽育兒

文|小沐芽育兒,歡迎關注與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裡這段話說的是人本來都是善良的,人與人之間習性挺相近,但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事物不同和受環境影響不同,習性便有了差別,有了好壞之分。

這句話也在啟示,人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從小就要好好教育,做個善良的人,做個會區分善惡的人,將來做個道德高尚的人。

善良是好品質的根基,尊重、互助、團結、友愛等等,似乎都離不開善良之根本,它是一切好品質的源泉。

善良是美好品質中的奇葩,擁有它,孩子會寬容待人,變得豁達開朗,不會斤斤計較;而且能夠主動地幫助弱小。朋友因此增多,心情更加快樂,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

所以,父母要抓住黃金起點,從小引導孩子做善事,積善德,為孩子人生建立良好的品格打好基礎。

多給孩子講做善事的古代典故

● 屈原背米

屈原小時候幫助過一個老奶奶背米。有一次屈原在路邊玩,看到了一個老奶奶背著一袋米,走起路來東倒西歪,很吃力的樣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惻隱之心,不由分說地跑過去,扛起米幫老奶奶送回了家,老奶奶高興壞了,誇讚有加。

張良拾鞋

張良年輕時,有一次過石橋時,見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丟進了河裡。老人叫張良去撿,張良出於對老人的尊敬,撿回了草鞋。誰料想,老人接過鞋又順手將鞋丟進了河裡,並再次讓張良去撿,張良則不厭其煩地去撿。

這樣,一連三次,張良終於將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腳上,老人會心一笑。經此事老人看出了張良的道德品格,遂將聞名於世的《太公兵法》傳授給他。

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最小的吃。大人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吃得少,應該拿最小的。」

通過故事讓孩子了解,做善事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既了解了歷史人物,豐富了知識,又提高了做善事的意識。

學習身邊善事,並鼓勵孩子的善心之舉

一天,樓下有很多小孩子在玩,諾諾也參與其中。玩著玩著,其中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吵了起來,那個女孩兒先打了男孩一下,男孩接著推了他一把,女孩就座在地上哇哇大哭了起來。

女孩的媽媽急忙上前扶起女孩說:「誰打你了告訴媽媽」,女孩指著小男孩說,「是他」。女孩兒的媽媽正要向男孩兒發威,諾諾急忙上前說:「阿姨,是小妹妹先打那個男孩的」,女孩的媽媽只好作罷。

諾諾爸爸都看在眼裡,遠遠地朝女孩兒翹起了大拇指,她開心地笑了。

關注孩子的善舉並予以認可和肯定,讓其鍛鍊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勵做善事的勇氣。

有一次,爸爸接彤彤放學回家時,看到遠處門口一個年輕男士拿著許多包裹在等電梯。彤彤便急忙跑過去說,「叔叔,我幫你拿包裹吧」。男士詫異的一笑,遂環視了周圍看看誰是孩子家長,於是彤彤爸爸向他微笑地點頭示意了一下,也跑去幫忙。

男士便高興地對彤彤說:「小朋友,拿這個最小的吧」,「謝謝你們了!」,並在電梯裡不停地誇彤彤真懂事。

臨別時,他從兜裡拿出一個小玩具送給彤彤,彤彤不要,年輕人堅持要給,沒有辦法,彤彤這才收下。彤彤幫助別人竟然有了意外收穫,她高興得手舞足蹈的。

做善事能讓孩子感受到收穫和快樂,雖然不是為了收穫,但小小收穫也是一種肯定和動力

當然,生活中引導孩子做善事的場景很多,比如撿拾垃圾放入垃圾箱、關掉流淌的水龍頭、幫小朋友撈夠不著的玩具、幫盲人過馬路、給老弱病殘讓座等等。鼓勵孩子從點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把做善事當成一種習慣和義務。

正確樹立孩子做善事的觀念

當孩子有善事之舉,你不能視而不見或批評孩子是個傻子。這種不認可的態度會讓孩子自我否定,久而久之善良行為就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孩子主動幫助別人,你要及時表揚和讚揚。孩子的行為受到肯定得到強化了,才會一直保持下去。

當孩子遇到和別人發生矛盾或者大打出手時,要告慰孩子不要記恨,學著不計前嫌,用和善的心原諒他人。這樣孩子在寬容別人的同時,也就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就會更加快樂。

告誡孩子做人要懂得與人為善,不互相為難。不為難別人是一種善待,更是一種智慧。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不易,只有將心比心才能築得長久。所以,只有這樣,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最後,教孩子做善事首先要做好標榜,家長是孩子一面明鏡。想要引導好孩子,還得從我做起。

