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川軍的死字旗?老兵說:當逃兵,不敢拼刺刀,就活埋

2021-01-18 深度工場

我國抗戰文物,有一件死字旗非常有名,在死字旗右邊寫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左邊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其主人王建堂是抗戰川軍第44軍的一名排長,後來還擔任過連長。王建堂無嗣,從軍前有過一次婚姻,因為從軍也就喪失了。後來只有沒有23塊孤老補助。我們知道在抗戰時期四川有300萬人從軍,其中戰死和負傷64萬人。可以說到了1945年,我國絕大部分部隊都有四川兵。

1937年四川徵送壯丁人數10萬人;到1940年,四川建立 22個師管區負責徵兵,1941至1944年,四川徵送壯丁年均在35萬以上,抗戰勝利的1945年徵送壯丁人數也達28萬以上。

四川新兵除了補充20多個川軍師,其他絕大部分都用來建立第2線兵團,也就是新兵集訓總隊、補充兵訓練處、新兵總隊、補充兵團等等,隨後這些四川新兵團被一個個的補充到全國各地的部隊。

在四川建立的22個師管區,每年徵收的新兵,是送往各個戰區補充的,只有極少數是送往正規川軍部隊。比如光是1945年建立的9萬青年軍,就有3萬四川學生兵,我們知道青年軍可不是川軍。

在37年組建時的,山東,陝西和浙江老兵打光以後,在1942年,第74軍也接收了大量四川新兵補充。還有四川最長壽老兵,105歲的馬世宏先生,他從軍的是第18軍,參加過石牌要塞保衛戰。

甚至在衡陽保衛戰當中的第10軍也有四川兵,比如四川老兵,終年95歲的常紫光先生。還有抗戰老兵劉道明,從老家參加了第74軍,到了部隊發現,班裡都是四川人,不過他也說到74軍的軍紀非常森嚴。

比如一個士兵在拼刺刀的時候,手掌被日軍刺刀扎穿,結果丟了步槍,回去就被槍斃了。有3個新兵打仗害怕跑了,被抓回來以後,連長要求全連集合,處決了逃兵。這個老兵又補充講了一個情況:部隊對新兵和老兵處理不一樣,新兵逃跑是剝皮,如果是老兵逃跑被抓回來,就是叫他自己挖坑,跳下去活埋。

到1944年參加滇緬印大反攻的30萬遠徵軍,當中也有十多萬四川兵。還有相當一部分四川學生兵被調入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輜重汽車第十四團、第十五團、憲兵教導第三、四、五團、傘兵總隊、譯員訓練班、無線電訓練班及派赴美國受訓的海空軍等單位。

