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簡》

2021-02-13 書藝公社

中國書法第一互動媒體——書藝公社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官方微信公眾號:shufaorg

>>官方網站:www.shufa.org

>>服務聯絡電子郵箱:shufa2008@126.com

說明:本微信內容為書藝公社公眾號精選編輯,旨在分享傳播有價值的藝術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場及觀點!部分資料內容來自網際網路,如相關內容有不妥之處,請聯繫我們!若其他微信號需要轉載,請註明:「轉載自書藝公社」,謝謝合作!

馬王堆漢墓簡

從筆畫上看,馬王堆漢墓簡的書寫者頗能隨心所欲地將剛柔不同的筆畫揉和在一起。結構上,其中宮緊湊,四周舒展,左右避讓,上下呼應,顧盼有情。特別是其波挑披拂之處,有一種變化奇麗的特殊意蘊。再從整體布局上看,該簡的黑白布局隨意自然,疏朗有致,毫無匠氣而顯得神採飛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帛書和書簡,在反映漢初文字的隸變情況方面最具代表性。這些簡的簡幅較寬,書寫時便於發揮書法特性。

馬王堆漢墓在長沙市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漢墓陳列館現設在湖南省博物館院內。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結蒂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屍體相似。它既不同於木乃伊,又不同於屍臘和泥炭鞣屍。是一具特殊類型的屍體,是防腐學上的奇蹟,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遊人觀光。女屍經解剖後,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種漆器,製作精緻,紋飾華麗,光澤如新。珍貴的是一號墓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有一件素紗襌衣,輕若煙霧,薄如蟬翼,該衣長1.28米,且有長袖,重量僅49克,織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

一號漢墓的彩繪漆棺,色澤如新,馬王堆漢墓的彩繪漆棺棺面漆繪的流雲漫捲,形態詭譎的動物和神怪,體態生動,活靈活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三號墓出土的10多萬字的大批帛書,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帛書的內容涉及古代哲學、歷史、和科學技術許多方面。經整理,共有28種書籍,12萬多字。另外還有幾冊圖籍,大部分都是失傳的佚書。二號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其繪製技術及其所標示的位置與現代地圖大體近似,先後在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展出,評價極高,譽為「驚人的發現」。

根據漆器款識、封泥、印章等推斷,一號墓為利蒼之妻,二號墓為利蒼本人,三號墓則是利蒼之子,三座墓葬的時間相距約20多年。一號墓由墓頂至槨室深達20米。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由三槨(外槨、中槨、內槨)、三棺(外棺、中棺、內棺),以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釐米,約1萬餘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達60-130釐米。棺內出土了一具保存 2100多年的完整女屍(利蒼的妻子辛追),屍體長154釐米,外形完整,全身潤澤柔軟,部分毛髮尚存,部分關節可以彎動,許多軟組織比較豐滿,柔潤而有彈性。古屍內臟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對位置基本正常。這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具溼屍。
馬王堆漢墓遺址位於長沙市東郊,距市中心四公裡。因傳馬王堆漢墓遺址為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三座漢墓中,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三座墓中以一號墓規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大17.8米,深16米。現在一、二號墓坑已經填塞,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保存下來,並新建了大跨度的頂棚,供人們參觀。
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長沙為漢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又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發掘了1號墓。1973至1974年初,發掘了2號、3號墓。1973年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相利倉於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軑侯之印」和「利倉」 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軑侯利倉本人。 1號墓發現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屍體,墓內又出「妾辛追」骨質印章,墓主應是利倉的妻子。3號墓墓主遺骸屬30多歲的男性,可能是利倉兒子的墓葬。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標誌著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在構建時分別打破2號墓和3號墓的封土,則其年代應再晚些。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馬王堆漢墓發現了大批帛書和兩卷醫簡,均出自3號墓東邊箱的長方形漆盒中。帛書大部分寫在寬48釐米的整幅帛上,摺疊成長方形;少部分書寫在寬24釐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條將其捲起。出土時都已嚴重破損,經整理,知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書有今本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傳世外,絕大多數是古佚書,此外還有兩幅古地圖。這是中國考古學上古代典籍資料的一次重大發現。

醫書簡兩卷200支,一卷內容與《黃帝內經》相似,講的是養生之道,另一卷則為房中術。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紀年木牘


