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趙平安:高古氣息撲面而來——喜讀《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

2021-02-24 古文字微刊

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馬王堆漢墓竹簡帛書一直沒有完整發表。直到2014年,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中華書局聯合推出《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以下簡稱《集成》),才首次公布了馬王堆漢墓簡帛的全部資料。這部由裘錫圭先生主編的著作,在新拍紅外彩色照片的基礎上,重新編聯拼合,釋文注釋,代表了馬王堆漢墓簡帛整理的最高水平。該書出版以後,被視為戰國秦漢簡帛二次整理的「標杆」,先後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等。劉釗先生長期擔任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是《集成》整理團隊的組織者和核心骨幹,為《集成》的編纂作出過突出貢獻。

在《集成》出版六年以後,我們又奉到了湖南省博物館授權、劉釗先生主編、由中華書局出版的《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以下簡稱《文字全編》),這是特別令人高興的事情。《文字全編》是繼《集成》之後馬王堆研究領域的又一豐碩成果。這項成果是在《集成》寬廣厚實的基礎上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集成》深度開發的延伸產品。它充分依託了《集成》在資料儲備上的優勢,吸收了《集成》新的整理研究成果,同時突破了陳松長先生等編纂的《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編》的局限,成就了一部高質量、有特色的專題簡帛文字全編。

《文字全編》計15卷,分上中下三冊,1600餘頁,堪稱皇皇巨製。通讀一過,留下深刻印象。我認為,它主要有以下特色:

其一,字形保真。《文字全編》字形主體選取《集成》所用最新拍攝的紅外彩色照片,少數保存狀況欠佳的醫書、醫簡和遣冊等,採用先前拍攝的《馬王堆漢墓帛書〔肆〕》《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第一卷: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圖版進行替換,確保使用高質量的照片切圖,字形清晰可靠。

另外,《文字全編》用彩色印出,在字形真實的前提下,還保留了文字原來的色彩。打開字編,一股簡帛原有的高古氣息撲面而來,這與絕大多數字編不同,是一種令人難忘的嶄新體驗。

其二,收字全面。《文字全編》切字十餘萬個,收字頭將近4000個。收錄字形以完整、清晰的為首選,同時兼顧不同篇目和字體。除了極少數常見的、字形雷同的以外,原則上字形完整的窮盡性收集。此外,還收集了一些有特殊意義的反印文和殘字。其中收錄有「臊」「」「」「洋」四例反印文字形,這在過去字編中是很鮮見的。可以說,《文字全編》所收字頭、字形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其三,釋字準確。釋字方面,《文字全編》充分借鑑了《集成》的成果。先是項目工作組「根據《集成》釋文,對照《集成》逐字切割字形」,後來又「以《集成》釋文為底本製作《全編》釋文工作本,並進行了數輪釋文的編輯和校訂工作」。其中又吸收了《集成》出版後最近幾年的新成果,包括團隊成員的研究所得。如將《房內記》第26行「」字改釋為「」、《木人佔》第24行「囦」改釋為「」等,都是很好的意見。

其四,隸定編排合理。《文字全編》在《集成》凡例的基礎上確定了五條隸定標準:(一)構字部件不同的異體、省體、訛體等,一般加以嚴格隸定。(二)單字隸定從嚴,作為偏旁時隸定從寬。(三)構字部件相同,但其配置方式不同者,皆嚴格隸定。(四)常見字儘量從寬處理。(五)某些筆畫上僅有細微差別的字形,或者難以隸定的繁形、省形、訛形、飾筆等,一般不另出隸定字形。針對某些特殊情況,也會採取較為靈活的處理方式。《文字全編》編排遵循大多數古文字字編的慣例,主要依大徐本《說文》體例編排。但對於重文和同形字的處理,在體現學術性的同時,儘量方便讀者使用。規定性和靈活性相統一,反映了編者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巧。

其五,按語準確實用。為了溝通字際關係、字詞關係,或對構形理據、歸字理據作出說明,《文字全編》加了許多按語。這些按語不僅準確實用,有些還頗具啟發性。如卷六郄下收異體,按語云:「此字從晉聲,應即晉國『郄氏』之『郄』的專字」,卷八下,按語云:「《說文》『』以之為聲符,帛書中用為『美』」,前者揭示了姓氏文字的文化內涵,後者揭示了這篇帛書所具有的楚文字用字特徵。這類按語比比皆是,大多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體現了編者的學術眼光和學術品味,特別值得重視。