相關焦點

  • 存善念,做善事,與人為善
    每個人都想過美好的生活,除了自身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多做善事。』曾國藩尤其推崇的《了凡四訓》一書作者袁黃就是告訴人們怎麼存善念,行善心,與人為善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段話就出自於《了凡四訓》書中的章節。
  • 怎麼給「零基礎」的孩子做好學英語的鋪墊?
    認識一個朋友,她家小孩正上幼兒園小班,為了給孩子早早做好鋪墊,又擔心普通教育機構不靠譜,便給孩子報了全外教班,原因是這樣從小接受的就是正宗英語,就算學不到語法,口語以後也不會差到哪去。為了給他們信心,我說這樣挺好的,然後不到半年來給我吐槽沒什麼效果,雖然上課的老師都是外教,孩子們都喜歡做遊戲,但是感覺沒學到什麼東西,仍然只會說apple、tiger,儘管上課很開心,可是孩子什麼都聽不懂,然後我問,那他們的外教會說漢語嗎?結果只會說謝謝、你好,所以小孩子在課上哭鬧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 培養孩子審視未來,教他從小就做人生規劃
    所以,孩子的夢想,無論大小,都值得鼓勵。而且,要引導孩子從小就為未來做規劃。在做一件事前,如果有好的計劃,那麼在執行時就會輕鬆一些。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所以要鼓勵他敢於夢想,審視未來,在尊重理解他的基礎上教他做人生規劃,那麼他的成長也會因為有目標而不再迷茫。所以,有大格局的爸爸,會比孩子看得更遠,也會比孩子考慮得更詳細周到,不妨試著這樣做一下。
  • 郭晶晶是低調的豪門,和老公孩子一起做善事,是孩子們的榜樣
    郭晶晶還經常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多做好事,要有愛心,是孩子們的好榜樣。2018年,郭晶晶帶著兒子在香港地鐵「賣旗募捐」,正是為了讓兒子從小培養善良的心。今年,郭晶晶和丈夫霍啟剛一起回河北老家做慈善,霍啟剛還特意帶著兒子霍中曦,想讓兒子明白,事情並非必然,並且教育兒子說:「精神要薪火相傳!」
  • 袁了凡:做善事,得福報,做好人
    一個人要是知錯就改,就是向善事走近一步,做的善事多,積善也就豐厚,得福報。可做別人口中的好人。做善事,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心急,越急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急。想想一個人的人生如此之漫長,做善事也是一輩子,做壞事也是一輩子,何不做好事,積善得福報,從而做一個好人。
  • 為什麼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堅毅品格
    縱觀古今中外無數的成功人士和傑出者,無不具有勤奮、堅忍不拔、在逆境中依然長期堅持追求自己人生目標的堅毅品格。「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古往今來,中國文化極力推崇堅忍不拔的執著奮鬥精神。
  • 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善良|善良: 教孩子做一個溫暖利他的人
    善良是每個中國孩子從小被父母耳提面命的高頻品格之一,「與人為善」「行善積德」更是中華民族倡導的傳統美德。但現如今,點開一些網絡事件的評論區,諷刺挖苦、怒罵指責,不堪入目的汙言穢語比比皆是,「槓精」「噴子」愈發趨向年輕化、低齡化。
  •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
    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影響著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個人品質的發展。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將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形成不同的性格、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態度。由此可見,上述第六種家庭環境更加適合孩子的成長。也同樣說明了營造好的家庭環境,根本就在於父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頂梁柱,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範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孩子成長的責任人,因此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掌握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現———民主、和諧、平等的融洽氣氛,才能培養孩子講責任,講民主、講勤奮、講進步,不驕不寵,自尊自強的好品格。
  • 與其教孩子成功,不如教孩子善良,一位沃頓商學院教授的人生忠告
    從最日常的溝通交流問問題開始,比如說在家庭聚餐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去跟孩子說: 你們做了哪些幫助別人的事情呀? 我們可以問問這些孩子們是如何對待他人的,以及他們給別人帶來的感受如何,這是與有類似價值觀的孩子建立友誼的開端。 我們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們,他們不應該和那些在自助餐廳裡或者圖書館裡嬉笑打鬧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應該更多的去看一看那些幫著別人撿起託盤的同學們。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何管理電子遊戲,讓遊戲賦能孩子?父母如何做好過濾器,選擇好遊戲,跟孩子共遊?作者從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角度給出了詳細落地的建議。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家庭在面對電子遊戲時,仍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 品格紮根幼年 共育絢麗之花 濟南市槐蔭區演馬幼教集團召開品格...
