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基建人才底座,華為攜手高校布局智慧教育產業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我國正在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發展,而智慧教育的產業規模即將逼近萬億元大關。

記者12月20日從在京舉行的「第七屆國際智慧教育展」上獲悉,華為正攜手900多所院校每年培養超4.5萬名信息通信等相關專業學生,打造我國新基建人才基座,並在教學、科研與管理服務方面深度布局即將達到萬億級的智慧教育產業。

國際智慧教育展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產業的年度盛會,也揭示了今後產業發展的新方向。事實上,回溯我國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在政策、資本、技術、消費等多重力量裹挾下,正經歷著從野蠻生長到回歸理性的艱難調整。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整個產業開始加速變革,行業發展模式在變化,賽道也在變更。

「教育數位化和智能化正成為智慧教育的支點,華為為了推動教育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正通過華為雲、智能計算、數據存儲和機器視覺等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實現創新。」華為教育行業數據存儲和機器視覺總監張軍城向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

今年既是我國教育現代化全新的開局之年,又恰逢新基建的初始之年,教育信息化正在向更深層次的教育智能化轉型。面向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目標,張軍城表示,華為正攜手教育行業打造新基建的「人才底座」。

據介紹,華為正與教育行業合作夥伴一起針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關鍵業務,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已助力中科大打造了高密、高性能、高節能的「瀚海20超級計算系統」,實現大型計算運行速度提升30%。

華為還與山東大學成立超算創新中心,在如何利用高性能存儲提升行業應用性能、超算國產化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緊密合作,致力於打造更高性能,端到端全國產化超算解決方案和創新實驗室。

「為了給新基建打造人才基座,華為與各院校開展信息通信技術學院及人才創新中心建設,目前已與900多所院校開展合作,每年可培養超過4.5萬名相關學生。」張軍城說,「預計到2023年,華為將累計為產業輸送70多萬名相關人才,進一步激發我國新基建活力。」

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智慧教育的產業規模正在快速增長,助力我國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

中研普華研究院與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不約而同的顯示,今年我國智慧教育產業規模有望達到7600億元至7800億元。由於疫情尚未完全結束,國內在線教育等產業仍在快速增長,預計明年我國智慧教育產業規模將首次逼近萬億元大關。