相關焦點

  • 350萬川軍出徵打著「死字旗」,將軍遺言:日寇不退,川軍不回!
    在川軍剛出川的時候,僅有30多萬人,並且當時的川軍所裝備的可以說是中國正規軍中最差的部隊。「死字旗」這樣說的理由很簡單,有些部隊雖有番號,但和乞丐並沒有什麼區別,士兵骨瘦如柴像猴子一樣,冬天走到山西依然依然穿著破草鞋。
  • 我們家的死字旗
    很多年後,大伯與我說,他曾在路上見到過自己的髮妻,可當時他的身份不好,怕拖累了 人家,就不敢上去相認。我後來也到綿竹去尋訪過大伯的後人,但始終沒能得到消息。這一段感情,令大伯傷心欲絕,原本,誰要是敢害得他家破人亡,他必然會展開瘋狂的報復,可誰能料到,這個人是他的母親啊!
  • 抗戰老兵重機槍手馬定新逝世,曾用拐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
    澎湃新聞記者從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方面獲悉,四川省廣漢市抗戰老兵馬定新不幸於1月10日逝世,享年105歲。2015年8月15日,98歲抗戰老兵馬定新在成都「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用自己拐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
  • 那個帶「死字旗」上戰場的抗日老兵,最後活著回來了嗎?結局怎樣
    那個帶「死字旗」上戰場的抗日老兵,最後活著回來了嗎?結局怎樣前言:川軍,在20世紀初期曾被看作不入流的雜牌軍,並在地方軍閥混戰中留下了不光彩的名聲。然而,抗戰爆發後,在劉湘等川籍將領的倡導下,30萬川軍慷慨赴死,300萬川籍壯丁奔赴前線,川軍陣亡士兵人數佔中國軍隊傷亡總數的20%,在八年抗戰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死字旗」1937年10月,四川安縣愛國青年響應抗日號召,組建了「安縣特徵壯丁義勇隊」。
  • 我軍拼刺刀居然比日軍強?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聽抗戰老兵怎麼說
    還有就是拼刺刀的時候,我軍真的有電視裡那麼強悍嗎?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按實際算起來,我們要犧牲三名戰士才能拼掉一個日軍。白刃戰雙方都差不多,為什麼結果會相差這麼大呢?  說起來,我們武器就不如人。三八大蓋非常長,在加裝了刺刀以後,整個長度有的時候比日軍士兵的身高還要還要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知道,兵器一寸強一寸長,較長的三八大蓋,無疑在肉搏戰中佔了上風。
  • 「空中拼刺刀」,拼出勝戰勁旅!
    陣地雄渾,秋氣勃鬱,秋風拂過「英雄鑄魂」廣場前燈箱上的遒勁大字:「敢於拼刺刀,敢啃硬骨頭」。抗美援朝的歷史底蘊在大字上凝聚。「空中拼刺刀」,一句話呈現一幅激烈且熱血的畫面。從雛鷹出徵初試鋒芒,到再次入朝揚威長空,敢於「空中拼刺刀」,取得了擊落敵機51架、擊傷16架的輝煌戰績。鋼多氣盈骨更硬。在一代代英雄人物感召下,在厚重歷史底蘊傳承中,該旅「敢於拼刺刀,敢啃硬骨頭」為內核的紅色根脈愈發繁盛。拼刺刀,拼出「最硬核」的靈魂底色 如果說烽火是它誕生的搖籃,那沙場深處便是它成長的土壤。
  • 炸碉堡拼刺刀 老兵含淚憶崢嶸
    「我會武功,身體也強壯,在和敵人拼刺刀時,一連刺死兩個敵人,為此還受到團長的表彰。」莊子勝很自豪地講述著自己的崢嶸歲月,小重孫莊世豪在一旁聽著太爺爺的榮光時刻,滿臉神往。 保家衛國光榮參軍抗日 莊子勝的故事,也要從80多年前講起。當時,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中國領土,肆意掠奪、殺戮。
  • 抗戰川軍死字旗,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抗戰時期,有句老話叫做無川不成軍,形容的便是川軍在抗日時期的貢獻。據統計,至抗戰結束,四川的徵兵額已經達到了三百零二萬五千餘人,服工役的四川人民總數亦在三百萬人之上,四川為抗戰貢獻的糧食佔全國徵糧總數的三分之一!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尤其在二戰亞洲戰場,日軍就非常熱衷於拼刺刀,拼刺刀技術世界一流,號稱天下第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美也發生過白刃戰,但都只是曇花一現。後來,美軍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短槍對刺刀的戰法一出,日軍也不敢隨便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
  • 抗戰民族魂:該川軍老父送兒「死字旗」: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句句催淚
    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極其悲壯又催人淚下的往事,川軍戰士王建堂在出川的時候,他的父親王者誠送了給了他一面寫滿寄言的「死字旗」,激勵他以必死之心驅逐日寇,字裡行間流露著錚錚不屈的民族之魂,讓很多看到的中國人既熱血沸騰又熱淚盈眶!
