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閬中市老觀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晉升「省保」

2020-12-23 瀟湘晨報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志)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通知,同意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的增補86處革命文物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充閬中市老觀鎮的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榜上有名,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革命法庭位於老觀奉國農耕文化博覽園入口彭家大院,坐南朝北,與古糧倉相臨,佔地2000餘平方米、建築1000餘平方米,三合狀分布,單簷歇山式木結構兩層樓房,在上世紀50--90年代作為老觀鄉、鎮政府所在地,現保存完好,2010年2月公布為閬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老觀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9月,蒼溪縣蘇維埃遷到閬中縣老觀場,入住古鎮老龍街拱橋謝家大院,易名閬蒼縣蘇維埃,為保衛蘇維埃政權,維護蘇區社會治安,在原彭家大院成立蒼溪縣蘇維埃革命法庭和保衛局。1934年9月,紅四方面軍取得「反六路圍剿」勝利後,於9月21日重返老觀,並將中共川陝省蒼溪縣委從蒼溪縣文昌宮(今蒼溪縣文昌鎮文昌場)遷到老觀,設駐於老龍街拱橋的劉家大院內,並更名為中共閬蒼縣委,1935年3月紅軍長徵出發前撤離。

紅軍在老觀的時間雖不長,但足跡遍布老觀的每一寸土地,1933年--1935年間,李先念率領的紅四方面軍在老觀轉戰兩年之久,領導和指揮了著名的三戰雞山梁、夜襲老君山等著名戰役,留下了彪炳史冊的紅色文化和紅30軍軍部舊址、紅軍醫院、川陝革命根據地中共蒼溪縣委、蒼溪縣蘇維埃、革命法庭、保衛局舊址、紅軍造船廠等眾多遺址和紅軍標語、紅軍歌謠,至今成為紅色經典,先後有3000多名優秀兒女參加紅軍,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上演了一段段紅色傳奇,成為川陝蘇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成為當今老觀人民永無止境的精神追求。

川陝省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革命法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革命活動場所,為保衛蘇維埃政權,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鞏固工農民主,鎮壓反革命分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具有重要的政治、歷史文化和史料價值。

老觀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挖掘老觀紅色革命文物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使之成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的生動課堂。