馬王堆墓出土的帛書

馬王堆漢簡之十問
黃帝問於天師曰:「萬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長?日月何得而明?」天師曰:「爾察天地之情,陰陽為正,萬物失之而不繼,得之而贏。食陰擬陽,稽於神明。食陰之道,虛而五藏,廣而三咎,若弗能出樸。食之貴靜而神風,距而兩峙,參築而毋遂,神風乃生,五聲乃對。吸毋過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輔所貴,玄尊乃至。飲毋過五,口必甘味,至之五藏,形乃極退。搏而肌膚,及夫發末,毛脈乃遂,陰水乃至,濺彼陽勃,堅蹇不死,飲食賓體,此謂復奇之方,通於神明。」天師之食神氣之道。
黃帝問於大成曰:「民何失而顏色鹿黎,黑而蒼?民何得而腠理靡曼,鮮白有光?」大成答曰:「君欲練色鮮白,則察觀尺蠖。尺蠖之食方,通於陰陽,食蒼則蒼,食黃則黃。唯君所食,以變五色。君必食陰以為常,助以柏實盛良,飲走獸泉英,可以老復壯,曼澤有光。接陰將眾,繼以蜚蟲,春爵雀員子,興彼鳴雄,鳴雄有精,誠能服此,玉策復生。太上藝遇,壅彼玉竇,盛乃從之,員子送之;若不埶遇,置之以。誠能服此,可以起死。」大成之起死食鳥精之道。
黃帝問於曹熬曰:「民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曹熬答曰:「□□□□□而取其精。待彼合氣,而微動其形。能動其形,以致五聲,乃入其精,虛者可使充盈,壯者可使久榮,老者可使長生。長生之稽,偵用玉閉,玉閉時闢,神明來積。積必見章,玉閉堅精,必使玉泉毋傾,則百疾弗嬰,故能長生。接陰之道,必心塞葆。形氣相葆,故曰:壹至勿瀉,耳目聰明;再至勿瀉,音氣高揚;三至勿瀉,皮革有光;四至勿瀉,脊胠不傷;五至勿瀉,尻髀能壯;六至勿瀉,百脈通行;七至勿瀉,終身失殃;八至勿瀉,可以壽長;九至勿瀉,通於神明。」曹熬之接陰治神氣之道。
黃帝問於容成曰:「民始敷淳溜刑,何得而生?溜刑成體,何失而死?何洩之人也,有惡有好,有夭有壽?欲聞民氣贏屈弛張之故。」容成答曰:「君若欲壽,則順察天地之道。天氣月盡月盈,故能長生。地氣歲有寒暑,險易相取,故地久而不腐。君必察天地之情,而行之以身。有徵可知,間雖聖人,非其所能,唯道者知之。天地之至精,生於無徵,長於無形,成於無體,得者壽長,失者夭死。故善治氣摶精者,以無徵為積,精神泉溢,吸甘露以為積,飲瑤泉靈尊以為經,去惡好俗,神乃溜刑。吸氣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上下皆精,寒溫安生?息必深而久,新氣易守。宿氣為老,新氣為壽。善治氣者,使宿氣夜散,新氣朝最,以徹九竅,而實六府。食氣有禁,春避濁陽,夏避湯風,秋避霜霧,冬避凌陰,必去四咎,乃深息以為壽。朝息之志,其出也務合於天,其入也揆彼閨滿,如藏於淵,則陳氣日盡,而新氣日盈,則形有雲光。以精為充,故能久長。晝息之志,呼吸必微,耳目聰明,陰陰喜氣,中不潰腐,故身無苛殃。暮息之志,深息長除,使耳勿聞,且以安寢。魂魄安形,故能長生。夜半之息也,覺寤毋變寢形,深徐去勢,六府皆發,以長為極。將欲壽神,必以腠理息。治氣之精,出死入生,驩欣美谷,以此充形,此謂摶精。治氣有經,務在積精,精盈必瀉,精出必補。補瀉之時,於為之。出入,以修美浬,白內成,何病之有?彼生有殃,必其陰精漏洩,百脈菀廢,喜怒不時,不明大道,生氣去之。俗人芒生,乃恃巫醫,行年桼十,形必夭埋,頌事自殺,亦傷悲哉。死生安在,徹士制之,實下閉精,氣不漏洩。心制死生,孰為之敗?慎守勿失,長生累世。累世安樂長壽,長壽生於蓄積。彼生之多,上察於天,下播於地,能者必神,故能形解。明大道者,其行陵雲,上自榣,水流能遠,龍登能高,疾不力倦,□□□□□□□巫成□□不死。巫成以四時為輔,天地為經,巫成與陰陽皆生。陰陽不死,巫成與相視,有道之士亦如此。」酒食五味,以志治氣。目明耳聰,皮革有光,百脈充盈,陰乃盈生,繇使則可以久交,可以遠行,故能壽長。
堯問於舜曰:「天下孰最貴?」舜曰:「生最貴。」堯曰:「治生奈何?」舜曰:「審夫陰陽。」堯曰:「人有九竅十二節,皆設而居,何故而陰與人俱生而先身去?」舜曰:「飲食弗以,謀慮弗使,諱其名而匿其體,其使甚多而無寬禮,故與身俱生而先身死。」堯曰:「治之奈何?」舜曰:「必愛而喜之,教而謀之,飲而食之,使其題堅強而緩事之,必盬之而勿予,必樂矣而勿瀉,材將積,氣將畜,行年百歲,賢於往者。」舜之接陰治氣之道。