    魯網12月14日訊 品格教育是培養幼兒美德、形成良好性格、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教育。品格是一個人的根,根扎得越深,孩子才能發展的更好。從光碟行動「浪費一粒不應當」、節約水電等學會節儉;從早上入園問好,打招呼等懂得禮貌;從給媽媽倒一杯水,幫清潔阿姨拿工具,主動撿起地面垃圾等做到真正的有「愛」懂「愛」會「愛」,槐蔭區演馬佳苑幼兒園還開展了評選文明家庭活動,家長講述家庭中溫馨的小故事,重視家長們的示範榜樣作用,良好家風的傳承也將使槐蔭區演馬佳苑幼兒園的品格教育向家庭延伸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修煉好孩子的品格,讓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
  • 分手後挽回前任,為複合挽回做好良性鋪墊的技巧
    我們可以怎樣去溝通,為複合挽回做好良性鋪墊呢? 1、溝通中的同位話術 同位話術就是挽回技巧中的一個方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說出相應的結果。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不論與朋友、同事、上司亦或是客戶相處,都離不開順暢的溝通。一個不會溝通的人,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但這淺顯的道理,卻因角色的改變而變得不再那麼重要。那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建立良好溝通三部曲如果問家長,良好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會說是「尊重」!是的,就是相互間的尊重,親子間良好溝通的基礎也是尊重。
  • 基督徒父母,當在家庭中建立孩子的信仰生活
    他可以為家庭發聲,表明自己的觀點,並能帶領家庭做出正確的選擇。神在家庭中隱藏了極大的智慧,就像聖徒們常說:「家庭就是神學院」。只有進入家庭才會明白基督為教會的舍己之痛,也之有成為了父母,才會明白天父那深沉的愛。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進入婚姻,不願意有孩子,認為這是累贅,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丨成都天府新區合江小學做淬鍊品格的引領者
    一所學校如果只單純重視知識的教育,而缺乏對孩子們品格的養成教育,放任孩子們稟性的釋放和不良習性的形成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一生。現代教育學認為品格教育不應該是可有可無的,它是任何教育的基礎。成都天府新區合江小學長期以來特別重視學生的品格教育,堅定不移地走在"品格教育為孩子奠定人生基石"的研究與實踐之路上。
  • 《少年維特的煩惱》:「象牙塔」裡的孩子,如何養成堅毅的品格?
    缺乏堅毅品格的孩子,他的人生時刻籠罩著陰鬱和憂愁,不相信自己,害怕交流,害怕面對,害怕改變。他真的不想嗎?並不是!他沒有勇氣,沒有信心,更沒有意志去做,自我定義「我不可能做到的」!對他來說,不知道快樂到底是什麼感覺?他害怕面對新的生活,恐懼新的事物,不敢挑戰自我。
  • 看哪Behold:體育精神能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意志力
    我們不缺有知識的學者,教授,我們缺的是人格健全,靈魂豐滿的人,他們即使處在人生谷底,依然不改其樂,甚至能自娛自樂。體育為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是健康和快樂,還有最直觀的品格養成,這些品格由體育浸染,將伴隨一生。
  • 孩子成長最該培養的品格,自我反省能力,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法寶
    家長和孩子相處的十幾年時間,就是一個逐步放手、不斷成長的過程。每個人天然就有自我反省能力,但反省可能給人帶來新的認識,也可能帶來深深的懊悔,幫助孩子全面理性地認識自己,也就教給了孩子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的秘方。
  • 3——6歲的孩子怎麼教?大師教你怎樣做父母,看看你做得怎麼樣?
    這些兒童升到學校裡來,教師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到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真可算為事悟功豐。華德福的創始人斯坦納就認為,人生的第一個七年,是「善」的教育的關鍵時期。陶行知先生對此也有深刻的論述。他提出,「 幼兒教育是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能早給他建立得穩。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兒人生所需之重費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 這就是中國吉代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 這些春節禮儀一定要教給孩子,不做沒禮貌的孩子!
    一個人的教養都是在一點一滴中形成的,家長要從現在開始,教給孩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幫助他們成為舉止得當、彬彬有禮的孩子,學會與世界相處。在做客前教給孩子一些基礎且必須履行的規矩,不僅不是一種強制,反而是教會他們尊重人,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世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