圖片來源:第七屆國際智慧教育展

相關焦點

  • 新基建人才儲備加速度,百度、華為、騰訊開啟大規模校招
    7月29日至31日,在短短三天裡,久未露面的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開啟了一場長三角名校探訪之旅,從上海交通大學到復旦大學,從東南大學再到南京大學,任正非密集訪問了四大高校。從任正非在與各高校的座談內容可以看到,華為正計劃通過高校等挖掘、儲備各業務領域人才,助力晶片自主、人工智慧等產業壯大。
  • 瞄準新基建賽道 百度、華為、騰訊企業布局從秋招納才開始
    騰訊面向2021屆畢業生開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校招;華為以200萬年薪攬入「天才少年」,用頂級挑戰與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大廠們逆勢擴招的背後,是新基建下的人才規劃布局。而騰訊方面,其招聘崗位包括網際網路、金融、投資、新基建等多領域,如5G、雲計算、人工智慧AI、金融科技等,人才需求量同樣在疫情後未有減少;與此同時,華為的秋招崗位,則分為研發類、銷售類、供應鏈類、財經類等崗位。擴招背後,反映出科技公司們對國家「六穩六保」號召的響應,積極主動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而科技大廠的崗位設置,也表現出未來人才發展的需求趨勢。
  • 軟通智慧斬獲「2020數字新基建」評選兩項大獎
    近日,由中國雲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開展的「數字中國·雲領未來」(第二屆)2020中國雲體系產業系列評選正式公布。軟通智慧憑藉在數字新基建領域的實力和布局,斬獲「2020數字新基建·智能計算技術領軍企業」、「2020數字新基建·大安全類技術領軍企業」兩項殊榮。
  • 為「教與學」插上智慧翅膀 「懂行人」點亮教育未來
    隨著教育數位化的不斷深入,新興技術與教育場景正走向深度融合,藉助數位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作為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懂行人」,日前華為中國政企教育業務部總經理曾偉經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攜手教育「懂行人」,打造「新基建」的「人才底座」》中提出,數位技術不僅要改變教學流程和教育形態,更將融入教育教學等核心場景,實現「以人為本,創造智慧」。
  • 抓教育產業化核心 泰克攜手華為共建ICT人才生態體系
    人才!」,直到現在這句話都是經典。沒錯,幹什麼事都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培養要符合國家對於各個產業的戰略規劃。目前,我國正在執行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以及跨界融合的改造。為什麼要如此規劃?因為通過大力扶持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然後利用這些技術去改造低效能產業,不僅能使其變得更高效,還能煥發低效能產業的新活力,實現新的突破。
  • 華為助力江北新區打造「鯤鵬產業集聚區」+「鯤鵬應用示範區」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李裕桃致歡迎辭,他表示:「我們要逐步建立基於自己的 IT 底層架構和標準,形成自有開放生態,而這也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核心,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高度重視與華為等國內信息產業的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一起構建以鯤鵬為基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態體系。
  • 酒鋼攜手中國移動、華為打造「5G+智慧酒鋼」
    4月26日下午,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5G+智慧酒鋼」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酒鋼舉行。這是貫徹落實國家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甘肅省「三化」改造要求的重要舉措,對加快酒鋼公司「新基建」和「三化」改造步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2020華為全聯接大會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與華為攜手用教育聯接世界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CEO田曉杉與湖北商貿學院一行領導在展區現場交流)基於華為鯤鵬及智能硬體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教育解決方案  「新基建」推動下面對產業快速發展數位化人才短缺,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整合產業優勢,為高校構建高性能算力、智能教學管理、學習與實戰為一體的智慧教學雲平臺。
  • 雲、AI、5G加速羊城「智數」發展,廣州攜手華為打造「全場景智慧...
    』,與企業、高校展開了深度合作。面向數字經濟時代,華為將充分利用『5機』協同的技術優勢,基於『智能體』技術參考架構,與政府、企業、運營商、行業夥伴一起打造城市智能體、工業智能體、行業智能體,助力廣州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成為創新、創業、創投的沃土,加速實現全場景智慧。面向未來,華為將攜手廣州,基於智能體,從夯實廣州算力底座、打造創新廣州、智造廣州、數字廣州、動力廣州、活力廣州6個方面為廣州的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 廣州1800億元投資發力數字新基建
    二是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電、BIM技術+智慧城市、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數字轉型、區塊鏈技術應用為代表的融合類項目。   三是以華為「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百度阿波羅智能汽車生態基地和自動駕駛運營基地、京東供應鏈科技總部、雲從人機協同開放平臺等為代表的「硬核總部」創新類項目。
  • 華為劉陽:新基建根本在"基" 核心是聯接與計算
    網易科技訊 7月10日消息,在日前的一場「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高端對話上, 華為北京總經理劉陽表示,「新基建」的根本在「基」,「基」的兩個核心是聯接與計算,就像路和電一樣。
  • 成都布局新基建,成華發展有底氣
    新基建不是一個新鮮出爐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今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提出要出臺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 僅2月初至今,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中央層面就至少5次部署與「新基建」相關的任務,「新基建」在全國各地,就此按下加速鍵。
  • 2020中國通明湖論壇新基建分論壇盛大召開
    ITSS分會媒體組副組長中國IT服務全媒體平臺總經理B.P商業夥伴創始人兼總裁國秀娟發布新基建圖譜ITSS分會媒體組副組長、中國IT服務全媒體平臺總經理、B.P商業夥伴創始人兼總裁國秀娟在會上發布《2021新基建圖譜》。國秀娟提到,在產業變革與技術變革同經濟轉型的歷史交匯期,新基建的關鍵在於合理的產業布局,核心在於抓住產業鏈。
  • 武漢水務集團攜手華為雲打造智慧水務標杆,助力「新基建」
    (原標題:武漢水務集團攜手華為雲打造智慧水務標杆,助力「新基建」)
  • 海信:建設慧灣新基建產業創新基地 打造青島新基建橋頭堡
    6月22日,海信集團發展規劃工作專題座談會上,海信提出了搶抓「新基建」重大機遇,圍繞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將青島打造成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全球「智慧新生活之城」,首要著眼的就是創新生態體系的建設——建設「一基地兩中心」,打造智慧創新生態新高度。
  • 騰訊施雪松:助力打造交通新基建的智能底座
    12月11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廈門站正式啟動,大會邀請眾多產、學、研、政界代表,圍繞數字廈門、城市共榮、產業共創、生態共建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智慧化的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人車路智聯的「生命體」,將會由數據和算法驅動,通過物聯網感知設備,人工智慧算法處理數據,實現從分析、預測、決策到反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升級。騰訊將助力打造交通動態數據底座,把城市各個部分連接起來,用智慧化手段讓城市交通更聰明,同時通過泛在的用戶觸達能力,讓更多城市居民享受到智慧交通帶來的便捷出行體驗。
  • 甘肅建設新基建智慧交通產業港
    甘肅建設新基建智慧交通產業港2020-12-02 14:02:14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記者 石強本網訊 12月1日,甘肅省新基建智慧交通產業港合作共建協議籤約暨甘肅公交建科技創新主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 華為胡維琦:技術賦能產業生態,共創全場景智慧上海
    加大雲計算、5G、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布局,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也是整個城市智慧升級的動力和關鍵,智慧產業的水平將直接決定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效。至今,華為雲產業數位化使能平臺已入駐上海,服務超過400+企業,聚合200+夥伴,與上海本地超過15家高校合作。尤其是我們與浦東金橋產業區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5G創新中心,圍繞5G產業鏈上下遊,瞄準大視頻、未來車、智能造三個主攻方向,構建產業聯盟,助力產業新發展。
  • 培養新計算人才的頂流名師在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這樣說…
    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在《新計算產業人才培養探討》主題演講中表示,新計算產業的發展對新基建起到基礎性和戰略性的支撐作用。華為願與教育部一起,通過教學改革及課程優化,建立以鯤鵬、昇騰及華為云為技術底座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持續為鯤鵬、昇騰及華為雲產業鏈輸送高質量人才。
  • 擁抱"新基建",武漢水務集團與華為雲共建智慧水務
    2018年,武水集團提出由"傳統水務"向"智慧水務"邁進的工作重點和奮鬥目標,決定藉助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全面提升水務工作的精細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為武漢居民提供更好的供水服務。剛剛上線的客戶服務平臺便是其打造"智慧水務"的重要舉措。