王子喬父問彭祖曰:「人氣何是為精乎?」彭祖答曰:「人氣莫如朘精。朘氣菀閉,百脈生疾;朘氣不成,不能繁生,故壽盡在朘。朘之葆愛,兼予成佐,是故道者發明唾手循臂,摩腹從陰從陽。必先吐陳,乃吸朘氣,與朘通息,與朘飲食,飲食完朘,如養赤子。赤子驕悍數起,慎勿。繇使則可以久交,可以遠行,故能壽長。出入,以修美理,固薄內成,何病之有?彼生有殃,必其陰精漏洩,百脈菀廢,喜怒不時,不明大道,生氣去之。俗人芒性,乃恃巫醫,行年七十,形必夭埋,容事自殺,亦傷悲哉。死生安在,徹士制之,實下閉精,氣不漏洩。心制死生,孰為之敗?慎守勿失,長生累世。累世安樂長壽,長壽生於蓄積。彼生之多,上察於天,下播於地,能者必神,故能形解。明大道者,其行陵雲,上自群瑤,水流能遠,龍登能高,疾不力倦,□□□□□□□務成昭□□不死。務成昭以四時為輔,天地為經,務成昭與陰陽皆生。陰陽不死,務成昭與相視,有道之士亦如此。」
帝盤庚問於耇老曰:「聞子接陰以為強,吸天之精,以為壽長,吾將何處而道可行?」耇老答曰:「君必貴夫與身俱生而先身老者,弱者使之強,短者使長,貧者使多糧。其事壹虛壹實,治之有節:一曰垂肢,直脊,撓尻;二曰疏股,動陰,縮州,三曰合睫毋聽,吸氣以充;四曰含其五味,飲夫泉英;五曰精皆上,吸其大明。至五而止,精神日怡。」耇老接陰食神氣之道。
禹問於師癸曰:「明耳目之智,以治天下,上均沉地,下因江水,至會稽之山,處水十年矣。今四肢不用,家大亂,治之奈何?」師癸答曰:「凡治政之紀,必自身始。血氣宜行而不行,此謂殃,六極之宗也。此氣血之續也,筋脈之族也,不可廢忘也。於也施,於味也移,導之以志,動之以事。非味也,無以充其中而長其節;非志也,無以知其中虛與實;非事也,無以動其四肢而移去其疾。故覺寢而引陰,此謂練筋;既伸又屈,此謂練骨。動用必當,精故泉出。行此道也,何世不物忽?」禹於是飲湩,酒食五味,以志治氣。目明耳聰,皮革有光,百脈充盈,陰乃盈生。以安後姚,家乃復寧。師癸治神氣之道。
文摯見齊威王,威王問道焉,曰:「寡人聞子大夫之博於道也,寡人已宗廟之祠,不暇其聽,欲聞道之要者,二、三言而止。」文摯答曰:「臣為道三百編,而最為首。」威王曰:「子繹之,時食何是有?」文摯答曰:「淳酒毒韭。」威王曰:「子之長韭何邪?」文摯答曰:「后稷播耰,草千歲者唯韭,故因而命之。其受天氣也早,其受地氣也葆,故聶闢懹怯者,食之恆張;目不察者,食之恆明;耳不聞者,食之恆聰;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強,此謂百草之王。」威王曰:「善。子之長酒何邪?」文摯答曰:「酒者,五穀之精氣也,其入中散流,其入理也徹而周,不胥而究理,故以為百藥由。」威王曰:「善。然有不如子言者,夫春沃瀉入入以韭者,何其不與酒而恆與卵邪?」文摯答曰:「亦可。夫者,陽獸也,發明聲聰,伸頭羽張者也。復陰三月,與韭俱徹,故道者食之。」威王曰:「善。子之長何邪?」文摯答曰:「夫,非徒生民之事也。舉鳧雁、鵠、鷫相、蚖蟺、魚蟞、蝡動之徒,胥食而生者也;食者,胥而成者也。夫,使食靡消,散藥以流刑者也。譬於食,如火於金。故一夕不,百日不復。食不化,必如純鞠,是生甘心密墨,危傷痺蹶,故道者敬。」威王曰:「善。寡人恆善暮飲而連於夜,苟無苛乎?」文摯答曰:「無妨也。譬如鳥獸,早早起,暮暮起,天者受明,地者受晦,道者究其事而止。夫食氣潛入而默移,夜半而□□□□□氣,致之六極。六極堅精,是以內實外平,痤弗處,癰噎不生,此道之至也。」威王曰:「善。」
王期見,秦昭王問道焉,曰:「寡人聞客食陰以為動強,吸氣以為精明。寡人何處而壽可長?」王期答曰:「必朝日月而吸其精光,食松柏,飲走獸泉英,可以老復壯,曼澤有光。夏三月去火,以日爨烹,則神慧而聰明。接陰之道,以靜為強,平心如水,靈露內藏,款以玉策,心毋怵蕩,五音進答,孰短孰長,吸其神霧,飲夫天漿,致之五藏,欲其深藏。龍息以晨,氣形乃剛,襄□□□,□□近水,精氣凌健久長。神和內得,魂魄皇□,五藏固薄,玉色重光,壽參日月,為天地英。」昭王曰:「善。」