人們常說,好的工具書無不是優秀的學術著作,我特別認同這種說法。由於編者曾精研馬王堆簡帛,又有豐富的古文字工具書編纂經驗,因此《文字全編》做到了工具性和學術性的統一。我深深感到,《文字全編》既是一部優秀的文字工具書,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馬王堆研究領域的學術著作。

    我相信,《文字全編》的出版,對漢字發展史的研究、對漢字字體的研究、對漢字字際關係的研究、對漢字字詞關係的研究,乃至文字與文本流傳的關係、古文字疑難字的考釋等都有實際價值,對於整個馬王堆的研究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也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對優秀工具書的編纂素懷敬畏之心,對優秀工具書的編纂者素懷敬仰之情。在《文字全編》出版之際,我謹向劉釗先生團隊表達深深的敬意。

相關焦點

  • 高古氣息撲面而來——喜讀《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
    在《集成》出版六年以後,我們又奉到了湖南省博物館授權、劉釗先生主編、由中華書局出版的《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以下簡稱《文字全編》),這是特別令人高興的事情。《文字全編》是繼《集成》之後馬王堆研究領域的又一豐碩成果。這項成果是在《集成》寬廣厚實的基礎上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集成》深度開發的延伸產品。
  •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開啟馬王堆文獻寶庫的管鑰鈐鍵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開啟馬王堆文獻寶庫的管鑰鈐鍵 2020-04-12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1_5
    《漢碑全集》9《漢碑全集》10《漢碑全集》11《漢碑全集》12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1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2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3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4何昌彬網絡課程全面升級這塊漢碑拓本你見過嗎《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
  • 第三屆中國簡帛書法高級研創班訪學湖南省博物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楊健為了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效推動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與創作的交流拓展,9月30日,第三屆中國簡帛書法高級研創班在濱州蓮花書院順利開班。展覽鑑賞——領略漢風墨韻上午,學員們參觀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對展覽的展陳設計、豐富而全面的文物館藏感到驚嘆。展覽集中呈現了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簡牘帛書,幫助學員們撥開時空迷霧,與兩千年前的日常書寫咫尺相對,讓學員們領略到簡帛書籍的別樣魅力。
  • 《馬王堆漢墓簡》
    馬王堆漢墓簡 從筆畫上看,馬王堆漢墓簡的書寫者頗能隨心所欲地將剛柔不同的筆畫揉和在一起。結構上,其中宮緊湊,四周舒展,左右避讓,上下呼應,顧盼有情。特別是其波挑披拂之處,有一種變化奇麗的特殊意蘊。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帛書和書簡,在反映漢初文字的隸變情況方面最具代表性。這些簡的簡幅較寬,書寫時便於發揮書法特性。 馬王堆漢墓在長沙市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漢墓陳列館現設在湖南省博物館院內。
  • 館藏 | 湖南博物館馬王堆漢墓文物珍品欣賞 (下)
    十一脈循行方向全是向心的,治療全為灸法,無穴位名稱和針治記載。《足臂十一脈灸經》與同墓出土的《陰陽十一脈灸經》全文體例很接近現存的《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中論述十二經脈的部分,但又各自在其文字和具體內容方面分別有由簡到繁,由少到多,由不完備到逐漸周密完整的明顯趨勢。可以看出,《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是《黃帝內經》之前的著作。
  • 學人著意 | 中國古代髹漆工藝研究的扛鼎之作——讀《馬王堆漢墓漆器整理與研究》
    倉促出版的發掘報告《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漆器章對眾多髹漆器皿(鼎、鍅、壺、卮、耳杯、盤、案、奩等),進行了翔實的記述,但未遑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而對其他與髹漆有關的物品則另立章節,不相混淆。至於二、三號墓的出土物,投入較多人力進行整理研究的是三號墓所出帛書,發掘報告《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中的漆器章,同樣僅限於髹漆器皿,不包括其他與髹漆有關的物品。
  • 周波:馬王堆帛書與傳世古籍對讀札記二則
    饒宗頤先生(1983)最早將上引文字與《廣雅·釋天》相對讀。其云:此篇為古代六氣學說之殘膏剩馥。《莊子·逍遙遊》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楚辭·遠遊》亦云:「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六氣之義,王逸《楚辭章句》云:「餐吞日精,食元符也。」《管錐編》(頁624)以此為燕齊方士語。然王氏又引《陵陽子明經》云:「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