  • 日軍大將回憶:士兵戰場上不敢直視對方,為抗日犧牲最多的一個省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時期,全中國上下徵召的軍隊總數不到1400萬人,而川軍的人數只有全國的四分之一。川軍團出關前,小鬼子總司令劉湘,在川軍團動員會上,就立下了誓言:「小鬼子一天不離開中國大陸,川軍決不回川!」川軍出徵前打的旗子是「死字旗」,這表明川軍堅決抗戰。
  • 飛奪瀘定橋時,敵人為什麼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川軍老兵說出了答案
    現如今的中國之所以有不錯的發展,正是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拼死換來的,可以說沒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我國就不會有今天的成果。這段歷史必須銘記,而他們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提到這些革命先驅就必須提到紅軍,他們的精神一直被我們歌頌至今。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八十多年前那場抗戰時期中,一支來自「天府之國」的軍隊一戰成名的軍隊,他們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川軍。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 抗戰時,川軍作用有多大?戰爭結束60年後,看看日本訪華老兵咋說
    抗戰時,川軍作用有多大?戰爭結束60年後,看看日本訪華老兵咋說 導語:2001年,一位日本老兵來到了成都,他名叫鹽谷保芳。在抗戰紀念館裡邊,老兵向那些死難者致以了最高的愧疚。老兵鹽谷保芳已經八十多歲了,他走路都踉踉蹌蹌,但是卻執意要來中國懺悔。這個舉動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欣慰。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抗戰老兵血的教訓我記得有本書裡說白刃戰其實就那麼一兩下,要麼捅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挑死,電光石火瞬間的事,這也是大刀拼不過刺刀的原因,先不說大刀短,就說一刀往往劈不死對方,但對方一刺刀就能捅個對穿。紅纓槍輕鬆做到2米長,3.8大蓋不過1280毫米,加上刺刀,伸出手臂,至多1800毫米。紅纓槍帶來的心理優勢非常巨大。可你不能讓戰士又帶步槍又扛長槍吧,一般開戰都是兩方對射的,而且武器彈藥不充足,不能做到人手一條槍一把刺刀,只能拿紅纓槍大刀片來湊,說到底還是因為那時候窮、落後。關於戰場上拼刺刀,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
  • 她12歲送情報,騎馬打槍拼刺刀,90歲時街頭還能震住幾個年輕人
    亂世英雄,巾幗不讓鬚眉。80年前的抗戰中,八路軍就有許多巾幗英雄,她們論勇武,也不輸男兵,有些甚至比男兵還要驍勇。 王萌蓮,便是抗戰時期,頗有名氣的雙槍女八路。王萌蓮戰時有多驍勇呢?她善使雙槍,且槍法極準,3槍能幹掉2個鬼子。
  • 抗日戰爭中,為何一方拼刺刀,另一方也要對拼,為什麼不開槍呢?
    在網上曾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面對中國軍隊拼刺刀時,日本士兵會退出子彈,頗為「公平」的與中國展開白刃戰,而不是趁機開槍。一貫以獸性著稱的日本士兵,真的會這麼「光明磊落」嗎?拼刺刀訓練那麼,在戰場上,如果一方軍隊開始拼刺刀,另一方軍隊為什麼不趁機開槍,而是同樣拿起刺刀與之對拼呢?這種情況的確屢有發生,但原因依然不是什麼公平較量。而是迫於無奈之下最優的選擇。
  • 老河口保衛戰:川軍血肉守城13天,8名衛兵架不走師長
    尋找125師老兵,已非易事。湖北省隨州市大洪山地區,現在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多支主力部隊駐紮於此。92歲的抗戰老兵梁義福在此加入川軍45軍,他是老河口保衛戰中普通的一員。他用的槍是「川造」,其他戰友也多是用漢陽造,「5發子彈一組,打到第3發,子彈在幾百米內就掉下來了」。
  • 刺刀為何不能磨得太鋒利?老兵:刺刀越鋒利,自己死得越快
    這時,鏡頭緩緩轉向一旁氣質沉穩且雙眸深邃的老兵,只見老兵慢慢走來拍了拍新兵的肩膀說道:"刀不要磨得太鋒利。"新兵則像一隻受驚的小獸般的快速跳起,隨即憨憨的一笑問道:"為啥呀?"老兵看著那年輕的面龐,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沉穩的聲音在新兵耳邊響起:刺刀越鋒利,你就死得越快。
  • 抗日時,我軍拼刺刀能幹掉日本兵嗎?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擲彈筒向前炸掉對方機槍手,九二式重機槍在側翼掩護日軍步兵,步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栓動步槍,口喊「萬歲」,向前衝鋒。這套戰術在二戰前期的東亞戰場上面,屢試不爽。因為東亞戰場上的武器較為落後,且武器水平較低。日寇的此地區鏖戰使用刺刀術,簡直是遊魚入海。按照中日戰場的情況來說,進行刺刀戰的時候傷亡比例可達到驚人的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