馬王堆漢墓中的不腐女屍謎團費解

連雲港市博物館內的「千古之謎——凌惠平」陳列展正式對外開放(註:2008年8月)。記者從該館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漢代古屍「凌惠平」6年前在連出土後,連雲港博物館曾特邀國內著名專家聚會港城,試圖破解這具古屍身上的種種謎團。但凌惠平的具體身份是什麼?她棺中的液體又是什麼?與她一同發現的三個棺木中的屍體皆已腐爛,凌惠平如何能駐守容顏?……如今6年過去了,這具名為「凌惠平」的女屍身上的種種謎團仍未解開。
  修路掘出千年古墓女屍

  2002年7月7日下午4時多,連雲港西南城郊約7公裡的通往海州石棚山風景區的花園路基建工地上,一名挖掘機司機在作業中挖出一連串整齊厚實的豎條木板和一具完整棺木,便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

  該市文管辦和市博物館人員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從墓葬形制判斷確定為一處漢代墓葬。除施工損壞了一小部分外,其餘部分保存得相當完整。整個墓的結構為一穴兩槨四棺墓,南槨室內棺編為4號棺,北槨室內由南往北依次編為1號棺、2號棺(男主人「東公」棺)、3號棺,四具棺木均保存完好。

  7月9日,在連雲港市博物館內,當工作人員項劍雲用一根鋼釺撬開3號棺棺蓋時,一具古屍從棕褐色棺液裡仰面漂浮上來,博物館內頓時沸騰了。屍體皮膚新鮮,經醫生和考古人員鑑定,屍體為女性,身長1.58米,年齡在50歲左右。其棺內的文物中,有一枚邊長為1.3釐米的青銅印章,印鈕是一隻栩栩如生的龜鈕,印章上清晰地刻著「凌惠平」,女屍的姓名確定無疑。在那次發掘中共出土文物81件。但這具千年古屍卻留下了種種謎團。

  千年溼屍留下四大謎團

  連雲港市雙龍漢墓古屍屬馬王堆類型的溼屍,這是繼我國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湖北荊州漢墓男屍之後發現的第三具漢代溼屍,此類型的古屍極罕見,其科研價值、歷史和現實的意義極為突出。但是卻有四個謎團一直無人能夠解開。











馬王堆漢墓女屍

  身份之謎:自「凌惠平」出土以來,關於其確切身份的猜測一直撲朔迷離。在同一個墓葬裡同時出土的男主人棺裡也有一枚正方形龜鈕青銅印,略大於「凌惠平」的印,但字跡模糊不清,無法辨認。男棺的槨板內側刻有「東公」二字。根據辭海中的解釋,「東公」即為有名望的人。而從出土木牘的文字記載內容分析,當時「東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員都派官吏前來參加葬禮,不難看出,男主人是一個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在漢代,只有年俸祿在300-2000石的官吏才能使用龜鈕青銅印。因此,「凌」家地位至少在太守以上。但「凌惠平」為什麼也會用龜鈕青銅印?考古專家介紹說,在中國西漢時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那「凌惠平」是否也被封了侯?

  駐顏之謎:「凌惠平」的遺體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奇蹟。與馬王堆女屍相比,馬王堆女屍墓葬的規模宏大,棺內積液不多,在棺外的六面,還包圍著1萬多斤木炭,然後是成分為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氧化鐵的白膏泥層,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環境和條件都比連雲港墓地好得多。而連雲港墓葬非常簡陋,槨板上只有一層白膏泥,並無木炭,不可避免地對土質有一定的影響,但棺內女屍為什麼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個墓葬中,同樣的環境和密閉條件,為什麼其他3口棺內僅存零星遺骨,唯獨「凌惠平」能有「駐顏有術」?

  棺液之謎:「凌惠平」不腐是否與棺中的棺液有關?但這些液體是入殮時注入的,還是天長日久滲入的地下水?目前尚無定論。據連雲港市第一醫院用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棺液樣本的分析,發現其pH值為7.55,呈弱鹼性,棺液中還含有血紅蛋白,與pH值為5.18的長沙馬王堆墓棺裡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適於細菌生存的鹼性棺液內保持不腐,又是一個謎。

  葬制之謎:從出土的文物檔次看,凌惠平和「東公」的地位不低,但墓室卻非常簡陋,出土的文物件數也相對較少,與辛追的3000餘件陪葬品相比,雙龍漢墓裡的文物簡直是寥寥無幾。採訪中考古專家項劍雲告訴記者,種種跡象表明,墓葬應該是在匆忙中進行的,給人的感覺是當時還有許多事沒來得及做。那麼,究竟發生什麼事,讓凌惠平夫婦被匆忙下葬?

  開展首日眾多遊客參觀

  凌惠平做女紅的蠟像



馬王堆漢墓中的女屍還原想像圖

  博物館劉政館長表示,希望通過這次陳列展能引起更多的人士關注,去破解這些千古之謎。

(據《揚子晚報》)


當年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


馬王堆漢墓外景照片


一號墓發掘現場照片


二號墓發掘現場照片


三號墓發掘現場照片

各界相關展覽活動、專題報導、媒體合作、出版、廣告服務及其他合作請直接用微信回復聯繫!

致敬經典——書藝公社公眾號經典推送集錦

說明:以下內容標題均可在微信中直接點擊連結閱讀:

畸零天地一夫閒——沈周(附送:沈周高清書畫作品圖片90幀!)