【來源:四川省文旅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保護】閬中這處革命文物晉升「省保」
    小編12月18日從閬中市文物局獲悉:閬中市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舊址,成功晉級,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升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漫談川陝蘇區稅收票據
    川陝蘇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二大根據地,絕大部分區域在四川北部的巴中、廣元、達州、南充等地,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人口500餘萬,存在於1932年12月到1935年4月間。       ▲《川陝革命根據地區域圖》(包括了2個道、1個特別市、1個特區、23個縣,圖片出自1987年出版的《川陝革命根據地財政經濟史料選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各蘇區面積、人口比較表蘇區名稱面積
  • 廣元新增20處 四川省增補86處革命文物-政府信息公開-廣元市人民政府
    008450030/2020-08430 關 鍵 詞 廣元新增20處 四川省增補86處革命文物
  •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四舉措」開展冬季園林綠化養護
    近日,按照「早預防、早安排、早動手」冬季園林綠化養護原則,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推行精細化養護管理,以降低因嚴寒冰凍及病蟲害給園林綠化帶來的損失,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防寒防害及抗凍能力,確保園林樹木安全越冬。一是整形修剪。
  • 長徵前革命根據地的醫療衛生事業
    大革命失敗後,為了挽救革命,中共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了自己的軍隊——中國工農紅軍。在攻打大城市受挫後,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當時實際,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革命道路,領導工農紅軍先後創建了井岡山、鄂豫皖、湘鄂西、海陸豐、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
  • 網友建議將縣級閬中市升格為「副地級市」,四川省民政廳答覆
    這樣也可以帶動閬中更好的發展,也能閬中市經濟發展,希望能省府能考慮將閬中升格為副地級市。由省府直接管理。」對此,四川省民政廳6月16日答覆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相關規定,作為縣級的閬中市隸屬省人民政府,是省直轄市,由省人民政府委託南充市代管。閬中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首批27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
  • 漢中這名悍匪曾被胡宗南任命為軍長,橫行川陝20多年!
    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由陝西鎮巴入川通江兩河口佔領通南巴,建立川陝根據地。廣大群眾如久渴見清泉,嚴冬遇太陽,歡欣鼓舞,投入了轟轟烈烈的蘇維埃運動。土匪也糾集力量,負隅頑抗,顯示自己的存在。原在碑壩當民團大隊長的徐耀明在漢中陝軍的支持下聯合大巴山一帶的土匪成立「川陝遊擊團」,李茂春背起乾糧盤纏從東御河到廣家店投靠徐。紮寨高洞子的袁剛也去了。徐耀明委任袁剛為第三營長,李茂春為該營連長,給槍五支。
  • ...郭松林 ‖ 巴山豐碑映千秋——紅軍巴山遊擊隊鏖戰川陝邊紀實
    1935年初,紅四方面軍撤出川陝蘇區前,便著手安排堅守根據地的部隊,最早動議為組建「川陝邊區守留陣地遊擊隊」,後定名為「巴山遊擊隊」。遊擊隊初建時,由駐四川廣元旺蒼壩的紅31軍政治部特務隊組成。選擇紅四軍12師36團團長劉子才負責組建。劉子才,男,又名劉濤,安徽六安人,生於1912年。少年時當過學徒和織布工人。
  • 水口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鬥爭……
    其中宋聲坪畲村為根據地的出入門戶。這些地區,以獅子巖山為中心,九龍嶂、八鄉山為依託,到處崇山峻岭,群眾基礎好,在戰略上有利於防守反擊。1927年8月,從武漢回來的劉光夏到水口鹽米沙開展革命活動,播下革命火種。10月,劉光夏率12團到水口、宋聲等地期間,水口人民的革命熱情更加高漲。
  • 儀隴地盤上的蘇維埃軍區指揮部遺址,你曉得不?
    這個老房子就是川陝省長勝縣蘇維埃軍區指揮部所在地,原是立山場鎮中街上的朱家大店子。    1933年8月至1935年4月,  紅四方面軍解放立山後,  在此設立川陝省長勝縣蘇維埃軍區指揮部
  • 【快看】南充​引進高層次人才,最高補貼200萬元!南部有崗...
    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省級行政機構川北行署的駐地。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輝,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剪紙、川北皮影飲譽中外,孕育了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史學大家陳壽、天文曆法巨匠落下閎和忠義大將軍紀信等眾多歷史名人。南充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民主革命家張瀾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均誕生於此。
  • 從南梁到延安:淺談從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到陝甘寧邊區政府的發展歷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創建了紅二十六軍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並於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建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大致經歷了甘肅正寧寺村塬遊擊革命根據地(1932年3月下旬,在正寧寺村塬成立了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
  • 留存上百座古建築,還是革命根據地
    在川東北地區的革命老區巴中市恩陽區裡,就有一個小眾的古鎮,它位列四川十大古鎮之一,卻鮮有人知,裡面不僅留存在上百座明清古建築,還曾是革命根據地,這就是恩陽古鎮。以前曾提到古鎮的命名一般和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雖然柳江古鎮附近沒有「柳江」,但是恩陽古鎮附近確是真的有「恩陽」,也就是旁邊流淌的恩陽河。
  • 他是四川人,由連長升為副團長,曾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兼省書記!
    四川開國將軍,如若星辰,將星雲集,他四川人,由連長升為副團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兼省書記!他就是胡炳雲將軍,他是南充唯一的胡姓開國將軍,他身上有不少標籤,兩次加入紅軍,是張愛萍上將的老部下,是江上青遇難的見證人之一;在長徵的臘子口戰役中,他時任連長,戰役結束,楊成武上將將他提拔為副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他隨張愛萍、吳法憲上將在一次談判中,遭遇地主武裝,江上青犧牲。
  • 影視戲劇導演宋海明到羅漢尖革命根據地採風
    融媒體訊近日,中央電視總臺《三農之聲》導演、影視戲劇導演、資深媒體人宋海明,不畏高溫酷暑,在安慶市文聯副主席姚嵐、北浴鄉鄉長郭芳紅陪同下深入北浴鄉羅漢尖革命根據地採風、走訪。羅漢尖位處皖鄂兩省蘄春、黃梅、太湖、宿松四縣交界之衢,主峰海拔1011米,素有「大別南來第一峰」之稱,羅漢尖及周邊地區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都有著光榮革命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這裡就在傳播共產主義思想,建立黨組織;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屬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組成部分。
  • 閬中市:青春展示風採,運動釋放豪情,激情點燃校園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志 文/圖)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弘揚體育運動精神,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11月12--13日,南充閬中市老觀中學舉辦第十三屆師生運動會。開幕式上,老觀中學副校長李平代表學校致辭,裁判員代表和運動員代表分別上臺宣誓,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何維宣布運動會開幕。副校長李平在致辭中說:一個人沒有健康的體魄,就沒有健全的人生,開展體育運動不僅能健全我們的體質,還能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自強不自、堅韌不拔的意志,還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馬飛雁:腳印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馬飛雁的扶貧故事......>>>>三等獎腳 印各位領導,同仁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13號選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腳印》。
  • 秦嶺之子——汪鋒革命傳奇
    毛澤東的密使領受使命1935年10月19日,滿含深情的秋風,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迎接進西北革命根據地的西大門——保安縣吳起鎮,從此,中央紅軍結束長徵,中國革命的大本營,由綠山清水的南國之鄉,轉移到了黃土覆蓋的陝北高原。吳起鎮,是一個荒山與黃土拱圍著的小山鎮,位於北洛河東岸,處在高原溝壑與臺塬梁峁的夾縫之中,顯得很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