  • 透物看文化|淺析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陳列館文化內涵
    震驚世界的馬王堆漢墓存在著相當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屍身保存之謎?當時棺材內的液體是什麼?為什麼漢初的木梳現代工藝都無法完整複製......有人把馬王堆譽為中華民族的地下文化寶庫,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的「龐貝城」。
  • 【摘要】範常喜:馬王堆帛書《十六經》「圉者䞠者也」解詁
    從丯聲,讀為丐。䞠讀為拓,是取的意思。取予之道,為黃老所重。禁使之道,為諸家所重。如《商君書•禁使》:『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賞罰也。』」字異體。戰國楚文字中多見表示往適義的「」與《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去鄭,適衛」的「適」用法全同。劉信芳(2003:109)讀「
  • 王煜:也論馬王堆漢墓帛畫
    也論馬王堆漢墓帛畫——以閶闔(璧門)、天門、崑崙為中心* 王煜*(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成都  610064) 摘要:馬王堆帛畫中心的雙龍穿璧圖像應該是閶闔(璧門)的表現,其上的平臺為崑崙懸圃。 圖一  馬王堆一、三號墓出土帛畫摹本(採自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40頁,圖三八;何介均:《馬王堆漢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85頁,圖三〇) 兩幅帛畫均呈上寬下窄、上橫下豎的「T」字形。
  • 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與兩個丈夫埋在一起,專家說漢朝很常見
    馬王堆漢墓,是迄今為止一次影響深遠的考古發現,其墓室的規模和出土文物數量十分龐大,當考古學家忙於搶救性發掘後,進一步分析該墓的一些相關細節,有個問題讓考古學家難以費解。丈夫的陵墓很普通,妻子的墓室卻富麗堂皇,兒子的墓室很有學問。
  • ——論馬王堆漢墓T形帛畫的名稱、功用與寓意
    摘要馬王堆漢墓所出T形帛畫是墓主神靈所憑依之物,而遣策所記之物則是為墓主所備的陰間飲食之物和生活用品等,作為用以表示墓主神靈的「神明之旌」是不會記入遣策中的,因此,將此帛畫指認為遣策中所記的「非衣」是不合適的,其應是喪葬禮儀中所建的銘旌,以標識墓主神靈,用於整個喪葬禮儀的全過程。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神奇文物,打開蓋子就消失了,多虧了攝影師手快
    歷史僅僅靠文字記錄往往沒有特別大的說服力,因為文字可以編造美化一個人的生平,而文物雖然不能說話,但是從文物中考究出來的歷史是不會有假的。今天我們就要來說的是湖南長沙出土的世界上不可多得保存完好的古墓——馬王堆漢墓。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珍貴文物,以及「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漆具。1號墓出土帛畫,畫面呈「T」字形,全長2米左右,下垂的四角有飄穗,頂端系有絲帶以供懸掛,是亡者出殯時引導隨葬隊伍行進張舉的旌幡。漢墓出土文物漢墓出土的部分帛畫,出土的帛畫色彩鮮豔,莊重典雅,旌幡畫面上段繪有日、月、升龍和蛇身神人等圖形,象徵天上境界;下段繪有蛟龍穿壁以及墓主出行、司閽迎候、宴饗等場面,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題內容,是極為稀罕的藝術珍品集群。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棺槨。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人員正在處理古屍。
  • 新知丨劉釗:出土文獻與《山海經》新證
    [6]  參見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肆),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246—283頁。[7]  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萬物〉》,《文物》1988年第4期。[8]  郝懿行箋疏:《山海經箋疏》,張鼎三、牟通點校,第4812-4813頁。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除了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屍,原來還有它們!
    1、 千年蓮藕片在馬王堆漢墓的一號墓中,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漆器——西漢雲紋漆鼎。這個漆鼎是個食器,高28釐米,口徑23釐米,橢圓形,分為蓋和器身兩部分還有一對直耳。而且,鼎底部還寫了"二鬥"兩字,表明該鼎的容量。
  • 馬王堆漢墓帛畫再認識(節選)
    上世紀1972年,從長沙傳出了一件轟動全國、震驚世界的新聞,在長沙東郊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具距今2100多年的女屍,保存完好,肌肉尚有彈性。
  • 揭馬王堆漢墓千年女屍 不腐之謎:深埋密封
    按1∶1真實復原的辛追夫人原像  光亮如新的漆器、奇幻瑰麗的帛畫……近日,「馬王堆漢墓:長沙國貴族生活特展」在餘杭良渚博物院免費向公眾開放。  本次展覽展出的120件套文物藝術精品,精選自馬王堆漢墓所出的3000餘件文物,共分為長沙國與馬王堆漢墓、鐘鳴鼎食、歌舞娛樂、養生保健、錦榮華裳、家有藏書和大禮安魂等七個單元,展現了當時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西漢文明的絢麗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