五十年來八大山人研究綜述(附高清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 致鹿邨先生十札)

藍瑛及其武林派的山水畫(附送:藍瑛高清書畫17幀)

一代真儒——陳繼儒(附送:陳繼儒名篇《巖幽棲事》全文及高清書法20幀)

董其昌「南北宗畫論」考辨 (附送:高清董其昌書畫作品圖50幀)

石濤道人書畫神品(附送:石濤書畫罕見精品高清圖88幀)

龔賢山水的意境(附送:龔賢 山水高清作品60幅)

平生高岸之氣——金農(附送:金農書畫高清圖35幀)

初拓靈飛經(淸拓本 含高清圖30幀!提供高清晰原大圖片打包下載)

旅順博物館藏房山雲居寺殘石經(附送高清圖打包下載信息網址!)

近十年來唐寅研究綜述 (附送:唐寅高清書畫40幀)

三百年來無此墨——陳洪綬(附送:陳洪綬 高清作品圖片60幀)

【高清長卷】宋 郭熙 樹色平遠圖

【高清圖】明 惲向 山水冊十開

【高清長卷】明 謝環 杏園雅集圖

【高清長卷】清 鄭燮 蘭竹圖

【高清長卷】明 張瑞圖 後赤壁圖

【高清長卷】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清長卷】明清人 寫經三卷

金文拓本(哈佛大學藏 含高清圖70幀!)

【高清長卷】明 沈周 溪山秋色圖

【高清長卷】宋 傳 燕文貴 秋山蕭寺圖

【高清長卷】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列傳

倦舫法帖(八卷 共含高清圖片200幀!)

吳門四家——文徵明 (附送:文徵明高清書畫80幀)

山河堰落成記+民國拓本(本專題圖片提供高清晰原大圖片打包下載連結)

【高清】草訣辨疑+淸拓本(共四卷)

【高清收藏】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傳拓集粹100幅

【高清長卷】明 錢榖 蘭亭修契圖

珍秘翰墨——清宮藏善本碑帖特展(作品原物氣息重現!)

【高清】西狹頌+仇靖書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全集(400張作品圖片鉅獻!有很多我們沒有見過的題材)

【纖毫畢現】四十三行靈飛經墨跡

【高清長卷】米芾 吳江舟中詩

【高清長卷】明 沈周 四季花卉圖

【高清晰】孔宙碑(清拓本)

麓山寺碑+李邕書+淸初拓本(含高清圖40幀!)

清 王鑑 仿古山水冊頁

【高清長卷】明 丁雲鵬《十八羅漢圖》

見過蘇東坡的書法,你不一定見過他畫竹!?【高清長卷】宋 蘇軾 墨竹圖

【高清】停雲館帖 12卷 文徵明輯(424楨高清圖奉送!)

【珍藏版】龍藏寺碑+清拓本

【高清收藏】禮器碑+清末拓本

【高清收藏】大唐三藏聖敎序並心經(哈佛燕京拓片)

八都壇神君實錄碑+淸末拓本

【高清】衡方碑+朱登書+清拓本

【高清】鮮于樞 - 石鼓歌

清 樊圻 山水冊

【高清】石鼓文_石鼓文音訓+淸末拓本(帶釋文)

八大山人80歲時所書寫的《心經》,不著一絲人間煙塵氣~~~

伊秉綬:空間魔術師

【高清長卷】清 傳 惲壽平 百花圖

【高清】郭敬之家廟碑+顏真卿書+清拓本

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白蕉書法欣賞

徐生翁自用印集粹

【高清】停雲館殘刻(180楨高清圖奉送!)

蒲華:天涯做客,豪橫人間

近代書法史上「方筆」用得最好的一位是他!!!

八大山人:「個相如吃」

【高清】天香樓藏帖(共370楨高清圖奉送!)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陶博吾:我的學書經過和體會

馬一浮:中國歷代書法名家百詠(上)

八大山人書米芾西雅集圖記

【珍藏版】李斯嶧山刻石全本

八大山人臨《蘭亭》

錢坫:清代篆書第一人

翁同龢墨跡精品

清 吳榮光《致晴圃書札》

蘭亭序324單字放大精微版!

集王羲之字行草書對聯70幅

梁同書《致冶泉尺牘》

皇甫誕碑+歐陽詢書+明拓

金農山水小品數幀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跡本並跋

傅山《為毓青詞丈作詩》《小楷心經》《隸書千字文》

何紹基 臨《蘭亭序》

趙之謙《楷書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冊》

伊秉綬書法:廟堂之氣

諸葛武侯新廟碑+元錫書+民國拓本

《朝侯小子殘碑》

唐 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金農 行書《硯銘冊》

李瑞清手札

(高清)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弘一法師李叔同信札

吳昌碩書札集萃

翁同龢手札、尺牘

唐人寫經書《轉輪聖王經》

日本「書聖」空海《風信貼》等

吳大澂 手札並篆書《白鶴泉銘》

清 成親王 永瑆 楷書《笙賦》

歐陽詢 小楷《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金農書札

明代黃道周行書卷

溥心畲刺血而書小楷《心經》

近代鄭文焯書扎、詞箋、篆刻集萃

沈增植書札集萃

敦煌書法《大般涅槃經》

唐人寫經《兜沙經》

八大山人 行書《米芾西園雅集圖記》

明代祝允明小楷《和陶飲酒詩廿首》冊

王履淸碑+民國拓本

白蕉《致姚鵷雛信札》

元明清閒章珍藏 100枚

鄭固碑+民國拓本

清代俞樾手札二十四通並劉翰華臨趙孟頫書

明 文徵明 扇面 冊頁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

乾嘉名人手札——清代31人手札彙編

王鐸《草書冊》

格伯簋+民國拓本

林散之致王冬齡手札一幀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唐貞元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偈頌集句百聯

奇崛雄峭 力闢新天——張瑞圖(附送:張瑞圖《赤壁賦》《後赤壁圖》)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孝堂山郭巨石室畫像+淸末拓本

元結碑+顔真卿書+淸末拓本

謝無量致馬一浮尺牘

天文圖+王致遠書+1931年拓本

罕見的晚清民國名人書法

溫彥博碑+歐陽詢書+民國拓本

唐安定郡王李光進神道碑+李季元書+淸拓本

【經典】武氏石闕銘+民國拓本

祖無擇三言詩勒+蘇唐卿書+民國拓本

五百羅漢像贊【第5輯】

五百羅漢像贊【第4輯】

唐人殘碑+民國拓本

五百羅漢像贊【第3輯】

弘一法師楷書《心經》

五百羅漢像贊【第2輯】

五百羅漢像贊【第1輯】

摹刻思古齋蘭亭序黃庭經+王羲之書+淸末拓本(翻刻)

石臺孝經+李隆基(唐玄宗)書+清末拓本

清 王鑑 仿古山水冊頁

八大山人:花果 圖冊 · 圖卷

敬顯儁碑+淸末拓本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景凈撰 呂秀巖書+民國拓本

缶廬治印——吳昌碩印章篆刻珍賞

古香齋寶藏蔡帖4卷+蔡襄書+淸(1659-1911)拓本

中國歷代高僧書法作品欣賞

登雲峰山論經書詩一首+鄭道昭書+民國拓本

寰盤+民國拓本

端州石室記+李邕書+民國拓本

佛說彌勒菩薩兜率天下生成佛經碑+民國拓本

大唐紀功頌並序+李治書+民國拓本

皇帝弔殷比幹文+民國拓本

樊興碑 清末拓本

乙速孤行儼碑+白羲晊書+民國拓本

佛說觀無量壽經碑+淸末拓本

漢乙瑛碑+民國拓本(翻刻)

賈思伯碑+淸末拓本

高頤西闕+清末拓本

好大王碑-南面(民國舊拓,哈佛大學藏)

漢刻殘石三十八塊

景君碑+淸末拓本

開母廟石闕銘.請雨銘.少室石闕銘.太室石闕後銘+民國拓本

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書+淸拓本

【高清長卷】清 王翬 太行山色圖

赤壁懷古+黃庭堅書+民國拓本

【高清】西狹頌+仇靖書

【高清長卷】(傳)錢選 《洗象圖》

《夏承碑》民國石印本 濟南市圖書館藏

八大山人尺牘書法

米芾三大書法長卷:《苕溪詩》《吳江舟中詩》《虹縣詩卷》

二玄社 書跡名品叢刊 《袁安袁敞碑》

鄐君開褒斜道摩崖. 原刻(北京圖書館藏)

【高清長卷】趙孟頫 - 右軍四事

隱逸高士:倪瓚書法

王羲之書法字典學習鑑賞

王鐸 草書《送自玉長卷》高清本

《十竹齋畫譜》

傅山《草書千字文》

八大山人最重要的小行楷作品——八大山人《千字文》 冊頁

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黃道周《行草自書詩十章》

一生只寫隸書的清代書法大家——鄭簠 隸書《謝靈運石室山詩卷》

歷代名家書《心經》

徐生翁精品集

于右任草書心經

敦煌書法寫經選(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藏)

甘肅敦煌漢簡

王福庵精品對聯集錦(附送隸書千字文)

八大山人臨《蘭亭》

【高清長卷】(傳)陳淳 《落筆煙雲》山水長卷

八大山人題款及長跋書法欣賞

10位近現代國學大師書法作品欣賞

石濤國畫作品360幅(附打包下載連結)

毛公鼎銘文(附釋文)

【高清】東海縣欝林觀東巖壁紀+民國拓本

【高清長卷】(傳)倪瓚 《九龍山居圖並十三跋》

趙冷月:豪華落盡~~~「『醜』就是美」~~~

齊白石草蟲冊頁

珍貴視頻《張大千》(上、下集)——本片製作解說極為精良,不可錯過!!!

珍貴視頻《齊白石》(上、下集)——本片製作解說精良,不可錯過!!!

珍貴視頻《吳昌碩》(上、下集)——本片製作解說極為精良,不可錯過!!!

榮寶齋《齊白石畫集》

紐約大都會藏石濤冊頁【歸棹】精賞

傳世名畫中的蔬果

董其昌中年山水精品:《山水畫冊》十開

史上最全中國羅漢圖集,珍藏!

齊白石筆下的鼠趣,趣味橫生!

張大千的花卉、花鳥

八大山人晚年精品傑作《安晚冊》

宋元名家筆下的那些珍品全景花鳥畫,真是養眼!!

紀錄片《畫家齊白石》全集(1955)—難得一見,以後可能看不到了!

趕緊收藏了,這是最全最贊的米芾手札!

書法人的至愛!一一【高清大圖】元 趙孟頫 雙松平遠圖

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傳拓 系列高清圖分享

李思訓碑+李邕書+淸末拓本(故宮博物院藏本)

唐人寫經書《轉輪聖王經》

【清代】鄧石如篆書心經

【原石精拓】西泠印社歷任社長印譜

【新春分享】八大山人經典書法作品清晰圖片60幅

{高清晰}中國畫近代名家作品欣賞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ufaorg

相關焦點

  •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開啟馬王堆文獻寶庫的管鑰鈐鍵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開啟馬王堆文獻寶庫的管鑰鈐鍵 2020-04-12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王煜:也論馬王堆漢墓帛畫
    也論馬王堆漢墓帛畫——以閶闔(璧門)、天門、崑崙為中心* 王煜*(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成都  610064) 摘要:馬王堆帛畫中心的雙龍穿璧圖像應該是閶闔(璧門)的表現,其上的平臺為崑崙懸圃。 圖一  馬王堆一、三號墓出土帛畫摹本(採自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40頁,圖三八;何介均:《馬王堆漢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85頁,圖三〇) 兩幅帛畫均呈上寬下窄、上橫下豎的「T」字形。
  • 館藏 | 湖南博物館馬王堆漢墓文物珍品欣賞 (下)
    馬王堆一號墓共出土漆盂[yú] 6件。器形大小相同,造型一致,均為圓木旋削而成。器外壁以黑漆底上朱繪點紋,並以單體捲雲紋點綴其間;內壁上部和底部裝飾與外壁相同,但兩組裝飾帶之間大面積塗紅漆。這種構圖是馬王堆漢墓漆器主要漆繪裝飾風格之一。盂的外形似較深的盤,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而流行於西周和春秋時期,當時主要作飲器使用。秦以後,盂的功能和名稱發生變化,既可盛水,又可盛粥、盛羹。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珍貴文物,以及「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漆具。1號墓出土帛畫,畫面呈「T」字形,全長2米左右,下垂的四角有飄穗,頂端系有絲帶以供懸掛,是亡者出殯時引導隨葬隊伍行進張舉的旌幡。漢墓出土文物漢墓出土的部分帛畫,出土的帛畫色彩鮮豔,莊重典雅,旌幡畫面上段繪有日、月、升龍和蛇身神人等圖形,象徵天上境界;下段繪有蛟龍穿壁以及墓主出行、司閽迎候、宴饗等場面,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題內容,是極為稀罕的藝術珍品集群。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棺槨。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人員正在處理古屍。
  • 高古氣息撲面而來——喜讀《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
    20世紀70年代出土的馬王堆漢墓竹簡帛書,是近代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資料陸續公布以後,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產生了巨大的學術影響。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馬王堆漢墓竹簡帛書一直沒有完整發表。
  •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1_5
    《漢碑全集》9《漢碑全集》10《漢碑全集》11《漢碑全集》12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1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2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3中國法帖全集—宋絳帖4何昌彬網絡課程全面升級這塊漢碑拓本你見過嗎《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
  • 揭馬王堆漢墓千年女屍 不腐之謎:深埋密封
    按1∶1真實復原的辛追夫人原像  光亮如新的漆器、奇幻瑰麗的帛畫……近日,「馬王堆漢墓:長沙國貴族生活特展」在餘杭良渚博物院免費向公眾開放。  本次展覽展出的120件套文物藝術精品,精選自馬王堆漢墓所出的3000餘件文物,共分為長沙國與馬王堆漢墓、鐘鳴鼎食、歌舞娛樂、養生保健、錦榮華裳、家有藏書和大禮安魂等七個單元,展現了當時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西漢文明的絢麗圖景。
  • 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與兩個丈夫埋在一起,專家說漢朝很常見
    馬王堆漢墓,是迄今為止一次影響深遠的考古發現,其墓室的規模和出土文物數量十分龐大,當考古學家忙於搶救性發掘後,進一步分析該墓的一些相關細節,有個問題讓考古學家難以費解。丈夫的陵墓很普通,妻子的墓室卻富麗堂皇,兒子的墓室很有學問。
  • 透物看文化|淺析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陳列館文化內涵
    震驚世界的馬王堆漢墓存在著相當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屍身保存之謎?當時棺材內的液體是什麼?為什麼漢初的木梳現代工藝都無法完整複製......有人把馬王堆譽為中華民族的地下文化寶庫,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的「龐貝城」。
  • 馬王堆漢墓帛畫再認識(節選)
    上世紀1972年,從長沙傳出了一件轟動全國、震驚世界的新聞,在長沙東郊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具距今2100多年的女屍,保存完好,肌肉尚有彈性。
  • 新知丨趙平安:高古氣息撲面而來——喜讀《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
    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馬王堆漢墓竹簡帛書一直沒有完整發表。直到2014年,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中華書局聯合推出《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以下簡稱《集成》),才首次公布了馬王堆漢墓簡帛的全部資料。這部由裘錫圭先生主編的著作,在新拍紅外彩色照片的基礎上,重新編聯拼合,釋文注釋,代表了馬王堆漢墓簡帛整理的最高水平。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神奇文物,打開蓋子就消失了,多虧了攝影師手快
    今天我們就要來說的是湖南長沙出土的世界上不可多得保存完好的古墓——馬王堆漢墓。說起馬王堆漢墓讓人一下就能想起來的就是辛追夫人,以及在辛追夫人墓室中發現的文物更是價值連城。馬王堆漢墓之所以在世界考古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是因為它保存的十分完善,辛追夫人墓室被發現的時候,辛追夫人的屍體經過兩千年的存放,形體完整,皮膚完整,毛髮完整,以及肌肉的紋路都十分清晰,就好像是一具新鮮的屍體,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善的溼屍。辛追夫人生前是侯王利倉的夫人,身份尊貴,所以在死後有很多陪葬品也是正常的。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除了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屍,原來還有它們!
    1、 千年蓮藕片在馬王堆漢墓的一號墓中,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漆器——西漢雲紋漆鼎。這個漆鼎是個食器,高28釐米,口徑23釐米,橢圓形,分為蓋和器身兩部分還有一對直耳。而且,鼎底部還寫了"二鬥"兩字,表明該鼎的容量。
  • 馬王堆漢墓中最頂級的文物,出土瞬間灰飛煙滅,只留下一張照片
    近幾十年來,出於保護文物的需要,文物專家們曾經對中國的許多古墓進行了保護性發掘,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座古墓要數馬王堆漢墓了。對古墓的保護性發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古墓中的寶物上千年沒見天日,在出土之後的保護也成了一個難題。
  • 學人著意 | 中國古代髹漆工藝研究的扛鼎之作——讀《馬王堆漢墓漆器整理與研究》
    歷年來長沙地區發掘出土的漢代漆器,首推馬王堆漢墓所出數量和品種最多,製作工藝最為精緻。一號墓發掘以後,受到重點關注的出土物,第一位是保存良好的女屍,第二位是絢麗多彩的絲織品和衣物,都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和科技手段,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分別出版有專門的研究報告。
  • 長沙馬王堆中醫藥文化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東郊4公裡處瀏陽河畔的馬王堆鄉,清嘉慶《長沙縣誌》稱此地為「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此挖掘出土三座漢墓,是20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 ——論馬王堆漢墓T形帛畫的名稱、功用與寓意
    此「右方四牒」是對前面記錄同類物品四枚簡的小結簡,這說明前面四簡所記的同類物品是放置在棺(應為「槨」)中的。前四簡依次是簡三八九:「槨中繡帷一,褚繢椽,素校 ,袤二丈二尺,廣五尺,青綺這類銘旌除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外,山東臨沂金雀山漢墓、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也有出土[22]。金雀山漢墓帛畫構思與馬王堆帛畫略同,也繪有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但中部所繪人間生活場景佔了絕大部分,完全是墓主人間生活的如實描繪,為墓主起居、會友以及紡織、樂舞、角牴等場面,情節相互連貫,不帶任何神異色彩,此種情景,沒有任何「引魂升天」的意思。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前夕,城內一瘋子夜觀天象,早有預言
    眾所周知,月球土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存在,全世界也僅僅只有幾十克,可美國為何願意用月球上的土壤來交換馬王堆古墓裡的木炭?在馬王堆漢墓裡曾發現了三幅地圖,又為什麼只對外公布了兩幅?20年前有一位著名考古學家夏鼐(nai)老先生曾考察過此地,並說這下面是一個漢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施工的原因,古墓已經被破壞,不明氣體洩漏會導致其中的一些文物被破壞,必須儘快將其挖開。
  • 馬王堆漢墓非衣之謎:衣服上那個拄拐女人,是不是辛追夫人
    在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漢墓,就肯定要說到馬王堆了,對於馬王堆,很多人都有些了解,因為當時馬王堆的出土對於中國歷史來說,是裡程碑的一個發現,裡面出土的很多文物,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馬王堆最富有價值的就是辛追夫人了。
  • 馬王堆漢墓出的土香料與香具
    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植物性香料十餘種,分別為花椒、佩蘭、茅香、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種,分別為香奩、香枕、香囊、燻爐(配有竹燻罩)。它們基本代表了西漢初期貴族薰香習俗的物質概貌。結合對以上香料與香具的逐個分析與考證,同時綜合對漢代香文化的研究,我們了解到漢人對香料的使用,既出於美味飲食、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實際用途,更在於對香料所蘊含的精神氣象的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